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石峥  黄旭  杨伟峰  杨自华 《安全》2014,35(4):47-48
正引发事故的因素主要有偶然因素、环境因素和人的行为因素3种,其中人因则是事故产生的关键原因。据统计,以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设备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为主要致因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80%。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安全行为受哪些方面的影响,如何有效降低人的不安全行为,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导致人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分两类,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见表1。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2005—2014年我国部分煤矿事故致因,选取煤矿员工个体、组织管理、群体、领导、环境5个方面,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结合灰色系统理论,衡量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同人因事故的作用程度,以辨清其内在动态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理论的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调查统计,我国尾矿库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安全度水平低及较多中小尾矿库未经过正规设计等特点,并且绝大多数尾矿库下游为生活区、工矿企业或重要城镇等,因此加强尾矿库风险管理,建立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模型,对于减少和防止尾矿库溃坝事故的发生,确保尾矿库的安全运行,使之更好地为矿山安全生产服务,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服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尾矿库工程的稳定性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因素既难以确定,又难以定量估计,既有随机性,又有模糊性,具有灰色系统的特性,因此采用模糊评判方法对尾矿库溃坝风险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本文对多层模糊模式识别评价模型在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模糊理论的尾矿库风险评价模型,开发了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软件.上述工作对于评估尾矿库溃坝风险、减少尾矿库溃坝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30年间煤矿重大事故统计数据显示,人因事故占到事故总数的90%以上。为 了更好地评述近16年间有关煤矿人因事故研究的成果,运用统计分析法,对文献计量中 关键词频率较高的事故、原因、测量方法及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矿工 的不安全行为是各类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且矿工的行为失误占主要因素。不安全行为 的研究热点体现在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上,包括矿工的心理及生理因素分析、设备因素 、文化因素、环境因素及管理因素。在对不安全行为的防范措施分析中,主要是依据其 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管控。说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已自成体系,并越来越向系 统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这对降低矿难事故的发生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尾矿库安全隐患及风险,应用基于证据(Evidence-based)方法和事故树分析模型,辨识并表征尾矿库事故影响因素、隐患及耦合状态,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潜在后果严重性和受体暴露程度相关独立参数,给出尾矿库事故风险表征方法,建立尾矿库事故多情景、多阶段(3段)、多层次和多等级(4级)风险防控框架。结果表明:对尾矿库5类事故(溃坝、漫顶、渗流、输送冒漏、库区扬尘)进行分析,得出基本事件或蛰伏隐患对尾矿库事故结构重要度或影响程度,给出尾矿库事故风险3维表征方法,并结合巴西布鲁马迪尼奥尾矿库进行实例应用,确定尾矿库风险等级(最高级4级),验证方法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尾矿库减灾防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安全是相对事故而言的,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及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对于事故防范来讲,如果对事故的人为规律把握不准,措施采取的不到位,隐患就难于有效消除。因此,规范人的安全行为,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是杜绝伤亡事故的主要管理方法之一。人是组织管理中最不确定的因素,这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难点所  相似文献   

7.
所谓隐患,指潜伏着的祸患,是事故发生的先兆因素,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其消除,必将导致事故的发生。从宏观上看,事故的产生可分为:自然界的困素(如地震、山崩、海啸,台风等)和非自然界(人为)的因素。它是物质、环境、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多元函数,具体包括人、物、管理、环境等方面。人的因素人,包括操作工、管理干部、事故现场人员和有关人员,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特别是操作人员,许多隐患就是在操作过程中不知不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评估尾矿库运行安全风险状况,预防溃坝事故的发生,基于因子交互作用矩阵(FIM)和未确知测度理论构建了金属矿山尾矿库的安全性等级评价模型.结合实际情况从防洪强度指标、运行稳定性、结构破坏、尾矿输送与回水、安全管理和环境破坏6个方面选取影响尾矿库稳定性的16个因素指标,构建了各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该模型针对尾矿库危险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和指标的不确定性,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FIM方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盲数理论对定性指标进行处理,运用兰氏距离函数对等级归属判定进行优化,最后得出最小距离为0.857,对应尾矿库安全等级为Ⅱ级(良好).研究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影响尾矿库安全的各种因素,有效降低了尾矿库危险性评价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为尾矿库的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尾矿库事故统计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2001年以来我国尾矿库所发生的66起事故,从事故发生起数、伤亡人数及引发事故的类型等方面,研究了尾矿库事故发生的特点,分析了事故发生规律,并结合我国尾矿库的特点及现状,提出了减少尾矿库事故、改善安全运行状况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尾矿库溃坝灾害因素分析及风险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我国尾矿库数量多、规模小、安全度水平低,较多中小尾矿库未经过正规设计,并且绝大多数尾矿库下游为生活区、工矿企业或重要城镇等,因此加强尾矿库风险管理,建立尾矿库溃坝风险指标体系和风险评判模型,对于减少和防止尾矿库溃坝事故的发生,确保尾矿库的安全运行,使之更好地为矿山安全生产服务,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服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尾矿库事故特点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尾矿坝的溃坝模式和溃坝路径,并基于尾矿坝指标的工程性质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并建立了尾矿库溃坝风险指标体系,该体系的建立为尾矿坝溃坝风险评判模型及评判方法的研究提供前提条件,可为尾矿库运行期的安全监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