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产业集群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具有空间集聚、合作共生及地方根植等特性。认为大连金州新区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企业间缺乏关联、协同效应和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金州新区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应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兴产业,延伸完善产业链,努力构建“生态型”产业集群,以及构建集群创新和生态发展的激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关键是要依靠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进而提升国家竞争力。研究从产业链视角讨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路径。首先基于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产业发展所具有的特征,明确了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政府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其次提出了可以通过创新提升产业链、重组产业链和构建新产业链等路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在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过程中政府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3.
孙丽文  杜娟  韩莹  任相伟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430-1440
随着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跨域生态产业链的构建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根据主导力量的转换,将跨域生态产业链的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企业生态转型期、生态产业园发展期、跨域生态产业链构建期,并构建了主体之间的关系模型;然后建立三阶段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分析总结最优均衡点,剖析跨域生态产业链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各主体参与跨域生态产业链构建后的收益增加越多,成本增加越少,越有利于跨域生态产业链的构建;社会公众对绿色发展的追求对跨域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政府征收的环境税和污染罚款能够加速跨域生态产业链的构建,而补贴只在生态产业园发展期表现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提炼了科学城的内涵,比较分析了济南市构建科学城的优势和条件,提出了济南市基于资源整合构建科学城的模式:整合城市产业资源构筑产业集聚区,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整合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创新载体和科技服务平台资源完善协同创新体系;整合产业链,依赖价值创新或营销创新拓展价值链和延伸产业链,加速创新流程,实现价值乘数效应和内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水泥工业生态产业链构建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工业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同时具有消纳自身和其他行业废弃物的巨大潜力.在分析水泥生产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水泥工业构建生态产业链的可拓展性,并对其生态产业链进行了设计,旨在为水泥工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是国家亟待推进的战略任务.京津冀三地从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协同和协同创新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互补、互利、互惠发展的机遇和条件,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的方向是根据三方各地自身的禀赋条件,调整优化产业链和创新链的空间布局,构建跨区域创新创业系统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点要在产业分工、对接衔接、共建区域创新链、资源共建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和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力度.文章建议开展产业链项目联合攻关和重点企业联合培育,推进产业、金融、科技、人才、公共服务等领域政策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森林木质地板生态产业链的优化是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发展循环生态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生态经济效益、特征、健康等角度构建基于生态经济的森林木质地板生态产业链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灰色理论、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森林木地板生态产业链灰色综合评价模型,这将有助于森林木质地板生态产业链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分析了甘肃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从创新主体、资金投入、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创新效益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分析得出2019—2021年甘肃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竞争力呈明显增长趋势,应注重提升产业创新效益和创新成果。进一步将产业链上、中、下游细分为10个产业领域,从创新资源、创新产出、创新环境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定性和定量结合评价分析各产业领域的创新能级,结果显示中(藏)药、诊疗设备、兽用生物制品3个产业领域需强链;生物制药材料,中(藏)药原料,人用生物制品等6个产业领域需延链;制药设备需补链。最后针对提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产业链运用生态学规律,将企业间的物流构建成为一个"资源—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生态产业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信任与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产业生态系统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应当建立企业之间的信任机制、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建立和完善促进产业生态化的法律法规体系和产业政策,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这样才能实现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生态产业链上游至下游的顺利链接,即实现"上游提供、下游接受"。  相似文献   

10.
新型研发机构的优势在于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多种创新资源,加快成果转移转化。浙江率先布局省实验室,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引领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聚焦浙江省实验室成果转化实践,分析加快成果转化的实现机制,提出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健全收益合理分配、发展实验室经济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从功能角度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以江苏泰州为例,基于调研,分析了泰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现状,认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优势、先锋种群创新能力不强,提出要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构建产业核心竞争力、以产业链为主线加快产业创新生态集群构建、加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设计等路径优化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成学  武春友 《科技与经济》2012,25(4):96-100
生态产业链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如何提高产业链中的资源效率问题,保证生态产业链的稳定发展,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基于共生理论,从低碳经济的视角分析了生态产业链的多元稳定因素,认为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是影响低碳生态产业链多元稳定的因素,进而构建低碳生态产业链多元稳定共生理论模型,为生态产业链低碳运行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生态功能重要,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光热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将进一步增大生态环境的系统压力。有效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推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柴达木盆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压力,对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基本判断,进而提出柴达木盆地“生态保护优先”、“产业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驱动”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科技金融与军民融合产业是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科技金融与军民融合产业深入结合,探索构建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和协同创新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助于两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从驱动主体、支持重点、服务平台三个维度比较科技金融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模式类型,全面分析科技金融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内涵现状,力求为实现军民融合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有机结合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资源约束条件下构建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源匮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构建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是资源约束条件下工业发展模式的选择。通过对现在经济发展资源背景分析,提出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形成条件,并对生态产业链的创建对资源供需矛盾的缓解作用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对国家在推进稀土产业发展过程中,针对资源税、行业秩序、标准、供给侧所制定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稀土产业已经从过去粗放式的资源出口模式转向精细化、中高端制造的模式;从破坏生态坏境的盲目开采模式转变为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只有在稀土资源开发时走环保绿色发展的道路,在稀土应用上贯彻"科技创新、海纳百川"的倡议,在稀土产业中建立"走出去、引进来"的机制,才能让中国的稀土产业朝着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并具有绿色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创新型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括了西南喀斯特山地省区贵州区域创新的宏观背景,分析了贵州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贵州创新型企业形成过程中的历史原因、自然因素。并结合贵州“欠发达、欠开发”的具体省情,提出了整合省内产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技术创新联盟、实施产业链创新的内生式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曾刚 《华东科技》2014,(4):42-43
正崇明生态岛的核心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态产业体系的实力和水平。未来,崇明应该在自然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其产业核心竞争力。崇明生态岛的核心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态产业体系的实力和水平,因而需要聚焦崇明建立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目标,发挥自身生态环境优势,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防范化解武陵山民族地区扶贫搬迁户返贫风险,构建脱贫长效机制,运用生态—产业耦合分析框架研究了返贫风险来源.研究结果发现,严格的生态功能定位和薄弱的产业发展基础是扶贫搬迁户返贫风险的主要来源,化解返贫风险需要实施生态—产业的耦合治理.为此,提出了从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创新生态治理体制、整合扶贫资源等方面建立起武陵山民族地区脱贫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协同创新能力对于产业的发展变得愈发重要,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是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策略。通过梳理知识链、产业链相关理论及已有研究,分析陕西省自身优势以及知识链、产业链现状,提出基于知识链、产业链的促进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有效推进陕西省产业之间的知识创新与技术转化,加快实现科技强省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