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于长敏教授的离去我很痛心,他是我交往的高等学府中受人尊敬的教授,他不仅品德高尚,才华出众,更能仗义执言,不卑不亢,既是位有前途的教授,又是位支持正义,维护弱者的学者。我是位自学者,只有初中学历,在艺术界,与那些大学教授,博导们,自愧不如,总是在谨言慎行,也难免受到那些所谓学者们的冷眼。唯有于教授与我谈的深刻,交往融恰,以心交心,触动难忘。他看得起自学者,尊重我的艺术,时常仗义立挺我的人和作品。尽管他比我小十余岁,他的品德和宽宏的心胸,始终是高大的,让人起敬。  相似文献   

2.
去年初,于长敏教授和我视频,只见他元气满满、精神抖擞地躺在病床上,告诉我说,现在退休了才有时间来医院作个常规检查,我调侃道,你老兄壮实的像头牛,能有啥毛病啊?然而,过了个把月后,他突然打电话告诉我,查出毛病了,是白血病,而且是晚期,医生告诉他,乐观的话可能还有三至五年时间。我一下子懵了,怎么可能啊?就安慰他有可能是误诊,你怎么会得这个病呢?我不信!  相似文献   

3.
“明林兄,你好”,每当这声音在电话的那头响起时,我都会感到异常亲切。这是唯一一位这样称呼我的老师。其实于长敏老师,他比我大几岁,但他心境开阔,品德高尚,豪爽耿直。他是陶艺界心直口快,直言不扉少有的爱憎分明的一位好老师,一位好艺术家,因此更值得我们学习与尊敬。  相似文献   

4.
此次大会有来自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人参加。中国陶艺家代表国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志海(原轻工部副部长)为团长,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秦锡麟教授为副团长一行28人赴欧洲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获得圆满成功。第43届国际陶世学会(IAC)大会将于2008年在中国西安举行。文·图/于长敏第42届国际陶艺学会(IAC)大会 8月14日——18日 欧洲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于长敏  相似文献   

5.
于长敏:男,1983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设计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广西(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和广西(省)工美术大师资格评委、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艺术类编委。  相似文献   

6.
正走进著名陶艺家于长敏教授的工作室,在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琳琅满目的陶瓷作品中,有几件作品让我产生了震撼,至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其中,于长敏教授的《唇眼相依》作品尤为引人夺目,该作品由三个脸谱构成,上面的嘴是中间脸谱的眼,中间的嘴是下面脸谱的眼,极具创意。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教授对这件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在《点燃思想之火——关于当代陶艺的思考》一文中引用了这件作品,文中选用了全国六件作品,《唇眼相依》就有其中的一件  相似文献   

7.
《陶瓷工程》2009,(1):55-56
于长敏:男,1983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设计系教授、硕士生导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广西(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和广西(省)工美术大师资格评委、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艺术类编委。  相似文献   

8.
周国桢当今中国陶艺界一位史诗般的人物,是世界陶瓷史上最杰出的陶艺大师之一.国内外的知名人士对周国桢教授及其陶艺作品赞不绝口.王朝闻先生在看了他的瓷雕<猫头鹰>后,激动得"欲罢不能",他说:"这作品对我也产生了还要看的吸引力,我乐于看了又看."  相似文献   

9.
我三次晋京采访游恩溥教授。第一次接待我的是他的爱人李丽莲教授。我被引进他们的客厅。这是北京最普通的三居室住宅。室内陈设不多,书橱倒有两个。壁上还有一幅梁漱溟先生“恩溥先生嘱书”的条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客厅虽小,似乎应有尽有了。还有一点印象极深——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相似文献   

10.
<正>在发掘和保护中国民间剪纸文化艺术的荆棘道路上,乔晓光一干就是30年。一路上,他始终坚持沿着心走,沿着黄河走,沿着中华文明的根走。由此,他走进了民间美术的内心。寸头、赤脚,挽着袖子剪纸的乔晓光,朴实得让人暂时忘掉了他的"教授"身份,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艺术背后永远是一个生活里质朴真切的人。他说,是过去30年做剪纸田野调查的经历让他甩掉了身上的  相似文献   

11.
于长敏,男,河北乐亭人,1958年4月生于江西。1983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设计专业,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师大设计学院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高校本科教授评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广西推荐评委、广西高级工艺美术师评委、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评委、中国《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编委、《新陶网》学术主持。  相似文献   

12.
在寿山石雕艺术界,陈礼忠是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然而他却以独特的创作理念和作品一次次在业界掀起波澜。"我不满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身份,国际大师才是我终生追求的目标。"在寿山石雕行业,很少有人敢像陈礼忠这样有底气并坦诚说出如此的豪言壮语。作为福建省最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后生可畏",一次次在大师林立的业界掀起阵阵波澜。他是寿山石雕行业的推动者,又是"搅局者"。打破禁锢的枷锁2014年岁末,"文心点石——陈礼忠寿山石雕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150余件寿山石雕精品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九月,在再生橡胶行业的一次技术交流会上,听了一篇题为"多阶螺杆连续脱硫绿色制备颗粒再生橡胶成套技术装备"的报告。其内容十分丰富,当有专人专文解读。在此,只想谈谈我对报告人任冬云教授的印象及其为人。我找了一小段时间,请任冬云教授接受我的采访,实际上是想拜识他,与他交个朋友。他站在台上演讲,高高的个  相似文献   

14.
陈思进 《发现》2011,(8):52-53
我曾经有个犹太同事叫尤尼,他是哈佛大学教授,被我当时所在的投行请来做金融产品资深顾问。虽然只和他一起共事了几个月。我却从他那里学到了金融最本质的东西。他给我讲过一个小故事,令我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三月三十日是中国人民的挚友,国际感光科学委员会前主席W.F.Berg教授诞辰八十周年纪念日。他虽然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Berg教授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学者,也是一位和霭可亲、平易近人的长者。他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的情谊。在接受中国科学院名誉教授证书时,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晚年的活动能够同十亿伟大中国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这对我是无上的荣耀”。他十分珍惜这种情谊,因此,他传授知识、介绍经验、提出建议、给予批评,无不真心实意地从中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中国长远的发展着想。  相似文献   

16.
于长敏,1983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广西专家评委、《陶·瓷科学与艺术》艺术类编委、《新陶网》学术主持。  相似文献   

17.
于长敏,1983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广西专家评委、《陶瓷科学与艺术》艺术类编委、《新陶网》学术主持。  相似文献   

18.
<正>前些时间,南京工业大学张少明教授的学生打电话给我,说下个月他们想为教授办个八十大寿,特邀我参加。正好欠着《中国水泥》杂志《水泥人生》专栏的稿,觉得张少明教授是个很有故事的人,于是想到在他生日前做个专访,一来表示点敬意,二来他的很多教学、科研工作确实值得一书,这个曾为中国水泥工业科研与教学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理应在共和国水泥发展史上记上一笔。  相似文献   

19.
龚磊 《粘接》2009,(7):18-21
题记:王润珩——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教授!作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大学的教授,王润珩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成就斐然,更为可贵的是,他是国内最早开展并坚决走“产、学、研”道路的人之一,科研成果转化难这个多年的困局,在王润珩面前迎刃而解。他在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上不遗余力,并在中国胶粘剂领域独树一帜,创建了中国木材用胶最大的生产基地——天津市盛旺化工公司,实现了“产、学、研”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彭瑞高 《上海涂料》2011,49(3):48-49
摄影家潘修范是我的芳邻,承蒙他介绍,我认识了几位学者企业家,其中有华东理工大学的教授刘坐镇、侯锐钢。多年前,我就常听他们讲起两院院士师昌绪,内心对这位"中国材料学之父"充满了崇敬。近日欣闻师昌绪院士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又在电视上看到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向他老人家颁奖,不由得想起了两位教授讲的"大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