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贝氏体钢的研究开发现状与发展前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国内外贝氏体钢研究开发的现状。当前贝氏体钢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Mo-B系列、Mn-B系列、新型准贝氏体钢系列、超细组织空冷贝氏体钢等;贝氏体钢技术在生产领域中已得到推广与应用;随着贝氏体钢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贝氏体钢的推广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对常规马氏体淬火后GCr15钢制辗压辊使用寿命不高的问题,在参考GCr15钢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在轧机、铁路等轴承上的应用的基础上,给出了GCr15钢制辗压辊的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  相似文献   

3.
更正     
孙钦贺 《轴承》2007,2(3):15-15
针对常规马氏体淬火后GCr15钢制辗压辊使用寿命不高的问题,在参考GCr15钢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在轧机、铁路等轴承上的应用的基础上,给出了GCr15钢制辗压辊的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的贝氏体组织对低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低碳贝氏体钢是高强度、高韧性、多用途的新型钢种,它的出现是社会需求和现代冶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低碳贝氏体钢已经在工程机械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实际生产中得到的低碳贝氏体钢并不是由单一贝氏体组织组成,往往是多种显微组织并存,因此并不能直接体现钢的力学性能与贝氏体组织之间的对应关系.针对这一情况,以低碳Mn-B-Cr-Mo-Nb钢为研究对象,在国内某钢铁公司进行控轧控冷试验.通过对终冷温度的控制,分别得到由全部粒状贝氏体,全部板条贝氏体以及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组成的3种不同类型的低碳贝氏体钢.经过对这3种不同类型的贝氏体钢进行拉伸和冲击试验后发现:在化学成分相同的条件下,粒状贝氏体钢的强度最低,韧塑性最好;板条贝氏体钢板的强度最高,韧塑性最差:由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组成的钢,其强度、韧塑性居中.由此可知,终冷温度对热轧钢板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很大,通过对中温转变组织的控制,就可以进一步提高低碳贝氏体钢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Thermeemastor Z热模拟机研究了低碳贝氏体钢奥氏体熟变形以及弛豫时间对低碳贝氏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性变形抑制贝氏体相变,随着变形量增大,相变开始温度降低,初始转变速率加快,最终转变量减小;随着弛豫时间延长,相变开始温度和转变量逐渐升高并最终趋于稳定。弛豫一定时间使贝氏体板条束界面清晰,板条细化。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低碳含硼贝氏体铸铁气缸套的特点及生产难点,提出了铸件生产过程控制的重点。通过试验分析对铸件的化学成分、浇注温度、保温涂料量、内孔加工余量等工艺参数进行了选择与控制,确保了低碳含硼贝氏体气缸套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低碳Fe-Mn-B钢粒状贝氏体的组织及其强韧性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本文报导了影响低碳Fe-Mn-B系钢粒状贝氏体组织的形态与强韧性的某些规律。研究表明: 低碳Fe-Mn-B系钢在一定成份及冷速下可获得全粒状贝氏体组织。0.12%C-3%Mn-0.003%B钢粒状贝氏体中基体是位错密度较高的铁素体,其中的“小岛”由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组成。不同条件的低碳Fe-Mn-B系钢粒状贝氏体中残余奥氏体量约为7~10%。随相变时冷速增大、奥氏体晶粒减小、及锰量升高与Ms点降低,粒状贝氏体中小岛的弦长减小。同时,随碳量升高及奥氏体晶粒增大,使小岛总量增加。粒状贝氏体组织的强度随小岛总量的增多而增加。韧性随小岛弦长的减小而提高,同时也随小岛总量的减少而提高。回火处理是进一步提高粒状贝氏体韧性并使钢获得强韧性良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低碳贝氏体钢20SiMnMo在不同的摩擦焊接工艺参数下的组织和性能,探讨了热处理回火温度对焊接接头强度和韧性的影响,优化了低碳贝氏体钢的摩擦焊工艺参数和热处理规范参数  相似文献   

9.
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阶段控轧控冷的超低碳贝氏体钢显微组织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扫描电镜更能显示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特点,纵向显微组织细小,奥氏体晶粒沿轧向被轧成扁平状,方向性明显,晶界清晰可见,奥氏体晶粒宽度在6~13 μm之间;而横向显微组织、心部显微组织、表面显微组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没有明显的方向性,组织粗大,分布弥散、均匀;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只有在两个极端的温度下才有明显的差异,而处于中间过渡温度时很难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10.
回火温度对热轧低碳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低碳贝氏体钢进行了热轧和不同温度回火处理后,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多功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回火温度对其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回火温度下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主要为由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准多边形铁素体等组成的混合组织,回火温度不同,各种组织所占的比例有很大不同;回火温度对低碳贝氏体钢的屈服强度有明显影响,但对抗拉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屈强比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Guo  Weimin  Ding  Ning  Xu  Na  Liu  Long  Li  Nan  Shi  Junbo  Wu  Chi-Man Lawrence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34(1):109-116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The failure (fracture) mechanism of a welded front axle tube structure made of C45E4 steel from a mini truck was analyzed. The fracture occurred on...  相似文献   

12.
P. Clayton  N. Jin 《Wear》1996,200(1-2):74-82
The development of low and medium carbon bainitic steels for railroad track applications is traced through investigations to understand wear behavior. Carbide-free bainite consisting of bainitic ferrite laths, with or without lath boundary retained austenite, has emerged as the best microstructure. Cast and wrought 0.25%C, 1.75%Si, Mo-B steels have exhibited wear resistance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Hadfield's austenitic steel under severe rolling/sliding contact.  相似文献   

13.
低碳马氏体型非调质钢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低碳马氏体型非调质钢0.076C-0.76Mn-0.35Si-0.64Cr-0.12V-0.03Ti-0.0044B(质量分数,%)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其性能满足40Cr调质钢汽车前轮壳的要求,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该钢性能的措施,同时强调了低碳马氏体型非调质钢应用于汽车工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用贝氏体球铁和直接铸出齿形的办法来生产汽车螺旋伞齿轮。作者指出,为使球铁齿轮满足工作条件对材质提出的性能要求,应选取低锰、高硅、铅钼合金化的化学成分、加强孕育细化石墨的制定合理等温淬火工艺以获得转变完全、组织细化、综合机械性能较好的下贝氏体组织。还应采用喷丸处理来提高齿轮弯曲疲劳强度。为保证铸造齿轮精度,关键是要根据齿轮铸造时的变形大小,选择好模型齿轮,在加工时采用三点节圆定位和采用电火花跑合。文中还列出了这种齿轮在几种载重汽车上试验和使用情况。认为精铸球铁齿轮具有投资省、成本低、生产灵活、噪音小、较耐磨等许多优点,目前已有十多家工厂进行生产多种型号的螺伞形齿轮。  相似文献   

15.
基于NESSUS的汽车前桥可靠性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结构的设计验算点与可靠性灵敏度分析的基本概念.针对前桥结构参数的随机性,首先在Pro/E中建立了前桥的三维精确模型,利用ANSYS对导入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然后采用了机械零部件和系统的概率分析软件NESSUS对前桥做可靠性分析.在计算过程中可靠度计算软件作为主程序,有限元软件作为子程序被调用.最后得出了前桥结构可靠指标值和各个参数的灵敏度和结构的设计验算点,为前桥的可靠性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EA4T为欧洲标准牌号的低碳合金钢材,主要应用于地铁车轴和高速动车组车轴,化学成分与国产25CrMoA钢相近,所采用的热处理工艺为调质处理。通过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和反复试验,确定车轴的调质工艺为淬火温度为880—900℃,回火温度为590-610℃。  相似文献   

17.
朱航生 《汽车零部件》2010,(7):74-75,77
轻量化的驱动桥.不仅能减轻整年质量,降低运转噪音,提高整车舒适性和通过性,更大的好处是减少了材料的使用和自身功耗.符合低碳时代潮流。从零件材料、制造工艺、产品设计、产品定位等方面,介绍了研发轻量化前后桥的途径;最后还介绍了我国汽车驱动桥轻量化的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