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电力需求、发电能源结构、发电能源布局、电力成本及发电技术等方面阐述了环保法规的变化和环境标准的制定对电力工业发展的影响,指出了研究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标准趋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电力负荷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和电网运行的重要内容、前提和基础。科学、准确的电力需求预测对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1995年至2008年人口、GDP和全社会用电量的历史数据,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变量GDP和人口进行全社会用电量的电力负荷定量预测。结果表明模型的有效性,为电力负荷预测的滚动修正,进而为电力负荷控制和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戴巍 《安全》2007,28(5):46
电力变压器是发电厂变电站的重要设备,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变压器的容量越来越大,变压器任何内部故障,都有可能导致变压器爆炸起火.电力变压器爆炸起火将导致严重后果.变压器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为:……  相似文献   

4.
标准化是人类进行社会生产的经验总结和趋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电力企业生产工作中,安全管理标准化则是确保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我国电力工业的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50年代,当时主要是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制定了有关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这些制度和方法在我国电力工业初创和起步发展时期对安全生产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大都存在电力基础设施落后,电力短缺严重,电网运行不稳定的现实,落后的电力工业制约了这些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其快速增长的GDP形成鲜明对比.例如东非的肯尼亚国,全国仅有100万户家庭能用上电,约占全部家庭总数的18%,远远落后于发展中国家30%的平均值,大量地区没有被电网覆盖,可见对电力的需求量之大.  相似文献   

6.
2003年以来,湖南省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此,笔者分析了近年来湖南省缺电的原因: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比例失调;电源结构不合理——水电占大头却受降雨影响很大,部分地区干旱导致水力发电减少,火力发电煤炭供应不足;行业管理体系和项目审批体制造成了电力需求与电力建设难以匹配;电网结构不合理,电被堵在路上,难以从外省借电等。指出解决湖南省缺电现状应该合理规划、适度地扩大本省电能生产,合理调配煤炭,保障电能生产的能源供应,扩大省外电能的输入或与周边地区协力开发能源,加强电网规划和电网建设,开发利用新能源,同时应推行节约用电措施,确保电力的安全稳定供应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上培水电站是闽东老区水电开发总公司屏南县水电分公司下属一个电站。上培水电站是省、地、县‘’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而且被人们赞夸为:“小水电一枝花”。几年来我们电站获得屏南县电力工业的先进企业荣誉,这中间也有(劳动安全与健康)刊物的功劳,我们上培水电站自从征订(劳动安全与健康)刊物后,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贵刊各种重要内容,健全了劳动、安全、健康的有力措施。用贵刊指导安全运行,保障工人身体健康。根据(劳动安全与健康)中有关内容,我们认真组织车间、班组进行学习,几年来,我们严格挑选新…  相似文献   

8.
赵筠 《安全》1994,(1):18-22
电力工业的安全生产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关系极为重要,而且也是电力企业发挥自身经济效益的基础。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切实保证安全发供电和职工人身安全,必须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为此,加强电力安全技术档案建设十分必要。加强电力安全技术档案建设,它是企业安全文明生产创水平达标的基础,它对总结经验和教训、研究事故规律、开展反事故斗争,以及通过档案反馈事故信息,为提高设计、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电力)作为国内最大的水电上市公司,管理着世界上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长江电力自成立伊始,就以创建国际一流水电厂和一流上市公司为目标,安全生产管理追求规范与科学,安全生产始终处于较好水平。近年来,长江电力受到三峡电站新机组提前投产、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葛洲坝电站设备老化以及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和电力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我厂电气设备,自1984年以来,使用了4代防误程序锁。1996年5月,由原来河南省南阳市红光仪器厂生产的机械防误程序锁,改型用江西省南昌市风云电力自控设备厂生产的第4代微机防误程序锁。该装置曾获得本厂科技3等奖。  相似文献   

11.
赵莲清 《安全》2001,22(6):3-5
电力的广泛应用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生产和生活的面貌.我国电力工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还有较大差距,但年人均用电量已经突破了1000kWh.了解我国用电安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新形势下触电事故的规律,研究传统的防触电技术措施在新形势下的应用,研究和推广用电安全新技术,对于提高我国的用电安全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大型电力变压器的火灾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直接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大型枢纽变电所的变压器有时还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间接损失,危害极大。本文根据室外大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灭火技术的新发展,结合大型水电站实际,对近几年新开发的几种固定式灭火系统的灭火机理、技术特点及应用范围作了介绍,并与传统的水喷雾灭火系统进行对比,使室外大型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消防设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以适应不同的工程情况,节省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3.
为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电力工业将继续建设大批燃煤大型火力发电厂。为保证这类大型骨干电厂长期安全运行,各电力设计院在工程设计中采取了许多较为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并普遍采用程控、集控等控制技术,使主设备一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主要辅助生产系统如化学水处理设施等的操作,达到了较高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主要运行岗位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有较大改善。尽管如此,但仍普遍存在着应引起各级领导重视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力生产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模式和方法已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前电力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主管部门转变为企业,电力安全主管部门失去了原有的政府职能,电力安全管理中安全监察职责也随之改变;随着厂网分开及电力企业资产形式的多样化,安全管理的要求和内容发生了变化;电网建设和电源建设的加快,使电力供需矛盾发生了变化,社会生活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生产事故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事故处理向法制化方向发展等。所有这一切,客观上都要求我们必  相似文献   

15.
标准化是人类进行社会生产的经验总结和趋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电力企业生产工作中,安全管理标准化则是确保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我国电力工业的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50年代,当时主要是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制定了有关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这些制度和方法在  相似文献   

16.
数字播报     
<正>0起据国家能源局8月5日通报显示,2015年7月,全国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电力人身伤亡事故、电力设备事故,没有发生电力系统水电站大坝垮坝、漫坝以及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7月全国发生电力人身伤亡责任事故2起,死亡3人,同比减少3起,死亡人数同比减少3人。其中,电力生产人身伤亡事故2起,死亡3人,事故起数同比减少1起,死亡人数相同;电力建设人身伤亡事故0起,死亡0人,同比事故起数减少2起,死亡减少3人。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事故案例及统计数据,分析得出提升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是提高电力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维护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途径。将系统理论引入电力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研究,将电力生产看做一个动态的过程,把握住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以增量方式逐步引入三要素的发展变化,建立起生产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5级模型: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改进优化级。只有达到上一级人、机、环境所要求的指标,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可达上一级,电力生产班组可按一系列小的改良性步骤向更高的成熟度等级前进。安全管理能力成熟度达到改进优化级的电力生产班组可自发的不断改进,防止同类缺陷二次出现。  相似文献   

18.
源于中国大陆第一座水电站的云南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中国南方电网全资子公司,也是云南省实施“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龙头企业和培育电力支柱产业的主导企业。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IPv6的普及,物联网产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各行各业的物联网应用已呈井喷之势,特别是工业和电力领域,依托物联网技术和设备对传统工业和电力设施进行智能化、信息化改造已被写入了政府决议,工业物联网、泛在电力物联网、AIOT等新兴词汇已成为投资市场耳熟能详的新宠。可以说,物联网技术已成为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然而,任何信息技术都有其固有的安全问题。自从信息技术诞生以来,安全问题就像悬在头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电力工业以煤炭为主.这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改变。但是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对人类严峻的挑战。煤电对环境的影响必然制约煤电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未来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要解决煤电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的超临界机组是当今世界火电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现阶段提高煤电效率、降低单位发电量污染物排放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是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超超临界技术发展领先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