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春梅 《临床医学》2014,(3):101-102
目的对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输血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临床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成分输血后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值均较输血前显著升高(P〈0.05),成分输血以红细胞悬液为主,其次为血浆、血小板以及冷沉淀等。结论经合理的成分输血可有效满足大量输血患者的输血需求,提高患者的Hb、WBC、BPC值,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成分输血和输全血在产科大出血急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解放军第457医院符合临床大出血输血指征的29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成分输血治疗组(22例),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订成分输血综合治疗方案,按比例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血浆、血小板、凝血因子等血液制品;另一组(7例)在抢救过程中给予全血输注。两个治疗组在输血前和输血2~4 h 内分别采血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测定,监测输血治疗的效果。结果成分输血组在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血小板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全血治疗组(P <0.05);凝血功能在输血后的降低程度,成分输血组明显小于全血治疗组(P <0.05);成分输血组使用红细胞总量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全血治疗组(P <0.05)。结论成分输血较输全血在产科大出血的抢救中具有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与疾病类型及血液输入成分的相关性研究,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支持。方 法 根据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2008 年1 月~2019 年12 月输血总人次为14 958 例,其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病例125 例。分析其发生类型、输入血液成分、病种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8 到2019 年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25 例, 输血不良反应率为0.83%(125/14 958),发热反应率最高,共62 例(0.41%),其次为过敏反应51 例(0.34%)。在 输注成分中以单采血小板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1.47%,25/1 696),其次为红细胞(0.96%,75/7 538)、 血浆(0.49%,25/5 012),其它血液成分未见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52.16,13.52,均P<0.05);临床 科室之间、病种之间、单次输血者和反复输血者之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52,P<0.05)。 结论 输血科应加强临床科室的培训,提高医生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判别能力,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10011)卢汉波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分离并制成各种较浓较纯的制品供临床应用,如制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成分输血的优点是:能缺什么成分就补什么成分;将血液成分...  相似文献   

5.
输血是临床护理中较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在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中起着重要作用。输血工作维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成分输血是通过血细胞分类和将血液中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加工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各种血液制品,然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有针对性输入,以达到治疗目的。成分输血具有针对性强、效果好、副作用少、节约血液、一血多用、减轻病人负担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输血发展的必然趋势。自2003年以来,我院已进行成分输血800余次,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做好临床成分输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晋萍 《护理研究》2005,19(3):530-531
输血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现代输血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新时代。成分血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各种成分分离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成分输血是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什么成分就输什么成分的输血治疗方法。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除医生要掌握科学合理用血的适应证,并正确使用血液成分制品外,成分输血的临床护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成分输血的临床护理已成为医疗护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输血是临床护理中较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在抢救和治疗病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输血工作维系着患者的生命和安全,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是衡量一个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观念的转变,以及临床输血从单一全血向成分输血发展,对临床输血的要求应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以提高输血护理的内在质量。现将输血护理技术的新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成分输血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俊梅  王巧莲  郑林平 《全科护理》2009,7(35):3249-3250
近年来,成分输血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成分输血节约了血源,也减少了南输注全血引起的不良反应。输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较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给病人输血时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规程,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临床护士缺乏成分血有关知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现将成分输血要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血小板输注是成分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与此同时,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已经成为困扰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PTR是指患者输注血小板后未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成分输血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成分输血节约了血源,也减少了由输注全血引起的不良反应.输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较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给病人输血时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规程,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临床护士缺乏成分血有关知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现将成分输血要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遵循科学合理用血的原则,积极推行按血液成分针对医疗实际需要输血,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赋予的使命,也是临床输血治疗的需要。因此,笔在医疗实践中研究并探索临床成分输血,特别是大剂量(2000ml以上)的成分输血,以开创成分输血新型模式,为在临床开展大剂量成分输血提供科学依据。本院临床成分血使用率达99%,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输血医学的迅速发展,成分血的比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血小板的应用飞速发展,已成为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内容。输注血小板制品是临床上治疗因血小板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由此产生的血小板输注无效(PIR)成为困扰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本文就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成分输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包括输血疗法在内的各种治疗手段均具独特性,尤其是早产儿神经、呼吸、循环、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造血系统更是因胎龄、出生体重和日龄不同而变化,且易受多种生理、病理因素影响,令新生儿输血治疗中不确定因素增多,临床操作更复杂。下面,笔者就新生儿血液系统生理病理,血液成分输注、输血技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输血是将血液(全血或成分血)通过静脉或动脉输入体内的技术,是急救或平时创伤和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首先是血细胞分离机的出现,推动了血液成分单采和转换术的巨大发展,还有计算机在输血工作中的应用以及血液保存技术的发展,使成分输血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发展的方向,是衡量临床输血水平的标志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医疗机构应当积极推行按血液成分针对医疗实际需要输血”。现将我院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科学、合理用血,积极推行成分输血的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临床用血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南宁市临床用血情况,指导临床科学、安全、合理用血,推进成分输血和贮存式自身输血。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间成分输血率、内外科使用成分血的量、贮存式自身输血开展情况及各种血液成分与输血反应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年间全血用血量逐年下降,总用血量和成分输血率逐年上升.成分输血率由2002年的60.29%上升到2006年99.04%,其中红细胞悬液的使用量增长显著,新鲜冰冻血浆用量增长也较为明显;2006年内科和外科成分输血率分别为99.36%和98.86%,与2002年相比分别上升了20.33%和44.42%;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和过敏反应是主要的输血反应.引起输血反应率较高的血液成分是全血、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和白细胞。去白细胞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和贮存式自身输血未发生NHFTR和过敏反应。结论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不良反应少.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依据患者缺什么成分、补什么成分的原则,做到科学、合理、安全用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成分输血的不断深入推广应用,血小板输血已成为临床输血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存在问题的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human platelet alloantigens,HPA)位于血小板膜糖蛋白上,这些蛋白是由遗传决定的,HPA的基因频率在不同种族、不同区域中的分布是不同的。在临床血小板输血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过滤器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白细胞过滤器及其临床应用上海市血液中心200051谢如锋,许亚勇,徐澄清,柏乃庆输注含白细胞的全血或血液成分,常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R)、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小板输注耐受和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输血副反应,这主要是由...  相似文献   

19.
输血在临床上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拯救了无数患者。不过,在具体施行输血疗法时,输血的绝大多数患者只需要某种或某几种血液成分,但是传统的输血方法是不管患者需要什么血液成分都一律输全血。随着临床医学、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病毒学、低温生物学、医用高分子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迅速发展,临床输血已进入了成分输血的时代。现将成分输血的优点及不足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许建红  刘晓娟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8):1846-1846
输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较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输血护理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还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临床输血已由原来单一的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临床护士应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成分血的特点、适应症及其护理,已保证输血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