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确定抽汲参数和泵效是实现大斜度井有杆抽油系统的重要内容。运用图表法和迭代法建立了大斜度井有杆抽油系统优化设计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软件进行实例计算。通过软件计算,可确定出抽汲参数、抽油杆、扶正器间距和泵效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该系统精确、有效,适用于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2.
抽油机井泵效因素主要受油井自身条件限制,油井含水以及油井油气比影响,供液能力差的井还会受到泵挂深度的影响.本文利用流压和产液量关系的渗流知识以及沉没度与泵效关系的相关知识,探索在高含水、低生产油气比井生产时期,抽油机抽汲参数和泵挂对泵效的影响.一方面,探索在抽汲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油井产量与泵挂的关系;另一方面,探索上提泵挂井在调大参后对泵效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机抽井检泵交井后重校防冲距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壮坤 《断块油气田》2007,14(2):74-75,85
在有杆泵深抽井中,经常发现检泵生产正常后的泵效比刚检泵后有明显降低。泵的充满系数是影响泵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机抽井油管、抽油杆的受力分析,论述由于作业交井时与生产正常时的油管和抽油杆受力发生了改变,深抽井正常生产时防冲距比交井时防冲距要大许多,导致泵的充满系数降低,从而影响了泵效。矿场应用表明,机抽井检泵交井后重校防冲距有效地提高了泵效。  相似文献   

4.
XJFB防偏磨抽稠泵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芳  李鹏  靳付魁  董双平 《石油机械》2005,33(8):45-46,62
为了解决有杆泵井杆、管偏磨问题及提高稠油井、高气油比井和大斜度井的泵效,研制了XJFB防偏磨抽稠泵。该泵采用机械阀和双柱塞的结构,使抽油杆柱始终处于拉应力工作状态,不会发生失稳弯曲。XJFB防偏磨抽稠泵现场应用45口井,可对比井有效使用寿命均在1a以上。应用结果表明,该泵成功解决了杆管偏磨井的低成本治理问题,解决了常规稠油井、高气油比井和大斜度井的低成本高效开采问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现有抽稠泵抽吸稠油时,往往出现柱塞下行阻力较大,液压反馈力小,致使杆柱下行屈曲变形,泵效低,严重时杆管之间的偏磨倒井问题突出。研制的YLFK型长柱塞抽稠泵下行时增加了作用在抽油杆柱上的较大向下液压反馈力,泵效大幅度提高,减缓了杆柱屈曲变形的问题,有效、低成本解决了杆管之间偏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斜度抽稠泵在水平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针对常规泵开采水平井泵效低的问题,通过对固定凡尔的改造,开发研制了适合于水平井开采特点的大斜度抽稠泵。目的:加深抽稠泵在水平井中的下入深度,以增加沉没度,提高泵效,结果:该泵结构简单,效果明显,与常规泵相比,加深泵挂100m以上,泵效可提高30%,结论:大斜度泵技术提高了水平井的泵效,延长了生产周期,最大限度地改善了水平井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抽油泵实际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利用FLUENT软件建立抽油泵的数值模型,对不同抽汲参数组合下的抽油泵泵效进行了模拟仿真研究,得出了不同参数对泵效的影响机理。并利用MATLAB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抽汲参数对泵效的影响和抽汲参数对泵效的综合影响,对合理设置抽油泵的抽汲参数、提高抽油泵效率、降低能耗和原油成本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规液压反馈式抽稠泵排量小、下泵深度浅、柱塞与泵筒间隙小,进油通道长、滞后率高、排量效率低的弊端,在常规抽稠泵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进,研制出了侧向进油的70/32大排量抽稠泵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大排量抽稠泵抗稠油性能明显提高,光杆滞后率下降,排量上基本能替代120m3以内的小排量电潜泵,在稠油井中取得了较好的提液增油效果。该技术目前已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相似文献   

9.
大流道抽稠防砂泵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抽稠泵抽汲稠油时存在吸入性能差、进油阻力大和下行困难等缺陷 ,创新设计了大流道抽稠防砂泵 ,使一些无法开抽的稠油井投入正常生产 ,并替代了部分原用的蒸汽热采和电热杆热采设备 ,提高了油井采收率 ,降低了开采成本。这种大流道抽稠防砂泵具有下面几点独特优势 :(1)进油阀流道面积大 ,进油阻力小 ;(2 )泵入口压力高 ,提高了泵充满程度和泵效 ;(3)增加了抽油杆柱下行动力 ,且下行动力大小可调 ;(4)泵柱塞两端带有刮砂结构 ,可防止砂卡柱塞 ,适用于低出砂稠油井  相似文献   

10.
周继德  吉素芳 《石油机械》1998,26(12):34-35
为了验证灌注泵的增油效果,选择不同沉没度的4口油井,在抽汲参数等条件相同情况下,采用普通泵和灌注泵作对比试验。试验中采用从套管加药消泡的方法确定沉没度的真实值。试验表明,只有在沉没度和泵效低时,灌注泵的增油效果才明显;对于沉没度和泵效都较高的油井,灌注泵增油效果较小;当沉没度和泵效足够高时,灌注泵不增产,反而降低产量。对采用灌注泵后浪面升高和产量降低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油管内液柱压力与泵沉没压力之差必须大于灌注泵的灌注压力,才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抽稠泵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连油田锡林地区油井试油和开采过程中,由于所产原油油质较差,具有粘度较高的特点,经常导致在试油抽汲时抽子因油稠卡阻、下泵开采时泵效不高和油井免修期较短,虽然采取了一些原油降粘措施,但功效不能波及到泵体位置,开采时管式泵球阀经常因稠油所粘开关滞后,影响泵效。引进抽稠泵开采投产,使泵效得到有效提高,延长了油井免修期,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状况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2.
春光油田具有油稠、出砂、层薄的特点,目前采用了偏心抽稠泵举升,但因油稠造成在蒸汽吞吐的一个周期内低效采油时间长;由于出砂,造成砂卡、砂磨泵故障多发,检泵作业频繁。为此研制了一种大流道抽稠泵,通过具有偏心抽油泵2倍以上进油面积的强启闭进油阀和等径螺旋出油阀的设计!既保持了偏心抽油泵进油流道短,具液压反馈力,可注采一体化等优点,又同时降低了进油阻力,提高了对砂卡,砂磨的适应能力。通过45井次的现场试验证明泵效提高了6.3%,目前最长机抽生产时间已达247d,仍继续有效,平均检泵周期仍待观察,初步满足了春光特超稠油的有效举升。  相似文献   

13.
在保证油井正常生产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抽汲参数及沉没度,可以最大限度提高采油系统效率。本文通过对影响泵效的因素分析,形成提高泵效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立油田影响深井泵泵效因素分析及合理泵挂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量现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各种开发因素,得出含水率、泵挂深度和沉没度与泵效的内在关系。并得出了新立油田扶杨油藏合理沉没度和合理下泵深度的范围。对新立油田抽油机井生产管理和抽汲参数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抽汲参数调整对油井检泵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井井下作业维护性检泵井的有关数据统计发现,抽油机井的检泵周期与油井的抽汲参数有直接关系。通过对抽油机井抽汲参数对抽油机井载荷影响的理论计算,得出了不同泵径、冲次和冲程的不同组合情况下载荷的变化情况,从理论上进一步验证油井抽汲参数对油井检泵率的影响,由此来调整不同井况下的抽汲参数的组合,可改善井下管柱、杆柱的受力状态,延长并下工具的使用寿命,降低检泵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川中地区的小泵深抽井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小泵深抽技术在低渗透、低产能油层中应用时油井的生产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剖析了造成深抽井低泵效的原因,指明了提高泵效的途径。认为小泵深抽技术将是川中未来最重要的采油工艺之一,在油田稳产中将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岳慧 《石油机械》2012,40(1):75-77,97
针对常规分抽混出泵上泵环形固定阀可靠性差的问题,通过采用桥式通道,改进了流道结构,将上泵固定阀置于下泵下面,实现了上泵的单泵阀结构,提高了分抽泵的可靠性。改进后的分抽泵设计了流道交叉接头,可实现上下泵流道交叉互换,使上下泵对上下层的抽汲互换,从而可以满足多种地质配产需要。针对分抽混出泵整体管柱采用机械坐封造成管柱弯曲、加剧杆管偏磨的问题,配套了丢手插管工艺管柱。改进后的分抽混出泵在河南油田推广应用37井次,平均检泵周期由124 d延长到242 d,平均泵效提高8.8%,累计增油4 322.7 t。  相似文献   

18.
于同信 《石油机械》2000,28(4):56-58
介绍了用连续油管代替抽油杆的有杆泵抽油系统的现场施工工序 ,重点推介了CT PUMP软件。利用该软件 ,通过输入油套管尺寸、液体密度、管材性能、油管在井中的垂直深度、冲程和冲次等参数 ,可计算抽汲系统的疲劳寿命 ,步骤是 :(1 )绕滚筒的旋转运动产生的疲劳寿命计算 ;(2 )泵抽往复运动引起的疲劳寿命计算 ;(3 )总疲劳寿命的计算及修正。连续油管取代抽油杆有杆泵抽汲系统适用于小井眼浅井、边缘井或低产井采油 ,可节约生产成本 ,降低杆件失效率。  相似文献   

19.
河南油田稠油热采井举升主要以抽稠泵、偏心抽稠泵及水平泵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周期机抽产液量变化较大,导致转抽初期排液慢、转抽末期拿油难,降低了稠油热采井的开采效率。为此,研制了偏心变排量抽稠泵。偏心变排量抽稠泵大小柱塞之间设计有轨道式脱接机构,能够实现大小柱塞的对接及脱开,从而切换抽油泵的功能及排量。尾部设计有脱接显示机构,能够准确判断出脱接状态。  相似文献   

20.
夏新跃 《钻采工艺》2018,41(1):110-111
塔河油田超稠油区以稠油电泵开采为主,随着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电泵因耗电量大、检泵费用高及地面维修成本高等问题造成采油效益变差,为此,开展了大排量抽稠泵替代稠油电泵应用实践。为提高70/32、83/44大排量抽稠泵的超稠油适应性!先后开展了改进凡尔球及球座、加泵筒强度、优化泵挂深度及泵间隙等技术攻
关。通过提升大排量抽稠泵适应性,现场替代稠油电泵应用22口井,减少直接费用1421.2万元,日节约用电880kW.h/井,有效降低稠油开采成本,解决了超稠油区抽稠泵无法生产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