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研究治疗鼻瓣膜区狭窄性鼻阻塞的新方法。方法:32例鼻瓣膜区狭窄患者,行下鼻甲前端切除术10例,鼻外侧软骨凸出矫正术4例(左侧2例,双侧2例),骨性梨状孔狭窄扩大术6例(左侧2例,双侧4例),观察手术前后鼻通气改善情况以判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74-77
目的比较分析鼻中隔缝合与鼻腔填塞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并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A组予以鼻中隔缝合治疗,B组予以鼻腔填塞治疗,采用Lund-Mackay评分系统评估鼻内镜、鼻窦CT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临床症状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治疗后的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B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VAS量表得分,A组患者的鼻塞得分(0.92±0.25)分、头痛(1.75±0.47)分、鼻部疼痛(1.36±0.28)分、流泪(0.44±0.11)分、耳鸣/耳闷(0.52±0.17)分、吞咽困难(0.61±0.20)分、睡眠困难(0.98±0.25)分、术后清理鼻腔时疼痛不适感(1.72±0.39)分,各项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两组鼻腔渗血量、术后鼻中隔血肿、鼻粘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鼻中隔缝合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痛苦,较鼻腔填塞更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4.
张旭群  唐世雄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1):662-662,66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的疗效。方法16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根据肿瘤病变范围不同,鼻内窥镜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位于鼻腔筛窦、蝶窦者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位于上颌窦者联合采用Caldwell—luk术式,位于额窦者作眉弓处额窦外小切口行联合手术切除。结果16例均在术后1~3个月术腔完全上皮化,随访9—36个月,复发3例(18.7%),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鼻内窥镜下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手术疗效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技术在外科治疗鼻腔鼻窦疾病上的可行性。方法 :经由鼻窦镜治疗鼻窦炎 ,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 ,肥厚型鼻炎 ,上颌窦囊肿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顽固性鼻出血 ,早期鼻中隔鳞癌等 2 36例。结果 :2 3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130例中随访 97例 ,治愈好转 86例 ;鼻中隔偏曲 72例次 ,治愈率达 97%;肥厚型鼻炎 5 2例次 ,1次治愈率达 95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出血坏死性息肉 8例 ,上颌窦囊肿 5例 ,顽固性鼻出血 3例 ,早期鼻中隔鳞癌 1例 ,均顺利完成手术 ,随访 2~ 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鼻窦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可用于包括早期局限性鼻腔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鼻腔鼻窦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手术方法、术后疗效以及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方法327例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治疗,伴有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患者一并接受手术治疗。结果 32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矫正效果,鼻通气、嗅觉功能明显改善,鼻塞、头痛、流涕等症状消失,术后随访3个月~24个月,均未出现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等。治愈266例(81.3%),好转61例(18.7%);伴有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一并同时手术后半年内无复发,窦口开放良好。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不仅可以矫正偏曲的鼻中隔,同时还可以完成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手术治疗,无需二次手术。患者痛苦少,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用鼻腔组织瓣经鼻腔行腭裂二期修复手术的方法及优越性。方法2003年9月至2007年8月,我们在鼻内镜下经鼻腔用鼻中隔及下鼻道黏骨膜瓣行腭裂二期修复术11例。结果11例腭裂二期修复均一次成功,鼻腔通畅,无不适感。结论鼻腔组织瓣完全能够满足腭裂二期修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成形术矫正鼻中隔偏曲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健  刘静  杨汉霞 《四川医学》2008,29(12):1676-1677
目的探索以提高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为主的手术方法。方法将8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镜组41例采用鼻内镜下塑形方式成形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额镜下手术矫正,并观察术后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鼻内镜组41例均获得完全矫正,无1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46例患者中,38例获得完全矫正,8例部分矫正,术后并发鼻中隔穿孔2例,塌鼻1例。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成形术,具有视野广、亮度强、微创、精细、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鼻内窥镜联合Caldwell-luc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腔及鼻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eavity and nasal sinus inverting papilloma,NIP)是少见的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约占鼻腔肿瘤0.5%~4.0%,以具有复发和癌变倾向为特征。外科手术治疗是NIP的主要治疗方法,过去常规运用鼻外径路方法,主要包括鼻侧切开术和面正中掀翻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1.
王俊芳  黄学勤  程学仕 《吉林医学》2010,31(13):1846-1847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常规行鼻内窥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对74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74例患者治愈49例,好转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9%。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具有良好的疗效,综合性治疗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吡罗昔康包合物混悬液的鼻粘膜吸收。方法 :将吡罗昔康包合 ,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降低它对粘膜的刺激性 ,以大鼠在体鼻循环法为实验模型 ,考察循环液中不同吡罗昔康浓度对鼻粘膜吸收量的影响。结果 :循环液流速确定时 ,吡罗昔康通过鼻粘膜的吸收量随所考察的浓度的增大而有所增加 ;实验完毕后剖开大鼠鼻腔 ,发现鼻粘膜上粘附许多混悬液中的微粒。结论 :通过实验吡罗昔康可以通过鼻粘膜吸收 ;未见其包合物混悬液对鼻粘膜有明显刺激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中隔穿孔对鼻腔气流场的影响。方法对1例健康国人行鼻CT扫描,进一步完成鼻腔气道结构表面三维重建,分别在模型的鼻瓣区、鼻甲前区、鼻腔中部对应鼻中隔部位建立直径10 mm的圆形穿孔,分别设定边界条件并求解黏性流体运动方程和Navier-Stokes方程,分析通气量为12 L/min时的气流场。结果穿孔前鼻腔气流场符合正常国人特征;穿孔后吸气和呼气相鼻中隔穿孔区域气流形式紊乱,形成大小、数量不等的漩涡,双侧鼻腔存在10~20 mL/s的气流分流现象,但鼻腔中部对应穿孔区域呼吸两相气流形式不同。结论鼻中隔穿孔后穿孔区域形式紊乱,主要表现为大小、数量不等的漩涡,对毗邻气流影响程度不同;鼻腔双侧存在少量气流分流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我院2005年2月至2009年12月参加随访的395例鼻内窥镜术后的患者中,20例发生鼻腔粘连,其中,14例患者中鼻甲和鼻腔外侧壁发生粘连,6例鼻中隔与下鼻甲处发生粘连.轻度粘连16例,重度粘连4例.根据病变程度和部位不同分别行钩突切除、鼻中隔矫正术、中鼻甲成形术和下...  相似文献   

15.
Chondrosarcomas are uncommon tumors which originates in the head and neck and accounts for approximately 10 to 15% of all cases. Most chondrosarcomas exhibit an indolent growth pattern. Nasoseptal tumors may mimic common sinonasal conditions, making early diagnosis difficult. We report a case of nasoseptal metastatic chondrosarcoma which was atypical, characterized by an aggressive growth pattern and widely disseminated.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解剖异常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生的关系。方法:观察分析正常鼻窦100例及鼻窦炎或伴鼻息肉100例的鼻窦冠状位CT,主要观察其骨性解剖结构的异常:中鼻甲气化及反向歪曲、鼻丘气房、重度鼻中隔高位歪曲、Hailer气房、上颌窦发育不良、钩突肥大、钩突移位、筛泡等.结果:病变组与正常组钩突、鼻中隔、中鼻甲和鼻丘的异常比分别为:24:5,18:4,25:8,20:4。患有鼻窦炎或伴鼻息肉者明显高于无鼻窦炎者。结论: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腔鼻窦乳头状瘤(SNIP)鼻内镜手术的进路选择与疗效。方法:选取进行鼻内镜治疗的45例SNIP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鼻内镜组27,作为联合组18例。所有患者全麻后行鼻乳头状瘤摘除术,鼻内镜组行单纯鼻内镜手术,联合组行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术式术,观察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鼻内镜组Ⅰ级、Ⅱ级、Ⅲ级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9.09%、6.64%、3.64%,总复发率为44.44%;联合组Ⅰ级、Ⅱ级、Ⅲ级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0.00%、11.11%、11.11%,总复发率为11.11%。I级、II级患者复发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Ⅲ级及总复发率鼻内镜组明显高于联合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对于SNIP患者疗效显著,Ⅰ级患者行单纯鼻内镜手术即可,Ⅱ级患者根据病变累及部位选择手术进路,Ⅲ级患者采用联合进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任宇 《吉林医学》2010,31(8):1012-1013
目的:探讨应用颞肌筋膜修复治疗鼻中隔大穿孔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鼻中隔穿孔的修复手术经验,包括2例为鼻中隔黎氏区黏膜出血,行ND-YAG激光治疗后致鼻中隔穿孔;3例为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后致鼻中隔大穿孔;2例为外伤所致的鼻中隔大穿孔;1例为重金属中毒所致鼻中隔大穿孔,对手术方法、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手术后8例患者鼻中隔穿孔全部愈合。结论:应用颞肌筋膜修复鼻中隔大穿孔费用低、适应证广、手术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