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猕猴桃采收适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猕猴桃果实成熟期间硬度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适期采收的果实软熟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风味好等特点,对猕猴桃采收适 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秦美品种应从10月上旬起、亚特从10月中旬起、海瓦德从10月15日起采收为宜,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采收期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品种的采收期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贵长"猕猴桃为试验材料,对8个不同采收期(盛花后132、136、140、144、148、152、156和160 d,采收Ⅰ~Ⅷ期)猕猴桃果实在室温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推迟,猕猴桃采收后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降低,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和总黄酮含量逐渐升高,而果实中总酚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采收Ⅳ、Ⅴ、Ⅵ、Ⅶ和Ⅷ期采收期猕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7.00%以上,干物质含量在17.22%以上;采收Ⅳ期、Ⅴ期果实采收时具有较高的V_C含量,失重率低于其他采收期,出现腐烂的时间较晚。贮藏期间,采收Ⅳ期、Ⅴ期猕猴桃的干物质含量高于其他采收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在采后16 d后整体上高于其他采收期,V_C含量在采后28 d后仍高于其他采收期,总酚含量在采后12 d后均高于其他采收期,失重率和腐烂率则低于其他采收期。由此可见,"贵长"猕猴桃适宜采收期为采收Ⅳ~Ⅴ期(即盛花后144~148 d),此时可溶性固形物和干物质含量分别为7.0%~7.5%和17.22%~18.45%。  相似文献   

3.
[目的]'奉黄1号'为江西省自主选育的一个黄肉猕猴桃新品种,不同采收时间对猕猴桃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本文对9个不同采收期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品质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指标进行评价,以便科学准确地判断其最佳采收期,从而为该品种今后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盛花后(DAFB)133,140,147,154,161,168,175,182,189 d共9个时期采收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各采摘期及其软熟期果实的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干物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10多个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采收期猕猴桃的贮藏时间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奉黄1号'猕猴桃各项品质指标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不同的规律性变化.采摘期的可溶性固形物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果实达到软熟状态时,140、175 DAFB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采摘期的干物质含量在147 DAFB达到最大值.果实硬度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呈下降趋势,猕猴桃果皮硬度于175 DAFB后迅速下降.154 DAFB采收果实软熟期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期的延迟而呈上升趋势,于189 DAFB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抗坏血酸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161 DAFB软熟期的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均在140 DAFB时达到最大值.[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161 DAFB采摘的果实综合得分最高,其达到软熟状态后,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且果实贮藏时间长达10 d.本研究表明盛花期后161 d是'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奉黄1号'为江西省自主选育的一个黄肉猕猴桃新品种,不同采收时间对猕猴桃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本文对9个不同采收期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品质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指标进行评价,以便科学准确地判断其最佳采收期,从而为该品种今后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盛花后(DAFB)133,140,147,154,161,168,175,182,189 d共9个时期采收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各采摘期及其软熟期果实的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干物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10多个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采收期猕猴桃的贮藏时间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奉黄1号'猕猴桃各项品质指标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不同的规律性变化.采摘期的可溶性固形物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果实达到软熟状态时,140、175 DAFB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采摘期的干物质含量在147 DAFB达到最大值.果实硬度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呈下降趋势,猕猴桃果皮硬度于175 DAFB后迅速下降.154 DAFB采收果实软熟期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期的延迟而呈上升趋势,于189 DAFB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抗坏血酸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161 DAFB软熟期的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均在140 DAFB时达到最大值.[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161 DAFB采摘的果实综合得分最高,其达到软熟状态后,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且果实贮藏时间长达10 d.本研究表明盛花期后161 d是'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徐香、海沃德猕猴桃为实验材料,对不同采收期猕猴桃品质进行监测,以研究徐香、海沃德猕猴桃的品质变化以及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成熟,徐香和海沃德的单果重整体都在增加;但果形指数并无明显变化;徐香的干物质显著高于海沃德。在整个实验阶段,两个品种的干物质含量都是逐渐增加的,果实硬度随着干物质积累而逐渐降低;徐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花后166d达到6.52%,表明该品种已经可以适时采收;而海沃德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75d达到最佳适宜采收期,由此表明海沃德的适宜采收期比徐香晚10d左右。  相似文献   

6.
以苍溪红心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为试验材料,通过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贮藏期间猕猴桃样品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猕猴桃样品的硬度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降低;维生素C含量亦逐渐降低,且贮藏前期降低较快,后期渐缓。贮藏温度对猕猴桃样品的硬度影响较大,与室温贮藏相比,低温冷藏的猕猴桃后熟变软速度较缓慢。  相似文献   

7.
对丰悦与翠玉果实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二者果实发育规律基本一致。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即相对稳定期、缓慢增长期、急剧增长期、停滞增长期;而果实硬度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即缓慢下降阶段和迅速下降阶段。猕猴桃果实硬度的变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即果实硬度的迅速下降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急剧增长时间一致。不同品种的分期采收贮藏试验表明,猕猴桃果实的采收期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入急剧增长期为最佳。据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入急剧增长期的时间丰悦在9月12日,翠玉在10月2日,所以,丰悦、翠玉两品种在长沙的最佳采收期分别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丰悦的成熟期比翠玉早20d。  相似文献   

8.
以东坡区"爱媛38号"为试材,对样品进行风味评价并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固酸比值、平均枯水率等品质指标和果汁的pH值。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样品果实风味、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固酸比值、平均枯水率、果汁的pH值均有差异;在试验期内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固酸比值、果汁pH值、平均枯水率均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TA)含量呈下降趋势;风味评价得分先上升后下降;综合分析认为东坡区"爱媛38"果实的最适采收期为10月15~22日,最适采收期的关键品质指标TSS含量在12.3%~13.5%、TA含量在0.62~0.72g/100mL果汁、固酸比值在17.0~21.8。  相似文献   

9.
采收期对火龙果果实品质及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对火龙果的科学合理采收提供理论依据,以白玉龙火龙果为试材,探讨了不同采收期果实在常温下贮藏的生理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的火龙果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逐渐下降,呈现非跃变型果实的特征,早采收的果实呼吸强度大;随着采收期的延迟,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增加,而叶绿素含量、V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外观艳丽,风味变好.在贮藏过程中,果实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失重率逐渐上升,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花后25d采收的果实在常温贮藏期间呼吸强度较低,能保持相对较高的总糖含量、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低,贮藏效果好,为最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10.
红阳猕猴桃是广受欢迎的猕猴桃品种,其产业发展却被贮藏技术所限,为红阳猕猴桃果实制定适宜的收贮运方案是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选用四川省蒲江县的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了6个不同采收期(盛花期后131、136、141、146、151、156 d)红阳猕猴桃在25(±1)℃条件下的后熟周期(RSP,即采摘之日起至硬度低于0.5 kg/cm2),以及采收果实与后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还原性糖(RS)、维生素C、硬度、干物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SSC含量与RSP呈负相关,RS含量与RSP呈负相关,Vc含量与RSP呈正相关,其中RS与RSP的变化趋势更为一致,推断RS是影响红阳猕猴桃后熟周期的主要物质。在各采收期,后熟后的果实SS含量相较于采收果实均提高约10个百分点,可滴定酸降低约0.1个百分点。而RS、Vc、干物质含量则主要受采收期影响,受鲜采果实影响较小。因此,可依据红阳猕猴桃RS含量预先判断果实耐贮性,从而采取不同的收贮运方案,以获得更长的贮藏时间,并确保果实上市品质最优,从而延长销售时间、扩大销售半径。  相似文献   

11.
对3个早熟梨品种翠冠、翠玉、新玉进行物候期和生物学特性观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单果重差异比较。结果表明,新玉成熟期早于翠冠,采收期比翠玉早1 d,比翠冠早12 d,果实外观圆润优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翠玉。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软枣猕猴桃果实最佳采收期,以"桓优1号"软枣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果实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果实采收期提前20d照样能够后熟软化,采收期越早,成熟软化所需时间越长,贮藏品质越差,但上市时期不发生变化。软枣猕猴桃果实在从常规采收期(下早霜前)前5d开始果实增重缓慢,接近最大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但与其他采收期的果实相比,进入软化期和腐烂进程基本一致,因此,从果实的品质角度考虑应从9月25日开始,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7.2%开始采收为宜。为了流通运输的需要可适当提前采收,但品质会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猕猴桃新品种瑞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瑞玉猕猴桃为试验材料,于花后28d开始每隔14d持续测量田间果实横纵径、单果重、干物质等指标,探明从花后至成熟过程中果实形态、生长和发育等特性,以及果实干物质积累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瑞玉猕猴桃果实发育的动态曲线。结果表明:瑞玉猕猴桃在花后28~152d的发育过程中,果实单果重、横纵径、干物质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前68d增长较快,平均单果重可增长至55.6g,完成果实77.3%的单果重生长量;152d后单果重、横纵径的生长基本停止;152~180d干物质含量呈缓慢增长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很快,硬度迅速下降。瑞玉猕猴桃的最佳采收期在花后144~152d,此期间其可溶性固形物为7%,硬度为7.3~7.4kgf,干物质含量为20.81%,适宜采收且有利于后期贮藏。采收期不宜晚于花后152d。  相似文献   

14.
为制定猕猴桃新品种瑞玉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以瑞玉猕猴桃为试验材料,于花后28d开始每隔14d持续测量田间果实横纵径、单果重、干物质等指标,探明从花后至成熟整个过程中果实形态、生长和发育等特性,以及果实干物质积累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瑞玉’猕猴桃果实发育的动态曲线。结果表明:瑞玉猕猴桃在花后28~152d的发育过程中,果实单果重、横纵径、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前68d增长较快,平均单果重可增长至55.6g,完成整个果实77.3%的单果重生长量;152d后单果重、横纵径的生长基本停止,其曲线与横轴基本保持平行;152~180d干物质含量呈缓慢增长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很快,硬度迅速下降。瑞玉猕猴桃在花后144d左右进入采收期,其可溶性固形物为7%,硬度在7.3~7.4kgf,干物质含量为20.81%,适宜采收,且其采收期不宜超过152d。  相似文献   

15.
在新红将军和寒富苹果的近成熟期,研究不同采摘时间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采收期的推迟,新红将军单果重、着色指数逐渐增加,果形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光洁度和硬度逐渐降低;随采收期的推迟,寒富单果重逐渐提高,果形指数、着色指数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光洁度指数、硬度逐渐降低,综合各项指标认为,鲁中地区新红将军苹果的适宜采收期为9月30日,寒富苹果的适宜采收期为10月10日.  相似文献   

16.
六盘水红心猕猴桃果实品质与内在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六盘水红心猕猴桃和市售外地猕猴桃品质,探讨六盘水猕猴桃的优势与不足,为六盘水猕猴桃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六盘水不同园区的18个红心猕猴桃样品、市售5个外省猕猴桃样品和1个进口猕猴桃样品为对象,分析单果纵径和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固酸比、糖酸比、维生素C和单宁9种指标,并对后面7种内在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综合评价猕猴桃内在品质。[结果]纵径、单果重2种外观指标结果显示六盘水红心猕猴桃在外观方面表现较差。六盘水红心猕猴桃可溶性糖含量高,可滴定酸含量适中,综合表现为糖酸比和固酸比数值高。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了主成分2个,建立猕猴桃果实内在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为快速评价猕猴桃内在品质提供参考。主成分1所携带信息主要是糖酸比、固酸比、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主要信息,与果实风味相关,六盘水猕猴桃表现优于外地猕猴桃;主成分2携带的信息主要是单宁和维生素C信息,与营养相关,六盘水红心猕猴桃表现中等。主成分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六盘水红心猕猴桃内在品质较好。[结论]六盘水红心猕猴桃外观品质不占优势,果实内在品质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采收期对黄冠梨褐心病发生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黄冠梨果实为试材,通过对常温贮藏条件下黄冠梨果实果心褐变发病率与褐心指数的统计分析,研究不同采收期对黄冠梨褐心病的控制效果以及对黄冠梨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期确定黄冠梨的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黄冠梨褐心病的发生与果实成熟度密切相关,早采果实硬度显著高于晚采果实,且在贮藏过程中仍能完成后熟作用,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升高,能够达到晚采果实的含量水平,晚采果实硬度下降快且褐心率高。黄景泰地区冠梨适宜采收期为8月15-30日。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采收期对猕猴桃果实耐贮性的影响,以红阳猕猴桃为试验材料,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Ⅰ(4%~5%),Ⅱ(6%~7%)和Ⅲ(8%~9%)时进行采摘,3组果实低温(4℃)贮藏,每10d测定1次相关指标.结果表明:Ⅱ时期果实最耐贮藏,在果实贮藏70d时好果率仍为80%以上;Ⅰ时期果实最不耐贮藏,果实好果率仅为38%;而Ⅲ时期果实最贮藏效果较好,好果率为71%.Ⅰ时期果实较Ⅱ、Ⅲ时期果实,失水率、酸度值更多,硬度、VC含量下降更快,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下降更提前;其中Ⅱ时期较Ⅲ时期的果实的耐贮藏效果更好.因此,猕猴桃要尽量在Ⅱ时期进行采摘保藏.  相似文献   

19.
不同采收期对红富士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红富士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分别于盛花期后168 d、171 d、174 d、177 d、181 d和183 d采果,冷藏中定期测定几种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采收期不影响呼吸峰出现的时间,但影响峰值高低;早采的果实失水严重;晚采的果实硬度下降快且腐烂率高;适期采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及vC含量变化幅度小,失水及腐烂少。用于长期贮藏的洛川红富士最佳采收期在盛花期后171~177 d,采收时硬度≥8.4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8%。  相似文献   

20.
夏季高温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广大猕猴桃产区,导致猕猴桃严重落叶落果、品质变差,贮藏性变劣,如红心类型猕猴桃品种红色性状不能稳定表达,从而严重制约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以国内外现有优质猕猴桃品种为亲本,在夏季炎热的长沙地区,采用实生育种的方法对优质耐热猕猴桃新品种的选育进行了系统研究."丰硕"、"源红"是新近选育的两个优质耐热中华猕猴桃品种.两品种耐热性强,在夏季高温地区长势强健,无落果现象.其中,"丰硕"果肉黄绿色,果实卵圆形,整齐度高,平均单果重11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0%,丰产性好,成熟期9月中下旬."源红"为红心类型,果实卵圆形,自然情况下平均单果重约60 g,可溶性固形物17.6%,果实极早熟,8月上旬达到采收成熟度,贮藏性优异,红心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