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者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一般以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尽者称“漏”。崩漏为妇女常见病之一,包括血崩和经漏2症,历来为医家所重视故有“妇女崩漏,最为大病”之说。前人认为“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症状虽有轻重缓急之别,  相似文献   

2.
浅谈崩漏     
崩漏是妇科四大疾病之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妇女的身心健康损害极大。由于疾病的演变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其阶段性及连续性的不同,崩漏当分为经崩、经漏、崩漏三种类型。如非经行期突然大量出血,称为“崩中“、“经崩“;经崩之后又淋漓不断,按其连续性称为“崩漏“或称“崩中漏下“;继月经之后淋漓不断持续2周以上者称为“经漏“,亦称“漏下“;期间血量增多称为  相似文献   

3.
“塞流、澄源、复旧”法治疗崩漏的临床体会首都医学院宣武医院吴作君,修丽梅(100053)妇女的月经周期,是三句一至,月月如此,乃正常生理。如果不在行经期间,骤然大量阴道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止。称为崩漏。前者出血量大,来势暴急,酷似山卧故称经崩;后者来势...  相似文献   

4.
<正>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流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者,称为“崩漏”。它包括崩与漏两个概念,阴道出血量多而来势急剧为“崩”,出血量少持续下血淋漓不断为“漏”。根据多年临床体验,崩、漏二者虽然症状表现不同,病势有缓急之分,但其发病机理则同。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崩和漏可  相似文献   

5.
崩漏是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以青春期和更年期多见。青春期少女多先天不足,肾气稚弱,天癸初至,冲任未盛;而更年期妇女因近绝经之时,肾气渐虚,阴阳失衡,封藏失固,故极易造成更年期崩漏。所以从其病因病机看,无论是青春期崩漏还是更年期崩漏,二者均是以肾虚为本,正如《东垣十书·兰室秘藏》所云:“妇人血崩,是肾水阴虚不纯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太平圣惠方·治妇女崩中下血不止诸方》亦云:“夫妇人崩中之病者,是伤损冲任之脉,冲任之脉,皆…  相似文献   

6.
崩漏为妇女常见的一种病证,是指妇女不在行经期出现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一般以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为“崩”,来势缓,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止的称为“漏”。本病多由七情过极和不内外因之内伤脏腑造成血热、气虚、血瘀、肾虚等,使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所致,临床上均可出...  相似文献   

7.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绝,称为“崩漏”。《济生方》说:“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盛,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妇女的性征与年龄增长有密切关系。崩漏一症,我们分三期说明其发病原因。青春期,肾气尚虚,天癸初至,冲脉通而未盛,制约血海之力较弱。加之外因所致血热,血热则血海不安  相似文献   

8.
夏泽芳 《四川中医》2002,20(5):54-54
崩漏属妇女经水异常范畴,经水关乎天癸冲任,天癸冲任皆系于肾,故崩漏之属虚者其本在肾,而又以肾精亏虚为病机重点,故治崩漏之虚证以补肾寒流为最常用之法,崩漏之实证原因虽多,以又瘀阻冲任为病机重点,故治崩漏之实证以活血化瘀为最常用之法,举医案两侧,说明崩漏证分虚实,其治则不外塞通两法。  相似文献   

9.
补肾法在妇科临床应用的点滴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肾法是中医常用的扶正方法。肾为先天之本,有藏精作用,不仅能滋养全身,并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有关。妇女经、带、胎、产等疾患,亦与肾的机能有关,因此补肾法在妇科临床上应用甚广。现以几种常见的妇科病为例,谈谈我对补肾法在妇科临床应用的点滴体会。临床应用举例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凡月经不正常,经诊查无妊娠、肿瘤、炎症、外伤或全身出血性疾病,而系由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异常性子宫出血,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其临床  相似文献   

10.
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仁义 《河南中医》2004,24(3):68-69
崩漏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为妇科临床常见疾病。因出血量多,或淋漓日久不尽,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笔者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8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出血谓之“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一般而言,来势急,如山崩之势,出血量多者称为“崩”;持续出血,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者谓之“漏”。崩与漏的临床表现虽有不同,但其发病机制相同。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二者常可相互转化。正如《济生方》云:“崩漏之疾,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甚者谓之崩中。”  相似文献   

12.
崩漏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金娥 《河南中医》2007,27(6):86-86
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本病相当于西医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妇科常见病。常因崩与漏交替,因果相干,致使病变缠绵难愈,成为妇科的疑难重症。现将笔者对该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崩漏是无周期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出血量多如注者为崩,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崩漏不止,经乱之甚。崩漏经乱可交替出血,互相转化。本病多见于妇女青春期、更年期或分娩、小产后。中医辨证可分为肾虚、脾虚、血热、血瘀等证型。其病机根本在肾及胞脉的亏损,肾中阴  相似文献   

14.
崩漏,现代中医妇科定义为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有关崩的记载,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此说为后世医家研究崩漏奠定了理论基础。漏,则始见于《金匾要略》。《诸病源候论》首列“漏下候”、“崩中候”,认为“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明确了崩漏的概念,并观察到崩中与漏下可以并见;《济生方·总论证治》云:“崩漏之病,本乎一证。轻者谓之漏下,重者谓之崩中。”而《景岳全书》明确地将崩漏归属于月经病的范畴,指…  相似文献   

15.
司徒仪教授应用益气温阳化瘀法治疗崩漏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漏是临床常见的妇科血证之一,指妇女月经非时而下,量多如注,或淋漓下血不断。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症状特点为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严重失调,常可在停经数周或数月后发生出血,量多如注,暴下不止,或淋漓不断,甚至数月不净[1]。  相似文献   

16.
黄中柱治疗崩漏的经验李锦萍黄卫华(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萍乡337000)关键词黄中柱崩漏崩漏是指妇女阴道不规则的出血,其来势急,出血量多的为“崩”,出血量少且淋漓不断者为“漏”,两者可相互转化难以严格区分,所以常同时并称为“崩漏”。这里介绍的,主要是因...  相似文献   

17.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是妇科常见病之一。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自拟益气补肾固冲饮治疗崩漏50例,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怎样区分月经过多和崩漏? 答: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排经量超过正常或行经时间延长,量亦增多,称为“月经过多”。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内大量流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称为“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一般以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叫“崩”来。势缓,血量少淋漓不断的称为“漏”。二、寒湿凝滞之痛经和气血虛弱之痛  相似文献   

19.
张达旭主任医师对妇科病的中医治疗有很深的造诣,用药简炼,精于辨证,笔者长期侍诊,现将其运用补肾法治疗崩漏的经验介绍如下。对崩漏的认识张师认为肾为月经之本,马玄台注释《素问》说“天癸者,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发,故谓阴精为天癸也。”故肾气旺盛及天癸充盈与否与月经量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因而从肾论治崩漏是有理论依据的。对崩漏诊治的认识张师认为肾虚为崩漏之主要病因。肾气亏虚所致崩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乃因先天不足,肾气稚弱,天癸初至,冲任未盛,肾封藏失司,不能约束经血所致。临床上常见…  相似文献   

20.
肾藏有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的本源,女子胞与生殖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经络上的联系,肾虚可导致妇科诸疾,疾病日久亦可致肾虚。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说明妇女天癸的发生,冲任的通盛,皆以肾气的盛衰为前提。肾气又分阴阳,为“五脏阴阳之本”,若肾中水或火不足而致阴阳失调,必然会引起妇女生理功能失调而发病。《傅青主女科》为清代傅山所著,博采众家之长,治疗妇科病强调从肾治本,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为水火之宅”,在诊治妇科经、带、胎、产诸方面疾病中重视肾中阴阳平衡的调节,强调精血同源,气血相生的原则。总结出“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带脉关乎脾肾”,“胃为肾之关”等理论,为后世运用补肾法治疗妇科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