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轨道交通》2014,(5):15-15
5月16日上午,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一长沙火车南站至长沙黄花机场磁浮工程在长沙南站东广场开工建设。长沙磁浮工程投资估算总额大约42亿元,线路总长18.54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中低速磁浮投入商业运营最长的一条线路。  相似文献   

2.
<正>10月6日10时15分,伴随着声声汽笛长鸣,应用于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交通线路、由中车株机公司自主研发的中低速磁浮列车"追风号",从长沙磁浮南站缓缓开出,最终成功完成试验段正线热滑试车,该车凝聚科技美感,平稳地行驶在道岔上,全程无噪声、振动等异常。这标志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先进的中低速磁浮交  相似文献   

3.
中低速磁浮车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电磁悬浮型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工作原理,阐述了中低速磁浮各核心子系统(悬浮导向系统、牵引电机、走行机构、制动系统、轨道-桥梁结构等)的技术特征,综合分析了各子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梳理了日本Linimo列车、韩国EcoBee列车、长沙磁浮快线、北京磁浮S1线和西南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悬挂)中置式磁浮列车的发展历程及技术特点,总结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的技术重点和难点。研究结果表明:车-轨耦合振动应综合考虑悬浮控制、车辆结构参数、桥梁结构参数、空气动力效应、直线电机等因素的影响,建立完备的车-轨耦合振动研究模型;悬浮冗余匮乏可综合利用机械冗余和电气冗余的技术特点,对中低速磁浮的冗余设计方案进行改进;磁浮靴轨受流应与地铁靴轨受流区分,充分考虑磁浮列车的耦合作用特性,探索无缝供电轨技术在中低速磁浮中的工程实用性;悬浮控制由于控制器主频较低,程序运行周期过长,应提高控制算法和悬浮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车辆轻量化设计应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车体、走行机构等多因素的结构特点,以提高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载能力;应综合不同磁浮线路要求,建立统一的线路标准,提高中低速磁浮工程化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2009,(2):86-87
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北控磁浮公司)是北京控股集团下属公司。自1999年开始,北控磁浮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合作,组织联合国内铁路、航空、汽车等相关领域最具优势的工程化研究、设计、生产和建设单位,以实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国产化、世界领先的磁浮交通产业化为目标,进行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工程化研发。经过10年努力,北控磁浮公司投资并组织建设了长沙204米试验线和唐山1.547公里试验示范线,研制了试验车、工程化车和实用型列车。目前车辆已经成功试验运行3万余公里。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2009,(3):22-22
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中低速磁浮实用型列车可望在4月研制成功,完成安全运行试验里程后即可投入批量生产。这种磁浮车最高时速可达120公里。新版本的实用型磁浮列车将由两辆头车组成,成编组进行最高时速、转弯半径、爬坡运行等试验。争取在批量生产前完成10万公里安全运行试验。  相似文献   

6.
上海现有轨道交通线路(含磁浮线)12条,运营总里程450公里。"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再建成轨道交通约200公里。届时,50%的市民将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较目前提  相似文献   

7.
有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已开通运营11条线、278座车站,运营里程达428.9公里(均不含磁浮示范线)。目前仍然在建轨道交通11号线二期、13号线、12号线等,到2014年,将达到600公里,近期及远期规划则达到510公里和970公里。2011年全网年客运量达21.01亿人次。  相似文献   

8.
<正>9月13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的中方联合体在美国注册成立的中国铁路国际(美国)有限公司(下简称中铁国际)与美国西部快线公司在拉斯维加斯市签署协议,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建设并经营"西部快线高速铁路"。"西部快线高速铁路"从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到加州胜利谷和帕姆代尔,最终到洛杉矶,全长370公里,预计工程于2016年9月底开工。据了解,参与该项目的中方联合体包括中铁  相似文献   

9.
<正>此间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十一局")27日发布消息称,该局承建广西南(宁)崇(左)高铁渠弄1号特大桥当天开始架梁,标志着广西壮族自治区自主投资建设的首条高铁线路进入架梁阶段。据介绍,正在建设的南崇高铁全长119.75公里,设计时速为250公里,线路东起南宁枢纽,下穿南宁吴圩国际机场,经扶绥、渠黎引入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磁浮轨道梁在长期外界环境作用下产生的复杂的温度场时变规律,在长沙磁浮运营线的轨道梁内埋设温度传感器,通过1.5 a的现场温度监测,获得测点温度时程曲线,并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加法模型求解的方法. 该方法将测点温度分解成均匀温度与波动温度,并利用傅立叶曲线拟合方法研究二者的时程曲线,得到轨道梁温度场时变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均匀温度与当地气候变化相关,各测点均温基本相同,结构温度时变趋势可用中位值为20.41 ℃、变化幅值为12.61 ℃、初相位为20 d、周期为365 d的余弦函数表示长沙磁浮轨道梁均温时程曲线;波动温度与日照作用相关,以日为周期在0线上下波动,可用两个正弦函数分段拟合升降温时程曲线.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中低速磁浮车辆-桥梁耦合系统的振动特性,对其在上海临港中低速磁浮试验基地开展了现场动力学试验,研究了车速和桥梁结构形式对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试验车辆采用(悬挂)中置式悬浮架,试验桥梁为25 m混凝土简支梁和25 m钢结构简支梁;为明确2种桥梁的固有振动特性,对其进行了模态测试;提取了不同工况下车辆-桥梁耦合系...  相似文献   

12.
本市首条城乡高速快线“沪金高速快线C线”,已于3月28日开通试运营,金山廊下至莘庄地铁站只需1小时。  相似文献   

13.
低速磁浮车辆动力学建模与导向机构仿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低速磁浮车辆结构及其运动学关系基础上,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了含主动悬浮控制的76个自由度的磁浮车辆虚拟样机模型,开展了基于整车动力学的低速磁浮车辆导向机构仿真分析,研究了T形臂、横向滑台及两者之间的运动学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300 m半径曲线和三转向架结构条件下,为了保证磁浮车辆顺利通过曲线,磁浮车辆导向机构前T形臂长度应大于后T形臂长度,两者比值的优化区域在1.50和2.00之间;车辆头尾T形臂相对于车体的转角幅值大小基本相同,方向相反,对应滑台的横向位移曲线形状与幅值基本相同;同一转向架前后滑台的最大横移量之比等于前后T形臂长度之比。  相似文献   

14.
龙阳路枢纽地区规划4条轨道交通线(2、7、18、21号线)和1条既有高速磁浮线,将形成5线换乘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根据上海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龙阳路枢纽是继虹桥枢纽有5条轨道交通线以外,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上海首条胶轮路轨全自动无人驾驶APM(旅客自动运输系统)——浦江线试运行,前来尝鲜的市民不少。据悉,APM浦江线主要服务于上海浦东新区浦江镇居民,缓解最后1公里出行难问题,全程共6座车站,耗时16分钟。至此,上海轨道交通全网络运营线路总长增至673公里,车站数增至395座。浦江线采用全自动胶轮路轨APM无人驾驶系统,是上海地铁首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制新型转向机构,需分析机构的运动学规律。本文分析了目前中低速磁浮车转向机构几种形式的优缺点,通过对转向架曲线段的运动学分析,得出了转向机构的运动规律,给出了一种新型的空间连杆机构型结构的转向机构,并导出了该机构的运动学计算公式。为中低速磁浮车转向机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2006,(3):18-18
在上海目前规划的18条轨道交通线路中,计划建设500多座车站,其中105座为换乘车站,三线以上的换乘枢纽多达18座,而虹桥机场站更是将出现六线换乘(五条轨道交通线+沪杭磁浮线)的壮观景象。  相似文献   

18.
<正>全长43.2公里,设19个换乘站,2018年建成通车7月7日,广州市地铁公司通报称,广州地铁首条环绕城区的十一号线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省发改委批复,可以正式动工建设!十一号线全长约43.2公里,设32座车站,其中19座换乘站,采用8节编组A型列车,线路开通后初期客流量预计超过120万人次,计划2018年通车。  相似文献   

19.
黎万 《广东交通》2010,(2):33-33
3月26日,东莞首条市内轻轨R2线实验段工程正式动工,R2线是目前东莞规划的4条市内轻轨线中最先开工的线路。该线路长60公里,计划5年全线贯通并投入使用。届时,R2线将通过4个换乘点,与广深铁路、穗莞深、莞惠城际线及广深港客运专线进行交叉换乘,实现东莞市内轻轨与珠三角各市轨道交通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一孔重900吨、长32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架设在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福厦高铁泉州境内陈芹大桥12号和13号桥墩上,标志着福厦高铁正式进入线上架梁施工阶段。福厦高铁是我国铁路"八纵八横"规划图中东南沿海高速铁路的重要通道,也是福建省第一条时速达到350公里/小时的高铁,更要说的是福厦高铁我国首条跨海高铁。铁路正线全长277.42公里,全线共设福州南、福清西、莆田、泉港、泉州南、厦门北、漳州这7座车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