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门脉高压性胃病是引起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就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提高诊治水平,减少死亡率。方法:对41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与44例单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乏力、水肿、肝病面容及胃镜所示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具有显著差异,而其他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B超结果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率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加重而增高,在引起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占第二位,常合并存在,但门脉高压性胃病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临床因素缺乏特异性,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时除考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外,还应考虑门脉高压性胃病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及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2.
刘继友 《淮海医药》2008,26(6):527-528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指导治疗。方法 对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即血压、脉搏在正常范围内,神志清楚)行急诊胃镜检查及Child-pugh分级。结果 (1)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1.92%,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48.08%,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Child-poughA级中,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3.08%,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7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Child-pough C级中,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5.00%,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11.5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和门静高压性胃病,在Child-poughC级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占17.13%,消化性溃疡出血占7.6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除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原因外,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也是其重要的原因,尤其在肝功能分级在Child-pough C级的患者中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多,治疗时更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45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毅 《中国医药指南》2010,8(7):24-24,6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可能诱因和病因,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法收集整理45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其胃镜检查结论及其他可能的诱因和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男性占较高的比例,与女性之比为2∶1;其中有饮酒史患者21例,占患者总数的46.67%,HP感染患者12例(26.67%),服用NSAID患者23例(51.11%),无明显的其他诱发因素的有3例,占6.67%。胃镜下表现4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EVB)29例,占64.44%;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出血9例,占20%,消化性溃疡出血14例,占31.11%,其他未发现明显原因的2例,占4.44%。结论临床上应根据其较高的诱发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针对临床病因的确诊进行一系列对因治疗,尤其是应对临床常见的原因如静脉曲张性破裂、门脉高压、HP感染、消化性溃疡进行有效的控制,改善肝功能对减少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绝大多数肝硬化患者最终会形成静脉曲张,其中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相对最高。在最初确诊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约40%存在食管静脉曲张,伴有腹水的患者则高达60%。在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大约占70%。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非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2年间收治的135例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86例老年患者的出血原因进行比较。结果在135例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饮酒、精神因素、不当饮食为主要相关诱发因素,老年组中以服用非甾体药物为主要诱因。而非老年组中最常见的出血病因为十二指肠溃疡占34.81%(47/135),第二位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占18.52%(25/135),其他常见的病因还有急性胃黏膜病变15.56%(21/135),胃溃疡11.58%(16/135),消化道肿瘤7.41%(10/135)等。其中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病率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胃溃疡、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低于老年组患者(P<0.05)。结论与老年组有所不同,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诱因多与饮酒、精神因素、不当饮食有关,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黏膜曲张破裂是致出血的主要病因,且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胃镜检查,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情况、胃黏膜病变程度,探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病因,并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胃黏膜病损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根据其内镜表现分为无、轻、中、重度4级;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按Comgack内镜诊断标准分3类[1]。结果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8例占82.7%(98/120);PHG出血54例占45%(54/120);非食管静脉曲张和非PHG22例,占出血总数的18.3%(22/120),其中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0例(0.8%),消化性溃疡出血8例(0.6%),其他不明原因出血4例(0.3%);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逐渐增多和加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急性胃黏膜病变与消化性溃疡等也是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7.
郭兰 《淮海医药》2012,30(5):439-440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分析我科近3年11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最为常见,分别占42.3%,22.5%,18.9%,9.9%。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出血原因基本相同,不同年龄的患者出血原因基本相同。结论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且有上升趋势,其次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后,65例患者中显效16例(24.6%),有效45例(69.2%),无效4例(6.2%),其中5例出现失血性休克;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等。结论 EGVB(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PHG(门脉高压胃病)、消化性溃疡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第一时间的胃镜检查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最佳途径和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9.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感染率明显增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早期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多个国内外指南已经推荐口服或静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于所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已被人们熟知,然而随着急诊胃镜的开展,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2002-2005年我科对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发现出血病灶性质不尽相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疾病资料,研究分析出血诱因,根据不同诱因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法。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诱主要原因为饮食不当、疲劳过度、情绪变化、腹压过高等。结论对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劈破裂出血诱因及时分析,采取合理的护理方式,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出血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灶性质。方法 对89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入院后12h~24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病灶性质。结果 发现病灶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9例,占55.17%,消化性溃疡出血21例,占23.86%,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15例,占16.87%,其他病灶4例,占4.1%。结论 肝硬化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灶性质不尽相同,应针对不同病灶性质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3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患者,观察应用奥曲肽后24h止血情况。结果所有患者24h止血率为88.4%,治疗过程均未见毒副反应。结论本实验表明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在急救过程中可考虑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4.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我们2004~2005年对3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应用思他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4~2005年我院6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中、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患者,经病原学、B超、胃镜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均表现为呕血、黑便、血压下降,出血量>1000ml。入院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男24例,女9例,年龄27~65岁,平均47.31岁;对照组29例,男…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重症之一。近年来对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对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研究似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4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肝硬化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70例肝硬化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治顺序分单双序列号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双数-观察组(35例)与单数-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以此为基础再给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内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再次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肝硬化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失代偿期肝硬化常由于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上消化道大出血疾病中占第二位,首次出血病死率可高达50%-70%,再出血率为80%。近年来,通过对出血的抢救、药物治疗、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内镜治疗,再加相应的精心护理,明显减少了再出血和病死率。本文总结8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09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109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老年组)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和同期的148例非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非老年组)进行对照。结果:本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为十二指肠溃疡25例,胃溃疡23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9例,复合溃疡14例。肿瘤13例,吻合口溃疡4例,其他9例,2例未行胃镜检查,自动出院,未能明确诊断。老年组复合溃疡、胃溃疡、肿瘤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十二指肠溃疡所占比例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与分析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酚妥拉明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10年12月本院内科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30例,采用垂体后叶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静脉滴注。结果:30例患者72h止血者26例,有效率为86.7%。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酚妥拉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肝硬化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奥曲肽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处理,观察组予以奥曲肽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结果总结,观察组患者在症状改善时间、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处理由于肝硬化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时,采用奥曲肽注射液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