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西铜石地区镁质碳酸盐岩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镁质碳酸盐岩微细浸染型金矿是鲁西地区继归来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以后,发现的又一新类型金矿.该类金矿赋存于早寒武世朱砂洞组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等镁质碳酸盐岩中.矿体产出层位稳定,矿石类型简单,矿化较连续,找矿前景广阔.矿床形成与中生代燕山早期中偏碱性潜火山杂岩密切相关,表现为"二长斑岩-断裂裂隙-镁质碳酸盐岩"三位一体的控矿机制.该类金矿最早在平邑县磨坊沟被发现和评价,因此,笔者将其称为"磨坊沟式"金矿.  相似文献   

2.
下寒武统层状金矿是鲁西地区继归来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以后 ,近年来所发现的又一新类型金矿。该类金矿赋存于寒武纪朱砂洞组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中。矿体产出层位稳定 ,矿石类型单一 ,矿化连续 ,具有广阔找矿前景和较大的资源潜力。矿床形成与中偏碱性次火山杂岩及其次火山热液作用密切相关 ,表现为“二长斑岩—断裂裂隙—碳酸盐岩层”三位一体的控矿机制。该类金矿最早在磨坊沟被发现和评价 ,因此 ,笔者将其称为“磨坊沟式”金矿。  相似文献   

3.
下寒武统层状金矿是鲁西地区继归来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以后,近年来所发现的又一新类型金矿.该类金矿赋存于寒武纪朱砂洞组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中.矿体产出层位稳定,矿石类型单一,矿化连续,具有广阔找矿前景和较大的资源潜力.矿床形成与中偏碱性次火山杂岩及其次火山热液作用密切相关,表现为“二长斑岩—断裂裂隙—碳酸盐岩层”三位一体的控矿机制.该类金矿最早在磨坊沟被发现和评价,因此,笔者将其称为“磨坊沟式”金矿.  相似文献   

4.
鲁西下寒武统层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寒武统层状金矿是鲁西地区继归来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以后,近年来所发现的又一新类型金矿。该类金矿赋存于寒武纪朱砂洞组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中。矿体产出层位稳定,矿石类型单一,矿化连续,具有广阔找矿前景和较大的资源潜力。矿床形成与中偏碱性次火山杂岩及其次火山热液作用密切相关,表现为“二长斑岩-断裂裂隙-碳酸盐岩层”三位一体的控矿机制。该类金矿最早在磨坊沟被发现和评价,因此,笔者将其称为“磨坊沟式”金矿。  相似文献   

5.
鲁西下寒武统层状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寒武统层状金矿是鲁西地区继归来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以后,近年来所发现的又一新类型金矿.该类金矿赋存于寒武纪朱砂洞组灰质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中.矿体产出层位稳定,矿石类型单一,矿化连续,具有广阔找矿前景和较大的资源潜力.矿床形成与中偏碱性次火山杂岩及其次火山热液作用密切相关,表现为“二长斑岩—断裂裂隙—碳酸盐岩层”三位一体的控矿机制.该类金矿最早在磨坊沟被发现和评价,因此,笔者将其称为“磨坊沟式”金矿.  相似文献   

6.
鲁西平邑磨坊沟碲金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研究鲁西平邑磨坊沟金矿矿层,详细研究了围岩蚀变特征和成矿流体特征,结合硫、氧同位素资料,探讨了该矿床的成因机制。磨坊沟金矿呈似层状产于新太古代花岗闪长岩或古元古代二长花岗岩与寒武系主拆离滑脱带之上的早寒武世朱砂洞组碳酸盐岩中,围岩蚀变包括黄铁绢英岩化、方解石化和萤石化,金矿的形成主要与黄铁绢英岩化有关。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集中于103~220℃之间,盐度在4.65%~13.18%范围内。从矿物成分看,该矿床属于碲金型金矿。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层中硫来源于地幔,而氧同位素则显示其成矿过程有大气降水的参与。矿质迁移经过了鲁西幔枝构造中深、浅层次的拆离滑脱构造,最终卸载于次级拆离滑脱带断坪和断坡中。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平邑县铜石地区是鲁西最重要的金矿产地,继归来庄大型金矿床发现之后,又相继发现了卓家庄特富金矿床及磨坊沟、梨方沟、贺山庄等具层控特征的金矿床,构成了铜石金矿田。这些金矿床的形成与铜石地区中生代多期次岩浆活动或隐爆作用密切相关,分布于岩体边部的隐爆-侵入角砾岩是金矿床的载体,成为寻找隐爆-侵入角砾岩型金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河北后龙沟金矿地质特征、发现过程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福 《矿产与地质》2004,18(2):113-117
后龙沟金矿金矿化主要产于火山角砾岩体中,是冀北一种新的金矿类型。笔者总结了在地质、化探密切配合下发现隐伏的后龙沟金矿的过程。认为该矿床的发现对洞子沟地区普查找矿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伊诺盖沟金矿成矿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张炯飞  权恒 《贵金属地质》1999,8(3):129-135
小伊诺盖沟金矿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境内的额尔古纳河东岸,小伊诺盖沟金矿的发现是在额尔古纳地区寻找岩金矿的一大突破,笔者在小伊诺盖沟金矿区内发现了形成于中株罗世的花岗斑岩,并确定该花岗斑岩为小伊诺盖沟金矿的容矿岩和含矿岩,小伊诺盖沟金矿矿体有蚀变花岗斑岩和脉状热液石英岩两种,以前者为主,前者分布于后者的两侧,小伊诺盖沟花岗斑岩的形成受控于额尔古纳河韧性剪切带,额尔古纳河韧性剪切带是小伊诺盖  相似文献   

10.
小伊诺盖沟金矿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境内的额尔古纳河东岸.小伊诺盖沟金矿的发现是在额尔古纳地区寻找岩金矿的一大突破.笔者在小伊诺盖沟金矿区内发现了形成于中侏罗世的花岗斑岩,并确定该花岗斑岩为小伊诺盖沟金矿的容矿岩和含矿岩.小伊诺盖沟金矿矿体有蚀变花岗斑岩和脉状热液石英岩两种,以前者为主,前者分布于后者的两侧.小伊诺盖沟花岗斑岩的形成受控于额尔古纳河韧性剪切带,额尔古纳河韧性剪切带是小伊诺盖沟花岗斑岩的导岩构造,也是小伊诺盖沟金矿的导矿构造.额尔古纳河韧性剪切带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次生裂隙是小伊诺盖沟金矿的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11.
镇旬微细浸染型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秦岭公馆—回龙汞锑矿带北西边缘的旬阳县惠家沟金矿、小河金矿等微细浸染型金矿,是南秦岭最有前景的金矿类型之一。本文介绍了该类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小河金矿和惠家沟金矿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成矿控制条件,探讨了汞锑与金相互关系,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 后沟金矿是我队近几年在张家口地区发现和迅速探明的一个中型规模的新类型金矿床。为了配合队上地勘工作,笔者对后沟及其外围地区的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开展研究。由于该项科研课题还正在进行,今只据现有资料,对后沟金矿成矿条件进行简要的初步分析和讨论。1 矿区及其外围地质概况 矿区处于华北准地台北缘燕山沉降带西段尚文-崇礼-赤城深断裂南侧。区内西起砖搂东至于家沟一带的金家大北沿、北沟、西水沟、桃沟、后沟、石垛口等金矿床(点)均分布在碱性花岗质杂岩体南线近东西向构造破碎蚀变带上。  相似文献   

13.
金厂沟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岩金矿。早在清末年间,金厂沟-五间房金矿区周边的二级水系沟谷中有大量开采砂金遗迹,建国后地质找矿经过多次反复始终没有突破。本世纪初至今,地质工作经过多次勘查与研究,发现岩金线索,采用坑探、钻探工程手段,充分使用化探找矿方法,目前已发现多条有价值金矿体,为今后在该区进一步找矿奠定了坚实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胶东型金矿是不同于国际已知类型的独特金矿类型, 深入研究其成矿系列有助于深化理解矿床成因和指导找矿。本文综合分析了胶东金(银)、有色金属矿床的类型、空间分布、形成时间和成因, 划分了成矿系列, 列举了应用成矿系列指导找矿的案例。将胶东地区早白垩世与壳幔混合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床、金及多金属矿床和有色金属矿床划归为胶东型金矿成矿系列, 进一步划分了Au(Ag)矿床成矿亚系列(125~115 Ma)和Cu-Pb-Zn-Mo矿床成矿亚系列(118~110 Ma), 认为两个成矿亚系列为连续发生、且有时间重叠的成矿事件。成矿系列理论有效指导了胶东地区的找矿工作, 根据石英脉型金矿和蚀变岩型金矿的成因联系在玲珑金矿田发现了台上—水旺庄巨型金矿床, 受胶莱盆地东北缘金矿床类型的启示发现了辽上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 在荣成有色金属成矿小区外围发现了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 根据五莲七宝山金铜矿床探明了敞沟—杏山峪银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5.
鲁西归来庄金矿田成矿系列及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归来庄金矿田内金矿化类型较多,主要由隐爆角砾岩型、镁质碳酸盐岩微细浸染型、含铁矽卡岩上叠加型、斑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等多种类型的矿床(点)组成。在成因上均与铜石富钾碱性潜火山杂岩关系密切,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液和热源。杂岩体构成的潜火山穹隆及伴生的环状放射状构造,控制着矿体的分布。新太古代泰山岩群为主要矿源层;寒武纪朱砂洞组上灰岩段之碳酸盐岩是磨坊沟金矿的有利含矿层位;寒武系上部—奥陶系下部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是归来庄金矿的有利围岩。矿田内与中生代燕山早期中偏碱性潜火山杂岩有关的金(铜、铁)成矿亚系列多种类型金矿化相伴产出,受潜火山穹隆的控制,它们生成于不同深度不同地质构造部位,赋存于不同的地质体中,是在铜石潜火山中低温热液成矿系统中生成的金矿类型组合。每一矿床都是统一的成矿模式中的一个个体,它们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成矿亚系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北祁连红土沟川刺沟金矿及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和成矿关系等研究,发现该区韧性剪切带形成过程中韧性、韧脆性剪切作用形成的构造蚀变岩控制了金矿的产出.韧脆性剪切带构成了该矿床的富矿和储矿构造,为矿液的迁移、富集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也是深部流体的通道.位于中、下地壳中的超临界流体能够以硫络合物形式溶解大量金和其他成矿元素,这种含金的超临界成矿流体沿韧性剪切带向浅部迁移.流体中金的溶解度迅速降低,导致金大量沉淀而形成金矿.北祁连地区的红土沟川刺沟金矿床产于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中,是该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阶段性产物.红土沟川刺沟金矿是一种典型的造山带中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其主要的矿石类型为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石.  相似文献   

17.
<正>1区域与矿床地质区域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受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及松潘地块三者围限的西秦岭松潘—甘孜构造结之东北缘。一级大地构造单元隶属于秦岭造山带前陆逆冲褶皱带,二级大地构造单元为西秦岭褶皱带,三级大地构造单元为南秦岭早古生代被动陆缘褶皱带[1]。区域成矿条件优越,迄今为止已发现并探明了大水金矿、拉尔玛金矿、东北寨金矿等一系列超大型及大中型金矿床,早子沟金矿为近年来在该区域发现的又一  相似文献   

18.
甘肃西秦岭地区金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造山带地质构造复杂,各类金属矿产丰富,分布广泛,特别是甘肃西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带),也是甘肃最主要的金矿勘查开发基地。近年来,西秦岭地区金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发现和评价了大水、早子沟、大桥、李坝、拉尔玛、阳山、寨上、竹园北、加甘滩等超大型、大型金矿床。笔者从西秦岭地质构造背景、成矿区带划分入手,分析金矿成矿类型和金矿成矿的控制因素,探讨金矿成矿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西秦岭地区金矿找矿方向,对该区勘查工作部署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北祁连红土沟川刺沟金矿及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和成矿关系等研究,发现该区韧性剪切带形成过程中韧性、韧脆性剪切作用形成的构造蚀变岩控制了金矿的产出。韧脆性剪切带构成了该矿床的富矿和储矿构造,为矿液的迁移、富集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也是深部流体的通道。位于中、下地壳中的超临界流体能够以硫络合物形式溶解大量金和其他成矿元素,这种含金的超临界成矿流体沿韧性剪切带向浅部迁移。流体中金的溶解度迅速降低,导致金大量沉淀而形成金矿。北祁连地区的红土沟川刺沟金矿床产于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中,是该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阶段性产物。红土沟川刺沟金矿是一种典型的造山带中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其主要的矿石类型为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石。  相似文献   

20.
豫西黄沟金矿为熊耳山银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在该成矿带上相继发现了以上宫、祁雨沟、青岗坪等为代表的大中型金矿床。文章阐述了黄沟金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指出了在本区找矿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