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勇 《建筑学报》2000,(10):35-37
在石油大学综合实验楼设计中探讨了建筑与特定广场空间环境的关系 ,在满足复杂功能要求的同时 ,将特殊场地条件下的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 ,营造具有高校文化氛围的空间场所  相似文献   

2.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处于城市广场中的建筑的围合界面形式对广场空间的影响 ,以及自然要素的处理、广场空间与建筑空间之间的过渡与转换原则和手法 .旨在从建筑设计出发 ,探讨建筑形态对广场空间的影响 ,提高广场设计的质量 ,同时也要求以城市设计的观点来设计建筑 ,只有这样 ,广场与建筑方可相得益彰 .  相似文献   

3.
赵丹 《城市建筑》2012,(12):110-117
”普拉森“(在挪威语中意思是广场或者空间)文化中心的造型类似于一张巨大的剪纸。这栋建筑就像它的字面意思一样,牢牢抓住了城市广场——Gerve_lPIassen。设计师对建筑的表皮进行切割和折叠.让建筑的内与外、表皮与屋顶鼬为一体。这座布局紧凑且运转良好的建筑以其良好的使用性与区域的易达性使Gorve_lpIassen的公共空间得以维系.甚至进一步提高了广场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建筑外环境是校园环境的重要节点,以高校学生为使用主体,本文对当前哈尔滨高校体育建筑外环境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六个方面详细探讨现代亚热带城市广场的设计问题,包括空间与规模、功能与特色、人性化与交通组织、气候设计与绿化布置、借鉴经验与广场建筑、文化与文物等。  相似文献   

6.
陶靓  曹麻茹 《中外建筑》2007,(12):126-128
高校体育建筑兼有文化性和时代性,它既要强调文化传统和校园文脉,又要体现体育建筑的时代特色。建筑设计应注重简洁、朴实和高品格,而不在于材料、装修的豪华及过分做作的造型。本案设计将定位于突出高校体育建筑特殊性以区别公共体育建筑,体现其实用性、兼容性与高效性,同时应节约土地和成本,充分利用建筑空间,营造宜人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7.
体育建筑的户外环境具有公共空间的特殊性,既是建筑形体的附属环境,也是城市活动的公共场所.本文通过设计实践探索体育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提出通过景观化途径提升空间品质,塑造场所感,通过丰富空间功能,满足日常性的生活和健康需求,并探讨了三种公共空间再生模式,以期对体育建筑创作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8.
《工业建筑》2021,51(4)
正供了重要支持,它可以在同一体育运动空间中容纳多项功能,对于现代高校体育教育转型具有积极意义。胡新赞博士在其著作《复合功能体育建筑建设与运营管理》一书中,围绕着"建筑建设"与"运营管理"两条主线展开研究,详细论证了复合功能体育建筑引领体育教育转型的可行性。本书有三个特色值得关注。一、观念创新,以复合功能体育建筑引领体育教育转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的新定义,除躯体健康外,还应保障心理、社交、道德、文娱等多个方面的健康状态,而要同时满足多项需求,复合功能体育建筑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建筑形体和视觉空间的角度入手,结合绿地东海岸国际广场的设计案例,剖析当代大型综合体建筑的设计理念,解读形式与功能、立面与构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常州新区中心公园用地狭长,功能复杂,以建筑有机融入景观的设计理念,将一条复合了文化商业建筑、广场、园路、起伏地形于一体的折线主园路从南到北贯穿全园,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有机景观步行空间。建筑的形态与广场相契合,屋顶花园作为主要的场所空间融入公园的整体步行系统之中,使得原本局促而平坦的场地,通过竖向变化形成层次丰富、功能交互的多维空间。另外,Low-E玻璃和钢结构等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的成功运用,强化了现代城市公园建筑的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探求地下空间的空间形态、功能组成和体验感受等方面的设计方法,以北京绿色动力汽车文化生活广场项目为依托,探索产业园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切入点。并从地上建筑形态、功能对地下轴网的影响、产业园建筑地下空间功能组成的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使建筑地下空间成为提升现代化产业办公园区的价值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建筑科学》2021,37(1):后插7-后插8
功能多样化,主要是指以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为条件限制,使其在功能能够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有效更换,具体表现为不同功能的同时使用.高校体育建筑既是高校内进行体育训练与比赛的重要场所,也可以是开放给社会使用的临时体育活动中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建筑应当积极进行多功能设计,以满足体育活动的灵活性需求.  相似文献   

13.
面对场馆闲置率高、空间活力低下、无法适应当下多元化功能需求等问题,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整体改造项目以提升城市体育空间活力为目标,打造城市地标性建筑,整合周边碎片化的城市空间,使体育建筑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创造多功能、复合化的城市体育综合体,从而满足"体育+"时代的多元需求。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侨福芳草地"(Parkview Green)出于创新可持续性的设计构思,设有一个特殊的玻璃金字塔环保罩,内包含了四座高层建筑,使之既不同于普通的大空间建筑,也不同于一般的建筑群,一旦共享空间发生火灾,烟气可能在环保罩下聚集,给消防设计带来巨大挑战。除环保罩外,与其它建筑不同还有,"芳草地"的首层不是位于街面高度,而是在地下二层,在建筑周围区域形成一个露天的两层下沉广场。而其下沉广场的独  相似文献   

15.
刘薏 《江苏建筑》2011,(3):4-6,9
学生是校园中最活跃的因素。他们除了学习、运动、休息等最基本的校园生活外,更需要自发性的交流、交往和学习。这些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激发个人潜能都非常重要。因此,建筑中高质量的交往空间的创造往往是高校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文章以朝阳科技大学为例,从广场空间定位明确、交往空间丰富多变、人地之间双向关系、空间创造包含情感元素4个方面着手分析大学校园内优质的交往空间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城市环境中的一部分,高校入口空间不仅是整个校园的肇始和开端,还是城市空间的枢纽与点缀。本文以南华大学雨母校区入口空间设计为例,通过对大门前广场和大门建筑主体两方面进行分析,主要从用地的地势地貌、前广场的内向性与外在性、活动场地的场所感与人性化以及大门建筑主体的穿行功能、安全功能和文化功能等方面加以探索。思考了新校区入口空间如何在场所的适应性与文化的标识性等方面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并与老校区产生联系。利用当代空间环境设计的创作理念与设计手法,塑造出新环境中的高校入口空间。  相似文献   

17.
吴梦书 《城市建筑》2023,(1):209-212
本文主要研究历史建筑空间特征与现代教育功能需求的关系,以部分西安高校历史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建筑更新与利用视角对其空间特征与现代教育功能需求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得到了高校历史建筑空间再利用策略。本文提出的策略有: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在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充分挖掘建筑自身的潜力,提高内部空间使用效率;营造开放自由的空间布局,提升建筑的空间品质,重视使用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李世芬  张婧 《时代建筑》2008,(6):104-107
文章以大连市中山广场为例,从城市、节点、建筑等层面对广场空间及其周边建筑群的建筑风格、空间形态、尺度构成及其生成机理与协调机制展开分析,试图通过形态类型的提取、归纳、比较以及构成方式的图解与分析,探讨近代建筑群与外部空间有机构成的方法。同时,对广场及其周边建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功能提升与整体构成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城市广场被誉为城市的客厅,它与街道一起构成了城市空间的秩序。城市文化游憩广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城市空间艺术的精华和城市空间的节点。东风广场周围环境建筑缺乏规划控制,空间较为平淡,缺乏主题空间,没有高潮;建筑物的空间层次感较差,建筑立面风格各异,色调、材质、造型都不统一。本文从城市设计和环境行为举角度对东风广场讲行了多维唐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公共化建筑空间以建筑作为其"边界",是如广场、庭院等只有底界面和侧界面而无顶界面的建筑外部空间.人性化的城市公共化建筑空间给人一种"场所"和"领域"感,既不浪费土地,又能满足人们所需要的归属感,理应是一个供人分享欢乐、看与被看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