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非洲猪瘟在国内的确诊和暴发,给养猪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和威胁。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以软蜱为传播媒介的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在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造成细胞凋亡,严重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非洲猪瘟的特点是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高达100%,而且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因此,猪场的生物安全管控在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和外界接  相似文献   

2.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流行特点非洲猪瘟病毒主要经口腔呼吸道传播,蚊虫叮咬也是常见的传播方式,被污染的饲料、垫草运输车辆等也会引起传播。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钝缘软蜱是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媒介。自然感染状态下,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一般为5~19d。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8,(6)
2018年8月1日,我国首次在沈阳发现非洲猪瘟(ASF)疫情,继而该病来势汹汹,截至2018年9月24日,我国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先后发生疫情,因此研究其主要传播方式及传播媒介对于目前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刻不容缓。文章主要通过探讨我国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自然宿主和储存宿主钝缘蜱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点、在国内的区域分布及对蜱的防控等,从生物媒介角度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非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该病不仅发病较急,同时具备高度接触传染性以及高死亡率,一旦流行,会导致生猪出现高热以及皮肤充血现象,病猪脾脏、肾脏以及淋巴结等多个器官出现出血症状,其死亡率可达100%。因而,在猪场内做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意义重大。1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野猪以及家猪是非洲猪瘟的天然宿主,二者在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后的临床症状以及死亡率比较相似。各种钝缘蜱都是非洲猪瘟的易感动物,同时软蜱也是非洲猪瘟病毒的携带者以及传播者。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病猪或者带毒猪的尿液、粪便、唾液、鼻涕、肠道内气体、结膜渗出物以及伤口流出的血液排出体外,也可通过呼吸道、口腔以及其他裸露部位等进行传播,可通过皮肤伤口、注射以及蜱的叮咬进行传播。非洲猪瘟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是病猪及其产品的异地运输。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防范兵团六师范围内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对辖区内13个团场分布的蜱种类进行调查,并采用实时荧光PCR对采集的163只蜱进行非洲猪瘟病毒(ASFV)检测。结果显示,捕捉的163只蜱隶属于2科5属10种,包括8种硬蜱和2种软蜱。其中亚洲璃眼蜱、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为该地区优势种,分别占采样总数的28.83%(47/163)、23.93%(39/163)和15.34%(25/163)。对于ASFV的潜在传播媒介,只采集到2种钝缘蜱属的蜱种,包括4只拉合尔钝缘蜱和2只乳突钝缘蜱;采集的163只蜱体内均未检出ASFV的DNA。鉴于目前非洲猪瘟疫情流行形势、生猪养殖区域及野猪分布情况,需在该地区持续性地开展蜱种调查和其体内携带ASFV情况的监测,以期为该地区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数据。  相似文献   

6.
据公开资料显示,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家猪、野猪(包括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和钝缘软蜱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泔水、饲料、垫草、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  相似文献   

7.
2018年非洲猪瘟的传入给中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是切断非洲猪瘟传播的有效手段。笔者结合非洲猪瘟的病原特点,阐述养猪场消毒剂选择和应用的关键,为广大养猪场户提供参考。1非洲猪瘟的特点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强毒力毒株对生猪致病率高,死亡率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泔水、饲料、垫草、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其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传播。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其他动物不感染该病毒。非洲猪瘟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只能采取扑杀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亚彬 《养猪》2020,(1):73-78
在非洲猪瘟疫情压力下,生物安全得到空前的重视,消毒措施得到全面执行,但是针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消毒剂,猪场该如何选择对非洲猪瘟最有效的消毒剂,仍然困扰着很多猪场。效果不确切的消毒剂就是最大的生物安全漏洞之一。因此,猪场要做好生物安全,首先要选择对非洲猪瘟病毒最有效的消毒剂。  相似文献   

9.
1流行病学1.1传染源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家猪、野猪(包括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和钝缘软蜱为主要传染源。1.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餐厨剩余物、饲料、饮水、圈舍、垫草、衣物、用具、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  相似文献   

10.
<正>开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腹泻仍是猪的常发病、多见病。要注意鉴别诊断,分清病因,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控制目的。1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为主要传染源。带毒钝缘软蜱也是传染源之一。主要通过接触或采食被非洲猪瘟病毒(ASFV)污染的物品经口传染;短距离可经空气传播;也可经钝缘软蜱叮咬传播。家猪、野猪易感。家猪高度易感,且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欧亚野猪易感,但非洲野猪,特别是疣猪和薮猪虽感染  相似文献   

11.
正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发的一种猪急性、出血性、传染性疾病,具有死亡率高、发生率高、内脏出血等特点,钝缘蜱是主要传染媒介,不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非洲猪瘟因其基因组较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药物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因此猪场一旦发生非洲猪瘟,说明该猪场在某些管理方面上存在漏洞。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国家疫情通报2018年8月初,我国第一例非洲猪瘟在辽宁沈阳被发现,随后呈跳跃式传播到河南郑州市,江苏连云港、浙江乐清和云南昭通等地,给中国养猪业造成极大影响。非洲猪瘟目前没有疫苗可以使用,根据病毒生物学特点,有很多消毒剂、溶脂剂都能将其杀灭,而且病毒在高温情况下更容易灭活。所以做好规模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是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关键。1猪场生物安全防控。1.1规模场要坚持自繁自养无论大、小规模场都要坚持自  相似文献   

13.
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于2007年传入俄罗斯,并在其境内蔓延。非洲猪瘟感染家猪和某些品种的野猪,钝缘软蜱属软蜱是储藏宿主和媒介。非洲猪瘟的传播模式可分为四种,在不同流行地区,传播模式不同。深入了解其流行病学特性,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非洲猪瘟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ASF)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的烈性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动物一类传染病,该病毒引起的出血性、毁灭性的猪传染病,死亡率高达100%。该病毒可在钝缘蜱中增殖,钝缘蜱成为了该病毒主要的传播媒介。该病毒也可从感染猪的血液、组织液、内脏及其他排泄物中分离出,可在低温暗室内生存6年,室温下可存活数周,55℃、30 min,或者60℃、10 min可将病毒破坏,许多脂溶剂和消毒剂也可将其破坏。本文介绍了非洲猪瘟的病原、发病机制及其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ASF)存在多种传播途径,但其生物媒介--钝缘蜱是ASF病毒在疫源地传播、长期保存甚至发生变异的关键因素,也是ASF在很多地区和国家久控不绝的重要原因.为此作者将从钝缘蜱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与ASF的相互关系、该类蜱的防控及其在中国的分布现状等角度进行论述,为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我国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非洲猪瘟是烈性外来疫病,其强毒力毒株对生猪治病率高,致死率100%,没有特效药物,没有疫苗。1传播途径及病毒特点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野猪)或被非洲猪瘟污染物(泔水、饲料、垫草、车辆等)传播。(1)消化道和呼吸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过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猪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  相似文献   

17.
猪场虫害在非洲猪瘟传播中的风险和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8年8月中国辽宁首次暴发了非洲猪瘟(ASF),疫病的蔓延给我国养猪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媒介生物传播是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之一,其中钝缘蜱作为生物性传播媒介研究较多,是ASF病毒在疫源地传播、长期保存甚至发生变异的关键因素,也是ASF在很多地区和国家久控不绝的原因之一。然而,仍有潜在的ASF机械性传播媒介生物需深入研究,例如吸血蝇可通过叮咬或猪误食来传播ASF等。文章分析了猪场主要虫害在非洲猪瘟传播中的风险,以便为优化现有预防措施、全面防控疫病提供科学依据,降低ASF传播对家猪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非洲猪瘟病毒特性和流行特点,对规模猪场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防控建议。分析表明,规模猪场传播非洲猪瘟病毒风险因素有人员、车辆出入;进场物质;场外野猪、场内鸟、软蜱、苍蝇、蚊子、鼠;周边环境污染等。相应防控对策为制定实施猪场严密的防疫制度,建立员工风险激励机制;建立防控缓冲区;控制人员、车辆出入并做好消毒工作;加强进场物资风险管理;防鸟、灭蜱、蚊蝇、鼠,扑杀野猪;做好猪场隔离消毒工作;加强猪群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9.
当下由于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猪场将生物安全置于一个新高度。目前,利用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第一手段,而消毒是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中最重要的一环。醛类消毒剂作为一种高效消毒剂,在猪场消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简述了醛类消毒药的类别和在畜牧生产中使用的优缺点,旨在推广醛类消毒剂在猪场中的规范使用和相关人员安全意识地提高。  相似文献   

20.
生物安全是目前防控非洲猪瘟唯一有效手段,而做好消毒,切断传播途径是生物安全中的重要一环,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好消毒剂对防控非洲猪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