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以《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 年)》中提出的10个铁矿大型资源基地为研究对象,对基地分布、矿山数量、产能结构、开发利用指标、矿业固废循环利用指标等进行了探讨。从基地矿山的开发利用情况来看,建设大型资源基地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进资源规模开发和产业集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矿产资源基地开发经济效益评估采用的资源基地潜在总值、资源基地潜在矿业产值、资源基地潜在矿业净值三个基础指标的含义及其关系,确定了在进行矿产资源基地经济效益评估时需要注意的原则,选取相关指标时的方法和要求,创建了基于资源储量、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产品规格等技术指标的经济效益估算模型,提出了资源价值产出比的概念。以青海祁漫塔格金属矿集区为实例,进行实证评估,并对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得出模型准确可行的结论。通过研究,以期为其他矿产资源基地进行相关经济效益评估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冈底斯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富含铜矿、富铁矿、富银铅锌矿及金矿,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资源储量上都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开发基地;甲玛铜多金属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的中部,是西藏自治区第一个国家级绿色矿山。本文重点分析了甲玛铜多金属矿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的运营模式、资源的高效利用、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矿业企业品牌的塑造与和谐矿区的建设模式都具有推广性和普适性,对我国摸索开发冈底斯成矿带上开发资源,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明  周邦国  罗茂金  马东  沈战武 《中国矿业》2012,21(Z1):454-456,464
麦地铅锌矿位于四川省会东县境内,属扬子地台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多金属矿聚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产勘查和开发基地。笔者通过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发现5个铅锌矿体。本文从其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采用丰度预测法,对麦地矿区及其外围地区资源远景进行资源潜力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展现出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面对绿色矿业发展的新要求,传统单一专业或碎片化部署的地质调查工作已不能适应绿色矿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急需改变资源调查方式,开展多专业的综合地质调查与评价。本文以新疆东天山中段有色金属基地为研究对象,从地质资源条件、技术经济条件、地质环境条件三个方面优选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基地矿产资源进行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谢艳 《资源与产业》2016,18(3):11-15
为了解决我国矿产资源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及重点资源后备储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我国在挖掘国内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实施大型国有矿业资源型企业“走出去”战略,寻求和建立海外稳定的资源供应基地,成为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保障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为此,我国应成立政府专门部门协调和统筹大型国有矿业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制订大型国有矿业资源型企业走出去的国内扶植政策,开展围绕海外资源获取的资源外交;在税收、金融、社会咨询、军事保障等多个方面积极构建大型国有矿业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外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西部最大的有色金属资源开发集团———西部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5月21日成立。这是以我国第二大铅锌基地———锡铁山矿务局为主体组建的股份制企业。主要从事采、选、冶的科研开发、加工。我国西部成立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8.
近日 ,《青海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经国土资源部批准 ,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实施。《规划》对加大青海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建立和完善青海十大矿业基地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规划》 ,到 2 0 0 5年 ,青海将逐步建成并完善十大矿业基地 :以尕斯库勒和涩北为主体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基地 ;以察尔汗盐湖为主体的盐湖矿产开发基地 ;以滩涧山、五龙沟为主体的环柴达木岩金开发基地 ;以大风山 -尖顶山为主体的锶矿开发基地 ;以锡铁山为主体的铅锌矿开发基地 ;以大通为中心的铝业、煤炭、水泥生产基地 ;以西宁为中心 ,格尔木、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但是生态环境脆弱,西藏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对策的研究十分必要。方法:本文从矿产资源现状和生态环境现状两个维度入手,分别对西藏矿产资源禀赋、矿业开发现状、矿业开发的地位,以及西藏生态环境概况、环境保护政策、绿色矿山理念进行了论述。结果(问题):西藏矿业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盲目追逐经济效益,生态修复不科学;发展规划模糊,监管落实不到位;开发技术滞后,与特色环境不匹配;矿业开发产业链不完整,弱化了资源优势等问题。对策:加强科学理论研究,推动工作实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践行“绿色矿山”;明确矿业发展规划,完善监管机制;创新思路,深入研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矿产资源利用模式。意义:以期为西藏自治区矿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磷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是磷肥的主要来源。以磷矿大型资源基地为研究对象,对矿山数量及分布特征、产能结构、开发利用指标、尾废循环利用指标等进行了探讨,初步掌握了我国磷矿大型基地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磷矿大型资源基地开发利用情况较好,开发利用强度的控制成效较为明显,对保障磷矿资源的供应安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之一,在能源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以14个大型煤炭基地为研究对象,对矿山数量及分布特征、产能结构、开发利用指标、煤矸石循环利用指标等进行了分析,初步掌握了我国大型煤炭基地开发利用现状。结果表明,我国大型煤炭基地间开发利用水平差距较大,持续推进煤炭集约规模化开发和综合利用,是煤炭工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更好地部署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分析了灰岩矿矿山地形地貌及开采现状。基于此,制定了绿色矿山建设指标,设计了绿色矿山主要建设工程,主要包括矿区环境建设工程、资源综合利用工程、节能减排工程、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以及数字化矿山工程等。研究实现了矿区整体环境整洁美观以及矿山石料加工厂生产线及传输带应全封闭,保证了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淘汰了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工艺和设备,确保能耗指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等目标。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以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统筹各种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系统效率的过程。为了更直观体现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情况,针对金属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从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规模化程度、技术水平、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5个方面设计了评价指标,比较了权重计算方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优化了指标体系,准确解释了各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最后选取我国东北华北地区6个大型铁矿山企业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构建的以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为核心的多角度、相对值评价指标体系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契合矿山生产实际,可以比较不同矿山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并找出矿山生产的短板,为金属矿山生产的优化和评价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子齐  祝怡斌  陈谦  陈玉福 《矿冶》2023,32(6):103-108
铅锌矿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矿产资源,伴随着铅锌矿山的开采,越来越多的尾矿排入尾矿库进入外环境,重金属和选矿药剂在尾矿库内逐渐累积,容易对周边环境产生威胁。通过分析西南地区三个不同类型尾矿中的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形态分布和选矿药剂含量差异,探究不同类型的铅锌尾矿库中重金属与选矿药剂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硫化矿尾矿库与氧化矿尾矿库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存在差异,尾矿库停用后,选矿药剂有深层迁移的趋势。铅锌尾矿库内重金属和选矿药剂的复合污染需要引起人们重视,本研究可为铅锌尾矿库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复杂难选氧—硫混合铅锌矿清洁分选、矿区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等难题,会泽铅锌矿研究开发了多种流程结构并存的选矿新工艺,引进了国内外先进适用的选矿设备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并构建了以膏体充填和选矿废水处理回用为核心的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了矿石中有用组分的高效综合回收、选矿尾砂零堆存及选矿废水零排放,为多金属矿山清洁生产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针对露天矿山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研究得出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设计的治理方案包括边坡修整工程、场地平整工程、工业场地整理工程、挡土保水岸墙工程、排水沟工程、垫渣和覆土工程、生物工程等。研究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和矿区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质量,降低了矿山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有利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姚宁广  徐芳 《金属矿山》2021,50(1):202-212
政府类科学技术奖是评价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以2009—2019 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在 矿业领域获奖项目为数据来源,对其获奖的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矿业科技进步与其行业发展息息相关且有 滞后效应,企业为矿业类科研创新的主体,高校及科研机构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总结分析了近10 年来安徽省矿业 领域在各个方向的科研创新成果,认为在矿山开采及矿山安全方向成果突出,特别是在深部资源开采及瓦斯、水害 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矿山环境保护及恢复治理方向发展较为迅速,在沉陷区生态损伤评价、水环境治理 及土地恢复利用方面成果显著。通过对矿业领域科技进展进行总结,认为其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矿产资源开发 自动化水平低,现代安全监测技术应用有待加强;资源回收率低,废弃矿山资源回收能力有待提升;资源环境协调 发展面临挑战。同时指出,未来矿业领域的主要创新方向为:以少人化、无人化为目标,涉及生产、运营、决策全体 系智慧矿山建设研究;针对深部资源、低品位资源及伴生资源的选矿、采矿、冶炼技术的研究,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 利用水平;开展矿山全生命周期的矿山环境破坏防治及环境恢复治理研究,实现矿山减损、无损开采;加强关闭矿 井资源及空间开发利用研究,实现关闭矿井资源及空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上述分析可为矿山产业政策制定与决 策及矿业领域未来科研方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钟凯  雷薪雍  宋英明 《中州煤炭》2022,(3):270-275,281
煤炭是支撑我国能源生产的基础资源,煤炭的持续、大规模开采造成了许多问题,如矿区生态破坏、建筑物沉降。因此,建筑物下回填控制地层和地表下沉的技术非常重要。目前,煤层颗粒物质、胶结材料和高含水率材料主要用于回填。总结了煤矿使用的回填材料CGFB的类型以及回填过程,提出了矸石充填开采技术的指导原则。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倾斜长度的增加,沉陷区和待回填区的面积增加。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煤矸石运动时间的优化方案,并对矸石回填采矿法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工作面倾斜长度,并缩短工作面以获得较高的充填率,保障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