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畸形愈合、骨不连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013年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出现畸形愈合、骨不连患者98例,分析其形成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 98例患者出现畸形愈合、骨不连的原因与患者骨质损伤程度、骨折治疗后感染、骨折部位的解剖特点、功能锻炼及内固定置入物均有关联.结论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畸形愈合、骨不连的因素较多,积极治疗及加强预防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导致四肢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对58例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病例,进行植骨再固定治疗,使用交锁髓内钉19例,使用钢板螺钉39例。结果 58例患者再次植骨术后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5.5个月(3-16)。随访时间平均为12.4个月(3-45个月)。结论骨不连发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积极处理骨折端及感染,取髂骨植骨、合理再固定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固定术后骨不连的原因。方法:对自2009年4月~2012年4月行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的21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骨不连的发生率。结果:总体上,骨不连的发生率为8.05%。结论:植骨具有消除骨折端间隙、骨诱导、骨传导的作用,以及促进骨断端的再血管化。在骨折端有较明显间隙和骨折愈合缓慢等情况的四肢骨折固定术中,应同时植骨以促进骨折愈合、明显减少骨不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研究四肢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3年5月~2009年6月共收治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68例,男43例,女25例,骨折初始治疗:内钉27例,钢板32例,外固定支架4例,克氏针3例,螺钉2例,其中应用钢丝捆扎7例.骨不连治疗采用手术清理断端,更换固定(1例除外),植骨的外科治疗.结果 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6个月.66例I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5月,I期愈合率为97%.结论 医源性因素是导致四肢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如外科治疗合理,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髓炎、骨不连患者的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17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髓炎患者,其中骨折均未愈合,3例并有感染性骨不连。手术方法均为对股骨骨折术后骨髓炎进行病灶清除,置管冲洗,取出内固定物后做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17例患者骨髓炎均得到控制,16例患者骨折愈合,1例发生骨不连,再次进行手术植骨内固定后愈合良好,无畸形愈合发生。结论股骨骨折术后发生骨髓炎、感染性骨不连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利于控制感染,愈合率高,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病人痛苦,简化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长骨内固定术后感染性骨不连临床资料,探讨不同的内固定及不同程度感染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长骨内固定术后感染性骨不连18例患者,根据不同内固定出现的感染性骨不连,选择相应治疗方法。结果:18例患者均取出内固定,经彻底清创,选用合适抗生素,I期或II期植骨内固定,骨折愈合17例(95.8%),未能愈合1例。结论:对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需当机立断实施手术,控制感染选择时机植骨内固定,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和再次手术疗效。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7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肱骨9例,尺桡骨6例,股骨11例,胫骨9例)分析骨不连发生的原因,并再次行内固定术和自体髂骨取骨植骨术治疗。结果:引起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原因有严重创伤、手术影响、骨折部位和患者全身情况等。经2~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于再次手术后均获骨性愈合。结论: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病情重及医源性因素是导致术后骨不连的主要原因;再次手术时去除骨折端硬化骨,并开通髓腔以及坚强内固定和自体骨植骨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再骨折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四肢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再骨折的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例再次手术,5例保守治疗。结果:19例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18个月。结论:内固定接骨板断裂的原因,有接骨板选择不当、操作不规范、骨缺损未植骨、术后感染等。治疗视患者情况决定再次手术或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骨治疗内固定术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2月~2012年10月采用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骨的方法治疗的四肢长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患者12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植骨前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及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随访,统计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8个月,平均23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感染、骨髓炎、骨化性肌炎,内固定松动、钉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本组12例患者中9例骨关节功能为优,肱骨骨折1例(肩、肘),尺、桡骨骨折4例(肘、腕),胫骨骨折2例(膝、踝),股骨骨折2例(膝);良2例,1例桡骨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为良,1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为良;1例胫骨骨折患者踝关节功能差.骨折植骨术后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7%(11/12).结论 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骨治疗内固定术后骨不连、骨延迟愈合均获骨性愈合,关节功能良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植入物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将166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分为钢板固定组(76例)和髓内钉组(90例),钢板固定组患者采取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髓内钉组患者予以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髓内钉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钢板固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也明显优于钢板固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比较,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有助于提高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能有效缩短骨折愈合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致四肢长骨病理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1991~2003年我院共收治恶性肿瘤致四肢长骨病理性骨折病人41例,其中下肢病理性骨折23例,上肢病理性骨折18例。对所有病例分别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植骨钢板内固定、加压螺钉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等途径治疗。结果23例下肢病理性骨折,伤口不愈合1例,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发生1例,全髋假体松动及移位1例,股骨头坏死1例;18例上肢病理性骨折,使用钢板植骨内固定的所有病例无一例发生骨不连,延迟愈合2例,畸形愈合1例,1例行交锁髓内钉的患者发生骨不连。结论当前开展的这些外科治疗技术,如交锁髓内钉、钢板内固定、加压螺钉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等,均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分析51例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原因,结果表明:除内固定运用不当,粉碎骨折未一期植骨固定、术后过早负重外,术后未能配合必要外固定、不能正确进行功能锻炼、膝关节功能障碍及手术创伤也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结论:骨折正常愈合,关键在于维持骨折稳定并使其免受不利应力干扰;功能锻炼应动静结合,循序渐进,不应过分强调“坚强内固定、尽早负重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锁定板与多枚针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种内固定技术的特点.方法 23例肱骨近端骨折,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锁定板内固定技术,共11例;B组应用多枚针内固定技术,共12例.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功能优良率等.结果 A组手术时间平均为75.3min,B组为9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78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单边外固定支架组40例,加压钢板内固定组38例,临床观察结合X线片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单边外固定支架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87.5%)略低于加压钢板组(8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要并发症包括浅表感染3例,关节僵硬2例,畸形愈合2例,骨不连1例。结论单边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疗效可靠、创伤小,值得推广;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手术操作是改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失败的病例,总结经验教训。方法:2003年7月~2006年3月共对87例患者因四肢长管骨骨折进行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并对其中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总结在同一失败病例中,失败的原因常常是多种原因并存,常见的原因有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共9例,断钉4例,锁钉脱出8例,术后感染1例,再骨折1例。结论:交锁髓内钉是一种有效的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其长期可靠的疗效与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髓内钉的适当选择和手术中正确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效果。方法72例单侧锁骨中段完全移位骨折的患者,其中钢板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克氏针组32例,采用复位后2枚平行克氏针固定。对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肩关节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X线表现进行随访评价。结果钢板组发生内固定松动1例,并发症发生率2.5%,无骨不连接病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5±6)周。克氏针组延迟愈合1例,内固定松动2例,骨不连接3例,并发症发生率18.75%,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6±8)周。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克氏针组(P<0.05),2组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钢板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在各随访时点均明显高于克氏针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较克氏针固定安全有效,可以减少骨折畸形愈合、骨不愈合的发生,使肩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7.
LCP经皮桥接固定治疗复杂性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经皮锁定桥接钢板技术治疗复杂性胫腓骨骨折,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插入锁定桥接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腓骨骨折61例。结果61例随访6~24个月,骨折无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和钢板松动断裂。内固定术后无植骨52例的临床愈合时间为12~16周,植骨9例为19~24周。结论经皮锁定桥接钢板技术是治疗复杂性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特别适合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微型钢板螺钉在治疗掌指骨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共76例102指,术后1周内疼痛减轻即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4.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6.5用.无骨折移位、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和伤口感染发生.按照TAM系统评定法进行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89.2%.结论 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可靠有效,并发症少,可早期活动关节,是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胡樵  赵东升  万波 《河北医学》2007,13(5):555-55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下肢骨折65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65例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4周,平均12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法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愈合,是治疗下肢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胫骨交锁髓内钉和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采用交锁髓内钉或经皮钢板内固手术治疗的6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髓内钉组(n=32)与钢板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月以上的随访,两组手术时间、踝关节最大背伸度、透视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出血量少于钢板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愈合,髓内钉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1.3周、钢板组为19.1周。髓内钉组有2例发生成角畸形愈合、钢板组有4例发生局部软组织并发症。结论交锁髓内钉和经皮钢板固定都是胫骨远端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式,而交锁髓内钉对伴有局部软组织损伤的骨折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