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窦骨化纤维瘤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鼻窦骨化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对比CT表现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鼻窦骨化纤维瘤的CT表现为鼻窦内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性高密度肿块,部分区域可见低密度影,其周边出现完整骨性包壳,呈膨胀性生长,周边组织受压变形但分界清楚。8例均诊断为鼻窦骨化纤维瘤,与术后病理相符。结论鼻窦内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影,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部分区域内见低密度影,表面为厚薄不均的骨壳,界限清楚,为骨化纤维瘤的CT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早期诊断和治疗鼻窦肿瘤眼部表现的患者,对78例鼻窦肿瘤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复视、视力下降或丧失、上睑下垂等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66例首诊于眼科。所有病例均经CT扫描和病理检查,结果提示鼻窦肿瘤易出现眼部症状,CT扫描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67例采用手术治疗,恶性肿瘤3及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4.4%及29.6%。  相似文献   

3.
早期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鼻窦CT特征及其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早期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 鼻窦炎 (CIFRS)鼻窦CT特征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以病理学诊断为依据 ,对 18例诊断为早期CIFRS的鼻窦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 3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 鼻窦炎 (NIFRS)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CIFRS鼻窦CT表现为 :14例 (77.8% )为单窦病变 ,多见于上颌窦 ,其次是蝶窦、筛窦 ;多窦病变为 4例 (2 2 .2 % ) ;病变鼻窦内表现为密度不均匀不透光影 ;单窦病变者窦腔均不同程度向邻近鼻窦、鼻腔或眼眶膨出 ;12例 (6 6 .7% )病变鼻窦内可见钙化斑或点 ,CT值为 80~ 16 0Hu ;7例 (38.9% )病变鼻窦显示窦壁骨质破坏 ,其中 2例同时有中鼻甲大部分破坏 ,1例同时有鼻中隔破坏。与NIFRS鼻窦CT比较 ,CIFRS多窦病变比例和骨质破坏比例较高 ,且破坏程度较大。结论 :早期CIFRS鼻窦CT表现病变多窦侵犯、病变鼻窦骨质破坏的机率略高 ,但总体特征与NIFRS基本相似 ,因此鼻窦CT对早期CIFRS的诊断无特异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3例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本组23例真菌性鼻窦炎中真菌球20例,CT表现为受累鼻窦密度增高,内充以软组织影,18例中央可见点状、不规则细条状或云絮状高密度影,融合成团块状,边缘欠清楚,受累窦壁骨质有不同程度增生肥厚,3例上颌窦内壁可见骨质吸收,但残存骨端伴有骨质硬化。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3例,均为全组鼻窦受累。所有被累及的鼻窦黏膜增厚,窦腔实变,CT表现为鼻窦腔散在均匀高密度影,呈磨玻璃样特征,周边为软组织影。受累鼻窦膨胀2例,窦壁骨质侵蚀1例。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2例。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CT特征表现,如病变鼻窦内团块状高密度影、斑点样钙化影或气泡影,病变常膨入附近鼻窦或鼻腔,鼻窦骨壁可伴有压迫性破坏或吸收等。其中以鼻窦病变内钙化斑最具特异性。CT扫描结合鼻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期中CT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期中CT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影像资料及手术资料。结果按照Krouse分期标准,将本组病例分为四期(四组)。在每组中将CT分期与手术所见分期比较,结果如下(相符/不相符):T1期1/0,T2期22/2,T3期3/3,T4期2/0,总共28/5。结论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虽无特异CT表现,但CT影像与手术所见对比显示,它能较准确判断肿瘤的侵及范围,是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分期中不可缺少的资料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37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和MRI影像,并与术中所见、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比较。结果 37例中,起源于上颌窦10例,筛窦8例,额窦6例,鼻甲6例,窦口鼻道复合体3例,蝶窦1例,不能确认起源3例。CT表现:单侧鼻腔鼻窦软 组织病变,骨炎征的出现率为62.16%,与起源部位一致的72.00%,3例出现眶纸板或前颅底骨质破坏,与恶变相关。MRI表现:36例出现脑回征,根据脑回征逆向回溯法,32例准确预测起源部位。结论 CT与MRI相结合,对于判断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起源、范围及是否合并恶变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患者2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螺旋CT影像学特征,探讨螺旋CT诊断程序。结果侵犯单个鼻窦的肿瘤12例,包括筛窦8例,上颌窦4例;其中6例伴有鼻腔侵犯。病变同时侵犯多个鼻窦和鼻腔者12例,包括上颌窦和筛实8例,筛窦和额窦4例。肿瘤的CT表现为鼻腔/鼻窦内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肿块,部分区域可见低密度影,其周边显示完整的骨性包壳,呈膨胀性生长,周围组织受压变形但界限清晰。结论螺旋CT扫描是诊断鼻腔鼻炎骨化纤维瘤最常用和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鼻窦真菌病CT表现及菌团阴离子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罗晶  孙树岩等 《耳鼻咽喉》2001,8(5):267-269
目的:分析总结鼻窦真菌病CT影像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率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和病原菌检查证实的鼻窦真菌病的CT影像资料。并对6例手术中取出的真菌菌团做了化学成分及阴离子测定。结果:13例均手术治疗,随访至今无复发。真菌团化学成分主要是锌、铜、铁、镁、钙的磷酸盐,其中以磷酸钙为主和少量的硫酸钙。CT显示为高密度阴影,同时CT表现有窦腔骨壁增厚和骨质破坏。结论;鼻窦真菌病CT有其特异性,对该病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伴有嗅觉障碍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腔鼻窦形态及其影像学表现,探讨嗅觉障碍与鼻腔鼻窦形态和影像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17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测试嗅觉功能,同时行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进行Lund-Mackey鼻窦CT评分及Kennedy鼻内镜评分,并观察嗅裂区阻塞情况,对检查及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30例患者嗅觉正常(17.1%),109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61.9%),37例患者嗅觉丧失(21%);②Lund-Mackey鼻窦CT评分与嗅觉障碍的程度存在正相关(P<0.01);③Kennedy鼻内镜评分的变化与嗅觉障碍程度正相关(P<0.05)。结论:①嗅觉功能障碍与慢性鼻-鼻窦炎相关;②Lund-Mackey鼻窦CT评分系统对于嗅觉障碍的初步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③Kennedy鼻内镜评分系统更侧重于评价鼻腔总体形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上颌窦曲霉菌病的CT表现分析(附10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上颌窦曲霉菌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上颌窦曲霉菌病人的影像学及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表现:①上颌窦内不均匀性高密度影团块近似如钙化斑;②局限性反应性骨质增生和局灶型骨侵蚀;曲霉菌感染常仅螺及一侧上颌窦,少累及其他鼻窦。结论 该病具有较特征的CT表现。CT可明确病变的程度及范围,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类型、误诊原因及其早期的诊断方法。方法:对34例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好发于中年男性,发病率占同期鼻部恶性肿瘤的21.7%(34/157),鼻腔发病率(76.5%)明显高于鼻窦(17.6%)。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鼻出血、脓涕及发热等;体征主要表现为鼻腔新生物、鼻腔黏膜充血、糜烂、坏死及面部肿胀等;CT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在鼻腔前部和前中部,密度较均匀,可伴有软组织肿胀,骨质破坏少而轻;鼻腔淋巴瘤以NK/T细胞淋巴瘤为主,占61.5%(16/26),鼻窦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为主,占83.3%(5/6)。该病误诊率为21.2%。结论:鼻腔鼻窦恶性淋巴无特异性临床特征,CT影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及病理特点,可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真菌球型鼻窦炎术前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术前CT检查判断为真菌球型鼻窦炎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术前CT检查、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结果。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鼻窦CT平扫并重建,均行内镜鼻窦手术,术中观察鼻窦内黏膜肿胀、分泌物等情况,并与术前鼻窦CT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 结果 30例患者术中检查和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准确率为93.7%。鼻窦CT检查可见鼻窦内钙化影27例;鼻窦内完全浑浊高密度影21例;部分浑浊且表面不规则的“土坷垃征”13例;鼻窦局部骨质增厚16例。另外2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上颌窦嗜酸细胞乳头状瘤1例、出血坏死性息肉1例。 结论 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CT主要特征是鼻窦内软组织不均匀密度影,其内可见高密度钙化点;其次鼻窦内部分浑浊影,表面高低不平;骨质局部增生肥厚也是其体征性表现。单纯依靠CT检查结果诊断真菌球型鼻窦炎有误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AFRS)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复习报告1例AFRS.鼻窦CT表现为云雾状高密度影,鼻窦分泌物涂片可见Charcot-Leyden结晶及真菌菌丝.结果:AFRS患者经鼻内镜手术及激素、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痊愈.结论:AFRS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特征性的CT表现、病理学、真菌学及免疫学检查.手术、全身的免疫治疗、局部抗真菌药物以及长期随诊在AFRS 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额窦成骨肉瘤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以反复鼻出血及眶上胀痛为主诉,鼻窦CT表现为额窦内占位及窦壁骨质破坏,经2次鼻内镜手术探查及病理活检确诊为额窦成骨肉瘤的患者,行扩大右鼻侧切开术,术后行化疗及放疗。结果:随访1年9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额窦成骨肉瘤易漏诊,误诊,诊断需结合鼻窦CT,病理及鼻内镜探查等检查,治疗需根治性手术切除结合术后化疗,放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19例鼻腔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respiratory epithelial adenomatoid hamartoma,REAH)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经病理证实的19例鼻腔REAH,分析其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19例患者临床症状与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症状相似,其中8例有鼻内镜手术史。17例患者新生物位于双侧嗅区,2例位于鼻中隔。17例鼻窦CT示双侧鼻腔嗅区可见软组织呈膨胀性生长,鼻窦内可见不同程度的炎症表现,2例鼻窦CT示鼻中隔孤立肿物。结论 REAH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但该病并不少见,因其有独特的影像学及病理表现,所以临床医师应充分认识该病并术中取材准确,可以提高其诊断率及治愈率,降低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6.
自CT广泛应用于鼻窦病变的临床诊断以来,对鼻窦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大促进作用,不少文献就鼻窦CT扫描特征及与平片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报道。本文试就上颌窦炎症、外伤及良、恶性肿瘤的CT扫描影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有关资料进行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单侧鼻腔鼻窦病变的CT表现,探讨CT检查在单侧鼻腔鼻窦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0月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81例单侧鼻腔鼻窦病变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评价CT扫描的诊断意义。结果病灶位于左侧鼻腔鼻窦198例,右侧183例。其中单纯上颌窦病变102例,孤立性蝶窦病变29例,上颌窦为主、累及筛窦及鼻腔191例,多鼻窦病变累及鼻腔59例。临床症状主要以单侧鼻塞、流涕为主326例(其中涕中带血者47例),单侧嗅觉减退或丧失31例,元明显临床症状24例。术前CT诊断准确率: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36例,准确率为93.4%;鼻窦囊肿54例,准确率为96.3%;真菌性鼻窦炎98例,准确率为87.8%;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65例,准确率为81.5%;其他良性肿瘤3例,准确率为66.7%;鼻腔鼻窦恶性肿瘤25例,准确率为88.0%。结论单侧鼻腔鼻窦病变以慢性鼻窦炎、真菌性鼻窦炎等病变为主。CT能清晰显示炎性病变、肿瘤范围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是诊断单侧鼻腔鼻窦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及其在临床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8年5月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的25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并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标准分析评价CT扫描对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结果24例(96%)均为单侧单窦病变,1例(4%)为双侧单窦病变;上颌窦占92%,蝶窦占8%。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病变鼻窦内全部充满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影53.8%,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影46.2%;钙化斑或点68.0%。病变鼻窦骨质增生硬化100%,病变上颌窦窦口或内侧壁骨质受压吸收破坏72.0%。此外还有上颌窦口阻塞并扩大(72.0%)及液平面、气泡等(32.0%)。鼻窦CT扫描术前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84.0%。结论真菌球在鼻窦CT除表现为特征性的密度不均匀软组织影及钙化斑或点外,还可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影,并同时可伴有骨质增生硬化、窦口阻塞并扩大及上颌窦口和(或)内侧壁骨质受压吸收破坏等。CT扫描对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的术前筛选及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最终确诊仍需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鼻科学     
20010371骨性鼻腔鼻窦结构CT影像学研究/曹保刚…//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一2000,14(4)一219~220 目的:j函过CT影像学研究骨性鼻腔鼻窦的结构。方法:利用日立w450全身CT机对24例正常人进行鼻腔鼻窦多层面连续横断扫描,获得清晰的鼻腔鼻窦C丁片。结果:观察各层面结构,设计了13项测量内容,获得测量数据。结论:CT影像对鼻腔鼻窦疾病的诊断和功能性鼻窦外科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表1参4(原提要)20010372健康人视神经管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刘旭林…//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一2000,35(4)一275~277 目的:探讨健康人视神经管的CT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20.
鼻窦CT扫描已逐步成为确诊多数鼻窦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准确的轴位或冠状位CT检查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指导手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目前CT检查在鼻窦检查中已广泛应用,而儿童对射线较为敏感,因此CT检查所造成的辐射剂量增加的危害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本研究旨在讨论通过降低辐射剂量(mAs)对于图像诊断质量及对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低剂量扫描在儿童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