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多糖类水凝胶在口服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介绍多糖类水凝胶在口服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为开发水凝胶缓控释制剂提供参考。方法 广泛检索国内外献及资料,并结合实际研究工作进行分析、归纳并加以综述。结果 以多糖类水凝胶为辅料的药物制剂,经口服给药后具有缓控释作用,尤其在结肠定位给药方面,多糖类水凝胶更显示出较好的缓控释特性。结论 多糖类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的缓控释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脂蛋白是脂质?蛋白质类球形大分子复合物,在控制脂质代谢中起主要作用,可用于治疗剂的靶向输送.近年来,随着纳米药物的不断创新,脂蛋白被应用到不同的药物递送系统中,靶向递送脂溶性化疗药物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药物递送载体.该文对脂蛋白的分类、特点和不同类型脂蛋白作为纳米药物递送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非病毒载体基因递送系统是相对于以病毒为载体的基因递送系统的另一种基因递送系统。具有高安全性、低免疫原性及易于生产的特性。本文就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种类、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泼尼松龙前体药物的结肠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葡聚糖为载体的泼尼松龙前体药物大鼠体内是否具结肠定位性。方法:将前体药物按30μmol.kg^-1的剂量给大鼠灌胃,用HPLC检测大鼠胃肠道不同部位内容物中,药物浓度的变化以及血药浓度的变化,并与游离泼尼松龙作用比较,结果:前体药物主要是在盲肠和结肠释放出泼尼松龙和泼尼松龙半酯,而游离泼尼松龙主要是在上消化道释放药物,前体药物的血药浓度比游离泼尼松龙低,且达峰时间晚。结论,泥尼松龙前体药物具一定结肠定位性,有可能成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结肠炎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ralcolon-specific drugdeliverysystem,OCDDS),即通过药物传输系统,使药物口服后,在上消化道不释放,将药物输送至人体回盲部后开始崩解并释放出来,而在大肠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结肠息肉是结肠癌主要的癌前病变,临床对其检查方法颇多,但各有利弊.随着多层螺旋CT软件的开发,包括2D多平面(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及3D(遮蔽表面显示、透明法、结肠仿真内镜)重组影像的CT结肠成像的应用,对结肠息肉性病变的检出与诊断具有独特优势.综述近年CT结肠成像技术的优化及其在结肠息肉性病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肠气钡双重造影(DCBE)、结肠镜及螺旋CT在结肠疾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5例结肠疾病的DCBE、结肠镜及螺旋CT检查结果,并对3种检查方法的病变检出率及定位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 325例结肠疾病中DCBE、结肠镜、螺旋CT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1.1%、89.8%、64.6%,DCBE和结肠镜检出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前二者明显高于CT (P<0.05);对1 cm以下的病灶检出率DCBE、结肠镜分别为48.1%、85.7%,结肠镜明显高于DCBE (P<0.05);3种检查对结肠病变定位的准确性DCBE、CT要高于结肠镜.结论 DCBE是结肠疾病筛选的重要方法,结肠镜是结肠疾病定性诊断的可靠依据,CT扫描检查对结肠疾病尤其是结肠肿瘤的术前分期有很大价值,是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镜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随着螺旋CT和多层CT技术的发展,CT结肠成像在结肠疾病中应用越发广泛,综述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CT仿真内镜(CTVC)结合三维成像在结肠隆起性病变及憩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3例经病理证实的结肠隆起性病变及憩室患者进行CTVC检查和三维后处理成像.结果:43例中,26例结肠癌和13例结肠息肉与纤维结肠镜(FC)诊断结果基本一致;4例CTVC诊断为结肠憩室,其中2例FC未发现异常.结论:64层CTVC结合三维成像对结肠隆起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在突出椎间盘空间定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PACS系统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术前突出物空间定位,结合术中探查情况,分析利用PACS系统实施空间定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68例患者术中探查结果与术前空间定位诊断一致,手术圆满完成.结论 PACS系统可以良好地利用CT矢状位、冠状位、水平位图像的建立,完成突出物的空间定位,为患者治疗做到精准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肾阳虚型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3—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医消化门诊及病房收治的20例脾肾阳虚型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粪便样本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的12例健康人粪便样本为对照组。提取两组样本中细菌总DNA,根据16Sr DNA V3~V4区设计引物进行扩增,使用Illumina Miseq平台予以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样本物种信息。结果两组样本平均优化序列、平均高质量序列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肠道菌群中种群多样性高于观察组,两组样本Chao、shannon、Ace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分类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样本丰度值较高依次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观察组与对照组样本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比值分别为(3.343±0.733)与(1.777±0.33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本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及梭杆菌门丰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纲分类水平,两组样本丰度值较高依次为拟杆菌纲、梭菌纲;观察组梭菌纲丰度值低于对照组,γ变形菌纲丰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属分类水平,两组样本丰度值较高依次为拟杆菌属、柔嫩菌属;观察组布劳特氏菌属、瘤胃球菌属丰度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样本被分开,两组样本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有明显差异,菌群结构亦存在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X线测量直肠和乙状结肠比值及其意义,提高对新生儿不典型巨结肠病的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X线测量先天性巨结肠病14例、非先天性巨结肠病22例的直肠和乙状结肠正侧位的最大横径R和S,并计算其比值(R/S).结果先天性巨结肠病组的R/S比值,正位0.625±0.227;侧位0.586±0.292.非先天性巨结肠病组的R/S比值,正位1.056±0.254,侧位0.997±0.291.非先天性巨结肠病组的R/S比值明显大于先天性巨结肠病组.结论新生儿直肠和乙状结肠正侧位的横径的比值约为0.6时,对于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应用结肠支架治疗左半结肠肿瘤性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肠支架在左半结肠肿瘤性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结合文献 ,分析了 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左半结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肠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高 ,近期疗效理想 ,多数可在 2 4h内解除梗阻。结论 结肠支架植入是治疗左半结肠肿瘤性梗阻的理想方法 ,为临床进一步治疗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商业软件平台升级如何影响结肠直肠癌相关参数。材料和方法获伦理委员会批准,30例疑为结肠直肠癌的病人在术前进行64排PET/CT灌注成像。应用升  相似文献   

15.
刘军彩  赵红艳  张静  王育强 《武警医学》2012,23(2):124-125,129
目的 分析结肠水疗与药物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临床效果和疗效持续时间.方法 146例STC患者随机分为结肠水疗组(70例)和药物治疗组(76例),前组应用HC-2000型水疗仪进行水疗4~6次,后组服用治疗便秘的药物4周,分别观察其便秘改善的效果和疗效持续时间及肠道动力改善情况.结果 结肠水疗组有效率92.8%,药物治疗组有效率92.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期内便秘改善的持续时间,结肠水疗组明显长于药物治疗组(P<0.01),此外,结肠动力改善情况显示,水疗组明显好于药物治疗组(P<0.01).结论 结肠水疗可以增加肠道动力,获得比较持久的改善便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对小儿大肠息肉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在小儿大肠息肉中的应用方法并评价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84例疑诊大肠息肉便血患儿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对其中46例作纤维肠镜诊治对照。结果 84例中因粪便、气泡影响出现6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检出率达89%,结论 结肠双气钡造影对儿童完全适用,且对大肠息肉的检出具有操作简单、X线投照时间短,阳性率高之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作为附加或同时阅片手段时,对阅片人CT结肠成像影像诊断水平的改变(如果有)进行定量分析。材料与方法在得到机构审查委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结肠壁增厚的C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结肠壁增厚的CT影像特征,评价其与肝硬化进展程度的关系。材料与方法:69例肝硬化中,39例为CT增强扫描,30例为平扫。分析CT像上结肠壁增厚(>3mm)的征象、发生率、分布情况,并统计分析其与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的关系,100例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44.9%肝硬化患者显示结肠壁增厚,与对照组(2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77.4%主要发生于右半结肠,22.6%为全结肠受累,表现为环状同心型增厚或结肠袋的结节状增厚;66%的患者强化不明显。肝硬化结肠壁增厚在肝功能A、B、C各级中的发生率分别为34%、58%及75%,其发生、发展与Child-Pugh分级成正相关,主要与白蛋白水平负相关。结论:结肠壁增厚常见于失代偿期肝硬化,右半结肠为最好发部位,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相关。白蛋白水平降低及门脉高压可能为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影像导航辅助定位穿刺系统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治疗新技术,它融合了影像与导航定位技术,通过影像显示实时动态导引手术器械对病灶进行操作,大大优化了微创介入治疗过程.影像导引方式主要包括超声、CT、MRI导引等,导航定位技术可根据不同原理分为机械定位、光学定位和电磁定位.不同影像引导方式和导航定位技术各有优劣.影像导航辅助定位穿刺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穿刺活检、局部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等微创介入治疗领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该技术在微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模拟定位技术在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CT模拟定位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评价其在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的作用。方法:对49例不同部位肿瘤患者采用螺旋CT模拟定位扫描,通过网络将图像传送至三维放疗计划系统,进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并实施治疗。结果:全部肿瘤患者均获得了理想的图像信息资料,通过放疗计划系统能够精确计算出剂量分布,并筛选出最佳调强放疗计划方案。结论:CT模拟定位是开展IMRT技术重要环节,其准确规范的应用是成功开展调强放疗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