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比较针刺肌筋膜触发点与经络穴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为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探寻一种新的综合治疗模式.[方法]将3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肌筋膜触发点组、经络穴位组及综合治疗组,每组100例,每组均临床常规用药,肌筋膜触发点组采用每周1次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经络穴位组采用每天1次经络取穴针灸治疗,综合治疗组每天1次经络取穴针灸治疗,并配合每周1次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治疗,6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治疗8周后,进行三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和组间疗效的比较.[结果]三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各组疼痛指数、功能状态指数和硬结条索状物指数均降低(P<0.05);有效率方面,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肌筋膜触发点组总有效率85%,经络穴位组总有效率82%,肌筋膜触发点组与经络穴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与经络穴位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相当,二者合用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冲击波在肌筋膜触发点(MTrP)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肩MPS)的疗效。方法:选取连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2019年7月康复门诊收治的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30例,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后的VAS评分,临床症状、体征评价量表以及临床疗效的统计学差异。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疼痛均可缓解,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临床症状、体征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2周的疗效优于治疗前1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波肌筋膜触发点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引起神经肌肉骨骼性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是引发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因素,现将该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浮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取浮针法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针灸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疼痛程度、腰椎功能障碍程度、睡眠质量、软组织张力、腰部核心肌疼痛侧表面肌电特征、生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刺对慢性肌筋膜疼痛(MPS)模型大鼠痛阈值的影响,分析针刺治疗MPS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是否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有关。方法 随机将24只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MPS组、阳陵泉(GB34)组和肌筋膜触发点(MTrPs)组,每组6只。对照组正常喂养,MPS组、GB34组和MTrPs组采用钝性打击SD大鼠左侧腓肠肌结合离心运动的方式建立MPS模型,期间对大鼠进行8周造模干预和4周的恢复期。造模完成后,分别对GB34组和MTrPs组大鼠左下肢阳陵泉穴和触发点进行电针干预,电流强度以大鼠左下肢轻微震颤为宜,留针15min, 1次/d,连续7d。结果 MPS组大鼠腓肠肌形态发生改变,病理横切面可见大小不等的圆形肌纤维,纵切面可见粗细相间的梭形肌纤维。针刺治疗可提高大鼠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并降低MTrPs周围损伤肌纤维中ERK、p-ERK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的表达。此外,治疗后MTrPs周围炎性细胞减少,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降低。结论 针刺治疗可改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针刺触发点效果优于传统穴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枢经推拿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枢经推拿组50例与常规推拿组50例.枢经推拿组选取腰背部足太阳膀胱经、下肢足少阳胆经和足少阴肾经循行处施术,并点按环跳、风市、阳陵泉,然谷、太溪、阴谷等穴,最后擦法放松.常规推拿组参照《推拿治疗学》确定推拿方法,两组均隔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治疗7次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枢经椎拿组总有效率为95.8%(46/48),常规推拿组为68.8%(33/48),枢经推拿组疗效优于常规推拿组(P<0.05).结论 枢经推拿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基于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牵伸运动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联合牵伸运动治疗,对照组采用痛点电疗联合牵伸运动治疗。比较2组患者VAS评分、Lysholm评分和Q角大小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下降,Lysholm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Q角比较(P<0.05);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理论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且疗效优于局部痛点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骨骼肌肉疾病,其特征常伴有肌筋膜触发点的产生.MPS是导致慢性和持续性局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本文就MPS治疗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为MPS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局部扳机点(MTrPs)温和灸治疗颈肩肌筋膜痛综合征(MPS)患者的疗效,并检测其对患者血清环氧化酶2 (COX-2)、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海南省中医院骨伤科门诊,采用电脑随机数字生成器法纳入50例符合条件的颈肩MPS患者,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进行10 d的MTrPs温和灸治疗,B组口服艾瑞昔布片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简化McGill疼痛量表积分以及血清COX-2、PGE2、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在疼痛强度(PPI)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的PRI、VAS、P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OX-2、PGE2、IL-6、TNF-α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OX-2、PGE2、IL-6、TNF-α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容量注射液触痛点注射在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选择48例肌筋膜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A、B 2组,A组为试验组B组为对照组。A组每一触痛点注射配制液8~10 ml,B组每一触痛点注射配制液3~5 ml,观察2组患者在治愈率,并发症等的治疗效果并在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将2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第1疗程后A组治愈率优于B组(P<0.05)。第2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治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未有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B组有2例好转的患者复发,且A、B 2组患者治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大容量注射液触痛点注射较传统小容量注射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在疗效及降低复发率方面有一定优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5):132-135
目的评价热敏灸与温针灸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康复科收治的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11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59例。对照组采取温针灸疗法,观察组采取热敏灸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RI、PPI、VAS积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值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积分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3.39%)明显低于对照组(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与温针灸治疗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显著、确切,但热敏灸短期复发率较低,说明其短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银针针刺触发点联合臭氧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慢性盆腔痛病人随机分为3组,各44例,A组给予细银针针刺触发点联合臭氧治疗,B组给予单纯阴部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C组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比3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VA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病人盆底Ⅰ类肌力及Ⅱ类肌力改善效果。采用SDS、SAS及SF-36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对病人进行心理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3组病人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3组病人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A组病人VAS评分均低于其他2组(P<0.01);治疗后,A组病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C组,盆底Ⅰ类和Ⅱ类肌力总有效率、SF-36评分高于B组和C组,SDS及SAS评分低于B组和C组(P<0.05~P<0.01)。结论:针刺触发点联合臭氧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临床疗效较好,盆底肌力明显增强,有助于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沙丁胺醇对胸背部肌筋膜疼痛伴有支气管哮喘患者疼痛部位触发点内的交感-感觉耦连作用.方法 选取124例胸背部疼痛伴支气管哮喘患者,检测吸入沙丁胺醇前后冈下肌的触发点和压痛点的压痛阈值(PPT),对比检测吸入沙丁胺醇前后正常胫前肌的PPT.比较吸入沙丁胺醇后触发点施以吸入前同样的PPT、牵涉痛域值(PTRP)的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容量注射液触发点注射在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 选48例肌筋膜痛综合征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试验组,B组为对照组.A组每一触发点注射配制液8~10ml,B组每一触发点注射配制液3~5ml,观察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并发症及疗程等方面情况并在疗程结束后随访,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第1疗程后A组治愈率较B组有优势(P<0.05).第2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在治愈率上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有并发症发生.随访1a,B组有2例好转的患者复发且A、B两组的患者在治愈率上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较大容量注射液触发点注射疗法较传统疗法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在疗程、疗效及降低复发率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容量注射液触发点注射在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选48例肌筋膜痛综合征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试验组,B组为对照组。A组每一触发点注射配制液8~10ml,B组每一触发点注射配制液3~5ml,观察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并发症及疗程等方面情况并在疗程结束后随访,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第1疗程后A组治愈率较B组有优势(P〈0.05)。第2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在治愈率上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有并发症发生。随访1a,B组有2例好转的患者复发且A、B两组的患者在治愈率上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较大容量注射液触发点注射疗法较传统疗法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在疗程、疗效及降低复发率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激痛点臭氧注射与射频热凝两种技术在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疼痛门诊100例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年龄17~6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臭氧注射治疗组(臭氧组)50例和射频热凝治疗组(射频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六点行为评分(BRS-6评分),治疗后1个月的疼痛缓解优良率和满意度,治疗后1年的复发率.结果 臭氧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VAS评分为(1.52±1.30)分,BRS-6评分为(1.26±0.72)分,治疗后1年的VAS评分为(2.82±1.41)分,BRS-6评分为(2.59±1.24)分;射频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VAS评分为(1.51±1.41)分,BRS-6评分为(1.27±0.69)分,治疗后1年的VAS评分为(2.73±1.52)分,BRS-6评分为(2.62±1.21)分.两组VAS评分和BRS-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臭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0%,射频组为96.0%,两组治疗满意度均为100%.两组的优良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臭氧组患者的1年复发率为16%,射频组为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痛点臭氧注射与射频热凝在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中均有确切疗效,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0 例女性膀胱过 度活动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 例。试验组给予电针刺激肌筋膜触发点联合索利那新治疗, 对照组单纯给予索利那新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 周及12 周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尿急症状评分和24 h 排尿次数。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及对照组OABSS、尿急症状评分 和24 h 排尿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治疗2 周及12 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OABSS、尿急症状评分 和24 h 排尿次数均有下降,且治疗后12 周临床指标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2 周及12 周临床指标下降程度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刺激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 动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OABSS,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是穴斜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阿是穴斜刺法,对照组予以电针疗法。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半年后随访。观察并比较治疗前、结束时以及半年后随访时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ODI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随访时治疗组ODI评分和V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随访期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均有良好效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远期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