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了煤经合成气间接液化合成液体燃料的原理及典型工艺。综述了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最新进展,讨论了国内外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工艺流程,重点介绍了煤间接液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气化炉、费托合成反应器和费托合成催化剂,分析了煤间接液化的技术经济性以及对煤间接液化的工业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分析表明: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间接液化技术建设100万吨级以上工业化装置在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可行,且100万吨级工业化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带动我国煤间接液化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转化技术和产业。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煤间接液化技术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国内外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现状,并对煤间接液化技术的经济性进行了研究,最后对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工业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煤液化技术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述了煤的液化技术发展概况、煤液化反应机理及工艺分类,介绍了国内外煤液化典型流程,如德国IGOR工艺、南非Sasol煤间接液化工艺、日本NEDOL工艺、美国HIT工艺等,分析了煤的直接液化技术和间接液化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煤液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发新型催化剂、开发新型溶剂、工艺和设备的改革、配煤技术的研究、煤间接液化技术与煤化工技术的融合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煤间接液化技术及未来前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间接液化属于新型煤化工的一部分。介绍了我国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概况和现状,展望中国煤间接液化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WTW车用燃料的经济性与环保性,利用GREET模型对煤间接液化合成油、煤直接液化合成油、煤制天然气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 4种煤基燃料进行WTW计算,并对比分析了4种燃料在WTW各个阶段的能耗和CO2排放量。结果表明:4种煤基燃料的能耗由大到小为煤制天然气〉煤间接液化合成油〉煤直接液化合成油〉IGCC,其中煤间接液化合成油、煤直接液化合成油及煤制天然气的能耗都约为传统柴油或汽油的2倍,IGCC的总能耗是传统汽油的3/5左右;CO2排放排序为:煤间接液化合成油〉煤制天然气〉煤直接液化合成油〉IGCC,其中煤间接液化合成油、煤直接液化合成油和煤制天然气的CO2排放量都为传统柴油或汽油的1.6~3.1倍,IGCC的CO2排放量是传统汽油的7/10左右;煤间接、直接液化合成油和煤制天然气都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IGCC成本较高,且高于传统发电成本。  相似文献   

6.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及其在中国的产业化前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吴春来 《煤炭转化》2003,26(2):17-24,33
介绍了国内外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对在中国建设煤炭间接液化示范厂的技术经济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在我国实现煤炭间接液化工业化生产,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因煤因地制宜,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7.
何磊 《河北化工》2012,(11):9-11
介绍了2种煤液化技术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从多方面对煤间接液化和煤直接液化进行了比较,指出煤液化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煤间接液化技术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光彬 《当代化工》2009,38(1):69-71
分析了我国的能源结构,介绍了我国煤炭液化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国外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的现状,展望了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前景,指出石油短缺是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将发展煤液化技术和建设煤液化产业作为补充石油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郭树才 《煤炭转化》1992,15(1):6-11
本文从煤低温干馏、炼焦、煤的气化、间接液化,直接液化和电石乙炔化工六方面介绍了煤化工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煤炭资源相对丰富,采用煤液化技术生产液体燃料是满足我国日益增长能源需求的有效手段之一。综述了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最新进展,讨论了国内外煤间接液化技术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1.
简介国内外环氧氯丙烷工业化生产技术,重点介绍甘油法环氧氯丙烷合成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指出:皂化废水中的氯化钠用于离子膜电解工序是生产技术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已二腈生产工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世界上已经工业化的己二腈生产工艺从反应原理、工艺过程、生产成本、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比较,寻找出低成本、低能耗、环保效益好的生产工艺,为我国己二腈生产工艺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电化学氟化反应在全氟化和选择性氟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Simons法的全氟化反应已经发展成为成熟的工业化氟化技术,而选择性氟化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但在医药中间体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聚环氧琥珀酸在开发应用方面存在问题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环氧琥珀酸盐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具有无磷、非氮结构、生物降解性好绿色环保水处理剂,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评述了聚环氧琥珀酸盐在开发应用过程中工业化现状,讨论了工艺合成路线和开发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展望了该产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过氧化氢制备生产二氧化氯的过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ocess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chlorine dioxide production based on hydrogen peroxide. The process is characterized by cleaner production, high efficiency, and waste minimization.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conditions, selection of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 of recycle of waste acid are carried out. The process design is realized in consideration of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operation, material, equipment design and safety. An industrialized process flowsheet i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experiment. A pilot testing is carried out to confirm the lab results. Process design of chlorine dioxide production based on hydrogen peroxide is realized.  相似文献   

16.
化学产品过程开发实验平台--公斤实验室的建设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化工产品设计和过程开发为导向,建立了一个化工产品过程开发实验平台--化工产品公斤实验室Kilo-lab.该公斤规模试验装置可进行反应、结晶、分离、提纯等系列产品的开发过程,研究了流程装置集成和柔性生产系统的规律和特征,为小批量、多品种、高附加值化学产品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以及过程开发的工业化放大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制备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概述了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技术发展缓慢的原因,介绍了提高生物柴油生产线经济效益的一些方法,预测了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加快我国生物柴油适用技术的开发,制订相应的生物柴油进入市场的政策法规,是加速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碳化硅纤维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工业化制备碳化硅 (Si C)纤维技术的研究进展 ,并对化学气相沉积 (CV D)法、先驱体转化法和活性炭纤维 (A CF )转化法这三种碳化硅纤维制备方法的原理、生产工艺路线和各自的优缺点作了系统的评述。认为 CV D法已被淘汰 ,先驱体转化法是目前 Si C纤维制备研究的方向 ,A CF法是实现Si C纤维的应用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超临界水氧化 (SCWO)技术处理废水废液及固体废弃物、超临界萃取燃煤脱硫、超临界水煤脱硫以及超临界萃取测试大气和土壤中污染物等的应用进展 ,评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的优越性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超临界设备腐蚀、设备连续运行及热能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 ,加快产业化设备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生物质能源是惟一可再生、可替代化石能源转化成气态、液态和固态燃料以及其它化工原料或者产品的碳资源。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和人类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本系列讲座主要讲述以生物质资源为主要原料,通过不同途径转化为洁净的、高品位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燃料。本讲主要概述生物柴油产业化制备技术研究现状,分析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制备技术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介绍了生物柴油常用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预测了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