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0年6月-2004年6月,我院共行上尿路开放性手术105例,均采用12肋缘下手术切口,使用国产备腰桥手术床,腰桥升高高度在15~20cm之间,均使用自动牵开器暴露手术视野,牵开范围在10~17cm之间.105例患者中,以50岁以上为本次主要临床观察对象共37例,其中35例获2~8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主诉有"腰痛"症状,排除手术切口疼痛及结石再发等泌尿系统疾病后,给予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后症状消失或者缓解.现将具体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美宝湿润烧伤膏加血竭粉治疗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加血竭药粉治疗外科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33例,均为我院2005年6月~2008年12月期间的外科住院患者。切口不愈合的长度均大于3cm,深度至少1.5cm。其中胸部切口6例,上腹部切口13例,下腹部切口9例,其他部位切口5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运用腰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34例,男21例,女13例。结果34例都获得随访,时间6~40月,平均20月,所有患者症状均消除,术后一年摄片椎体间全融合,无一例椎弓根钉断裂。结论腰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良好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1990年1月~2000年1月,我院共收治输卵管结扎(女扎)术后遗症患者105例。其中女扎术后大网膜粘连综合症(与切口粘连)21例,占20%,均以手术治疗痊愈。1临床资料1.1年龄分布:26~39岁。1.2发病时间:女扎术后1~2个月。1.3手术时间:发病后最早6个月,最长3年。1.4临床表现及体征1.4.1早期表现在女扎术4周后,进行中等以上体力活动时,上腹不适、恶心,直立时,手术切口处钝痛及下腹牵扯痛,常不引起注意。8~10周后可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不排气等不全肠梗塞表现。继而躯干伸直受限,常躬腰而行,屈膝而卧,严重影响生  相似文献   

5.
1990年1月~2000年1月,我院共收治输卵管结扎(女扎)术后遗症患者105例.其中女扎术后大网膜粘连综合症(与切口粘连)21例,占20%,均以手术治疗痊愈. 1 临床资料 1.1年龄分布:26~39岁. 1.2发病时间:女扎术后1~2个月. 1.3手术时间:发病后最早6个月,最长3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儿疝气患者的症状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28例小儿疝气患者。本组患者均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医生将患儿处于平卧姿势,将患儿的臀部垫高,可采取皮横纹下横行切口的方式。长度在0.5cm至2cm范围为宜,将疝囊剥离至颈部后再进行高位的结扎处理即可。结果本组28例患儿的手术治疗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切口为甲级愈合,术后患儿的精索硬度、阴囊大小以及睾丸精索血流等正常,也没有发生其他并发症,均康复出院。结论手术是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方法,医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7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32岁,全部患者均有剖宫产史,其中1次剖宫产19例,2次剖宫产8例,于剖宫产术后6~32个月出现症状后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在肿块边缘2~3cm实施手术将肿块彻底切除.结果:...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手术治疗后症状复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患者,有10%~60%的患者对手术的远期疗效并不满意[1].腰突症手术后症状复发究其原因,是术后软组织疤痕形成和神经根粘连,术后同节段或邻椎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继发椎管狭窄,术后腰椎受力不均衡,腰椎不稳滑移,导致神经根受压、水肿、无菌性炎症,致使症状复发.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针对术后症状再发患者(术后腰椎不稳滑移除外)笔者采用针刀疗法配合中药治疗,获效满意.整理80例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均为门诊腰突症术后复发患者,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30~65岁,平均47.2岁.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豫尧  李晓初 《中医正骨》2004,16(11):18-1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手术,手术方法也已经被大多数骨科临床医生所掌握,但目前大多数术者都采用切口较大的手术入路方法.作者统计本院1996~2001年的19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记录,手术切口在17~30cm之间,平均23.7cm.考虑到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大多为老年人,较大的手术切口令病人产生恐惧心理,同时创伤大,出血多,给手术操作和术后恢复及护理带来较大困难.自2002~2003年间,作者采用小切口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的置换手术63例,手术切口在7~12cm之间,平均8.6cm,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术中操作无困难,除3例因术前存在贫血给予输血治疗外,其余60例未输血.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一般资料 本组210例中,发病年龄在21-51岁之间,平均年龄36岁,病程3个月~2.5年,平均14个月;其中,子宫肌瘤65例,卵巢囊肿25例,息肉3例;盆腔积液17例,肿物均在9cm以下,大于9cm者建议手术治疗;早期无症状者122例,有症状者88例;一般都有腰骶瘥痛,小腹不适,亦有伴月经不调,白带异常,少数有不规则流血。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