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究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为临床指导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更多合理的参考和依据。方法:选择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PANSS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的高于实验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均能用于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但是使用齐拉西酮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在临床治疗首发分裂症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国勋 《当代医学》2011,17(9):133-133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口服。观察组患者给予齐拉西酮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失眠、静坐不能、体重增加、血压降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和利培酮相当,但齐拉西酮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利培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对照组给予利培酮.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观察两组主要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和总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和利培酮相似,但是齐拉西酮不良反应较利培酮少且轻,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齐拉西酮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PRL)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2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血清催乳素水平以及认知功能SCo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时的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SCoRS认知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齐拉西酮和利培酮均能达到较好的抗精神病效果,但齐拉西酮有助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且对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更小,其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李学成  胡光涛  朱艳  古平  陈许波  贺英 《重庆医学》2012,41(27):2862-2864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16例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结合全病程医疗服务管理模式对观察对象进行1年临床随访。分别在入组时(基线),治疗第1、3、6、12个月末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复发率及停药率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组内各随访点与基线比较,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基线及各随访点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结果显示,两组药物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P>0.05)。但齐拉西酮组在体质量增加、月经改变、泌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齐拉西酮组引起催乳素增高显著低于利培酮组(χ2=7.62,P<0.01)。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和长期疗效相当,且齐拉西酮更少引起内分泌改变。  相似文献   

6.
彭星  黄艳  刘秀英 《中外医疗》2012,31(26):110-111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与利培酮组,每组41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疗效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联合齐拉西酮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7.5%,两组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17 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PANSS评分较前明显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3例,依据患者治疗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以及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NS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6.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3.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反应率10.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反应率27.8%.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齐拉西酮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致泌乳素升高与骨密度下降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的25~45岁年龄段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首发病例50例为对照组,住院接受利培酮单药维持治疗的病例50例为实验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利培酮药物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疗3周后的泌乳素为(25.31±14.52),实验组治疗3周后的泌乳素为(75.23±51.2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腰椎1的骨密度为(0.95±0.16),对照组腰椎1的骨密度为(1.15±0.18),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随着剂量的增加,患者利培酮血药浓度升高,同时引起患者泌乳素升高和骨密度下降的现象,由此增加患者骨折的风险,因此要谨慎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和对照组(72例),分别给予国产哌罗匹隆及利培酮治疗,在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治疗前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一般病理症状,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各时点实验组与对照组组内PAN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组间PANSS评分及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但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哌罗匹隆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功能相似,但哌罗匹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  相似文献   

11.
姚荣军  王爱燕 《吉林医学》2014,(24):5361-5362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疗效,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齐拉西酮治疗总有效率为87.5%,利培酮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低于利培酮的50%。结论:齐拉西酮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疗效好,并且相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及研究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两组,其中24例患者应用利培酮治疗设作对照组,另外24例患者应用齐拉西酮治疗设作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根据PANSS评分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观察组PANSS评分(105.82±27.96)分,对照组PANSS评分(106.02±27.32)分,两组PANSS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46.38±9.22)分,对照组PANSS评分(53.97±9.02)分,两组PANSS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6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齐拉西酮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而且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姬祥龙  单金凤 《中外医疗》2016,(16):128-129
目的:探析利培酮与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44例,治疗组采取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NSS评分(45.3±7.8)分,与对照组(55.6±6.3)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18%与对照组6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利培酮,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利培酮两种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32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齐拉西酮或利培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在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两项量表评估有明显差异(P<0.05);齐拉西酮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9.38%低于利培酮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利培酮治疗。  相似文献   

15.
付金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1):1404-1405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2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观察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12周、6个月、1年、2年各评定1次。结果 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与利培酮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少,服药依从性好,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认知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分为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各43例,奥氮平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利培酮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认知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优于治疗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可达到奥氮平同等疗效,有利于改善精神症状,提高其认知功能,且对患者血脂指标影响较小,用药安全,故临床治疗可优先给予利培酮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2009年8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1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7例)接受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87例)接受利培酮治疗.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症状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类型有所差别.结论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近,在临床选药过程中应注意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诊治的66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利培酮口服治疗,观察组予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3 d的激越症状程度,QTc间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2、3 d,两组PANSS-EC评分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且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各时间点PANSS-E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2、3 d的QTc间期均呈先降后升趋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低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利培酮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齐拉西酮组有效率为84.2%,利培酮组有效率为86.8%,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内分泌方面不良反应比例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结论 齐拉西酮和利培酮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实验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TESS)量表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均有的疗效,但阿立哌唑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