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CPE—g—VC接枝共聚树脂加工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与PVC共混的方法,研究了CPE—g—VC作为PVC改性剂的力学性能及加工条件的关系,考察了CPE—g—VC共混物的转矩流变行为、毛细管流变行为和可加工性。结果表明:CPE—g—VC树脂具有许多优良特性,例如具有较高抗冲击强度、良好耐低温性、耐老化性、热稳定性、耐燃性等。在PVC共混物中,CPE—g—VC较CPE有更好的增韧效果,CPE—g—VC/PVC共混物具有较CPE/PVC共混物高3~4倍左右,较纯PVC高5~8倍左右的抗冲击强度。同CPE/PVC共混物相似,CPE—g—VC/PVC共混物加工区域较狭窄。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试了CPE—g—VC接枝共聚树脂的基本性能,用与PVC共混的方法,研究了CPE—g—VC作为PVC改性剂的力学性能及加工条件的关系,考察了CPE—g—VC共混物的转矩流变行为、毛细管流变行为和可挤出性。结果表明:CPE—g—VC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在PVC共混物中,CPE—g—VC较CPE有更好的增韧效果,CPE—g—VC/PVC共混物具有较CPE/PVC共混物高3~4倍左右,较纯PVC高5~8倍左右的抗冲击强度。同CPE/PVC共混物相似,CPE—g—VC/PVC共混物加工区域较狭窄。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改性聚氯乙烯树脂—氯化聚乙烯—氯乙烯接枝共聚树脂(CPE—g—VC),元月廿一日在安徽省化工研究所通过鉴定。接枝共聚树脂的性能通常都优于机械共混物。CPE—g—VC树脂比目前采用的CPE/PVC共混物具有更好的冲击韧性,其硬制品的缺口冲击强度可增高数倍,而且使用方便,价格低廉,适合于加  相似文献   

4.
选用CPE-g-VC和CPE以物理机械共混方法分别改性PVC树脂。试验结果表明,CPE-g-VC对PVC韧性的改性效果优于CPE,以CPE相当量10份计时,CPE-g-VC改性的共混体系抗冲击强度比CPE改性的高1~2倍。而对塑化性能的影响,两者无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采用机械共混的方法,将CPE、PVC与TPU熔融共混。研究了TPU/CPE及TPU/CPE/PVC共混体系。对其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及耐油性能进行了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CPE及CPE/PVC的加入可改善TPU的加工性能并降低其成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在加工过程中,某些芳族二胺类化合物对PVC/CPE共混物的化学改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加有芳族二胺类化合物作为偶联剂的PVC/CPE共混体系中,可发生偶联反应。偶联剂的用量对共混物的多相结构和力学性能都有显著影响。借助于DSC和TMA,证实了偶联剂能改善PVC/CPE共混体系的两相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CPE对PVC/PP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单螺杆挤出机上用一次投料直接共混方法制样,通过差热分析(DSC),透射电镜(TEM),图象分析和力学性能试验等法研究表明,PVC 和 PP 不相容,CPE对 PVC/PP 共混体系具有较好的增容作用。5份 CPE 使得 PVC/PP 体系分散相(PP)粒径变小,粒径分布均匀性提高,并且使得 PVC 和 PP 两相界面变得比较模糊。在 PVC/PP 体系中加入 CPE 后,共混物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厦门大学化学系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仍C)、透射电镜(**M)和扫描电镜(亚M)等技术研究了PVC/CPE共混物的加工温度、相容性与共混制品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CPE与PVC有部分相容性,使共混物中存在网状结构,从而提高制品的抗冲击强度。但当加工温度低于165C或高于195C时,CPE不能形成网状结构,因而抗冲击强度降低。PVC/CPE共混物的加工温度与性能关系  相似文献   

9.
固相法氯化聚乙烯与聚氯乙烯共混物的形态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与固相法氯化聚乙烯(CPE)共混物的应力-应变行为和冲击强度对CPE用量和氯含量的依赖关系,考察了共混物形态与性能的关系。动态力学性能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研究结果表明,PVC/CPE为部分相容体系,两相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当CPE氯含量为36%~42%,用量为7~15份时,CPE在PVC/CPE共混物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网络结构、共混物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Brabender流变仪研究表明,CPE能促进PVC的塑化,共混物的加工性优于纯PVC。  相似文献   

10.
超细活性CaCO3填充PVC/CPE/PE共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唯 《塑料工业》1993,(3):57-60,64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PVC/CPE/LDPE和超细活性CaCO_2填充PVC/CPE/LDPE/HDPE两种共混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和加工流动性能。结果表明,CPE对PVC/LDPE和PVC/HDPE具有明显增容作用,其中尤对PVC/HDPE为甚;超细活性CaCO_3除能降低共混物成本外,还能较明显提高填充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当共混比为PVC/CPE/LDPE/HDPE=80:10:10:10,超细活性CaCO_3为20PHR,共混温度175~185℃时,共混物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VC/纳米CaCO3、PVC/CPE和PVC/CPE/纳米CaCO3复合材料,然后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纳米CaCO3与CPE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此影响规律进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少量PS对H-PVC/CPE/PE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在H-PVC/CPE/PE共混体系中添加少量刚性有机粒子PS对体系性能的影响。在PVC/CPE/未交联PE的配比为100/6/5时,添加少量(1~3份)PS粒子,能使体系的冲击强度成倍增加,拉伸强度基本不变。在PVC/CPE/动态微交联PE的配比为100/6/5时,添加少量PS粒子,出现与PS改性PVC/CPE/未交联PE体系类同的规律性,并且效果更好,冲击强度可高达86kJ/m~2,拉伸强度最高达48MPa。共混方式对PVC/CPE/PE/PS体系的性能影响较大,其中以四步法的效果最佳,不仅冲击强度提高幅度最大,拉伸强度也达到了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PVC/CPE共混体系对增塑产品性能的影响,与CPE的氯含量和加入的CPE份数有关,含氟量42%的CPE对PVC的增塑贡献较含氯量36%的CPE大。制品的加热损失率随CPE树脂的氧含量增大而增加、拉伸强度下降、邵氏硬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大。共混体系随着加入CPE—42份数的增加,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和邵氏硬度大大地得到改善、加热损失率明显降低、低温冷冻复位时间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氯乙烯—丙烯酸丁酯(VC/BA)共混物作为聚氯乙烯(PVC)/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的增容剂,通过冲击实验、拉仲实验、动态力学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共混体系性能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Brabender流变仪测定了VC/BA共混物增容PVC/HDPE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VC/BA共混物是PVC/HDPE共混体系的良好增容剂。在一定范围内,VC/BA共混物与HDPE对PVC有协同增韧效应。vC/BA和HDPE的加入改善了PVC的塑化和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CPE、CSM 及PA为原料,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具有特殊性能的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比较了 CPE/PA 和 CSM/PA 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橡胶相的交联程度对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有较大影响;在 CPE/PA 共混体系中,DCP 交联体系较促进剂 NA-22 为优;助交联剂 TAIC 在本体系中起改性作用;白炭黑在共混体系中无明显补强效果,但经表面处理后,可提高橡胶相的交联程度;从共混物的返炼特性判断,当 CPE/PA(质量份)为 90/10—80/20时发生相转变;CPE/PA 的综合性能较 CSM/PA 为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CPE、ACR等加工助剂及填料对PVC—U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PE和ACR都能促进PVC的塑化,但作为冲击改性剂的CPE所起的塑化作用较ACR要小,硬脂酸的加入延长了PVC的塑化时间,在本体系中起到了外润滑剂的作用,填料的加入延缓了共混体系的塑化。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三元乙丙橡胶(EPDM)和氯化聚乙烯(CPE)的相容性,提高共硫化反应程度,采用氢化钠(NaH)/马来酸酐(MAH)体系,在橡胶加工设备中对EPDM进行改性反应,得到了改性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g-MAH)。研究了加入EPDM-g-MAH后EPDM/CPE共混胶的硫化特性、动态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微观相态结构。结果表明,EPDM-g-MAH的加入,使EPDM/CPE共混胶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胶料硫化速度加快,力学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高分子共混增容理论与高分子共混物多相体系流变学的指导下,利用合成的CPE与AN,St的三元接枝共聚物对CPE/AS共混体系进行改性。扫描电镜(SEM)测试结果表明三元接枝共聚物加入CPE/AS共混体系后能有效改善体系相容性。增容作用明显。流变性能测试表明,一定量的CPE三元接枝共聚物加入CPE/AS共混体系后,能有效降低体系的熔体粘度,克服了增容与共混熔体粘度增加的矛盾。制备出具有良好力学与加工性能的CPE/CPE三元接枝共聚物/AS共混材料。讨论了共混体系的增容机理与加工流动性改善的原因。研究表明,共混材料中CPE,AS,CPE三元接枝共聚物的含量分别为30,60,10(质量份)时,其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玻璃纤维(GF)及氯化聚乙烯(CPE)对聚氯乙烯(PVC)协同增韧改性。研究表明,当共混体系中有一定量的GF时,CPE的加入不仅能够改善共混物的韧性,还能够促进GF在PVC基体中的分散,两者协同增韧。随着CPE加入量的增加,GF分散效果增强,PVC/CPE/GF共混物的硬度呈现先显著增强后缓慢增强的趋势、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上升、拉伸弹性模量先升高后下降,增韧效果明显。当经过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过的GF的质量一定,CPE用量为配方总质量的15%~20%之间时,通过PVC/CPE/GF共混物样条冲击断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GF在基体中分散均匀,与基体粘结紧密,断面产生了大量有规则的网丝结构,增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熔融焓增韧改性剂CPE对PVC进行了改性,研究了 CPE对PVC/CPE共混料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熔融焓的增韧改性剂CPE对PVC/CPE共混料的流变性能、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冲击强度和焊接强度都有较大的影响;含氯质量分数为36%左右、熔融焓(DSC法)≤1.4 J/g的CPE比较适合作为PVC材料的冲击改性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