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震源参数与震级之间的定量关系停留在相关统计上是不够的。震源参数与震级之间可能存在着确定性的函数关系(物理关系)。本文利用76个云南地震(4.0≤M_s≤5.8)数据,得到了一组互相一致的云南地震震源参数与面波震级 M_s 的函数关系:M_s=lgM_o-lgr-17.94 s=±0.32M_s=lg△σ+lgA+2.92 s=±0.33M_s=lg(?)+lgr+4.04 s=±0.33式中地震矩 M_o、地震应力降△σ、震源破裂面半径 r、面积 A 及平均断错(?)的单位,分别为达因·厘米、巴、公里、平方公里和厘米。s 为剩余标准差。  相似文献   

2.
水库诱发地震的地震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新丰江、美国奥洛维尔和蒙蒂赛洛水库地震极近场地面运动资料,研究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衰减。结果表明,水库地震的峰值加速度高,衰减快。利用国内水库地震资料研究了水库地震烈度。水库地震烈度与同级天然地震烈度相比,一般是烈度高,衰减慢。水库地震的地震动反应谱频率高,地震动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非构造型水库地震具有震级小、震源浅、烈度高的特点,研究其烈度衰减对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三峡库首区近年地震实地科考原始烈度资料,选择椭圆衰减模型并对其进行二元回归分析,得到非构造型水库地震的烈度衰减关系。并与原有构造型水库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可供库区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地震小区划使用。  相似文献   

4.
重庆巴山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对巴山水库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地震活动背景,区域应力场和水文地质特征等诱震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与周边其它已建水库的地质条件进行类比,对巴山水库可能发震的地段、最高震级和烈度以及对工程的影响作出初步评价.认为巴山水库诱发地震的上限震级为3.0级,相应诱发地震的烈度为VI度,对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工程及民用建筑的影响可不考虑。  相似文献   

5.
水库地震烈度衰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库地震由于具有震源浅、震级小但破坏较同等级的天然地震重的特点,其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在水库地震灾害预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由于水库地震事件数量少,历史震例往往缺乏地面烈度调查资料,这给研究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为了解决资料不足的问题,文中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从丰富的天然地震中选择可与水库地震灾害类比的震例,把其烈度资料引入衰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新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并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天然地震的烈度衰减进行比较,证明了这种方法具有合理性,所得到的水库地震烈度在近场普遍比天然地震烈度高,但由于加入了天然地震资料使得结果比已有水库地震烈度衰减慢且震中烈度稍低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一些水库诱发地震前的波速比变化。结果表明:(1)在水库诱发地震(M=2-6)前均可观测到波速比异常;(2)前兆异常时间△T和震级M的关系为log△T=aM+b,其斜率明显小于天然构造地震;(3)在震级相同的情况下,水库诱发地震的波速比异常区比天然构造地震小得多。所得结果可用来区分水库诱发地震与天然构造地震,本文给出了一个具体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地震烈度特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湖南构造地震具有震源浅、矿山和水库等诱发地震易造成地表破坏、建筑物抗震性能普遍低和具备高烈度的地貌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我省地震烈度值大于经验值,即湖南一般烈度与震级对应关系为:Ⅳ度:2.0~3.5级;Ⅴ度:2.5~3.5级;Ⅵ度:3.5~4.0级。  相似文献   

8.
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S6.4 地震,震中附近遭受了强烈地震破坏.为预测此次地震的地震动影响场,利用震源运动学破裂随机模型,基于随机有限断层三维地震动模拟方法,给出了此次地震中 28个触发强震动台站的三分量加速度时程模拟记录,并结合强震动观测记录,估计了此次地震的地震应力降及震源破裂过程,进一步模拟给出了此次地震中 2823 个虚拟观测点的三分量加速度时程.结果表明,模拟记录的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峰值地面速度(PGV)与观测值接近,并体现了地震动峰值的衰减规律、近场饱和效应和破裂方向性效应;模拟与观测记录的 5%阻尼比拟加速度反应谱(PSA)的幅值接近、谱形相似,在0.05~10 s周期段,模拟记录可以很好地预测地震动.基于三分量模拟记录给出了漾濞MS 6.4 地震的仪器测定地震烈度图,与云南省地震局发布的烈度图接近,极震区烈度最高可达Ⅷ度,震源破裂方向性导致震中 SE方向的烈度普遍高于 NW方向,受局部场地条件影响沿洱海西侧出现高烈度异常区.  相似文献   

9.
武定6.5级地震序列的地震应力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rune提出的中小地震圆盘形破裂位错模式为理论基础,研究了地面运动峰值参数(r.d)和(r.v)对地震应力降△σ的依赖性,并考虑地球介质Q值对峰值参数的影响,利用武定M6.5级地震序列的近场数字记录地震资料,由此导出了用峰值位移d和峰值程度v求地震应力降△σ的关系式:lg(g.d/e^-qr)=-10.56 2/3lgM0 1/3lg△σ;lg(r,v/e^-qr)=-2.566 1/3lgM0 2/3lg△σ.用上述公式测定了武定地震序列的地震应力降△σ,结果给出地震序列的应力降△σ构大多数在5.0-50MPa的范围内,是典型的高应力降序列。通过分析应力降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应力参数与余震活动的频度及强度相关,也与地震构造背景相关。研究结果还表明用地面运动峰值参数估算地震应力降是一种新的实用性较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以坝址为中心,320公里范围内地质构造、历史地震和地震活动性的分析结果,研究了地震活动性模型,给出了影响小浪底大坝场地地震的空间和震级的分布,采用中国东部地区中强地震动记录和历史地震烈度观测资料,研究了地震动的衰减公式,并考虑了近场和远场震源的烈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应用概率方法,确定以10~(-4)年超过概率作为大坝地震危险性评定准则,可得到坝址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考虑了各潜在震源离坝址的距离、最大震级和近场或远场震源等场地特征,选取大坝场地反应谱和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的包络线。最后,应用非随机过程的数学模型逐渐逼近目标谱的方法,得到近场和远场的每一组10条地震动时程曲线。这些人造地震动时程曲线可作为大坝的设计地震动的工程参数。  相似文献   

11.
李科峰 《华南地震》2019,39(3):83-88
大多数地震破裂面源检测方法都是通过简化地震震源,将地震震源表示成线源或者点源,无法有效描述地震带地震破裂面源产状和大小,不适用地震震级较大的情况下地震危险性检测。因此提出基于数学建模的潜在地震破裂面源检测方法,在地震震级较大时仍能检测出地震危险性概率。选取适宜的地震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分析地震震级、破裂长度、破裂宽度相互关系,确定地震引起的潜在地震破裂面源大小,计算给定地震动小于在场点处产生地震动的概率,将该概率同地震动加速度衰减关系结合,得到地震动年超越概率,分析地震危险性。经过实验检测发现,所提方法检测出的年超越概率与峰值加速度、最大震级有关,该概率能精准表示地震带地震破裂面源产状和大小,说明该方法检测地震危险性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Strong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for Shillong plateau of northeastern India are examined. Empirical relations are obtained for main parameters of ground motions as a function of earthquake magnitude, fault type, source depth, velocity characterization of medium and distance. Correlation between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ogenic zones are established. A new attenuation relation for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is developed, which predicts higher expected PGA in the region. Parameters of ...  相似文献   

13.
福建及邻区水平基岩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福建及邻区内既有仪器测定震级又有宏观烈度调查资料的28次破坏性地震资料,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烈度等效处理、近远场补点、数据加权处理,加强对大震近场与远场的控制,建立了适合本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利用最新得出的美国西部基岩水平向地震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采用转换方法建立了本区的基岩水平向地震加速度反应谱衰减关系;并与华南地区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进行了对比,其结果更加符合该区近代地震震害分布的地域性特征.所得结果可应用于该区的地震安全性评价、震害预测、损失快速评估等防震减灾领域.  相似文献   

14.
Near-field strong ground motions are useful for engineering seismology studies and seismic design, but dense observation networks of damaging earthquakes are still rare.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strong-motion data from the M w 6.6 Lushan earthquake, the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spatial regions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contributions from different effects, like the hanging-wall effect, directivity effect, and attenuation effect are separated to the extent possible. Different engineering parameters from the observed ground motions are compared with the local design response spectra and a new attenuation relation of Western China. Gener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igh frequency ground motion, like 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on two sides of the fault plane is sensitive to the hanging-wall effect, whereas the low frequency ground motion, like the long period spectral acceleration, in the rupture propagation direction is affected by the directivity effect. Moreover, although the M w 6.6 Lushan earthquake is not a large magnitude event,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ground motion is still obvious; thus, for a thrust faulting earthquake, in addition to the hanging effect, the directivity effect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5.
快速确定断层破裂特征是烈度速报的一项重要技术,断层破裂特征可为烈度速报提供震源模型,提升烈度速报准确性。通过汶川地震加速度记录,提出一种快速计算震源破裂参数的方法。 假定断层为线源模型,以一定间距将断层离散化为若干子源,以震中为不动点,通过旋转获得所有断层可能的走向,通过每次移动一个子源,获得断层所有可能的破裂方式,将二者结合即可给出断层所有可能的空间分布;计算每种断层空间分布与每个台站的断层距,利用加速度记录峰值和断层距统计回归衰减关系,分析每个衰减关系的拟合残差,残差最小拟合效果最好的衰减关系所对应断层参数,能够对该次地震的地震动场有最合理的解释,也最有可能是实际地震中的断层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6.
台湾集集地震近场地震动的上盘效应   总被引:32,自引:12,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言祥  高孟潭 《地震学报》2001,24(6):615-621
1999年9月21日(当地时间)台湾集集7.6级地震是一个逆断层型地震.用回归分析法对台湾集集地震的加速度峰值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这次地震的水平与垂直向的加速度峰值衰减关系.从残差分布上看,位于断层上盘和下盘上的加速度峰值与从衰减关系所得到的结果相比存在不同的系统偏差,断层上盘地表的加速度峰值较高,而下盘地表的加速度峰值较低.从这次地震的加速度峰值分布等值线图上也可以看出,加速度峰值的分布相对于断层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上盘衰减较慢而下盘衰减较快.在近断层强地面运动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设定地震研究与震害预测等工作中,应考虑可能地震的震源机制特点,以便使所用的衰减模型更能反映不同地震环境地区的地震动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 In the study of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model the considered parameters are generally sim-plified as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acceleration, velocity, displacement, response spectrum, dura-tion, etc), earthquake magnitude, distance and site condition. As the accumulation of ground motion record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of ground motion attenuation in tectonicly compressional region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ectonicly tensional region and 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采用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以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反推不同设防烈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对应的震级和震中距,再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各设防水准的峰值加速度确定对应的震级和震中距,进而根据地震动强度包线参数与震级和震中距关系计算地震动强度包线参数的取值,为基于强度包线函数生成人工地震动提供参考,并讨论强度包线参数的取值规律:(1)随着设防烈度的提高,加速度时程曲线上升段持续时间t1和平稳段持续时间ts减小,下降段衰减指数c增大;(2)随着地震水准和设计地震分组的提高,加速度时程曲线上升段持续时间t1和平稳段持续时间ts增加,下降段衰减指数c减小;(3)在生成人工地震动时,除考虑峰值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影响外,还需要考虑设防烈度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四川地区地震动峰值衰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康兰池  金星 《地震学报》2009,31(4):403-410
基于四川省地震监测台网27个基岩台站,2008年5月12日——2008年6月10日105次地震(震级ML=4.0——6.4,震中距△=26——623km)的8505条宽频带速度记录,利用实时仿真方法得到了相应的加速度记录,进而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了四川地区基岩场地中小地震峰值加速度和峰值速度的衰减关系,并用最近发生的一次4.8级地震对该规律进行了验证.通过四川台网的记录,提出了符合四川地质条件的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