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比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研究低浓度罗比卡因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行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09例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行PCEA(分娩镇痛组).另选100例条件相仿但不给予硬膜外阻滞的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分娩镇痛组给予0.1%罗比卡因+芬太尼(1μg/ml),PCEA基础注药速率为6ml/h,冲击量为2ml,锁定时间为10分钟.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产程时间、生产方式.监测胎儿心率(FHR)、新生儿Apgar评分和SpO2.结果:分娩镇痛组用药后15~30分钟均感到无痛或只感到轻度可耐受的疼痛(VAS评分0.6±0.8).分娩镇痛组产妇MBS在镇痛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产妇均能下床活动.分娩镇痛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为464.9±173.5分钟,短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P<0.05).分娩镇痛组第二产程时间为48.4±21.8分钟,对照组为46.7±20.6分钟,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镇痛组新生儿1、5分钟Apgar评分和SpO2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罗比卡因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是目前分娩镇痛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同浓度罗比卡因伍用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采用不同浓度的罗比卡因伍用小剂量芬太尼作硬膜外分娩镇痛 ,探讨较适宜的药物浓度 (RP)。方法 选择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 12 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四组 ,每组 30例。所用药物 :A组 0 0 75 %罗比卡因 ;B组 0 12 5 %罗比卡因 ;C组 0 2 %罗比卡因 ,每组均加 2 μg/ml芬太尼 ;D组为对照组 ,未行分娩镇痛 ,于产程进展宫口开 3cm时 ,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 ,首次剂量 8~ 12ml;30min后 ,连接PCA泵 ,维持量为 5~ 12ml/h持续硬膜外腔输注至宫口开全停药 ,PCA剂量 4ml,锁定时间 2 0min。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改良Bromage评分评估镇痛、运动神经阻滞情况 ,观察记录各组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A、B、C与D组相比 ,产妇用药后VAS评分均明显降低 ,且A、B、C组第一产程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1)。但A组的镇痛效果欠佳 ,VAS评分高于B、C组 (P <0 0 1)。C组的难产率较高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1)。B组镇痛效果最满意。宫口扩张速度和胎头下降速度较快 ,分娩中产妇的BP、HR、RR平稳 ,对产程和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明显影响 ,联合用药可减少局麻药用量。结论  0 12 5 %罗比卡因伍以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影响小 ,镇痛效果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纯罗哌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481例,年龄18~45岁,ASAⅠ级,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分别给予0.125%罗哌卡因(R组,n=241)或0.125%罗哌卡因复合0.3μg/ml舒芬太尼(RS组,n=240)。记录产程中NRS疼痛评分及VAS镇痛满意度评分,产妇Bromage运动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带血气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产妇346例,R组164例,RS组182例。第一产程NRS评分RS组2.2分(IQR 1.8~2.7分),明显低于R组2.4分(IQR 2~2.8分)(P0.001),第二产程两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VAS镇痛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RS组47.2%,R组3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组1 min的Apgar评分≤7分的比例为5.5%,明显高于R组1.2%(P0.05)。结论单纯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与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效果相似,但产妇不良反应更少,新生儿1 min的Apgar评分≤7分的比例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不同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360例,随机分为3组(n=120)。所有患者在完成硬膜外腔置管后,硬膜外腔注射负荷剂量局麻药(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阻滞平面达T_(10)后接PCA泵行PCEA。A组PCA采用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宫口开全时停止PCA。B组PCA采用0.1%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全产程镇痛。C组PCA采用0.08%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全产程镇痛。观察产妇镇痛前(T_0)、镇痛后1小时(T_1)、2小时(T_2)、3小时(T_3)、宫口开全时(T_4)、分娩时(T_5)、会阴部修复时(T_6)VAS评分;采用Bromage评分评价运动阻滞程度;记录产程时间、镇痛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B、C两组产妇T_1~T_6时点VAS评分较低,A组T_1~T_5时点VAS评分较低(P0.05)。与A组比较,B、C两组产妇T_6时点VAS评分较低;产妇对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度较高(P0.05)。3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一产程镇痛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优于第一产程分娩镇痛,而0.08%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全产程分娩镇痛具有较好的效果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产程分娩镇痛对分娩过程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90例分娩孕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全程陪伴分娩,未提供任何镇痛措施。观察组分娩全程实施硬膜外镇痛处理。记录2组总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结果 2组产妇总产程所需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催产素使用率(68.89%)高于对照组(48.89%),剖宫产率(13.33%)低于对照组(40.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产程分娩镇痛有利于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从而使产妇顺利完成分娩,保障母婴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左布比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对新生儿评分及血气的影响。方法将168例正常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4例。观察组产妇自愿选择分娩镇痛,对照组未行分娩镇痛。比较2组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Apgar评分及镇痛效果。结果 2组新生儿脐动脉血血气分析、Apgar评分、镇痛前产妇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镇痛后观察组则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左布比卡因应用于无痛分娩,疗效确切、安全,对新生儿的评分及血气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取条件相同能经阴道分娩的ASA分级Ⅰ 级足月妊娠产妇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0.1%罗哌卡因+3ug·ml-1芬太尼组,B组为0.1%的布比卡因+3ug·ml-1芬太尼组。采用双盲法进行视觉摸拟疼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产程、生命体征、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良好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MBS评分A组15例(100%)均为6分,所有产妇均能下床行走和自主排尿,而B组仅10例(67%)为6分,即67%的产妇能下床行走和自主排尿,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优于等浓度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与活跃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于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12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头位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镇痛开始的时间分为潜伏组和活跃组,各60例。潜伏组于宫口扩张0.5~3.0cm的时候进行分娩镇痛,活跃组于宫口扩张超过3.0cm的时候进行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VAS评分、血浆皮质醇浓度、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长度以及剖宫产率;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血浆皮质醇浓度、脐带血浆罗哌卡因浓度和出生后的Apgar评分。结果 (1)两组产妇在开始镇痛前时刻、宫口扩张7~8cm时候与宫口扩张10cm时候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产妇在开始镇痛前时刻、胎儿娩出的时候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脐带血浆的皮质醇浓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新生儿脐带血浆中游离的罗哌卡因浓度均低于其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游离阈值。(4)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剖宫产率和催产素使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婴儿出生后1分钟和5分钟的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活跃期分娩镇痛一样,潜伏期分娩镇痛并未增加母婴风险,说明采用潜伏期分娩镇痛也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组(S组)和罗哌卡因+芬太尼1.5μg/ml组(F组)。潜伏期宫口开大2cm,规律宫缩时开始硬膜外分娩镇痛,背景输注10ml/h,单次PCA剂量5ml,锁定时间30min。观察记录各时点疼痛VAS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缩宫素使用情况、产妇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宫口开大3、5、8、10cm时S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两组间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和器械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出生5min时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潜伏期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从潜伏期开始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探讨从潜伏期行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已临产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n=30)在宫口开至1cm时,Ⅱ组(n=30)在宫口开至3cm时应用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Ⅲ组(n=30)未用分娩镇痛。观察VAS评分、产程进展、产妇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记录分娩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Ⅰ组和Ⅱ组镇痛药物的消耗。结果①Ⅰ组VAS评分在潜伏期宫口开至2cm、3cm时显著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在分娩活跃期和第二产程,Ⅰ、Ⅱ组VAS明显低于Ⅲ组(P<0.05)。②三组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药物的消耗量Ⅰ组为(38.30±0.63)ml,与Ⅱ组(34.25±10.24)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舒芬太尼合并低浓度罗哌卡因从潜伏期开始行分娩镇痛是可行的,对产妇和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用0.15%罗哌卡因与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初产妇257例,年龄18~40岁,BMI 18~35 kg/m~2,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ml(A组,n=129)和0.15%罗哌卡因(B组,n=128)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分娩镇痛前、硬膜外给药20 min后和产程中最大VAS疼痛评分,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镇痛药物用量、改良Bromage评分、满意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记录镇痛期间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产时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硬膜外给药20 min后和产程中最大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分娩镇痛前(P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麻醉药物用量、改良Bromage评分、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有10例(7.8%)皮肤瘙痒,而B组无一例皮肤瘙痒(P0.05)。两组恶心呕吐、尿潴留、产时发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用0.15%罗哌卡因与0.1%罗哌卡因复合5μg/ml舒芬太尼对初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相当,但单用罗哌卡因时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腰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 (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3 7例ASAⅠ~Ⅱ级的足月初产妇行分娩镇痛为观察组 ;另选 2 0 0例条件相仿但不给分娩镇痛为对照组。观察组在蛛网膜下隙注入布比卡因 2mg和芬太尼 2 0 μg ;90分钟后硬膜外给予0 12 5 %罗比卡因和 2 μg/ml芬太尼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PCEA)。其基础注药速度为 6ml/h ,冲击量为 2ml,锁定时间为 10分钟。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 (MBS)评估镇痛、阻滞效果 ,观察记录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 观察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 ,用药后 10分钟 99 2 %的产妇感到无痛 [VAS评分为 ( 0 0 4± 0 11)分 ],仅 0 8%的产妇镇痛不全。与镇痛前比较 ,观察组产妇MBS在腰麻后 10分钟显著增加 ,直至腰麻后 90分钟。观察组活跃期时间为 ( 96 3 4± 62 77)分钟 ,短于对照组 (P <0 0 1)。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 ( 5 3 15±2 5 70 )分钟 ,对照组为 ( 5 0 83± 2 4 81)分钟 (P >0 0 5 )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 1、5分钟Apgar评分、生产方式与对照组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S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 ,对运动神经阻滞轻 ,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镇痛分娩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01—08间在西平县人民医院分娩的100例产妇。将接受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镇痛分娩的5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将50例实施常规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分级、分娩方式、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分级、剖宫产率、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为母婴安全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顿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镇痛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护理及处理的自然分娩方式,镇痛组在对照组护理、处理的基础上,采用CSEA分娩镇痛的方式.对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对比观察,观察镇痛组的副作用. 结果 两组产妇镇痛前宫缩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镇痛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宫缩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第一产程时间(194±40) min短于对照组(350±74) min(P<0.05);镇痛组产妇剖宫产率(3.3%)低于对照组(15.0%)(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时Apgar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组有6例产妇出现恶心,余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CSEA用于分娩镇痛能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缩短第一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且对新生儿无损害,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后产妇发热的影响。方法选择实施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200例,年龄22~38岁,BMI 20~3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0例。两组均采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给药的方式实施分娩镇痛,D组在给予硬膜外首次剂量(0.08%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共12 ml)后,经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10 mg(2 ml);C组在给予相同硬膜外首次剂量后经硬膜外给予生理盐水2 ml。测量并记录分娩镇痛开始前、分娩镇痛开始后1、2、3、4、5 h和胎儿娩出时产妇鼓膜温度。记录分娩镇痛开始前、分娩镇痛开始后1、2、3、4、5 h和第一产程结束时的Bromage评分、VAS疼痛评分。记录产间发热例数、分娩转剖宫产例数,记录镇痛时间、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记录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发热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分娩转剖率、镇痛时间、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和各时点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镇痛初始经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10 mg能明显降低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后发热率,且不影响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硬膜外分娩镇痛(LEA)对产妇产后抑郁(PPD)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628例,年龄20~36岁,BMI 20~35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产妇是否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分为两组:镇痛组(n=322)和非镇痛组(n=306)。记录分娩期间VAS疼痛评分最高值、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入NICU的发生情况。于分娩前1周和产后2周、6周分别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PPD发生情况(EPDS评分≥11分为PPD),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估产妇焦虑情绪,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评估产妇感受到的总社会支持度。结果 与非镇痛组比较,镇痛组产妇分娩期间VAS疼痛评分最高值明显降低(P<0.05)。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入NICU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产后2、6周PPD发生率、PSSS高支持状态、GAD-7≥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产妇接受LEA不影响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均在第一产程开始时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随机分为2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对照组使用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比较2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至宫口开全时间、麻醉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镇痛至宫口开全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镇痛起效快、不良反应少,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60例初产妇随机均分为2.38 mg甲磺酸罗哌卡因+1.5 μg舒芬太尼组(J组)和5μg舒芬太尼组(S组).两组均采取蛛网膜下腔注射并留置硬膜外导管镇痛.记录蛛网膜下腔镇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注药前、注药后5、10、15、30、6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运动阻滞情况、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产妇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注药后VAS平均为1~3分,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均为0~1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Apgar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组瘙痒发生率少于S组(P<0.01).结论 2.38 mg甲磺酸罗哌卡因+1.5μg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吴五矛  刘振玉  冯丹 《护理学杂志》2003,18(11):809-811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点硬膜外镇痛分娩的效果。方法将 12 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 6 0例。观察组以L1~L2 为穿刺间隙 ,对照组为L3 ~L4。两组镇痛方法、所用药物及浓度相同。观察两组镇痛药首剂量、起效时间 ,PCA次数 ,VAS评分 ,运动神经阻滞评分 ,第一、二产程时间 ,分娩方式 ,新生儿Apgar评分 ,产后 2h出血量等指标。结果VAS评分、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 2h出血量两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 >0 .0 5 ) ;其余项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均P <0 .0 5 )。结论L1~L2 间隙穿刺硬膜外镇痛分娩 ,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可缩短产程 ,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氯普鲁卡因缓解分娩镇痛中爆发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且第一产程出现爆发痛的初产妇60例,年龄20~36岁,BMI 21~35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在出现爆发痛(VAS疼痛评分≥4分)时,对照组硬膜外注入0.15%罗哌卡因6 ml,观察组硬膜外注入1.5%氯普鲁卡因6 ml。给药后每2分钟评估一次VAS疼痛评分,记录给药后VAS疼痛评分降至3分的时间及追加药次数。记录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缩宫素使用例数、分娩方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产妇满意度评分。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并检测脐动脉血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硬膜外加药后VAS疼痛评分降至3分的时间明显缩短,产妇满意度评分明显增高(P0.05)。两组追加药次数、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缩宫素使用率、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与氯普鲁卡因均可有效缓解爆发痛,氯普鲁卡因起效更快,产妇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