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老年人伤害发生的流行现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该地区监测哨点医院首诊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哨点医院共收集伤害病例4 545例,其中老年人伤害病例764例,占伤害总数的16.81%,女性384人次(50.26%),男性380人次(49.74%),年龄主要集中在60~69岁之间,占所有病例的61.91%;伤害发生原因前4位是跌倒/坠落(54.58%)、动物伤(15.05%)、非机动车车祸(9.42%)和钝器伤(8.25%);伤害首要发生地点是家中(67.54%);伤害部位以躯干为首位(33.12%);伤害发生时间有一定规律性。结论跌倒/坠落是老年人伤害的首要原因,伤害发生地点首要是家中,因此,预防老年人伤害应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积极改变可以被矫正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武汉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超重肥胖流行特征及与常见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2012年武汉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数据,对372 990名老年人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腹部B超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总体超重率29.03%,肥胖率8.36%;城市老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3.37%和9.98%,高于农村的24.82%和6.78%;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9.35%和9.87%,高于男性的28.66%和6.62%;随着年龄增长,超重和肥胖率均呈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区域、性别、年龄等因素的情况下,体质指数增高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脂肪肝、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的危险因素,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武汉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超重和肥胖发生率高,超重与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9—2018年嘉兴市老年跌倒病例的特征及变化趋势,为老年人群跌倒伤害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9—2018年嘉兴市2家省级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病例资料,对≥60岁的跌倒病例的人口学特征、伤害发生地点、性质、部位和严重程度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8年嘉兴市共报告≥60岁老年跌倒病例22 494例,占全部伤害病例的7.51%,占全人群跌倒病例的28.79%,占老年伤害病例的41.25%,是嘉兴市老年人伤害首位原因。老年跌倒病例占全部伤害病例的比例和全人群跌倒病例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男性9 419例,占41.87%,平均(71.19±8.55)岁;女性13 075例,占58.13%,平均(72.59±9.09)岁。跌倒主要发生在家庭,15 874例占70.57%;主要发生在空闲时,11 133例占49.49%;伤害性质多为骨折,9 640例占42.86%;受伤部位以下肢为主,7 720例占34.32%;严重程度以中等程度伤害为主,14 223例占63.23%,女性跌倒后受伤程度比男性严重(P0.05)。结论嘉兴市老年跌倒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高龄和女性是主要危险人群,受伤部位以下肢为主,伤害性质以骨折为主。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青浦区老年人跌倒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青浦区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青浦区1 655名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2008年4月-2009年4月有130名老年人跌倒,其中男性35人,占26.90%,女性95人,占73.10%;跌倒发生率为7.9%,跌倒发生平均1.24次,其中发生过1,2,3次跌倒的构成比分别为81.50%,13.10%和5.40%;60~70岁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5.9%(51/866),71~80岁为8.8%(54/613),80岁为14.20%(25/1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年龄大、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白内障为跌倒的危险因素。结论青浦区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严重,存在多种致跌倒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唐山市社区高龄眼疾老年人的跌倒风险,探讨跌倒风险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1月,对唐山市社区≥75岁存在眼部疾患的老年人进行一般资料问卷及修订版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工具测评。结果 412例唐山市社区高龄眼疾老年人中存在跌倒风险者404人(98.1%),其中重度跌倒风险者140人(34.7%);近1年内跌倒者133人,跌倒发生率为32.3%,次数为1、2和≥3次者分别占22.6%、5.3%和4.4%;跌倒造成轻度损伤需医疗处置和严重损伤者分别占27.1%、9.8%。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程度、视力、足部有无疾病、能否在家中安全行走、能否在社区内安全行走、居家环境危险因素是唐山市社区高龄眼疾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眼疾可增加高龄老年人的跌倒风险,应加强高龄眼疾老年人跌倒风险管理,必要时行手术治疗提高其视觉功能,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高龄眼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2—2018年宁波市居民跌倒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加强居民跌倒死亡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18年宁波市居民跌倒死亡报告资料,统计跌倒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和跌倒类型等指标,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跌倒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2002—2018年宁波市居民年均跌倒粗死亡率为16.8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18/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男性跌倒标化死亡率为11.57/10万,高于女性的10.41/10万(P0.05);男性、女性跌倒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农村居民跌倒标化死亡率为11.25/10万,高于城市居民的11.07/10万(P0.05);城乡居民跌倒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跌倒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其中5岁组有小高峰,跌倒死亡率为1.81/10万,65岁以后开始迅速上升,85岁以后达到最高。以同一平面跌倒死亡为主,11 141例占68.25%。跌倒死亡发生地点以家庭为主,11 829例占72.46%。结论 2002—2018年宁波市居民跌倒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农村居民、5岁以下儿童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是跌倒死亡的高危人群,发生地点主要在家庭。应对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跌倒预防控制,以减少跌倒伤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老年人跌倒伤害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知识、信念、行为的水平,为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搜集分析浦东新区某镇所有老年人的基本情况,预防跌倒知识,信念方面、态度方面、行为方面知识及伤害相关信息。结果老年人伤害跌倒率为4.95%,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跌倒情况明显高于无慢性病的老年人,老年人无规律锻炼的跌倒率明显高于有规律锻炼的跌倒率,运动能力低的跌倒率明显高于运动能力高的老年人。结论某镇老年人跌倒率高于上海市的总体水平。应从控制慢性病、加强体质和减少居家致跌危险因素等方面预防老年人跌倒。对于老年跌倒态度仍要加强培训,并在创建安全社区过程中摸索老年人跌倒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014-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60岁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为制定老年人伤害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4-2018年广州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分布描述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结果   5间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老年跌倒/坠落患者9 503例, 占其总伤害的49.41%, 连续5年顺位第一。男女性别比为1:1.67。患者多为小学或初中文化, 发生于10-12月构成比较高, 多发生在家中, 常见于休闲活动或生命活动; 跌倒常导致头部或下肢受伤, 多为挫伤/擦伤或骨折; 程度为轻中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 女性、高龄、文化程度较高、12月-次年2月、家中、步行、休闲活动和生命活动是广州市老年跌倒/坠落伤害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01)。   结论   跌倒/坠落是广州市老年人伤害发生的首要原因, 特别是老年女性人群, 应根据其分布特征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概率与规模成比例抽样方法,在某街道随机抽取60岁以上老年居民1 967人为跌倒回顾性调查对象,在单因素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致使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 967名调查对象中,跌倒伤害发生率为2.54%;其中男性跌倒发生率为1.68%,女性跌倒发生率为3.35%。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视力状况、有无慢性疾病、步态水平等与老年人跌倒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女性、年龄75岁以上、文盲、无配偶、睡眠质量差、视力差、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室内存在危险环境和步态异常等9个因素是社区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跌倒受多种因素影响,应立足于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社区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为社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某街道随机抽取的3 440户中的60岁及以上所有老年人在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间发生跌倒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60岁以上的1 967名调查对象中,跌倒伤害发生率为2.54%;其中男性跌倒发生率为1.68%,女性跌倒发生率为3.35%。61.54%跌倒发生在家中;57.69%跌倒是因地面潮湿和地面不平等环境因素造成的。年龄、平衡失调、步态不稳、身体状况差、慢性病等是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跌倒受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加强对跌倒危险因素的干预是今后老年人预防跌倒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广东省社区老年人跌倒和平衡能力受损现状及跌倒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共有5 503名≥60岁老年人纳入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和平衡能力受损率在不同特征老年人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跌倒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中老年人过去1年的跌倒发生率为11.90%,平衡能力受损率为58.37%。跌倒和平衡能力受损情况在女性、农村、文盲、无配偶和独居的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跌倒的危险性较男性高,跌倒发生情况随年龄的增加而愈发严重。农村老年人跌倒危险性高于城市老年人。老年人在家走动或做家务时最常发生跌倒(35.11%),因跌倒造成擦伤/挫伤、骨折、扭伤/拉伤、脑震荡/脑挫裂伤和其他受伤类型的比例分别为55.77%、22.22%、17.09%、1.07%和3.85%。  结论  广东省社区老年人在过去1年内发生跌倒的情况较多,平衡能力受损现状严重,应加强对老年人的防跌倒健康宣教和以家庭防护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国老年人跌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中≥60岁的7 070名老年人的相关数据,采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老年人跌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1 652人在过去两年内发生过跌倒,跌倒率为23.4%。714人跌倒后情况较重需要就医,跌倒就医率为10.9%。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没有配偶、自评健康一般和不好、患慢性病、有抑郁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受损、视力较差、听力较差和使用辅助工具(OR=1.187、1.319、1.435、1.154、1.433、1.730、1.230、1.488、1.503)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P < 0.05)。  结论  老年人跌倒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全面评估危险因素,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预防和减少导致跌倒的隐患,保护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青海省藏族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及影响因素, 为藏族人群肺结核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08-2017年在中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 并审核通过接受治疗的居住地为青海的5 564例藏族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以是否成功治疗为因变量, 以与疾病结局有关的其他因素为自变量,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确定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青海省藏族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为87.1%(4 848/5 564), 不良结局率为12.9%(716/5 5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非全程督导方式管理、现住址为农牧区、重症、流动人口、年龄 > 60岁是疾病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 OR(95% CI)值分别为13.044(10.671~15.944)、2.305(1.703~3.119)、2.090(1.346~3.243)、1.967(1.443~2.682)、1.909(1.410~2.586)。患者来源为因症就诊、职业为农牧民是保护因素, OR(95% CI)值分别为0.451(0.375~0.543)、0.786(0.627~0.985)。   结论   青海省藏族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低, 应严格落实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 加强患者全程督导管理, 提高成功治疗率; 藏族人群中的老年、重症、流动、农牧区人群应作为重点关注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非武汉地区居民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为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 于2020年3月14日―3月17日在网上发放自行编制的电子问卷, 内容包括一般个人信息、焦虑和抑郁症状等信息, 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湖北非武汉地区居民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   在483名调查对象中, 男性122人(25.26%), 女性361人(74.74%), 平均年龄(45.00±10.00)岁, 担心会被感染者388人(80.33%), 疫情期间做过心理咨询74人(7.04%), 焦虑症状检出率13.66%(66/483), 抑郁症状检出率26.29%(127/4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担心会被感染和疫情期间做过心理咨询是焦虑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5);女性、担心会被感染、疫情期间做过心理咨询是抑郁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 知道疫情期间国家有开通心理援助渠道是抑郁症状出现的保护因素(均有P < 0.05)。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下湖北非武汉地区居民焦虑及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 相关部门需采取措施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 缓解该地区居民的焦虑及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浙江省台州市2018―2019年老年HIV感染者流感疫苗接种特征及流感抗体阳性率进行分析。  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老年HIV感染者接种流感疫苗现状及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台州市≥60岁HIV感染者749人,2018―2019年流感疫苗接种率为33.9%,其中2018年和2019年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22.3%和23.6%,持续接种率为12.0%。老年HIV感染者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在不同职业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浙江省台州市老年HIV感染者年龄70~80岁(OR=1.84; 95% CI: 1.32~2.58)、职业为农民(OR=3.89; 95% CI: 1.69~8.98)是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老年HIV感染者的流感抗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1.2%(甲型H1N1流感)、18.1%(甲型H3N2流感)、8.8%(乙型流感)。  结论  浙江省台州市老年HIV感染者流感疫苗接种率与其年龄和职业存在关联,疫苗接种效果评价仍需要更多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苏州市某社区居家老年人跌倒现状及危险因素,为社区跌倒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4—7月选取苏州市某社区60岁及以上居家养老的375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跌倒的危险因素.结果 65名居家老年人在一年内发生过跌倒,发生率为17.33%,午饭后到晚饭间是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河南省老年人跌倒发生情况,并探讨老年人能力状况与跌倒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阶段抽样的方法,对河南省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对老年人跌倒的影响。结果 共调查5 570例老年人,其中496例老年人发生了跌倒,发生率为8.9%。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全人群中日常生活能力受损(OR = 3.060,95%CI = 2.418~3.872)、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受损(OR = 1.449,95%CI = 1.128~1.861)、社会参与能力受损(OR = 1.438,95%CI = 1.100~1.880)是河南省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根据性别进行分层后无论对于男性(OR = 3.542,95%CI = 2.445~5.130)还是女性(OR = 2.826,95%CI = 2.075~3.848),跌倒都受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的影响。除此之外,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受损(OR = 1.543,95%CI = 1.118~2.130)和社会参与能力受损(OR = 1.480,95%CI = 1.045~2.096)也是女性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结论 能力状况受损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其中男性跌倒主要受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女性跌倒受日常生活能力、感知觉与沟通能力、社会参与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我国50岁及以上人群社会参与度与抑郁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tudy on global ageing and adult health,SAGE)”中国项目第一轮横断面数据,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中的抑郁量表评价调查对象抑郁状况,社会参与度得分来自于研究对象参加社会活动的频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社会参与度和抑郁的关系,按照年龄组、性别和地区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本研究一共纳入12196名调查对象,抑郁检出率为1.72%(95%CI:1.54%~2.00%)。调整年龄、性别、地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婚姻状况、体力活动和吸烟饮酒等因素后,多元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参与度和抑郁发生相关(OR=0.94,95%CI:0.90~0.98,P=0.006)。在分层分析中,该关联只在城市、女性和50~60岁年龄组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社会参与度和抑郁的发生相关,提示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社会参与度有助于预防老年人抑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三酰甘油-腰围(hypertriglyceridemia-waist,HTGW)表型与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关系,为早期识别HUA的高危个体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山市24个镇区的成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Goodman-Kruskal法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HTGW表型与HUA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7 173人,HTGW表型人群共1 089人,检出率为15.2%,HUA患者共2 332人,检出率为3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TGW表型为HUA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OR=2.689, 95% CI: 2.249~3.215, P < 0.001)。Goodman-Kruskal法关联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均显示HTGW表型与HUA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 <0.001)。   结论  HTGW表型为HUA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日常防治HUA的过程中,应重点监测具有HTGW表型的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描述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歧视现象, 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歧视现象。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歧视的影响因素。   结果   在湖北省内人员返程问题上, 有67.2%的学生认为存在偏见。在非湖北籍或湖北省外学生中, 歧视湖北籍或湖北省内人员者占7.0%, 认为“由于担心病毒传播而产生的歧视是可以理解的, 但感到沮丧”者占64.9%, 53.1%的学生认为社会上对病毒感染确诊或疑似者的歧视严重。在湖北籍或湖北省内学生中, 感受到歧视者占22.3%, 认为“由于担心病毒传播而产生的歧视是可以理解的, 但感到沮丧”者占59.7%。年龄、性别、籍贯、学校所在地、假期居住地和教育程度均与歧视现象有关(均有P < 0.05)。   结论   在高校学生看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对湖北人的歧视现象客观存在, 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污名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