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成人骰骨解剖特点,总结骰骨闭合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5例新鲜冰冻人体足标本进行解剖,分析骰骨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特点。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6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的78例(78足)成人骰骨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例,女8例;年龄19~64岁,平均38.8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72 h ,平均8.5 h。致伤原因:扭伤26例,车祸伤13例,高处坠落伤21例,重物压伤18例。按骰骨骨折分型标准分为Ⅰ型8足、Ⅱ型42足、Ⅲ型28足。5例(5足)患者拒绝手术治疗,采用膝下石膏托外固定保守治疗;73例(73足)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58例(58足)术中采用植骨修复遗留缺损。术后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足部疼痛肿胀情况。术后1年依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足部功能。结果 骰骨解剖观察显示:骰骨内侧长、外侧短,主要为松质骨;骰骨主要与第4、5跖骨基底、第3楔骨、跟骨周围骨质相关节,其周围有坚强的韧带组织保护。78例(78足)骰骨压缩骨折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9年,平均33个月。5例(5足)保守治疗患者,伤后6~8周畸形愈合。73例手术治疗患者中,9例(9足)骨折复位不充分,术后6~8周畸形愈合;64足骨折复位充分,术后8~12周骨折愈合。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微型钢板引起的腓骨肌腱激惹、断裂,无骨关节炎、足外侧柱短缩及骰骨处明显疼痛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根据AOFAS标准评分75~97分,平均93.5分;依据评分评定足部功能:优64例(64足),良14例(14足)。结论 通过对新鲜人体足标本的解剖观察,了解其解剖形态特点,对骰骨压缩骨折的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对于骰骨闭合压缩骨折,采用微型接骨板“桥”式支撑内固定的方法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关节镜下跟骨关节面撬拨整复(植骨)克氏针简单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方法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优点和不足。方法对41例(46足)跟骨粉碎性骨折病人接受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关节镜下跟骨关节面撬拨整复(或植骨)克氏针简单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结果术后其疗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31足,良11足,可4足,优良率90.1%。结论利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关节镜下跟骨关节面撬拨整复(植骨)克氏针简单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不破坏骨折血运,对骨折愈合影响小,跟骨关节面复位理想等优点,且对伴有软组织损伤需多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更适合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新型镍钛记忆合金三角固定器在治疗中足损伤中的固定稳定性,通过比较3 种内固定在中足外侧柱移位性损伤中对前足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并对其生物力学进行分析,为选择内固定提供实验参考。 方法 取6只成人下肢尸体冷冻标本。制成第4、5跗跖关节骨折脱位模型,对4、5跗跖关节进行记忆合金三角固定器固定,H型接骨板固定,2.0 mm克氏针固定,克氏针分别从4、5跖骨打入骰骨。经加载600 N 后,通过Tekscan压力传感器,测量前足足底压力的变化,应用ElectroForce®3510高精度生物材料试验系统机进行轴向压缩力学测试,分别计算刚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第4、5跗跖关节分别用三角固定器、钢板、克氏针固定后,第4、5跖骨头下的峰值压力则较骨折脱位状态有所增大,第2、3跖骨头下的峰值压力较骨折脱位状态下都有所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角固定器组第4、5跖骨头下压力峰值与正常组相近。钢板固定组、记忆合金三角固定器、克氏针固定组组对外侧柱脱位固定后与正常组相比足部总体压缩刚度值无显著差异(P>0.05),疲劳试验后克氏针固定组静态压缩刚度较疲劳试验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记忆合金三角固定器治疗跗跖关节外侧柱损伤其恢复足底压力的能力及生物力学稳定性良好,为镍钛记忆合金三角固定器内固定器的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移位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跟骨骨折运用"顺势复位"理论进行复位,结合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及以桥接钢板内固定,探索提高此种类型跟骨骨折治疗效果的技巧。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7年2月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如跟骰骨折、跟距关节面压缩骨折和舌形骨折的27例患者纳入观察,采取跟骨后外侧纵行切口、跟骨前方斜切口,运用"顺势复位"间接复位,以双小切口间软组织隧道技术和桥接钢板原理予以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骨折和软组织愈合情况,以AOFAS踝及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 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时间为12~16个月,AOFAS踝及足功能评分优17例、良8例、可2例,总优良率约92. 5%。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皮瓣坏死等软组织相关并发症。结论运用"顺势复位"理论进行复位,结合MIPO技术及以桥接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移位的跟骨骨折,可有效减少干预性次生损伤,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选择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跟骨解剖型锁定钢板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06月~2014年03月对23例2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型锁定钛钢板治疗。患者平均年龄36.4岁(28~59岁);按Sander[1]分型Ⅱ型14足Ⅲ型9足Ⅳ型3足。采用外侧扩大L切口,跟骨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结果术后4~31个月随访患者,平均15个月。按照Marylan[2]的标准评价足部功能院优16足,良6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84.6%。结论跟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治疗跟骨骨折的观点是手术复位后植骨修复骨缺损,但在骨缺损的填充物选择方面仍有不同的意见。目的:观察硫酸钙人工骨结合内固定置入物治疗跟骨骨折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10/2008-12采用硫酸钙人工骨植骨及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1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跟骨外侧"L"形手术切口,将骨折复位后选取粉状或颗粒状硫酸钙人工骨植入,植骨后于跟骨外侧放置预弯好的树形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术后每月门诊复查平片,8周起按照X射线片显示的骨折愈合情况指导患者部分负重锻炼,骨折愈合后患肢完全负重行走。手术前后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患足功能。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经7~18个月(平均11.2个月)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周,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总优良率92%,所有患者无排斥反应、过敏反应及毒性反应。提示硫酸钙人工骨植骨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可有效治疗跟骨骨折;硫酸钙人工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7.
背景:纵观目前治疗粉碎及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各种方法,金属材料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的优点日益突出。 目的:观察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AO分型C型骨折的效果。 方法:纳入AO分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51例,根据其意愿及经济状况非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7例应用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对照组24例应用普通掌侧接骨板。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C臂透视次数,术中接骨板安装次数,正中神经炎发生、术后腱鞘炎发生、腕关节功能恢复时间6个方面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X射线片显示骨折全部Ⅰ期愈合,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和同期普通掌侧接骨板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Mcbride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01)。提示使用DVR解剖型桡骨掌侧锁定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操作更加便捷,安全可靠,完全解剖复位,固定坚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Chevron截骨术截骨远端外侧位移距离对外翻足关节接触特征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位移距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测量踝关节中立位状态下正常足、外翻足及外翻足Chevron截骨术截骨远端分别向外侧位移2.0、4.0、6.0 mm后前足、中足和后足各关节接触力、峰值压强和接触面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足相比,外翻足第1跖楔关节(t=-3.33, P=0.02)、跟骰关节(t=-2.74, P=0.03)和距下关节(后关节面)(t=-2.89, P=0.03)的接触力显著增高;外翻足距舟关节(t=-2.73, P=0.03)与跟骰关节(t=-2.74, P=0.03)的峰值压强显著增高;行Chevron截骨术后,随着截骨远端向外侧位移距离的增加,外翻足第1跖楔关节和跟骰关节的接触力逐渐减小;外翻足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的峰值压强逐渐减小。结论 中度外翻足行Chevron截骨术后,当第1跖骨截骨远端向外侧位移6 mm时能有效恢复部分关节间力的分布,且能缓解部分关节局部应力集中现象。  相似文献   

9.
背景: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植入后患者恢复较好,且效果与微型钛内固定相似,并且由于其可吸收性,不会作为异物长期存在体内,无需二次手术,并且不影响骨的应力,不会出现骨组织萎缩的现象,并发症较传统金属内固定少。 目的:比较微型钛内固定系统与生物可吸收性微型接骨板对下颌骨骨折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9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固定所用材料不同分为微型钛组与生物可吸收组。微型钛组患者采用微型钛固定系统内固定骨折,生物可吸收组患者采用生物可溶性微型接骨板内固定骨折部位。 结果与结论:生物可吸收组患者内固定后3个月骨折稳定的良好率明显高于微型钛组;微型钛组患者内固定后颞下颌关节功能和内固定后1年髁状突移动的幅度明显高于可吸收组。结果说明2种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均有良好临床疗效。但微型钛内固定操作简单,稳定性较好,可吸收性内固定可以减少异物对机体的反应防止骨质疏松,联合颌间牵引后其稳定性也较为理想。因此临床应用哪一种材质进行内固定应视病变情况及患者意愿决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何佳 《医学信息》2009,22(6):1016-1017
足三关节融合术是指跟距、跟骰、距舟3个关节的融合手术,是足部最有效的固定手术。三关节融合术限制足、踝的跖屈和背屈活动。当大多数的肌无力与畸形发生在距下与中跗关节时,适于行该手术。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折的愈合除了与骨折类型、骨折局部血运及感染等因素有关之外,还与内固定物的选择、使用及规范操作有着很大的关系。 目的:分析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后出现骨不连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合适的内固定物选择方案。 方法:由第一作者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2000-01/2010-05有关骨折内固定后骨不连及治疗骨不连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骨折,内固定,骨不连”。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25篇文献进行深入分析。 结果与结论:四肢骨折内固定后骨不连的发生率除了与骨折类型、骨折断端血运以及感染等因素有关之外,还与操作技术,尤其是内固定物选择以及内固定的使用方式有直接关系。对于许多骨折,如何针对骨折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以及准确的操作技术是维持内固定物长久有效性、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虽然由于受伤机制的不同,四肢骨折会有许多复杂的类型,并对骨折愈合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骨折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骨折有着越来越多针对性的固定方式。内固定物的选择及使用方式的准确与否,对于骨折内固定后的愈合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临床对后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固定物进行内固定治疗,但不同的内固定治疗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生物力学效果。 目的:比较分析后踝关节骨折行微型钢板内固定以及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内固定治疗,按照内固定方法分为微型钢板组48例和拉力螺钉组47例。 结果与结论:对两组的固定效果进行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和分析,经分析发现,在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到胫骨远端关节面25%以上的情况下,在内固定失效平均压力方面,拉力螺钉组显著小于微型钢板组(P < 0.05);而当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到胫骨远端关节面25%以下的情况下,在内固定失效平均压力方面,拉力螺钉组显著大于微型钢板组(P < 0.05)。拉力螺钉组的踝关节内固定优良率显著高于微型钢板组(P <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内固定材料相关不良事件。结果表明,临床对后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的过程中,予以拉力螺钉内固定可以获得较之微型钢板内固定更好的临床效果,但在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到胫骨远端关节面25%以上的情况下,更合适使用微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背景: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与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是近年来较流行的修复骶骨骨折的微创方法,但因缺少相关循证医学支持,临床上对于选择何种术式存在分歧。 目的:对比经皮骶髂螺钉与经皮重建钢板两种内固定方法修复TileC型骶骨骨折的效果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单侧TileC型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37例行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X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并依据Matta标准和Majeed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6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组在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组,但手术风险更大,对技术要求更高,适合有经验的治疗小组应用;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在临床疗效方面虽不如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但在手术时间、X射线暴露次数方面更优,且操作相对简单,便于基层医院推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ractures in older adults. The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e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total hip and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and internal fixation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dynamic hip screw), but there is no clear evidenc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m.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difference of arthroplasty and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people. METHODS: We retriev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on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total hip and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 and internal fixation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and dynamic hip screw)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from 1990 to 2015. Meta-analysis was used to compar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one-year postoperative Harris hip scores, and one-yea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between the arthroplasty and internal fixation. RESULTS AND CONCLUSION: (1) Twenty-one studies were included. (2)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nd one-year postoperative Harris hip scores were higher in the arthroplasty group than in the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3) Operation time was similar between the arthroplasty and internal fixation groups. (4)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er in the arthroplasty group than in the internal fixation group.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closed between the arthroplasty and internal fixation groups. (5)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effect of arthroplasty was better than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ing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However, prospective large-sample long-term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re needed for verification.    相似文献   

15.
背景:成人肱骨裸间骨折内固定及置入途径选择对置入成功及内固定后功能有明显影响。 目的:比较Y形钢板和双钢板经不同置入途径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的差异。 方法:纳入肱骨髁间骨折患者139例,采用Y形钢板和双钢板两种内固定方式,根据内固定方案分为4组,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44例,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46例,经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27例,经肱三头肌劈开入路22例。随访3个月~2年,根据Aitken和Rorabeck 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各组患者内固定后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与结论:双钢板在尺骨鹰嘴截骨组、肱三头肌两侧组和肱三头肌劈开组中优良率优于Y形钢板(P < 0.05),而在肱三头肌舌状瓣组中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前3种入路的双钢板固定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均比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双钢板固定优良率高(P < 0.05)。提示肱骨髁间骨折双钢板固定治疗优于Y形钢板固定,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和肱三头肌劈开入路可获得相同的临床效果,而且它们的内固定效果均优于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  相似文献   

16.
背景: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Danis-Weber B型骨折所占比例较大,对外踝的解剖复位以及选择适合的内固定物是修复成败的关键。 目的:观察解剖型钢板和空心螺钉联合内固定修复踝关节内外侧面骨折的解剖复位效果。 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32例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内固定方式外踝均选用钢板螺钉固定,内踝骨块均选用双螺纹加压螺钉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与后足评分系统及Kofoed踝关节评分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以目测类比评分评定修复后疼痛程度的改善,根据影像学结果分析内固定后对线对位的生物力学水平。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6-24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治疗后随访6个月患者踝关节AOFAS评分、Kofoed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影像学结果显示,内固定后对线对位良好。有1例感染患者,其他无不良反应。提示应用解剖型钢板和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踝关节内、外踝双踝骨折,可发挥解剖钢板与空心螺钉各自的特点及生物力学优势,使骨折达到踝关节的解剖复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背景: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最常见的原因,半椎体切除可以直接去除致畸因素,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目的:观察和评价经后路Ⅰ期半椎体切除,并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体半椎体畸形引起的前后Cobb角的变化,来评价治疗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效果。 方法:纳入2008/2010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11例由单个半椎体引起侧后凸畸形的青少年患者,均经Ⅰ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及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1.0~2.0年,术后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示冠状面Cobb角由修复前的(49.2±12.8)°改善至(16.5±5.8)°,平均矫正率达66.5%,矢状面Cobb角由修复前的(35.7±6.2)°改善至(14.1±1.9)°,平均矫正率达60.5%。终末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19.0±5.8)°,丢失2.8°;矢状面Cobb角(14.4±1.9)°,无明显丢失。且在随访过程中未发生神经系统损伤、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说明经后路Ⅰ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半椎体畸形所引起的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效果满意,丢失率低,融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are clinically treated with external fixation,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t present. These two methods hav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相似文献   

19.
背景:对于胸腰段椎体爆裂性或粉碎性骨折,临床多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螺钉置入内固定。后路手术包括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后脊柱的生物与力学变化。 方法:胸腰段骨折脱位的患者46例,给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内固定前后、当时及随访1年后脊髓损伤恢复情况及骨折复位情况。 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采用Frankel功能分类法评估脊髓损伤的分级,各时期A级所占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螺钉置入内固定后当时及随访1年后B-E级与内固定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内固定后当时与随访1年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采用前缘高度百分比、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等指标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各时期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螺钉置入内固定后当时及随访1年后的前缘高度、Cobb角与内固定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内固定后当时与随访1年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针对胸腰段骨折脱位的患者实施椎弓根置入内固定系统治疗,有利于骨折复位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Previous ankle fracture surgery mainly uses the internal fixation materials such as metal screws or Kirschner wire, which can achieve a strong internal fixation, but all need to be taken out in the secondary surgery. In recent years, elastic modulus of biodegradable absorbable screw is identical to that of cancellous bone,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