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管道运输的泄漏造成危害,介绍5种常用测漏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情况,并结合实例介绍在测漏探测施工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建矿井应进行顶板"两带"实测。采用井下上仰钻孔注水测漏法、井-地联合微震监测法以及UDEC软件数值模拟,综合探查高家堡矿井首采面顶板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利用这3种方法获得的工作面停采线附近的导水裂缝带高度数值基本一致,分别为88.03 m、86.54 m和87.00 m,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与地面钻孔冲洗液法或井下上仰钻孔注水测漏法探查结果结合起来,井-地联合微震监测具有突出优势,可实现煤层顶板覆岩破坏与变形的时-空动态四维监测,是研究顶板"两带"发育高度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贾万忠  黄家声 《水文》1996,(1):27-30
一种适合泥沙巡测新方法的探讨贾万忠,黄家声(辽宁省水文总站)为了配合流量的巡测、间测、简测的需要,泥沙测验必须具有相应的测验方法及资料整编方法,以满足泥沙巡测的要求。泥沙巡测方案的研究,是建立在与常测法比较允许缺测、漏测基础上的。在一次洪水过程中,用...  相似文献   

4.
在钻井作业中发生的井漏事故具有突发性、难治理等特点,导致现场堵漏工程难度大、成功率低、成本高等。为了“快、准、狠”地解决该类难题,必须准确预测漏失并提出堵漏措施。本文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GBDT)进行了井漏预测模型研究,通过分析若干机器学习算法,论证了GBDT作为井漏钻前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利用案例推理技术建立井漏案例诊断库,使用欧几里得算法和LB_Keogh算法进行井漏案例的检索,提出相应的井漏处理措施,通过实例验证了相似性计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席春平 《地下水》2007,29(3):133-134
通过介绍野外数字化测图的方法和步骤,对两种测图方法在地物点、地形点施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比较,坐标法测图误差主要来源:测站点误差、视距(或测距)误差、展点误差及高程正中误差;数字化测图误差来源:点位中误差、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通过对比得出野外数字化测图具有成图精度高,野外工作量少,工作效率高,可任意制作不同比例尺地形图,容易保存等优点;野外数字化测图是工程地形测量发展方向,必将取代传统的测图方式.  相似文献   

6.
海洋沉积物是研究古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地球化学循环等重大科学问题的载体之一,精确的测年结果是上述研究的重要前提。随着海洋沉积物测年理论、技术设备不断突破,测年方法如210Pb法、137Cs法、AMS14C测年、光释光法、古地磁定年、天文轨道调谐法、氧同位素曲线对比、电子自旋共振法、铀系法等层出不穷。文章总结了海洋地质中沉积物常用测年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对象及测年范围,梳理了不同测年方法的优、缺点,便于科研人员研究不同类型的海洋沉积物时合理选择测年方法。各种测年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为得到更精确的年代标尺,可对同一研究对象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测年,相互验证,提高测年准确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7.
井漏是钻井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井漏的出现除了会给钻井施工工程造成如延长钻井时间、井喷以及井塌等问题以外,还可能会造成产层的严重破坏。因此,及时找出井漏原因并进行有效解决就十分重要。本文对钻井施工过程中井漏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8.
井涌井漏实时预测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钻井工程界前人对井涌井漏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探索了利用综合录井实时数据来预测井涌井漏的策略,同时,给出了钻头状态,地层变化,异常压力,平衡钻井条件实时评价和井涌井漏识别的实时参数集。  相似文献   

9.
第四纪测年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四纪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地质历史中的重要位置,需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测年。第四纪地质学家们改进、发展了许多第四纪的测年方法。文章主要从岩石地层法、生物法、磁性地层法、考古法、放射性定年法等方面讨论了近年第四纪测年的一些研究进展。目前,这些方法的主要进展表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提高,如激光显微探测技术等,使得测年的精度、功效显著提高而样品的用量却有了显著的降低,并且拓展了一些测年的应用领域,如电子自旋法应用于冰碛物的测年,其据测年结果建立的序列可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对比。但要使得测年的可靠性增强,则需要有丰富的地质工作经验,根据所测样品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测年方法,且要尽量选择多种适当方法进行对比测年。   相似文献   

10.
对产自新疆(编号为XJ1、XJ2)和四川(编号为SC1)的电气石样品进行切片、抛光和晶体定向,测定了3种原样电气石在室温下的漏电流和电滞回线,探讨了漏导对铁-镁电气石自发极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电气石加上外电场时,有轻微的漏电流现象,初始时漏电流有微小的波动,随着时间的延长,漏电流趋于稳定。在相同的极化时间下,当外加电压较小时,漏电流变化比较缓慢;外加电压较大时(接近4000 V),漏电流急剧增加。其中,SC1的漏电流最大,XJ2次之,XJ1最小,同时在相同外电场下,极化强度大小也为XJ1XJ2SC1,表明漏导越大的电气石,其自发极化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1.
张宗岭 《物探与化探》1996,20(5):374-377,383
介绍一种利用双频仪解决矿区井巷巷道中漏水水力联系的原理和方法。双频梯度测量法有抗干扰能力强、分辨率高、仪器轻便等特点,实践证明应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下供水管破损漏水检测,一般使用听音工具和设备来进行,这种需要漏水点传出声音的检测方式,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使用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无需利用声音,而是通过供水管漏水造成地层电性变化这一特征,使用小极距高密度电法查明管道漏水点位置。该检测方式不仅解决了常规方法难以查明的供水管漏水问题,而且拓展了小极距高密度电法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测定天然流场和人工流场下的地下水渗漏隐患,从能量测量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水文地质测井的新方法——声呐渗流矢量法,系统地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理论、原型仪器和测试步骤等内容。以时差法测量原理为基础,融合了矢量声呐技术、航空定向技术、压力传导技术、GPS定位等多种新技术,自主研发了声呐渗流测量仪及其显控软件,能够准确测定渗漏部位、渗漏通道以及流速、流向、流量等量化指标。并以富水地层地下连续墙基坑为工程案例,建立三维可视化渗流场成像系统,揭示三维空间渗流场分布特征,动态指导基坑渗控设计和堵漏处理,通过复测验证堵漏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声呐渗流矢量法能够实现地下工程渗漏缺陷精准定位,在无强噪声干扰的情况下,检测结果完全满足工程渗控需要;提出以渗透流速为主、单孔渗流量和渗透系数为辅的基坑渗漏风险预警分级判定指标;结合地质勘察、监测预警、现场巡查、应急处置等手段,与其他方法相互验证,提前采取处理措施,有效规避渗漏水风险。  相似文献   

14.
适用于实验细观力学研究的小型剪切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适应实验细观力学研究的要求,研制了一种可以配装在光学体视显微镜下的小型剪切仪,可以很直观地观察试样在受力过程中微结构变形破坏的全过程。初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项对各类土和软岩进行细观力学研究非常有用的新设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研制的深孔用小直径测斜仪的构成、数据计算过程及处理原理、仪器的机械结构、测斜工艺流程及野外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6.
雷洁  王金荣  赵磊 《甘肃地质》2013,22(1):90-93
基于3S技术的数字填图RGMAP区域地质调查技术实现了区域填图中数据采集的全过程信息化,其中背景图层数据参数的正确调整是数字化区调项目野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本文根据笔者在数字填图技术应用中得切身体会,对背景图层参数不规范,比例尺不统一及路线或剖面导入后无法正常显示等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王威  王水林  汤华 《岩土力学》2010,31(10):3230-3236
为了快速地获取施工过程中地下厂房区域的变形分布,在利用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根据设计资料在地质模型中加入地下厂房模型和监测仪器模型,并根据设计资料的特征,设计了一套三维监测仪器图例,提出了基于设计资料快速加入仪器模型的方法。根据建立好的地质体地下厂房监测模型,进一步结合了基于监测仪器、三维地层、结构面的三维空间位置分布情况,充分利用监测仪器监测到的变形数据,进行了地下厂房变形分布的方法研究。根据监测仪器、地层和结构面的空间信息,改进了Shepard(谢别德)插值方法,使得变形分布插值更加趋近于真实。针对糯扎渡地下厂房工程实例,检验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刘振东 《探矿工程》2015,42(8):13-16
在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严重的钻井液漏失,不仅给井下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同时也导致更加复杂的井下事故的发生,严重制约了油田的勘探与开发进度。如何有效地解决漏失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工程界的难题。重点介绍了漏层判定方法和堵漏配方模拟评价方法。对于地层漏失,可以首先通过判定方法确定漏层位置,然后再对堵漏配方进行评价,最终形成理想的堵漏配方和相应的堵漏方案。该方法对于提高堵漏成功率,解决复杂地层重复漏失等技术难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飞  张维立  王伟 《吉林地质》2014,(3):129-133
简单介绍了GPS与全站仪的工作原理,详细地介绍了GPS与全站仪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奔锅银铅矿区的测量应用。以三角形的形状进行规则设置,在测量过程中采取以点连线,以线组网的形式,通过设立多个E级GPS点以及RTK图根控制点来协助完成。  相似文献   

20.
安溪黄厝坪铁矿区复杂地层钻孔护壁堵漏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皮跃进  刘文华 《探矿工程》2011,38(9):16-17,20
福建省安溪县黄厝坪铁矿区地层复杂,设计钻孔2个。01孔钻探中遇多孔段漏失,反复采用多种堵漏方法顺利终孔,但严重影响了钻探效率。经过总结经验和教训,在02孔施工中,对护壁堵漏措施进行了完善,较好地解决了钻进漏失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了2个钻孔的护壁堵漏过程,总结了在破碎漏失严重地层的堵漏对策以及堵漏方法的选择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