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先进的医用装备在现代化医院中的地位与作用,已被医学界和社会人们所公认,尤其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医务工作者借助先进的医用装备,在提高医疗质量和开展现代诊疗技术上,取得了越来越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我国卫勤保障装备与医学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繁荣学术交流,我刊“综述”栏目特面向全国征稿。该栏目主要报道医疗器械、卫生装备的最新动态及未来发展方向,选题包括但不限于:军事医学卫生装备的研发及应用进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及应用进展;主动健康监测设备研究进展;生物医学传感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研究;医用生物材料与仿生材料研究进展;医用机器人在手术治疗、健康护理及救援中的应用及发展研究;医疗器械在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新型医疗器械、医学装备研制现状及未来展望;智慧医疗与医院信息化建设进展及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我国卫勤保障装备与医学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繁荣学术交流,我刊“综述”栏目特面向全国征稿。该栏目主要报道医疗器械、卫生装备的最新动态及未来发展方向,选题包括但不限于:军事医学卫生装备的研发及应用进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及应用进展;主动健康监测设备研究进展;生物医学传感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研究;医用生物材料与仿生材料研究进展;医用机器人在手术治疗、健康护理及救援中的应用及发展研究;医疗器械在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新型医疗器械、医学装备研制现状及未来展望;智慧医疗与医院信息化建设进展及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我国卫勤保障装备与医学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繁荣学术交流,我刊“综述”栏目特面向全国征稿。该栏目主要报道医疗器械、卫生装备的最新动态及未来发展方向,选题包括但不限于:军事医学卫生装备的研发及应用进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及应用进展;主动健康监测设备研究进展;生物医学传感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研究;医用生物材料与仿生材料研究进展;医用机器人在手术治疗、健康护理及救援中的应用及发展研究;医疗器械在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新型医疗器械、医学装备研制现状及未来展望;智慧医疗与医院信息化建设进展及展望……  相似文献   

5.
《医疗设备信息》2010,(4):122-122
China Med 2010于3月26日-2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中国、澳大利亚、丹麦、德国、芬兰、韩国、荷兰、加拿大、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500余家参展商参展,集中展示了海内外最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医用耗材、康复理疗产品等,展出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首次亮相的军事卫生装备展区,由高原制氧装备、信息化装备、模拟训练装备、检验装备、“三防”装备、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和远程医疗装备等7个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医用病床在医疗中的地位和国内外医用病床现状。以及我国医用病床装备落后的原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7.
医用压力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一种作为医用压力传感器的固态压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医疗测量仪器中的应用和使用中的注意事宜,目的在于提高对医用传感器的认识,更好地利用高科技为医疗装备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
2009年11月28日,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上,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机动车辆装备技术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主办,《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社协办的“医用车辆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的卫生装备研究所所长孙景工主持。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繁荣与发展,提升卫勤保障装备研发速度和质量,我刊“论著-研究与设计”栏目特面向全国征稿。该栏目主要报道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最新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新型医疗卫生装备及器械的研制、医院数字化及智能化建设,选题包括但不限于:(1)基础研究类,如生物医学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生物系统建模及仿真研究、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生物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研究、脑机接口与神经工程研究;(2)研制设计类,如军队卫生装备创新研究、应急救援装备与战伤急救装备研制、生物医学传感与可穿戴设备研究、微纳机电系统及相关医疗仪器研发、新型生物材料研究、医用机器人研发、医疗康复装备研制、与互联网及大健康相关的仪器设备研发;(3)系统平台类,如与智慧医院相关的信息系统与平台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繁荣与发展,提升卫勤保障装备研发速度和质量,我刊“论著-研究与设计”栏目特面向全国征稿。该栏目主要报道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最新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新型医疗卫生装备及器械的研制、医院数字化及智能化建设,选题包括但不限于:(1)基础研究类,如生物医学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生物系统建模及仿真研究、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生物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研究、脑机接口与神经工程研究;(2)研制设计类,如军队卫生装备创新研究、应急救援装备与战伤急救装备研制、生物医学传感与可穿戴设备研究、微纳机电系统及相关医疗仪器研发、新型生物材料研究、医用机器人研发、医疗康复装备研制、与互联网及大健康相关的仪器设备研发;(3)系统平台类,如与智慧医院相关的信息系统与平台设计……  相似文献   

11.
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的免疫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领域补充免疫学评价内容是当前亟待考虑的一个问题,而免疫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则是生物材料免疫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导电高分子材料在医学工程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电高分子有着广泛的用途,其在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中有重要价值。本文将重点介绍导电高分子材料合成,及在医学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是当前生物材料和医疗器械市场和应用能否健康蓬勃发展的关键。随着现代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医学科学的发展,生物材料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已日趋广泛,而材料和器械的临床前生物学评价则是确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作一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4.
重点论述医疗器具及生物材料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其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传统医用金属材料,镁及其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和比刚度以及与人体密质骨相近的弹性模量.这类新型医用金属材料的应用使人们摒弃了通常将医用金属作为生物惰性材料使用的传统思想,而巧妙地利用镁及其合金在人体环境中可发生腐蚀(降解)的特性,以可控方式实现其植入物在体内的修复功能,并逐渐降解直至最终消失.本文综述了目前文献报道的各种可降解镁合金医疗器械及其相关在体试验结果,指出其优势与不足,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医用不锈钢由于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以及成熟的生产加工工艺,已广泛应用于骨科、齿科、心血管介入等医疗领域,以及各类外科手术工具,但仍然存在一些临床问题,并面临着其他生物材料带来的挑战。发展新型医用不锈钢,进一步提高医用不锈钢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作者团队近年来在高氮无镍不锈钢、抗菌不锈钢、抗支架内再狭窄不锈钢等新型医用不锈钢研究开发方面的重要进展,展现了其临床应用的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医疗质量的因素和提高医疗质量的方法。方法 对2000年至2005年度医疗纠纷来访总量和分类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患者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滞后;患者对医生在医疗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期望较高,但却忽略了医疗活动的高风险;医患间存在的最大障碍是相互沟通不够;当医务人员认清了医疗活动也是服务活动后,其价值逐渐被社会认可。结论 医务人员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执业能力;医务人员要重视与患者的沟通,眼中不能只有“病”,更要有“人”,在医疗活动中强调“以人为本”;医务人员要强化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认真讨论风险防范和处理预案,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不同时期对参合农民医疗服务利用和医疗支出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国5省25个县(市)2000户、8000多人进行长期追踪调查,形成了2004、2007和2011年三期的面板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新农合显著增加了参合农民患病后就诊的可能性和农民的医疗总支出;参合患者年度自付医疗费用比例显著下降,参合住院患者的自付医疗费用在2011年首次低于未参合住院患者;参合住院患者的受益面也逐年上升,2011年已经达到81.8%。但是,新农合对参合患者的大病保障作用有限,参合住院患者年度自付医疗费用仍然超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结论:新农合在实现“广覆盖”的目标后,在“深度保障”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前越来越多的卫生法学专家主张通过医事仲裁来解决医患双方的争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医事仲裁实现了对医疗纠纷鉴定和裁决的有机结合.从医事仲裁自身的专业性、经济性、快捷性等固有特性出发,阐述了将鉴定与仲裁合二为一的必然,并对仲裁过程中有关鉴定的相关法律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dical school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who self-identify as coming from a working-class or impoverished family background.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Year 3 medical students at a Canadian medical school and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held with 25 of these students (cohort 1). The same methods were repeated with another Year 3 class 3 years later (cohort 2). RESULTS: While having (or not having) money was the most obvious impact of social class differences, students also discussed more subtle signs of class that made it easier or more difficult to fit in at medical school. Students from working-class or impoverished background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likely to report that they fitted in well, and more likely to report that their class background had a negative impact in school. They were also more likely to indicate awareness that a patient's social class may affect their health care treatment. CONCLUSION: Students from working-class or impoverished backgrounds may experience alienation in medical school. Through the commonplace interactions of 'everyday classism' they may experience marginalisation, isolation, disrespect and unintentional slights. At the same time, they suggest that their experiences of exclusion may strengthen their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