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GPS用于区域地壳运动及地夺危险区判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华 《中国地震》1998,14(1):40-46
利用现有的GPS复测资料(1992 ̄1995),分析了华北部分区域当前地壳水平运动状态,得到了如下结果:(1)监测区在整体上表现为张性运动,主张应变方向为北西西-南东东;(2)监测区存在两个较大剪应变区-北京地区和临沂附近的郯庐断裂两则;(3)存在一个北北西-南南东条带状的压性区,最大面压缩们于北京地区.(4)位移场具有明显的分区性。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地应力测量与主要断裂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为查明北京地区现今地应力状态、评价断裂稳定性,相继在北京地区开展了5个深孔(600~1000 m)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并在适宜深度安装了地应力相对变化监测探头,建立了地应力变化监测台站.本文首先利用实测地应力数据分析了北京地区地壳浅表层应力状态,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千米深度内,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增加梯度系数分别为0.0328和0.0221,侧压系数Kav和KHv值,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之比KHh值与国内外已有认识基本一致,而水平向剪应力相对强度参数μm值较低;(2)北京地区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向为近EW向,与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同时受区内断裂活动等影响,存在与区域主应力方向偏差的局部应力场;(3)实测数据揭示的应力结构显示,北京地区地壳浅表层最大主应力(σ1)总体为最大水平主应力(σH),受区域构造演化以及测点附近断裂的影响,中间主应力(σ2)与最小主应力(σ3)所对应的实测地应力存在变化,但总体来讲,实测地应力数据揭示的应力结构与北京地区主要断裂性质基本相吻合.其次,基于实测应力数据,采用库仑摩擦滑动准则,结合拜尔定律,并取摩擦系数为0.2~1.0,初步评价了北京地区主要断裂稳定性,结果显示:(1)在摩擦系数取0.6~1.0条件下,北京地区现今应力状态尚未达到导致断裂失稳滑动水平,断裂不会出现失稳滑动现象;(2)摩擦系数弱化到0.4时,西峰寺钻孔应力状态满足断裂失稳滑动条件,揭示出八宝山断裂存在失稳滑动可能性,而夏垫-马坊断裂和黄庄-高丽营断裂附近测点应力状态将趋近满足断裂失稳滑动条件,表明这两条断裂有趋向失稳滑动可能性;(3)只有当摩擦系数弱化到0.2时,北京地区主要断裂才可能在现今应力状态出现断裂失稳滑动.本文的认识对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地震地质研究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北6.2级地震的断层形变速率异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北京地区1994-2000年的跨断层形变资料,研究了张北地震的形变前兆规律。以形变速率值和基准值之比作为异常参数,定量分析了北京地区1995-1999年的异常及其与本区及邻区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异常出现后的0.5-1年内,都有中强震发生,而在1997-1998年近2年内异常数都超过6次,其间即发生了张北6.2级地震(1998年1月)。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分布在北京地区各方位上,震中距在20°-100°范围内的120次远震在本区15个地震台上的P波到时,研究北京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结构。 在正演时,远震的震源参数(λ、φ、h、o)采用BISC的数据,以J-B模型作为标准地球模型。 在反演中,采用奇异值分解的方法直接解大型超定方程组Gm=t,而不借助于正规方程组GTGm=GTt。 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的P波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差异。就1972年-1975年的资料所得的结果来看,存在东南的相对低速区(地壳中P波速度低10-14%,在上地幔中低8-9%),西北部的相对高速区(在地壳中P波速度高9%左右,进入上地幔后差异逐渐消失),中部是正常区。 在地表,速度差异带的分布与覆盖层的分布大体一致。而在深部,这种差异带的分布与地震活动性分布相当符合。而且,本区的几次强震:三河-平谷地震(1679年,M=8)、沙城地震(1730年,M=6 3/4)和唐山地震(1976年,M=7.8)的震源正好在这些速度差异带的边界附近。  相似文献   

5.
黄永祥  黄浩雄 《地震研究》1998,21(2):196-204
本根据云南深井精密地温观测网的实测值,求得震前(1988年10月1日-28日短临变温场;参照张之立热应力模型解析法,同时采用热力差分有限元法;详细计算与展示了震前热应力场与本次地震的关系。经研究表明:91)该次地城前出现了强烈的热异常,其最大热异常梯度带位于未来强震区(澜沧-耿马)附近;最大热异常时段出现于临震前(1988年10月1日-28日)。最大热异常梯度带的变温值-浅层(200m左右深处的  相似文献   

6.
1.地震参数1992.7.17.19—07—28.8,29°18',103°41'M_L:3.5,I_0=V(震源深度3-4千米,宏观方法1千米。2.铜街子电站及库区 ̄①位于一中强地震带上的少震、缺震地段──马边~峨眉间。名山-马边-永善,大关北北西走向地震带以总体上较密集的小震和中强震、个别达7级的强震连续条带状分布著称。尽管它有别于浅~深贯通型活构造带、仅有多支、多方向短小构造线断续相连,但它的两侧各100千米分别与著名的“三河强震带”(南西测)自贡-南溪带(北东侧)有规律地平行排列。三者的新构造活动性、最大震级及其同等震级复发周期、地震活动秩序……都表明:自川西高原强震区向四川盆地区存在的某种递进以至消减的成生联系。这是四川地震构造动态中的一大特色。名山-大关带长约300千米。5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于两头:北段峨眉-洪雅(长50km)和南段马边-大关(长100km),其主要构造背景是与北东向的龙泉山-峨眉断裂带和 华蓥山-巧家断裂带分别交切,构成的复合部位。峨眉-马边间约70km的中段却一直没有5级以上地震发生的记录;唯一的一年内两次4.2和4.8级地震发生在1967.5.5和5.29,地点为峨边和福禄  相似文献   

7.
北京平原南口-孙河断裂带昌平旧县探槽古地震事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南口-孙河断裂昌平旧县探槽揭露的丰富的构造变形现象和古地震事件的分期、间隔及同震垂直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时期该断裂曾发生3次古地震事件,它们分别发生在距今(10643± 250)a—(970±1235)a,(7894±150)a—(764±650)a及(3987±100)a-(367±310)8,同震垂直位移分别为1m,2 m,2 m.依据华北地区历史地震震级与地震地表位错的统计公式,推测相应震级为7.7及7.9级.该探槽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微地貌线索,在平原区仍可通过探槽了解断裂全新世活动,并有可能在探槽中见到丰富的细微构造现象.该项研究得到的南口-孙河断裂在全新世存在古地震的认识将对北京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最新活动段的重新划分,结合人工地震测深提供的深部壳幔结构特征,地震活动空间分布,重力测量、形变测量等资料,划分出三个中强地震危险区:宁城-新地区(5.5 ̄6级);朝阳-贝子府区(5.5 ̄6级)和义县-柴都台区(5 ̄5.5级)。认为未来30年内,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的地区为宁城-新地和朝阳-贝子府区。  相似文献   

9.
根据华北地区1999年和2001年两期高精度GPS观测结果,通过与1992,1995,1996年和1999年这几期资料的比较,发现近两年的运动与前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1)阴山单元和鄂尔多斯单元之间显示为压性运动的性质,但比较微弱,它们之间的边界带上似乎有左旋走滑运动,但从整体上看并不显著。(2)晋冀鲁单元和燕山单元的整体活动性不如以前,各单元内部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运动,并山单元和晋冀鲁单元的北部存在着比较显著的东西向挤压,北京地区则表现为南北向挤压。(3)晋冀鲁单元南部与胶辽鲁苏单元的南部的趋势活动呈张性,优势运动方向为东南,这样的结果可能表明,华北目前存在着应力扰动行为,大同与天津之间的区域是受其影响最大的地区,该区有可能成为未来几年中强地震活动的一个主体地区。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区域性形变场与近期强震危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1998-2000年期间水准和GPS测量给出的北京地区区域性形变场的背景值及其与定点断层形变观测值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地区的大面积垂直形变速率及速率梯度值在华北地区的通常 数值之下,也低于若干大地震前的相应异常特征值;(2)该区由GPS方法显示的大面积水平形变速率也属于较低水平;(3)定点观测的断层形变速率(垂直向和水平向)与区域性的背景值相当;(4)根据大面积形变场的 断层形变异常水平,预计近期(1-3年内)北京地区不会发生较强地震。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在FreeBSD环境下构建基于PPTP的VPN网关的过程和技术,分析了基本概念、实现方式以及在江西省地震信息网的实际应用等。  相似文献   

12.
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震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球及地壳的分层结构出发,使用较成熟的理论,从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入手,结合多年的震相观察分析工作实践,选取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近年来的一些典型震相进行了分析,得出本台网记录到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方震震相有Pg,P11,Sg,S11震中距在100km~500km的近震震相有Pn,Pg,P11,Sn,Sg,S11对比分析了在本台网内及周边地区发生的爆破与天然地震在震相上的差异性,并对其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对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三段历史作回顾,分别为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体制沿革变迁,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观象台早期创建;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点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4.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实时记录波形资料,采用在频率域积分方法,计算出各台站背景噪声的位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山东地区背景噪声位移值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台站背景噪声幅值与不同地区地质环境、岩性密切相关,位于第四系黄土覆盖层较厚的鲁西聊城、菏泽地区,鲁西北德州地区和鲁北东营、滨州地区各子台的背景噪声位移值较大,鲁中、鲁南山区和胶东半岛地区的基岩台站背景噪声位移值较小;同时,白天噪声值大于夜间噪声值,但深井观测台站的背景噪声值相对稳定。此项研究为绘制台网监测能力图提供基础数据,并为计算各台站的场地响应及震级修正值等测震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促进台网的改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裂隙岩体渗透性空间分布的指示克里格估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较详细介绍了指示克立格估值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以指示变异函数为基本工具分析了向家坝坝址区裂隙岩体渗透性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表明该址区裂隙岩体渗透性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用指示克立格法对未采样点处进行估值,估值结果显示坝址区裂隙岩体渗透性存在明显的壳状渗透结构特征.通过这一实际应用,表明指示克立格法可以较好地描述裂隙岩体渗透性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王洪体  崔仁胜  王宏远  叶鹏  李丽娟 《地震》2020,40(3):153-166
本文在理论上研究了对齐误差对测试地震计自噪声的影响。指出对齐误差影响到2台仪器记录间的计算互功率谱密度, 进而影响到被测仪器记录间相干函数计算, 最终影响到被测仪器的自噪声计算。发现当存在对齐误差时, 在信噪比较高频段计算得到的自噪声水平比仪器的实际自噪声水平要高, 在一般的实际测试中可能高20 dB以上。为了消除对齐误差对自噪声测试的影响, 提出通过投影逆变换把观测记录变换到标准坐标系下, 再用变换后的观测记录来计算地震计自噪声。给出了基于以上思路和传感参数对比测试方法的地震计自噪声计算处理流程, 合成数据、 实际测试数据的处理检验计算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地震计自噪声测试中对齐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集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及周边水点样品进行水化学组分特征分析。利用矩形图、Na-K-Mg三角图等方法,初步分析温泉水的水质类型、水-岩平衡状态、热储温度以及循环深度等,并结合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初步分析温泉水补给来源。研究表明,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化类型属于Na-Cl·SO4型,水-岩反应属于部分成熟水,热储温度为148.8℃,循环深度为3.91 km,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温泉为断裂型温泉。以上结果可为该台流体异常分析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为夏县地区水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萧山-球川断裂是浙江地区1条大规模的北东向断裂,在该断裂附近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本文通过地质调查、电法勘探和探槽开挖等方法,对萧山-球川断裂富阳—建德段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研究。萧山-球川断裂富阳—建德段的遥感影像线性特征清楚,对地貌的控制作用较为明显,对山前的第四系发育有明显影响。通过对断裂露头剖面的分析,认为萧山-球川断裂富阳—建德段活动性质以走滑兼具逆冲为主。通过本次开挖的富阳峙山村探槽,结合ESR年龄测定,判定该断裂在第四纪早、中期有过活动,但未断错上覆中更新统上部地层,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早、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19.
在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简化分析中,常采用双自由度集中参数模型简化土层.这种模型适合各向同性的单一土层,而实际工程场地的地基土多是各向异性的成层土层.为了将这一模型应用于此类土层,本文根据实际地震动记录,提出了一种变阻尼最小二乘反分析方法,可用来识别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值.文中提出的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计算精度较高的优点,并已通过编制FORTRAN程序加以实施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地震台光记录倾斜仪灯光系统故障率高的问题 ,研制了一种时号·光源灯控器。采用了数字钟报时及定闹信号对直接延时时号灯进行控制的措施 ,使仪器的无故障运行期及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明显提高了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