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勇  李杨  关敬之 《北方药学》2015,(1):161-162
目的:探析红花黄色素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择期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联合应用红花黄色素与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比较两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发生DVT 2例(4.8%),对照组发生DVT 7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与低分子肝素钙可显著降低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对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贫血治疗及DVT预防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某院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从术后第1天开始连续口服加味四君子汤汤剂7 d。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包括血小板(PL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血常规系列检查[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Hb、HC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贫血情况明显改善(P <0.05)。治疗后,治疗组TT、APTT、P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LT、FIB、D-二聚体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显性DVT和隐性DVT分别发生0例、3例,对照组则分别发生1例、10例,两组隐性DVT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加味四君子汤可以改善股骨粗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2009年12月到2012年7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9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功能锻炼,而观察组则术后6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000IU腹壁皮下注射,连续10d,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4.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能够明显减少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对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抬高患肢、肌肉等长收缩练习等基本预防措施。治疗组在基本预防措施基础上采用空气压力波干预治疗。对两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人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下肢DVT人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DVT具有显著作用,无不良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疗效。方法将26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26例和观察组134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未进行任何抗凝治疗,比较两组LEDVT的发生率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8例发生LEDVT(6.35%),观察组为1例(0.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IB、PT、TT、APTT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骨科术后LEDVT的形成,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下肢气压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为中、高危产妇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DVT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双下肢气压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5 d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 d纤维蛋白原(FIB)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5 d血细胞沉降率(ESR)、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5 d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下肢气压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且不影响凝血功能,从而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5月因下肢创伤骨折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骨折术后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术后DVT的发生率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②观察组DVT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DVT发生率(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明显改善老年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了术后DVT的发生率,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预防组(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钙预防组(治疗组)各85例,比较两组LEDVT的发生率及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8例(9.41%)发生LEDVT,观察组为1例(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FIB、TT、PT、APTT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索钙可明显减少妇科腹腔镜术后LEDVT的形成,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肝素钙防治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86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172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抗凝措施,两组均于术后7d内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检测凝血指标。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为23.26%,经χ2检验,P〈0.05;试验组有4例(4.65%)、对照组有2例(2.33%)出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结论对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低分子肝素钙能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18):2480-2482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预防老年患者骨折置换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8例行髋关节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29例)和利伐沙班组(29例)。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基本治疗及物理预防DVT;在此基础上,利伐沙班组患者术后10 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片10 mg,每日1次,连用10 d;低分子肝素组患者术后10 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4 100 IU,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10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D-二聚体阳性发生情况,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计数异常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术后4、10 d两组患者D-二聚体阳性发生情况,PT、APTT、TT、FIB及血小板计数异常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均可用于预防老年患者骨折置换术后双下肢DVT,且其疗效和安全性均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 方法 收集2008 年1 月~ 2012 年12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10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 例,对照组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益气活血方口服,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DVT 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FIB 以及D-Dimer 均显著降低,PT 及APTT 均显著延长,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DVT 发生率为3.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9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的3.7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可显著改善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预防术后DVT 发生,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8,(1):136-138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与前列地尔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凝血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89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及凝血功能即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APPT)、D-二聚体(D-D)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TNF-α、IL-6、PT、APPT水平测得值低于治疗前(P>0.05),而D-D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凝血指标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D-D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PT、APPT水平测得值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DVT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为22.73%(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配合常规治疗可有效预防老年下肢DVT形成,改善了炎症因子水平和高血凝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元胶囊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凝血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老年髋部骨折60例,均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口服红元胶囊3粒,3次/d;对照组行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同时用药至术后35 d。观察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含量(DDI)]、骨质疏松三项(TPINP、β-Crosslaps、N-MID)和肿胀及疼痛消失时间。结果两组患者FIB、DDI较术前均降低,而APTT和PT与手术前比较均延长,但两组用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质疏松三项均升高(P<0.01);试验组患肢肿胀程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元胶囊可以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对骨折愈合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穴位艾灸配合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108例,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54)与观察组(n=54)。对照组以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仪进行预防,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穴位艾灸。干预时间15天,比较两组干预后下肢DVT发生率、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结果:两组骨折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占比及骨折位置比例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骨折患者凝血功能指标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T、APTT、TT水平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干预后观察组骨折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水平均较对照组延长,FIB、D-D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7.41%,显著低于对照组下肢DVT的20.37%(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接受穴位艾灸配合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在合并糖尿病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合并糖尿病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6例随机分为A组23例与B组23例。A组于术后6h开始予利伐沙班10mg口服,每天1次至术后4周。B组术前12h开始皮下注射依诺肝素30mg,以后每天1次,治疗2周。2组均于术后第7、14、21、28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肢深静脉血流及DVT形成情况。结果 A组DVT发生率为0低于B组的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肺动脉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利伐沙班较依诺肝素可更有效地预防合并糖尿病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DVT形成,具有很好的应用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6.
李文龙 《北方药学》2016,13(4):37-37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围术期DVT(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抽选90例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参照组:物理方法预防;观察组:低分子肝素预防;对比两组围术期DVT事件和凝血指标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含量较为接近(P>0.05),术后,观察组DVT发生率相对更低,但凝血指标缓解情况不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有助于预防围手术期DVT事件;对血小板、凝血机制等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 DVT 高危产妇1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4例)与观察组(88例)。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后24h 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产妇 DVT 发生情况、剖宫产术前及术后第4天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 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产妇纤维蛋白原、APTT、PT 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观察组产妇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 APTT、PT 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3个月两组产妇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DVT 的发生,且不影响 APTT、PT 及血小板计数,不易发生出血。  相似文献   

18.
王莉  张澧  房德敏 《天津药学》2007,19(6):46-4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入院第7日用彩色血管多普勒检测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用凝血系统指标监测出血倾向。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25.64%,χ2检验P<0.05。试验组有2例、对照组有1例出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时间延长,发生率分别为5.13%和2.56%。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低分子肝素钙能降低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白皓  刘磊 《贵州医药》2022,(5):699-700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围手术期出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两组患者均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治疗,对照组在围术期不予以特殊治疗,观察组在围术期予以氨甲环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失血情况、输血情况、凝血功能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中显性、隐形失血以及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血人数、输血率、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纤维蛋白(FI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完全负重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患者,围术期运用氨甲环酸在不影响术后凝血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输血率以及输血,同时还可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0.
林品福 《海峡药学》2016,(8):129-130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4例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92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另92例为研究组给予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TT、PT与APTT均高于术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行大隐静脉曲张术后,给予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有效预防了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在临床上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