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床旁培训在工作2—5年护士专科能力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某院6个内科及6个外科科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个外科及3个内科的45名工作2~5年护士作为观察组,将另外3个外科及3个内科的43名工作2~5年护士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床旁专科培训方法。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专科理论知识评分及专科综合能力评分。结果实施后观察组45名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为95.6%,高于实施前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77,P〈0.05),专科理论知识测评成绩为(80.4±16.5)分,高于实施前的(69.8±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2,P〈0.01);实施后对照组43名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为83.7%,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54,P〈0.05),专科理论知识测评成绩为(72.7±17.6)分,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0,P〈0.05)。实施后观察组的专科综合实践能力中护士的沟通交流、专科实践操作、专科健康教育指导、运用专科知识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测评成绩分别为(5.8±1.8),(6.8±1.5),(5.9±1.3),(6.4±1.7),(6.0±2.0)分,高于实施前的(4.9±2.0),(5.8±1.5),(4.9±2.1),(5.4±1.2),(5.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44,3.162,2.716,3.224,2.531;P〈0.05);实施后两组护士的沟通交流、专科实践操作、专科健康教育指导、运用专科知识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测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82,2.553,2.235,2.344;P〈0.05)。结论床旁专科培训能明显改善工作2—5年护士的培训满意度、专科知识及专科综合实践能力,值得广大护理管理者及教育工作者借鉴及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士培训模式的转变对提高医院优质护理内涵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名护士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护士接受院内常规护理培训模式培训,观察组护士采用转变的护理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对两组护士在培训前后从护理工作的模式、服务流程、文书书写以及护士绩效考核等方面对优质护理工作质量的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士在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过程中,主动性显著增强,能主动巡视患者,观察组患者平均满意度为(95.15±5.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3±5.0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满意度为(3.25±0.55)分,观察组的护理人员满意度上升为(4.01±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培训模式的转变能提高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的工作效率及质量,能明显增进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护士的培训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目的 评价“护理助手”APP结合微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护士能级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8月-10月内科29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士工号随机抽样法,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157名护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观察组133名护士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培训。观察两组护士培训后的理论、实践技能考试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及护理人员学习满意度进行评价并比较。 结果 观察组护士的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混合式教学能有效地提高护士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多元化策略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入职的62名护士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入职的78名护士为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培训方法和多元化策略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新护士核心能力、科室满意度、个人满意度及离职率.结果 观察组护士业务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管理能力及学习能力等考核成绩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士科室满意度、个人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士离职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多元化策略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达到岗位要求,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降低护理人员的流失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伤口护理护士的工作现状,对临床工作的开展起到督促的作用。方法对2009-2011年度经护理部考核通过的12名伤口护理护士进行自我评价,并抽查12名护士所在科室的120名护士和120例患者对伤口护理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同时比较2011年与2012年伤口护理护士所在科室的压疮预防情况。结果同科室护士对伤口护理护士伤口护理知识讲解的满意度为90.8%,对培训后伤口处理技术的满意度为91.7%,对患者伤口护理方法的满意度为92.5%,对患者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100.0%,对患者皮肤护理措施的满意度为83.3%。患者对伤口护理护士皮肤评估过程的满意度为84.0%,对皮肤清洗方法的满意度为93.3%,对伤口处理操作过程的满意度为70.0%,对伤口处理效果的满意度为79.2%,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为85.5%。2011年伤口护理护士所在科室压疮预防预测平均分为(97.56±1.14)分,2012年为(99.63±0.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4,P<0.05)。结论伤口护理护士的工作情况得到科室同事及患者的认可,但其科研能力、专业认同感的培养及专业发展教育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伤口专业处理能力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型摄像机辅助复盘教学法在手术室护士配合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轮转骨科组的45名护士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轮转骨科组的45名护士作为观察组。由同样的老师对两组进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配合复盘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复盘教学法;观察组采用微型摄像机辅助复盘教学法,护士头戴微型摄像机,以第一视角记录全过程,老师根据影像资料进行相同内容培训。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和内容进行考核,并分别用手术医生满意度调查表和护士培训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应用微型摄像机辅助复盘教学法进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配合培训后,观察组护士临床实训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医生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士配合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培训中实施微型摄像机辅助下复盘教学法可提高手术室护士临床实训的成绩、医生对其配合的满意度以及手术室护士对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培训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指导对培训急诊科新入院护士心肺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急诊科新入院的126名护士,将所有护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授课培训,观察组使用个性化指导培训。对比两组护士培训后对心肺复苏的掌握情况。结果考核后发现,观察组的理论和操作考核分数均较对照组高( P<0.05);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观察组护士实际按压次数较对照组多,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短( P<0.05);培训结束后,观察组导师的满意度和护士的自我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个性化指导有利于护士认识自身的不足,更好地掌握CPR的操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现代医学模拟教学在社区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参加实践技能培训的42名社区护士为干预组,采用现代医学模拟教学方法进行培训;选取2010-2011年45名护士为对照组,采用轮转科室传统培训。比较两组护士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15项技能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静脉输液合格率干预组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4,P<0.05)。干预组护士对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满意度为95.24%,增加自信心满意度为90.48%,培养学习自主性满意度为88.10%,操作更规范化满意度为83.33%,均高于对照组的33.33%,42.22%,31.11%,4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5.803,19.932,31.840,11.408;P<0.01)。结论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采用现代医学模拟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社区护士技能培训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兴趣、培养自主性、增加自信心,提高学员培训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培训评估圈模式提高眼科手术室在职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6—12月对60名护士运用培训评估圈模式,对培训需求、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和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方案。分别在2011,2012和2013年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应对能力及医生、护士、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2013年手术室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应对能力得分分别为(84.63±4.69),(83.27±3.79),(88.67±4.66)分,分别高于2011与2012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24,14.30,32.45;P<0.01)。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与护士满意度2011和2012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和2013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训评估圈模式用于提高眼科手术室在职护士的核心能力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苹果Itouch身份识别系统在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苹果Itouch身份识别系统在护理操作各个环节中进行护理操作核对作为观察组,未采用该系统前相关护理操作指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相关护理操作的错误发生率和花费书写时间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护士进行静脉输液、口服药发放、检验标本采集、静脉注射、皮试护理操作过程中潜在错误率分别为0.58%,1.42%,0.45%,0.55%,0.62%,对照组分别为0.72%,2.23%,0.79%,0.64%,2.93%,两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1,38.37,6.39,7.26,4.85;P<0.05)。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分别为685,506,55例,对照组分别为566,566,14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8,P<0.001)。观察组护士书写执行单及签名时间、日更改医嘱执行签名时间和日核对执行单时间分别为(24±12),(16±3),(14±5)min,对照组分别为(206±42),(72±6),(69±17)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82,45.72,17.00;P<0.01)。结论基于苹果Itouch的身份识别系统有利于提高身份核对准确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境横断面考核在年轻护士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工作年限3~10年的内科护士32名,进行规范化临床培训,每月随机抽取10名护士进行实境横断面考核。比较考核前后护士临床工作能力、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境横断面考核培训前32名护士工作能力得分为(80.41±10.76)分,实施实境横断面考核后6个月、12个月护士工作能力得分分别为(90.78±5.71)分和(89.25±6.36)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32,P<0.01);患者护理质量分别为(88.03±6.05)分和(88.22±5.98)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9, P<0.05)。患者满意度从90.38%提高至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52, P <0.01)。结论实境横断面考核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紧贴临床,考核出护士真正的工作状态和真实水平,促进了护士综合素质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 目的 探讨将PBL教学法在社区护士高血压病延续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宝山区6家社区医院的42名护士为观察组, 42名护士为对照组。在3个月培训过程中,观察组护士采PBL教学方法进行与高血压病延续护理相关的知识及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对照组护士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LBL)和常规操作进行培训,比较两组社区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高血压病延续护理理论及操作成绩,培训后两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 培训后观察组社区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高血压病延续护理理论及操作成绩,培训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PBL教学法在社区护士高血压病延续护理培训中系统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社区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提高社区护士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朱恒美  房树恒  刘洁  艾文婷  孙莹  许丽丽 《全科护理》2021,19(11):1570-1572
目的:探讨多元化培训模式在肝胆专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25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8月—2018年7月新入职的12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8月—2019年7月新入职的13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重点培养优秀带教老师、新入职护士统一理论授课、制订规范的带教及考核计划、专科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视频反馈教学等多元化培训模式进行规范化培训。两组时间均为1年。比较两组培训前后新入职护士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自我效能感、核心能力及带教老师、新入职护士对培训形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新入职护士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核心能力、自我效能较对照组提升(P<0.05),培训后观察组带教老师及新入职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教学方法可提高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及新入职护士和老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方法通过成立心电监护技术培训考核基地,对我院150名护士进行培训,观察护士在使用心电监护仪时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帮助护士正确使用心电监护仪。结果培训前后相比,护士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64,12.74;X^2分别为19.16,25.28;P〈0.05)。结论临床科室应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在实际使用心电监护仪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的晨会提问在护士分层级培训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培训时间将64名护士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2名,两组均接受护士分层级培训,实验组采用 PDCA循环的晨会提问方式开展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方法。于培训后采用试卷测试方法,对两组护士的烧伤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比较,随机抽取两组护士管床患者各100例,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比较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培训后实验组各项目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为82.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DCA循环的晨会提问能有效提高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高分层级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制护理操作视频在新入职护士岗前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常用无菌技术、口腔护理、鼻饲、心肺复苏等一系列临床护理基本操作制成视频,作为模板应用于新入职护士岗前技能培训中。选取2012年新入职护士42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老师示范后自己操作训练的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反复观看护理操作视频后再进行自己操作训练的培训方法。比较两组护士操作考核成绩及护士长、医生、患者对护士综合能力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无菌技术成绩为(92.5±2.5)分、口腔护理(91.0±2.0)分、鼻饲(92.7±5.2)分、静脉输液(93.0±2.6)分、导尿(90.2±3.4)分、吸痰(91.9±5.0)分、心肺复苏(94.1±2.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1,3.31,2.63,2.46,3.46,2.81,2.01;P<0.05);两组护士、患者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看自制护理操作视频,有助于提高护士岗前培训质量,优化医院的操作培训流程,使受培训人员有效地掌握护理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7.
沙丽  陈彬 《中华护理教育》2013,(11):514-516
目的 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现状.方法 采用工作满意度量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40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工作满意度量表总均分为(3.33±0.47)分,得分最高的3个维度是人际关系、工作成就感、薪酬;得分最低的3个维度是压力感、公平感、社会承认感.<25岁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高于其他护士(P<0.05),外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高于其他科室(P<0.05).结论 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护理管理者应及时减轻护士的压力,对护士反映的不公平事件进行妥善处理,为高年资护士提供发展平台,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综合培训对产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运用基础知识分层培训、案例分析、反思讨论等方法对产科25名护士进行系统综合性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及培训后6个月采用评判性思维测量表( CTDI-CV)对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并比较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经系统综合培训6个月后,护士的CTDI-CV总评分从(242.6±23.2)分提高至(338.4±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79,P<0.01)。培训后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18.2±1.7),(17.7±1.9)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50,3.174;P<0.01)。结论运用基础知识分层培训、案例分析、反思讨论等方法对护士进行系统综合性培训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提高其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宋爱梅  李华  李星梅 《护理研究》2014,(6):2137-2138
[目的]探讨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对住院病人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2012年,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将30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 A组150例病人由接受规范化培训的48名护士(观察B组)担任责任护士,对照 A组150例病人由未接受规范化培训的48名护士(对照B组)担任责任护士,对培训前后护理质量及两组住院病人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B组服务质量高于对照B组,观察B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B组,观察A组病人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A组(P〈0.05)。[结论]护士规范化培训可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住院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过预防性评估,制定安全文化培训计划和结合针对性的护理质控安全督导,在提升执业护士对患者安全的认知,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10月-2011年10月采用PBL联合病例为引导(CBS)模式对护士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组织患者安全总结讨论会,针对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预防措施,护理质控办监控护理安全薄弱环节。比较干预前后护士安全态度、安全知识理论成绩及各科室护理缺陷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后护士对护理安全管理满意度从(3.45±0.61)分提高到(4.20±0.79)分,安全相关理论成绩从(81.71±2.94)分提高到(86.88±3.90)分,每月护理缺陷事件由(8.50±1.15)起减少到(6.08±2.19)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14.161,-17.570,2.850;P<0.05)。结论通过安全文化培训、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以及无缝隙的安全督导,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