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园林绿地植物空间的营造是园林绿地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将从植物空间的营造进行探讨,推动实现更先进的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植物空间的构成要素1.植物要素植物要素从多各方面对园林绿地植物空间的构成起着影响作用。第一,植物的形态。植物的整体形态是其树干、树枝、生长方向等因素作用下的植物外观表象,基于此,植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圆  相似文献   

2.
岭南水乡景观空间形态的分析与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炎热多雨、重商远儒、兼容并蓄的人文地理环境下,岭南水乡景观空间中在田园风光、河涌水巷、节点园林3个主要层次表现出明显的特性.其中国园风光构成水乡开敞的外部空间;河涌水巷既构成发达的内外商业带,又展现自身丰富的景观形态;节点园林中以水口园林和祠堂庙宇前广场最具特色.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广州亚运城岭南水乡风情建筑项目,从空间精神与格局、空间片段与要素、传统材料3个方面的表达探讨其空间形态的营造.展现有形有色、可触可品的地域景观及民情风俗.  相似文献   

3.
王健  郭红霞 《园林》2023,(4):118-124
为了挖掘扬州古典园林的生态智慧,对小盘谷园林空间进行现场测试,运用热环境评估模型RayMan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进行热舒适评价,分析了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候要素在夏季白天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天空视域因子(SVF)探讨了古典园林的空间形态对夏季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扬州古典园林开敞空间因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夏季白天炎热且热舒适性较差;半闭合空间具有较强的空间适应性,应合理配置园林构成要素改善热环境;闭合空间因受到较少的太阳辐射,主要应考虑风环境对热舒适的影响。另外,SVF也是热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是精确指标,天空视域的形态以及方向也对热舒适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构成空间的点、线、面入手,分析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园林空间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西方古典规则式园林由简单线、简单形、简单空间构成,其空间特性为静止的三维空间,是科学的理性思维的产物;中国传统园林由复合线、复合形、复合空间构成,其空间特性为动态的融入时间要素的四维空间,是艺术的诗性思维的结果;英国自然式园林介于二者之间。与中国传统园林相似,现代园林也运用了复合线构成的复合形来塑造复合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由校园空间着眼.从空间构成要素、构成模式、空间界面三个方面,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台湾东海大学新老教学组群空间形态的异同,由此总结出为我所用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园林的构成要素中,建筑、山石、水体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缺少了植物,园林就不可能从宏观上作整体性的空间配置。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如色彩、形姿、大小、质地、季相变化等,本身就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再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与小品、山石、地形等的结合,更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植物空间类型  相似文献   

7.
郑洪武 《规划师》2012,(6):53-57
商务公园的空间特征是商务建筑与景观园林两种要素的组合,因此其规划设计需在结合这两种要素的基础上,对其空间的演变过程与行业类型进行研究、划分。重庆市长寿区桃花新城总部经济区以"园区型"商务公园为发展方向,分别对商务公园的区域空间形态与园区空间形态、建筑园林与景观园林进行规划设计,对商务公园在我国的具体运用做了重要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赵逵  张晓莉 《新建筑》2023,(1):147-151
明清时期,淮南盐业极为重要的财政地位决定了盐业经济成为淮南场治聚落空间演变的根本原因。从盐业经济视角切入,构建盐业经济模式转变与场治聚落发展模式变迁的联系。运用系统理论法,梳理聚落发展模式由“决策式”转变为“参与式”的过程中社会结构调整带来的空间构成要素的变迁。通过经济联系,分析各空间构成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研究不同经济模式下场治聚落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探析聚落空间演变的深层规律,并经由聚落形态将深层规律以图示化呈现,以期为古代传统手工业聚落空间的动态演变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留园,是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典园林。其通过多种空间艺术手法,构成了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空间处理精湛。本文试从园林构成要素对空间的影响及空间结构组织与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将留园的空间具体分为围合空间、线性空间、透视空间进行阐述,总结其空间设计的方式和方法,寻找与现代园林空间设计的契合点,希望能对现代园林设计以及庭院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5)
<正>留园,是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典园林。其通过多种空间艺术手法,构成了富有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空间处理精湛。本文试从园林构成要素对空间的影响及空间结构组织与联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将留园的空间具体分为围合空间、线性空间、透视空间进行阐述,总结其空间设计的方式和方法,寻找与现代园林空间设计的契合点,希望能对现代园林设计以及庭院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园林植物的空间分类(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生泉  郑丽蓉 《园林》2004,(7):20-21
在园林的构成要素中,建筑、山石、水体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缺少了植物,园林就不可能从宏观上作整体性的空间配置。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如色彩、形姿、大小、质地、季相变化等,本身就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再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与小品,山石、地形等的结合,更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植物空间类型。这里,就从形式和功能两个角度出发并结合实例对园林植物构成的空间作具体分类。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大理市双廊镇空间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城镇空间形态的基本概念、类型及构成要素出发,借鉴国内外对城镇空间形态研究的理论及方法,从空间形态构成要素方面对双廊镇空间形态进行概括总结,同时提炼出城镇特色,为今后的双廊镇景观规划及空间发展提供参考,也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季松 《新建筑》2008,(1):102-106
江南地区水网密集,大多数古镇与纵横交错的河道有着密切的关系,滨河空间在形态上呈现出强烈而明显的线形肌理,通过对其空间要素和结构的分析.揭示了滨河空间的多种剖面形式和三种空间要素的构成模式。它们结合统一而丰富的围合界面,共同营造了结构简洁、形态多样且极具活力的古镇滨河空间。  相似文献   

14.
城市步行空间系统与自然要素系统之间的格局关系,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结构形态的走向,对把握城市物质空间形态构成及其演进规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从风景园林学与城市设计学科整合的视角出发,归纳了城市步行空间与自然要素分布的3种制约/依存格局:重叠模式、分离模式和边缘结合模式;引入区位熵法,形成格局模式量化的基本思路;以瑞士苏黎世市为例,定量探讨了该市步行空间系统与自然要素分布的格局及其建构机理;并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形态要素再构成:谈莆田市十字街改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态构成是以点,线,面,体等最简单的几何要素作空间运动变化,构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对已形成的形态同样可以分解,提练出新的形态要素,重新赋予次序组织。本文针对传统的街道空间改建设计,试图以形态再构成手法进行设计创作,创造出不失传统韵味的崭新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6.
张玮  周波 《四川建筑》2009,39(2):35-36,38
揭示了对古镇空间形态的解读及思考,从古镇的总体形态、空间形式演化模式以及空间构成要素这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对其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归纳整理出古镇群体布局和建筑内部的空间分析。以期对龙潭古镇开发与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古今园林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祥艳 《中国园林》1999,15(6):64-65
在综述古今园林宏观差异的基础上,采用量化分析方法,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古今园可想而知中5家,对其空间构成的五类物质要素进行面积量化分析,得出;古典园林中建筑要素的占地面积明显高于现代园林,而植物要素的占地面积则明显低于现代园林,园路广场,山石,水体占地面积指标都有不同的减少。  相似文献   

18.
张颖  冯郁 《建筑与文化》2016,(9):174-175
对汉唐古典园林的三种空间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在这三种空间模式中均蕴涵着十分丰富的空间艺术要素。挖掘这些艺术要素的特征,为遗址公园的设计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创新空间理论与空间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城市创新空间理论,对概念、基本类型进行了诠释,阐述其理论框架的构成,强调创新机制和创新文化等软要素在空间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按尺度总结其具体空间层级的划分,概括其从区域整合到实体空间建构的多层级发展模式;最后讨论其结构形态,指出其空间布局所呈现出的巨构化、田园化和多元共构等特征和倾向。  相似文献   

20.
关中书院园林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书院在有限的院落空间内通过山水、植物和建筑等元素共同构建出一个园林综合体,其园林空间的生态智慧和叙事性表达是造园方法的重点。人文生态反映在功能区演变和意境追求及构成要素的时间尺度上,步移景异的入境式体验反映在空间的序列演进上,两者共同构成外部统一、内部稳定空间。对关中书院园林空间特征的探索,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为园林创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