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老年患常合并有各种不同程度营养不良,脑出血术后的老年病人的营养支持较为重要。手术后的营养支持均能减少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并且可缩短住院日。为证实老年人脑出血术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的临床效果,选择了16例62岁以上的脑出血术后患,自手术后第1d开始给予TPN支持12d,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的护理规律。方法对2007年1~12月收治的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密切护理。结果通过对38例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的精心护理,治愈25例,好转6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4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81.6%。结论中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的护理要注重术中观察,术后卧位、呼吸、无菌操作、口腔、营养等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为其开展个体化营养支持对预防术后低蛋白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13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术后接受个体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以及血浆白蛋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天和第3天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接受个体化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白蛋白水平,促使患者在更短时间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并分析影响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因素。结果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Barthel评分(30.12±2.7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收缩压、术前血糖、术后肺部感染、家庭关怀程度是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多因素影响,医护人员需要在术前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做好预防措施,提高其术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预防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9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老年患者,大多发生于胃肠手术后(胃癌根治术2例,右半结肠切除术4例,左半结肠切除术2例,直肠癌根治术3例,脾切除术1例,肠粘连松解术2例,阑尾切除术5例),合并有心肺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合并症。老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监护生命体征、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炎、生长抑素治疗、营养支持是主要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控制合并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论老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术后腹腔内炎症反应等原因所致,控制手术范围及时间、术中冲洗腹腔、减少腹腔积液可以减少其发生率,非手术治疗大多能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对50例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第2~9d实施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结果:术后第9d淋巴细胞计数、IgG、IgA、CD4、CD4/CD8及HLA-DR的表达较术后第1d显著回升(P<0.05)。结论:肠内免疫营养是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安全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早期给予肠内免疫营养,配合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病人术后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86例食管癌手术后病人加强营养支持与护理,主要采用周围静脉营养支持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应用的方法,提高了患者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说明对食管癌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胃癌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手术治疗仍为主要方法。老年胃癌患者由于器官功能减退、肿瘤自身消耗、疾病对饮食的影响等,围手术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可以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重视老年患者的营养,合理的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小肠的蠕动、消化和吸收功能通常在术后12-24h恢复。目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已受到广泛重视。现对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PN)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的患者作一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早期肠内营养在上消化道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上消化道手术后的应用效果,并与其他营养支持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通过对我院近3年间共132例上消化道术后患者按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根据术后测定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指标,体重、肝转氨酶指标,淋巴细胞分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明确给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否安全且较肠外营养具有优势.结果:通过对共132例术后患者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分析证实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更有利于术后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缩短术后康复周期,并发症发生率较肠外营养支持途径明显减低.结论:上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的、安全的,有助于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改善,相对于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更加符合人体生理,有利于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减少了术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降低了术后肝功能异常等肠外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86例食管癌手术后病人加强营养支持与护理,主要采用周围静脉营养支持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应用的方法,提高了患者机体的抵抗力,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说明对食管癌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围术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将67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和围术期全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转归。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葡萄糖等生化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术后转归,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的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4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前期肠外营养支持加后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并总结针对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对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地改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肺部感染和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胃肠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非心脏手术后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非心脏手术后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营养指导、保证睡眠质量等护理干预。结果80例老年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8%。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使老年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及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7 d后营养学指标、免疫学指标的变化;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代谢紊乱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术后7 d血甘油三酯、胆固醇、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 CD4/CD8、Ig A及Ig 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代谢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恢复通气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和显著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营养支持中,采用肠内营养可以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更好地维持和改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及代谢紊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照研究规范化序贯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EEN+PN)与肠外营养支持(TPN)对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拟行开腹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n=72)和TPN组(n=64),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7天监测并比较代表性营养相关指标、生化相关指标以及免疫及炎症指标,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营养支持疗法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EEN+PN组在术后第7天的白蛋白明显高于TPN组,EEN+PN组在术后第3、7天的前白蛋白明显高于TPN组,EEN+PN组术后第7天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TPN组,EEN+PN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TPN组,营养支持相关费用明显低于TPN组。结论胃肠道手术后规范化序贯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效保护胃肠道功能,降低营养支持疗法相关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营养支持与认知干预对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心身障碍的影响。方法72例老年结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接受营养支持和意象疗法干预治疗。对照组32例,仅给予日常饮食和意象疗法。两组治疗前后均应用SCL-90症状自评表进行测试。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SCL-90的各因子分均值高于国内常模,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SCL-90的各因子分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营养支持与认知干预可以减轻老年结肠癌患者术后的心身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道手术后血糖变化趋势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血糖仪测量并记录2008-2010年50例接受胃肠道手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的变化趋势,记录术前,术后返病房即刻,术后1,2,4,8,12,24,48 h等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道手术后24 h内血糖较术前明显升高,其中术后即刻、术后4 h血糖升高最为明显.术后2 h胰岛素用量最大.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道手术后连续血糖监测,通过对胰岛素的合理应用及适当的术后护理措施可以平稳降血糖,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胸骨哆开再固定术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素君  宋月桂 《天津护理》2001,9(5):238-239
胸骨哆开是经胸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后伤口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0.5%~5%,以老年患者居多,多在心脏开胸术后约一周左右,出现胸骨再次裂开。临床上该病一经诊断需立即行再固定手术,而术后愈合时间有不同程度延长,因此术后护理如胸骨再固定、预防感染、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等是促进愈合、防止胸骨哆开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运气推拿治疗对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偏瘫的康复作用.方法:对17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行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89例,手术后15天起每日行针灸及推拿治疗;对照组89例,术后15天起每日1次功能锻炼,以各关节活动为主,未予针灸推拿治疗,术后3个月比较2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针灸推拿治疗对偏瘫患者恢复及预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间断雾化吸入法和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法对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老年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和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入院的46例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间断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入院的50例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老年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老年患者采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不但可提高气道湿化效果,而且可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