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帆船比赛是与气象关系最密切的比赛项目。以青岛8,9月份的天气为分析、预报的对象,在深入分析及参照悉尼2000年奥运气象服务的预报技术组成、实施方法与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青岛奥运帆船比赛气象服务体系中关键性环节的技术要求与技术构成。主要研究问题包括:(1)GIS青岛气象资料预报服务系统;(2)青岛地区站点的布设及资料观测系统;(3)青岛夏秋Nowcasting集成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2.
模糊逻辑仿真建模及其在青岛海雾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模糊推理仿真建模方法,在传统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观测事实和预报经验,建立起了青岛海雾定量化的模糊推理映射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青岛海雾发生发展的影响因子和变化特征进行了诊断和预报探讨。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模糊推理方法在定量性、客观性和自动化程度方面优于传统的天气分析预报方法,在分析、预报诸如海雾等地域性特征明显的天气中有较好的实用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并传才原青岛气象台台长和气象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天气分析、预报、科研及管理工作,是山东省科委气象专业组组员,曾在全省天气预报员业务考试中获第一名。是全面系统总结山东省天气预报经验和成果技术手册《山东天气分析与预报》的主要编写者。先后发表“青岛近百年气候变化趋势的初步分析”“山东地区大风的气候特征”“青岛近海海雾的初步分析”等论文数拾篇,翻译出版了友田好文等(日)著《海洋》一书。理事介绍(一)  相似文献   

4.
利用青岛2006—2013年4—8月地面观测资料以及FNL再分析资料,采用分类与回归树(CART)方法建立了青岛沿海海雾决策树预报模型,并根据2014年4—8月海雾预报空报情况,调整了预报模型中部分判别流程及预报指标阈值。2015年5月预报结果表明:修订后的青岛沿海海雾决策树预报模型72 h内海雾预报准确率可达70%—75%左右,表明修订后的海雾决策树预报模型可基本满足常规业务预报需求。青岛沿海海雾决策树预报模型中2 m相对湿度和海表温度最为关键,另外850 h Pa风向在海雾判别中也很重要,而且随着季节的不同判别阈值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青岛海雾的气候特征和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青岛市气象台近30年(1971-200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青岛沿海发生的海雾进行了详细的气候统计和分析,揭示青岛海雾发生的基本气候特征;同时通过对青岛平流海雾发生时的天气图分析,得出入海高压的后部型和低压或倒槽的前部型及均压场型这三类地面天气形势场最容易导致青岛平流海雾的出现;最后根据平流海雾发生的特征,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平流海雾的预报因子进行了筛选,在此基础上,利用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s)的分类方法对青岛雾季发生的平流冷却海雾的预测进行了研究,预测结果表明了SVM方法对青岛雾季发生的平流冷却海雾有着较好的业务预报效果,为青岛海雾的预报提供了1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奥运青岛帆船赛的有碍天气的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适应2008青岛奥运帆船比赛气象保障以及建设青岛国际水上赛事基地的需要,着重进行了如下问题的分析讨论;(1)青岛8,9月份近岸区域风速<3m/s天气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海/陆风环流发展的关系分析;(2)青岛8,9月份对流性降水过程特征及与之相关的阵性风;(3)上述天气现象的定时、定点、定量的客观预报方法讨论。  相似文献   

7.
青岛地区的台风暴潮与潮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培顺 《海洋预报》1994,11(4):47-51
本文分析了青岛沿海地区的台风暴潮灾害状况,给出了潮位与海浪的联合作用对灾的影响关系式,提出了今后风暴潮预报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刘珂  侯建伟 《海洋预报》1999,16(2):74-78
本文通过对青岛海区风浪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应用风浪经验预报公式进行检验,给出了适合该海区的预报公式,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MM5的青岛近海风速精细化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每天发布预报前两个小时的实况信息以及青岛近海风速日变化特征对中尺度模式MM5输出的定点逐时风速预报进行了订正.实践证明,此种数值产品释用方法行之有效.总体而言,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风速预报准确率,为实现风速定点、定时、定量的精细化预报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客观预报方法.2006年8月,通过该方法获得的风速客观预报产品在"青岛国际帆船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51~199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青岛近海海陆大风的出现频数、风向频率,阐述了该区的季风特征和形成原因,海陆大风差别及其规律,并提出了统计预报方程。通过试报和多年使用结果表明,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青岛近海海陆大风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1951 ̄199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青岛近海海陆大风的出现频数、风向频率,阐述了该区的季风特征和形成原因,海陆大风差别及其规律,并提出了统计预报方程。通过试报和多年使用结果表明,具有一定价值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冰雹是青岛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春夏之交是雹灾的多发期,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时段内的冰雹灾害作了大气环流形势特征分析和预报。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现代化统计气象学的发展与应用,提高天气、气候分析与预报水平,由中国气象学会统计气象学委员会,中国现场统计研讨会地质水文气象统计委员会、山东海洋湖沼学会、山东航海学会、青岛现场统计研究会、青岛海洋须报中心、青岛天文气象学会和青岛海洋大学环境学院等单位发起的《现代统计气象学研讨会》于9月15日—19日在青岛海军潜艇学院招待所召开。来自全国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气象水利业务部分与气象出版社等有关单位的代表共30余人,会议特邀北京气象学院教授郑祖光、中科院大气所研究员周家斌和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教授黄嘉估介…  相似文献   

14.
系统主要采用ArcGIS Server和基于js的WebGIS技术,对海洋气象服务所需的数据资源和预报业务流程进行了充分融合,实现不同功能区用户对信息的叠加分析。主要功能包括风情雨情以及能见度等实况天气的实时显示监测、精细化数值预报、预报质量检验评估、雷达图的动态显示等。提高了青岛海洋的气象服务能力,为各用户提供了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15.
根据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对2014年12月—2015年2月T639、EC细网格、MM5、逐3h的WRF-RUC、WRF确定性预报(En WRF)及不同集合百分位、上海区域模式(BCSH)、T639-MOS在山东省陆地120站和沿海12个精细海区的日最大风速、最高最低气温预报,以及济南和青岛的逐6h内最大风速和6h内最高最低气温预报进行检验,分析了不同数值模式产品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结合各种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产品,对"20160227"青岛水上交通事故的气象条件和预报进行了分析和反思,发现:(1)事故海域附近的大雾区首先在青岛近海海域的南侧发展,之后逐渐向北向东扩展,但最远也仅限于离海岸线约50~60 km处,局地性较强;(2)大雾发展过程中,平流和辐射效应均有体现。业务数值模式对此次大雾均无有效预报,显示对近海大雾而言,现阶段预报技术水平仍不高;(3)从我国海洋气象预报业务分工看,现阶段各省级或地市级的海洋气象业务均存在人员素质不高、人员配备不足、预报产品针对性不足、临时或应急预报产品的传输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相关责任海区的海洋气象业务水平。未来需要发展业务可用的集合预报系统,才可能对海雾预报有更好的客观支撑。而现有的业务技术体系中,省市级台站应注重天气形势和最新实况的配合分析,着力提升海雾短临预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4-2017年青岛小麦岛海洋站观测资料,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青岛市区近岸海雾集成预报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预报因子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采用能见度、风向、风速、气压、露点、气温、海温、气温露点差、气海温差、相对湿度、云量、气温24h变温12个预报因子建立的海雾集成预报模型,对2018年海雾预报的TS评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青岛2014~2015年4~8月份位于青岛奥帆基地站和胶州湾跨海大桥上的大桥4站的逐小时自动气象站测量数据进行多种统计分析工作,发现两地能见度变化影响因子有不同特点,大桥4站在雾出现时降温增湿过程更明显。能见度处于1km以下时,风速降低,温度降低,绝对湿度减小会导致更低的能见度出现。使用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对两站建立逐小时的能见度分级预报模型,并用2016年4~8月数据进行预报检验,表明少数关键预报因子就可以较好地建立预报模型,奥帆基地站能见度0~1km和1~5km级别的TS评分可超过0.4,因子增多会提升能见度1~5km级别的预报效果。两站独立建模比使用一个模型预报效果更好。该研究为青岛近岸能见度精细化客观定量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8年6 月5~9日青岛近海发生一次海雾天气过程,为6月9日2018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开幕式演出的天气预报服务,特别是能见度精细化预报带来了很大的预报难点。本文分析了此次海雾天气的生消过程,并重点讨论了6月9日能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4~7日边界层内接近接地的强逆温层的建立,有利于海雾的形成与维持。由于白天时段日射增温导致能见度好转,海雾出现日变化。自7日夜间开始地面气压场梯度明显减弱,南风减弱转为偏东风,暖湿气流供应减弱不利于海雾天气的维持。8日之后,边界层内上升运动逐渐增强且混合层高度明显增加,中低层干冷空气的侵入,导致边界层内逆温结构被破坏、近地面湿层消失,使此次海雾过程趋于消散。9日傍晚的能见度条件基本达到演出要求。9日夜间受焰火燃放污染物影响,能见度短时波动。各种海雾客观预报方法预报准确率达到66%左右,主观预报订正准确性高于客观预报。  相似文献   

20.
李燕  李云  刘钦政 《海洋预报》2010,27(4):74-78
2008年6月下旬,青岛海域出现大量浒苔,并迅速蔓延至近岸,对第29届奥运会帆船赛事构成严重威胁。为给浒苔清理和打捞提供决策支持,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及时作出应急响应,在短时间内建立了浒苔漂移路径预测系统,向有关部门发布浒苔漂移轨迹预报和海洋环境预报,成功协助前线应急指挥中心完成了浒苔的控制和治理。本文对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建立的浒苔漂移轨迹预报模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开展了浒苔漂移预报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