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索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对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疗效、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治的13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2组,均实施为期3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增加饮食护理、运动干预等综合干预.干预前后,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负性情绪评分,采用自制问卷进行遵医行为评分,采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并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血脂水平;干预后采用自制问卷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SDS、SAS和遵医行为评分,血糖和血脂水平,SF-36总体健康和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SDS评分[(38.23±3.85)、(44.89±4.16)分]、SAS评分[(38.22±4.01)、(47.23±4.63)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HDL-C[(1.59±0.30)、(1.37±0.26) mmol/L]均提升,TG[(1.54±0.37)、(1.85±0.54)mmol/L]、TC[(5.03±0.57)、(5.98±1.02) mmol/L]、LDL-C[(3.30±0.42)、(3.91±0.58) mmol/L]均降低,且观察组血脂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2组空腹血糖[(6.23±0.31)、(6.74±0.38) mmol/L]、餐后2h血糖[(7.37±0.96)、(8.24±0.85) mmol/L]均降低,且观察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组各项遵医行为评分均提升(P值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总体健康和各维度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度(95.38%)高于对照组(84.6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综合干预合并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干预方案,可有效提升患者遵医行为,降低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改善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体化和量化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及饮食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按入选条件选取上海市曹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5~75岁在册管理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其中有94例完成研究,失访12例,失访率为11.3%,以居委会为基础分为对照组45例,干预组49例。干预组进行为期3月的个体化和量化营养干预和教育指导,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能量按照统一原则供给。教育手段包括一对一教育、分阶段集体教育及资料发放等。干预开始前后分别对受检者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经个体化和量化营养干预后,干预组体质指数[(23.65±3.23)kg/m2]较对照组[(25.19±2.68)kg/m2]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6.39±2.89)mmol/L]、餐后2 h血糖[(9.89±6.42)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5.9~9.0)mmol/L]均较对照组[分别为(7.09±3.43)、(11.34±4.62)、7.2(6.5~9.0)mmol/L]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健康饮食评分(health eating index,HEI)[(65.96±5.89)分]较对照组[(61.31±3.49)分]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糖尿病管理工作中,个体化和定量化营养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家庭同步健康教育后患者心理状态及其生活方式的改变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住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4例,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家庭同步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并对2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心理状态、血糖水平以及生活方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24.10±6.10)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0.40±8.00)分]以及空腹血糖[(6.40±2.10)mmol/L]、餐后2 h血糖[(7.80±2.30)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33.60±10.00)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0.50±10.00)分]以及空腹血糖[(9.12±2.80)mmol/L]、餐后2 h血糖[(11.10±3.00)mmol/L];观察组健康教育后营养优良率(95.24%)、体育运动优良率(83.33%)、自我实现优良率(85.71%)以及健康职责优良率(88.10%)均高于对照组的营养优良率(69.05%)、体育运动优良率(54.76%)、自我实现优良率(59.52%)以及健康职责优良率(52.38%),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同步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缓解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互联网形式的同伴健康教育对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7月期间在郑州儿童医院治疗的66例1型糖尿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出院后进行常规随访与管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随访与管理基础上增加互联网形式的同伴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效果,并评估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指标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空腹血糖[(4.89±0.67)mmol/L]和餐后2h血糖[(8.52±1.72)mmol/L]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的[(5.67±1.33)mmol/L和(9.62±2.2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评分(82.69±14.36)分高于对照组的(70.63±1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1型糖尿病患儿采用互联网形式的同伴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血糖控制水平,并提高治疗依从性,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凉州区村医对农村糖尿病患者强化健康干预的效果,为制定糖尿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4-2015年选取凉州区4个乡镇8个自然行政村健康体检时检出的244例18~75岁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22例)和对照组(12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干预方式;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饮食、药物、运动、血糖监测、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不良生活习惯强化健康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健康教育知识水平、自我管理水平、患者满意度变化。用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干预前,干预组患者FPG、PG、Hb A1C[分别为(10.4±1.59)、(15.6±1.81)mmol/L和9.8%±1.54%]与对照组[分别为(10.2±1.57)、(15.4±1.89)mmol/L和9.5%±1.5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2、0.68、1.28,P0.05)。干预后1年,干预组的FPG、PG、Hb A1C分别为(6.1±1.12)、(7.4±1.15)mmol/L和6.2%±1.01%)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7.8±1.26)、(8.9±1.21)mmol/L和7.6%±1.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62、8.58、8.93,P0.01)。两组患者健康干预后知识知晓情况、自我管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1.81、39.01和16.96,P0.05)。结论村医对农村糖尿病患者的强化健康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明显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糖尿病门诊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60例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60例不接受健康教育,两组均接受原有的药物治疗。分别在干预实施前后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G、TC、HDL-C、LDL-C)水平。[结果]干预实施前后,干预组FPG、2hPG、HbA1c水平分别为(8.0±1.4)mmol/L、(12.2±2.9)mmol/L、(7.5±1.5)%和(6.5±1.1)mmol/L、(8.3±2.2)mmol/L、(6.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TC、HDL-C水平分别为(2.05±0.99)mmol/L、(5.44±1.04)mmol/L、(1.42±0.36)mmol/L和(1.39±0.63)mmol/L、(4.04±0.78)mmol/L、(1.94±1.01)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门诊健康教育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可以降低患者的TC和TG水平,提高HDL-C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鄄对照研究方法,检测了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49例健康对照者的血脂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的血清总胆固醇[(4.488±1.608)mmol/L]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04±0.385)mmol/L]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155±1.702)mmol/L、(1.307±0.435)mmol/L],而血清丙二醛含量[穴5.002±2.896雪mmol/L]和过氧化物歧化酶含量[(104.444±29.046)NU/m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976±2.394)mmol/L熏(93.294±24.108)NU/ml]熏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与NO含量虽无差异显著性,但P值均接近于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和脂质过氧化的改变,可能与其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探索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便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制定糖尿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相关政策和干预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专业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维持患者原生活习惯,不采取特殊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行为形成率和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干预前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行为形成率和空腹血糖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糖尿病相关知识率(80.00%)和健康生活行为形成率(87.60%)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7.60%、3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水平([6.29±1.10)mmol/L]也低于对照组([7.22±2.0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优化患者生活方式,有效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糖尿病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Plt参数、血糖、血脂、血压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79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健康体检者48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并在采血前测量血压。分别测定Plt、MPV、PDW、FBG、HbA1c、TC、TG、HDL-C、LDL-C水平。结果观察组MPV、PDW、FBG、HbA1c[(12.2±1.2)fl、(16.3±2.9)%、(13.06±5.26)mmol/L、(11.4±2.8)%]均高于对照组[(9.5±1.1)fl、(14.0±0.7)%、(5.44±0.36)mmol/L、(5.4±0.3)%],而Plt[(154±52)×109/L]低于对照组[(195±47)×109/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81、5.392、10.007、14.772、4.465,均P0.05)。观察组TG[(2.05±1.69)mmol/L]高于对照组[(1.47±0.78)mmol/L],HDL-C[(1.07±0.30)mmol/L]低于对照组[(1.39±0.34)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5、5.540,均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130±18)、(81±10)mm Hg(1 mm Hg=0.133 kPa)]均高于对照组[(119±14)、(75±10)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19、3.279,均P0.05)。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在Plt参数、血糖、血脂、血压方面均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对今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多态性对血脂异常人群营养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从南京市3个主城区抽取412例常住汉族高血脂患者,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 将人群分为膳食下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221例给予粗杂粮干预和健康教育,对照组191例仅给予健康教育,从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每6个月对两组人群进行1次医学体检,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且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其后进行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检测.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对照组TC水平分别为(4.90±0.86)、(5.16±0.94)mmol/L;TG水平分别为(1.68±0.97)、(2.29±1.10)mmol/L;HDL-C水平分别为(1.35±0.36)、(1.16±0.3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5、-6.01、5.55,P值均<0.01).干预组Pro/Pro基因型的人群BMI[(24.81±3.21)kg/m~2]、WHR(0.88±0.07)、FBG[(5.40 ±1.17)mmol/L]、TC[(4.92±0.87)mmol/L]、TG[(1.68±1.01)mmol/L]均比干预前[分别为(25.39±3.30)ks/m~2、(0.92±0.07)、(6.07±2.17)mmol/L、(5.28 ±0.94)mmol/L、(2.70±1.86)mmol/L]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9.06、16.43、1.98、8.86、-14.32,P值均<0.01),HDL-C[(1.37±0.36)mmol/L]比干预前[(1.13±0.42)mmol/L]明显升高(t=-7.68,P<0.01);Pro/Ala型人群WHR(0.90±0.06)和TG[(1.71±0.59)mmol/L]比干预前[分别为(0.95±0.06)、(2.58±1.12)mmol/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3、-8.05,P值均<0.01).Pro/Pro型的BMI下降幅度[(-1.21 ±1.02)kg/m~2]高于Pro/Ala型[(-0.58±1.85)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P<0.01).结论 PPARγ2不同基因型人群对粗杂粮膳食干预均有效,其中Pro/Pro型人群多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显示其干预效果好于Pro/Ala型和Ala/Ala型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的方法在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社区糖尿病管理,使2型糖尿病的防控及诊疗质量实现规范化、信息化,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糖尿病主要指标控制水平作效果评价。[结果]空腹血糖均值和收缩压2012年比2011年平均有所降低,分别降低(0.28±2.72)mmol/L和(1.58±14.92)mmHg(P均<0.05)。分层分析后发现,糖化血红蛋白高于正常者,其空腹血糖均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均值2012年与2011年比较,分别降低(1.49±3.02)%和(1.22±1.56)%(P均<0.05)。而糖化血红蛋白均值正常者,空腹血糖均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均值2012年与2011年比较,分别升高(0.38±2.29)mmol/L和(0.63±1.23)%(P均<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式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的达标管理及成本控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全科医师进行糖尿病患者的日常健康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辅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保肝降脂药、改善生活方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均得到显著改善[对照组:(2.4±0.6) mmol/L比(3.3±1.3) mmol/L、(4.4±1.4) mmol/L比(2.2±1.0) mmol/L、(3.0±0.5) mmol/L比(3.5±0.8) mmol/L、(1.3±0.6) mmol/L比(0.9±0.5) mmol/L、(42.3±11.5) U/L比(109.7±36.8) U/L、(40.8±7.4) U/L比(49.8±9.8)U/L、(54.2±12.3) U/L比(63.4±15.7) U/L;观察组:(1.1±0.4) mmol/L比(3.3±1.1) mmol/L、(6.1±1.5) mmol/比(2.3±1.1) mmol/L、(2.6±0.4) mmol/L比(3.6±0.9) mmol/L、(1.7±0.7) mmol/L比(0.9±0.6) mmol/L、(78.6±19.8) U/L比(112.1±41.1) U/L、(30.2±7.8) U/L比(51.2±11.3) U/L、(42.7±9.8) U/L比(66.8±14.6)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46/60),观察组为93.3%(5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方面均得到显著改善[对照组:(135.6±21.2)分比(127.8±18.9)分、(121.9±16.9)分比(110.2±13.6)分、(85.8±12.1)分比(78.9±11.1)分;观察组:(149.4±20.2)分比(128.1±21.9)分、(142.3±23.1)分比(108.9±12.8)分、(94.1±15.3)分比(80.2±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DCBSI)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早期动脉硬化指标的影响,为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8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病变患者(PAD组),随机分为加用DCBSI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并选取未并发PAD的糖尿病患者32例(非PAD组)作为基线时指标对照。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Ab1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检测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及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结果 PAD组Hb A1C、甘油三酯、LDL-C、空腹胰岛素及cf-PWV、CAVI均明显高于非PAD组,HDL-C、ABI、EDD均明显低于非P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用DCBSI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甘油三酯[(2.5±0.52)mmol/L]、空腹胰岛素[(10.2±0.35)m U/L]、HOMA-IR(0.9±0.67)、cf-PWV[(10.0±2.80)m/s]和CVAI(8.2±0.74)较治疗前[分别为(3.0±0.85)mmol/L、(13.9±4.60)m U/L、1.4±0.46、(11.8±3.00)m/s和9.6±1.70]明显降低,EDD(10.3%±2.50%)较治疗前(8.0%±3.20%)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cf-PWV也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VAI和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BI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糖尿病确诊初期部分患者已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和下肢动脉病变,早期检测和干预十分必要。DCBSI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糖尿病角色缺如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对121例糖尿病角色缺如者采用集体教育结合个体辅导的教育方法,并对其受教育前、后血糖、血脂及体质指数进行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的t检验。结果教育后糖尿病角色缺如者糖尿病知识增加(79.37±12.45VS31.69±9.36,t=2.860,P〈0.05)、自我管理能力加强(9.21±2.85VS4.43±1.72,t=2.812,P〈0.05),空腹血糖(6.3±1.8VS8.1±2.1,t=2.736,P〈0.05)、餐后2h血糖(8.1±3.7vs12.8±4.1,t=3.549,P〈0.05)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6.4±2.5VS7.1±2.7,t=2.603,P〈0.05)、胆固醇(5.2±2.3VS6.3±2.4,t=2.036,P〈0.05)、三酰甘油(1.7±0.7 VS 2.4±0.8,t=2.368,P〈0.05)及体质指数(25.6±6.2 vs 27.3±6.5,t=2.546,P〈0.05)较教育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角色缺如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余红 《现代保健》2014,(5):76-77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儿童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I型糖尿病患儿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手段,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抑郁得分和焦虑得分及糖化血红蛋白,以评价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为(5.25±0.51)mmol/L、餐后2 h血糖为(7.16±0.77)mmol/L、抑郁得分为(13.2±3.8)分、焦虑得分为(7.2±1.8)分、糖化血红蛋白为(7.59±1.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儿童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农村居民进行糖尿病干预的效果,为农村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10月选择农村糖尿病患者76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农村糖尿病患者7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常规服药治疗,并进行相应的服药及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健康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干预2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两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73、35.50、55.28、38.79,均P<0.05),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9.85±1.74)、(7.78±1.65)mmol/L、(7.41±0.80)%]与对照组[(13.67±2.05)、(10.26±3.15)mmol/l、(8.51±1.2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19、1.71、1.19、0.27、0.21,均P<0.05)。结论对农村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的效果,为在农村社区中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常州市武进区4个农村社区,对其中2个社区的糖尿病患者(173例)进行综合干预,2个社区作对照(142例)。进行为期4年的社区综合干预。对干预组给予药物治疗、健康教育、饮食、运动以及生活行为指导;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对空腹血糖正常值范围、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科学饮食与治疗方法的知晓率分别为90.8%、74.6%、89.6%与59.5%,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饮食控制与规律运动方面的行为改变率分别为68.8%、58.4%,也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以及总胆固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30.6±10.4)mmHg(1mmHg=0.133kPa)、(78.4±7.5)mmHg、(6.2±3.1)mmol/L、(4.5±0.9)mmol/L,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对农村社区的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将1997~2005年济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门诊确诊的所有的肺结核患者1529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53例合并糖尿病者为糖尿病组,其余1476例患者为对照组,2组均给予2HRZE/4H3R3或2H3R2Z3E3/4H3R3方案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痰菌阴转率,治疗2个月、3个月糖尿病组分别为62.22%、75.56%,对照组分别为g5.80%、92.41%(P〈0.01);疗程结束时糖尿病组为86.67%,对照组为92.74%(P〉0.05)。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时间,糖尿病组为43.00±7.51d,对照组为20.00±5.58d(P〈0.05);疗程糖尿病组为11.60±2.58个月,对照组为7.20土1.21个月(P〈0.05)。疗程结束时胸片吸收好转率,糖尿病组为84.91%,对照组为87.47%(P〈0.05)。治疗2个月、3个月时,空洞闭合者所占比例糖尿病组分别为11.43%、42.86%,对照组分别为29.79%、64.49%(P〈0.05);疗程结束时2组分别为94.29%、96.19%(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较单纯肺结核困难,传染期延长,病变吸收缓慢,应积极采取措施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社区一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方法对中华、厦港两个社区医疗中心所管辖的701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通过社区一医院的双向转诊,让患者得到“无缝化”的医疗服务。比较管理前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生活方式变化情况。结果701例糖尿病患者建档时空腹血糖平均为(7.6±2.3)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为(9.9±2.5)mmol/L,管理2年后空腹血糖降至(6.9±1.7)mmol/L,餐后2h血糖降至(9.0±2.0)mmol/L,随着管理时间的延长,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呈下降趋势(P〈0.05);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限盐、运动、饮酒控制、体质量控制)有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和管理服务模式中双向转诊是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提供无缝式管理和连续性服务的重要手段,“院办院管”能有效消除医院与社区间双向转诊、技术支持和信息共享等一体化协作的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