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某部一起军营急性呼吸道腺病毒7型感染暴发的临床特征和病原学诊断,为此类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参训官兵共663人,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166例患者进行现场调查,描述疾病特征;对其中32例急性期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82例患病进行病毒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166例患者分布在整个营区,有明显的宿舍聚集现象,发病率为25.0%。166例患者全部有发热症状,其中伴咳嗽占15.7%、咽痛占38.0%、头痛占20.5%、肺炎占1.8%、结膜炎占1.2%。咽拭子标本经PCR检测腺病毒基因阳性占53.1%;经HepG2、Hela细胞培养,50.0%出现细胞病变;30例患者经IgM抗体筛查明确为腺病毒感染(36.6%);中和试验证实20例(24.4%)腺病毒抗体恢复期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隔离患者、全面消毒后10 d,无新发病例。结论此次暴发疫情由腺病毒7型引起,经过及时而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快速控制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了解某部队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流行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该部队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病例咽拭子、血清等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呼吸道常见病毒。结果 2年共检测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801份,阳性299份,阳性率为37.3%。其中2014年检测536份,阳性率为39.9%,病原体主要为季节性H3N2病毒(占57.5%)、腺病毒55型(占40.6%)和乙型流感病毒(占1.9%)。2015年检测265份,阳性率为32.08%,病原体主要为乙型流感病毒(占30.1%)、腺病毒7型(占27.1%)和甲型H1N1病毒(占23.5%),其他为冠状病毒OC43型(占16.5%)和NL63型(占1.2%)。结论当前该部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为主,也有冠状病毒检出。做好部队呼吸道病原监测工作,对部队传染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合肥市某小学一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疫情病原学,为疫情发生的生物学病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Real-time PCR)对采集的10份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核酸筛查,检出的腺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经普通PCR扩增腺病毒六邻体基因片段以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进行Blast比较并作系统进化树分析,以确定其病毒型别。结果 10份咽拭子标本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7份标本检出腺病毒核酸,进一步通过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基因进化树分析确定为腺病毒3型。结论依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确认该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疫情的病原体为人腺病毒3型。  相似文献   

4.
李荣  王斌  姚伟  杨若佳 《预防医学论坛》2014,(11):833-834,837
目的 报告并分析1起腺病毒7型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原因,为预防控制类似医院感染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医院1起腺病毒7型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描述疫情流行特征;鼻咽拭子标本中提取核酸,PCR法检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特异性基因片段。结果 本次疫情是1起腺病毒7型引起的暴发疫情,共报告14例病例,首发病例死亡,其余13例续发病例预后良好,且均与首发病例有密切接触史,除首发病例及其1名家庭成员是在院前感染外,剩余12例均在医院内感染发病,院内罹患率为14.00%。鼻咽拭子标本经PCR检测,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4份。结论 该医院未按规定启用发热门诊、发热患者未按要求进行预检分诊以及医护人员防护不规范是造成本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院内感染的管控。  相似文献   

5.
一起腺病毒感染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某军校一起腺病毒疫情暴发情况。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确定疫情性质和病原学。结果在 8d内发生 12 6例以发热、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病人。血清腺病毒特异性IgM测定 6 8例病人阳性率为 76 .5 % ,10 0名无症状者阳性率为37.0 % ,两者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7名病人咽拭子脱落上皮细胞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腺病毒抗原 ,有 3例阳性 ;以 1例病人咽拭子标本腺病毒PCR产物测序 ,发现此株病毒是腺病毒 5型。病人经对症处理后痊愈 ,疫情得到迅速控制。结论基本可以判断这是一起由腺病毒 5型感染引起的暴发 ,传播途径可能是气溶胶导致的呼吸道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起7型腺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探讨腺病毒感染的防控策略。方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描述流行特征,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病原体,制订并实施综合性防控措施。结果 5个营区累计发病482例,罹患率15.25%(482/3161)。临床症状以发热伴头晕、乏力,以及咳嗽、咽痛等为主。病例咽拭子经实验室检测,病原体为7型腺病毒。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此次疫情由7型腺病毒感染引起,由于新兵分配扩散至其他营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一起腺病毒53型引起的结膜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某中学发生的结膜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咽拭子和眼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病例主要集中在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患病率分别为11.5%、14.9%和9.8%,流行曲线为单峰分布,疫情持续59 d,由学生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平均年龄14.4岁。患者以眼部不适症状为主,无发热症状,其中单眼不适61例,占85.9%;双眼不适10例,占14.1%。其中结膜充血41例,占57.7%;畏光1例,占1.4%;眼部疼痛5例,占7.0%;眼痒7例,占9.9%;眼分泌物增多3例,占4.2%。推测最长潜伏期为35 d。经过Hep-2细胞培养分离毒株4株,采用中和试验鉴定为腺病毒53型,与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该起疫情是由腺病毒53型引起的结膜炎暴发,应加强对高危人群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安庆市某部队一起人腺病毒7型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进行病原学鉴定,并对其六邻体(Hexon)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方法采取Real-time PCR对采集的13份咽拭子标本进行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接种Hep-2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收集阳性分离培养物,采用RT-PCR扩增Hexon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序,获得序列在NCBI 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比对,MAGE6.0软件进行进化分析、构建进化树。结果获得10份阳性毒株培养物,Hexon基因序列与我国武汉7型腺病毒疫情株Z9/WH/CHN/2015(GenBank号为KX897164)100%同源,与2012AQHAdv7疫情株和2015AQHAdv7散发株100%同源性。结论该起疫情由人腺病毒7型感染引起,安庆地区流行的腺病毒疫情株基因型别稳定,此次的疫情可能源于本地的流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发生在富阳市渔山乡小学的一起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鉴定。方法对该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集现症病例咽拭子。应用实时RT-PCR和实时PCR技术分别进行流感病毒和人腺病毒检测。对人腺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应用PCR技术扩增六邻体基因超变区7的核酸片段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根据序列相似性以鉴定血清型。结果 2013年5月20—28日共有21例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均集中在二(1)班,全校罹患率为4.77%,班级罹患率高达70.00%。病例均有发热,部分有咳嗽、咽痛、腹痛、腹泻和结膜充血等症状。检测的8份咽拭子中,实时PCR检测腺病毒核酸阳性5份,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型)、H1N1、H3N2、H7N9及乙型流感病毒核酸的实时RT-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选取其中1份阳性标本,进行人腺病毒六邻体基因超变区7的核酸序列测定,结果与近年国内其他地区分离的多株腺病毒3型毒株的相似性为100.00%,因此鉴定为腺病毒血清型3型。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该起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病原体为人腺病毒血清型3型。  相似文献   

10.
一起儿童腺病毒肺炎疫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009-02发生在陕西省汉中市,以西乡县为主要区域的一起儿童"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的病因。方法建立病例定义,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描述流行特征,采集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09-01/02,汉中市共计发生儿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32例,发病高峰为1月下旬,病例主要为农村儿童,占病例的81.25%;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伴咳嗽、肺部出现影像学改变,无死亡病例。PCR检测证实为腺病毒感染,对PCR阳性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确定为腺病毒7型。结论发生在汉中市以西乡县为主要区域的儿童"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是由腺病毒7型感染为主引起的儿童肺炎局部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军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提出防控策略,为尽早发现疫情和暴发疫情处置提供借鉴。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据库收集报道我军呼吸道腺病毒流行及暴发文献,对我军呼吸道腺病毒疫情暴发时间、地区分布、人群构成、年龄结构、病毒型别和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我军腺病毒暴发疫情文献19篇,包含疫情20起,引发疫情腺病毒型别包括5型、7型、11型、55型,其中,5型1起,7型7起,11型1起,55型9起,未知型别2起。7型、55型分别占暴发疫情病例的27.90%(1085/3889)和62.20%(2419/3889),发病人群多为新兵和学兵(员),占全部人群的93.81%(1380/1471),暴发疫情季节主要集中在冬春季(12月至来年3月),占总疫情数的95.00%(19/20),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84.31%~100.00%)、咽痛及咽部不适(37.91%~86.96%)、咳嗽(15.66%~95.45%)等。7型和55型感染皆出现重症病例,特别是55型造成1例死亡病例。结论呼吸道腺病毒特别是7型与55型,是引起我军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之一,应加强冬春季,尤其是新兵训练期间和部队集结期间呼吸道腺病毒的监测,分析总结我军常见呼吸道腺病毒流行病学特征和传播扩散规律,提出有效防控措施,为部队呼吸道腺病毒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腺病毒,并分析浙江省温州地区散发性婴幼儿腹泻患者不同型别腺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 根据GenBank中腺病毒六邻体基因序列设计一对通用引物,建立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婴幼儿腹泻标本中腺病毒DNA,并与免疫层析法比较;同时对Real-time PCR方法 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PCR产物测序和病毒分离培养及酶切鉴定.结果 建立快速、特异检测婴幼儿腹泻标本中腺病毒DNA的Real-time PCR技术.157份婴幼儿腹泻标本中免疫层析法检测阳性3份,阳性率为1.91%;Real-time PCR检测阳性5份,阳性琦率为3.18%(5/157);154份免疫层析法检测阴性标本中,有2份Real-time PCR法检测为阳性.5份Real-time PCR检测阳性标本经测序鉴定,Ad3型占1.91%(3/157),Ad7型占1.27%(2/157);经病毒分离培养检出阳性2例,酶切鉴定为Ad3型.结论 Real-rime PCR技术结合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具有敏感、特异等优点,适用于腹泻标本中腺病毒的检测及分型.2008年2-4月浙江省温州地区散发性婴幼儿腹泻的腺病毒主要为Ad3型和Ad7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1年乌鲁木齐地区腹泻患儿腺病毒(AdV)的感染情况,分析该地区AdV的基因亚型,进行AdV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和门诊≤5岁腹泻患儿粪便标本315份,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RV)抗原,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上述标本进行AdV检测,并对AdV阳性标本测序明确基因型。结果:315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AdV阳性12例,总阳性率为3.81%,低于RV检出率26.35%,AdV和RV混合感染3例。AdV阳性标本中肠道腺病毒(EAdV,F组)Ad41占2.54%(8/315),其次是非肠道腺病毒(NEAdV)占1.27%(4/315),分别为Ad1、Ad3、Ad5、Ad7、Ad31型。12份阳性标本测序结果提示该地区AdV与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3%~99%。结论:乌鲁木齐地区AdV感染呈全年散发流行,未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其主要的流行株为Ad41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传播来源与可能的传播途径,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暴发疫情调查步骤开展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游泳馆卫生学调查,探索疫情暴发原因。结果 62例疑似病例腺病毒感染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咽炎占80.00%(48/62)、咳嗽占56.45%(35/62)、眼结膜炎占25.81%(16/62)。60例患者咽试子标本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腺病毒核酸阳性,患者均有游泳馆游泳史,该起暴发疫情可能是由游泳馆游泳导致的腺病毒感染引起。结论本次疫情为发生在游泳场馆内的腺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确切感染途径不清。应加强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控,将消杀措施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淳安县某乡镇小学腺病毒(Adenoviru,ADV)感染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调查,采集现症病人鼻咽拭子和血清标本,进行血常规、CRP、ESR、血ADV-IgM、荧光定量PCR检测腺病毒.结果:疫情共有学生118人发病,罹患率为29.16%(118/419),呈现明显的年级聚集性.临床表现为发热时间长,热度高,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RP明显升高,血ADV-IgM阳性、现症病人鼻咽拭子荧光定量PCR检测腺病毒(未分型)阳性.结论:腺病毒感染易在学校爆发流行,低龄小学生高发;临床以轻症为主,无并发症,无特效治疗;开展血ADV-IgM检查,及早确诊,有利控制腺病毒感染的爆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1起SY学校腺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点和发生原因,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病例报告学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情发生原因;采集患者咽拭子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A型流感、B型流感和腺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4年11月18日至12月7日共搜索到病例17例,所有病例均发生在一年级(6)班,罹患率为34.00%(17/50),病例中男生10人,女生7人。首例病例,男,7岁,于2014年11月18日起陆续出现流涕、咳嗽和发热等症状,入院治疗,于12月7日痊愈出院;1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咽痛等急性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实验室检测9份咽拭子标本(RT-PCR),其中3份为腺病毒核酸阳性。与患病学生互为好友关系或秋游时邻座的学生发病的比例高达88.24%(15/17)。结论该起疫情可能是1起因密切接触导致的腺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学校应加强教室通风和消毒工作、加强流感防控知识宣传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一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以明确诊断,控制疫情。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描述疫情流行特征;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流行因素;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提取核酸;PCR法检测病毒特异性基因片段;组织培养法(Hep-2细胞)分离病毒;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形态;型特异血清及型特异引物鉴定分离毒株型别;中和实验检测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结果:疫情报告病例871例,波及10个乡镇,主要为在校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占94.37oA),具有班级聚集性。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危险因素为与病人的接触、与鸡接触及家庭内共用毛巾等。35份咽拭子标本分离出15株病毒,分离阳性率42.9%。分离病毒经鉴定为腺病毒3型。PCR法检测腺病毒DNA,112份咽拭子标本中68份阳性,阳性率60.7%。18例双份血清中13例中和效价呈4倍以上增长或转阳,阳性率72.2%。对病毒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确定为腺病毒3型。结论:本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症暴发疫情由腺病毒3型引起,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为主。  相似文献   

18.
<正>腺病毒的传播力一般较强,可以引起季节性流行,4、7型腺病毒常在人群聚集的群体中发生暴发流行。55型腺病毒是11型和14型腺病毒的组合体,现已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近几年在部队造成了多起暴发疫情。但在同样人群聚集的托幼机构和地方院校却没有暴发疫情的报道。分析其原因和探讨其防控对策,对防控55型腺病毒疫情暴发,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疫情概况2011年12月初山西某部和2012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一起婴幼儿不明原因发热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进行实验室快速诊断,探索病因。方法采集患儿咽拭子和痰液标本共19份,对所有标本进行核酸提取、运用荧光PCR和荧光RT-PCR法检测腺病毒等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8种18型重要病毒的特异性基因片段。对腺病毒和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运用生物学软件对测定序列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19份标本腺病毒(Adenovirus,Ad V)核酸阳性,11份标本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核酸阳性,4份标本鼻病毒(Rhinovirus,RHV)核酸阳性。Ad V的核酸检出阳性率均为100%,标本采集时间最长为发病后10天。EV在发病3天内痰液标本中核酸检出率为83.33%,发病3天后为42.86%。Ad V的基因型别为Ad V-B7型。结论本起发热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由Ad V-B7型和EV混合感染引起,并且Ad V-B7型感染时间长于EV。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融安县2019年8月发生的1起游泳池腺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为同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描述流行特征,开展游泳馆现场卫生学调查,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2019年8月12日至9月6日累计发病52例,罹患率为11.48%,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00%)、咽痛(40.38%)、眼结膜充血(34.62%)、咳嗽(26.92%)和流涕(19.23%)等。实验室检测结果为12份患者咽拭子标本和7份泳池水样品腺病毒核酸阳性,8份泳池水样品细菌总数均明显超标。结论该疫情是发生在游泳馆内的腺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消毒等卫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本次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