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书》在中国史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隋唐之际,时人对《汉书》的研究成为当时的"显学","汉书学"得以兴盛。两宋时期,学人仍怀着浓厚的兴趣对《汉书》进行研读,撰有多种专书,使"汉书学"在宋代继续发展。南宋学人王应麟撰写的《汉艺文志考证》是其中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专书。《汉艺文志考证》的考证类型与方法富有特点,所研究的范畴对其后的"汉书学"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正>《汉书》构建了纲纪有别的大一统王朝,奠定了中国历史写作的经典范式。千百年来,由《汉书》生发的帝国想象和文学书写,在政治与学术的互动中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经过知识传播与传承,《汉书》承载的记忆和认同逐步渗透到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特别是史学教育对人们认识《汉书》的文学、史学特征乃至刑政、军事价值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认为两晋六朝"迁书既美善,引起学者研究兴味,社会靡然向风。"而著者在阅读《隋书·经籍志》过程中发现,唐代以前对《史记》和《汉书》的接受和研究著作极其不均等。事实是《史记》传者甚微,而《汉书》注家如云。文章探讨唐代以前《汉书》和《史记》的接受情况,并分析"《史记》传者甚微,而《汉书》注家如云"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汉唐以来,各家受《汉书.食货志》的影响,从先秦文献中推演出井田制度下农夫的居住形式,即自春至秋居于田间庐舍,入冬回到聚居的廛里。宋代《陈农书》的"居处之宜"将这种先秦农人的生活方式做了进一步的系统发挥。通过对这种说解形成过程的梳理,及对秦简文字的分析,发现,先秦农人是住在里之中的,他们并没有两处住宅。田间即使会有一些简易的茅舍,通常也是不居人的,偶有住人的时候也都属非正常状况,并有诸多的限制,这样的茅舍就是《汉书.食货志》所谓先秦田庐的蓝本。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春秋末孙武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孙子兵法》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历来被称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受到国内外的推崇。是书为宋代"武经七书"之一。《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为战国时期齐国孙膑所作,共89篇,图4卷。隋以前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重新发现其残简。《吴子兵法》亦称《吴子》、《吴起》,相传为战国初期吴起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起》兵书篇,书  相似文献   

6.
正初识经典《汉书》,又称《前汉书》,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研究西汉历史的基本文献。《汉书》以西汉一朝历史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记载了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年。其中,班固的父亲班彪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固承继父志,在此基础上撰成《汉书》,书中的"八表"  相似文献   

7.
三刘《汉书刊误》是北宋学者刘敞、刘 ?、刘奉世共同撰作的一部考证《汉书》的作品。三人对《汉书》的文字、音义、史实、制度、名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既继承了前人考证《汉书》的成果 ,又有所创新 ,使用了实物和史实互证。笔者对三刘之书从书的源流、内容做一系统的分析 ,以此反映此书在宋代考证史学中的地位、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初识经典《汉书》,又称《前汉书》,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研究西汉历史的基本文献。《汉书》以西汉一朝历史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记载了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年。其中,班固的父亲班彪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固承继父志,在此基础上撰成《汉书》,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则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汉书》以史料丰富、  相似文献   

9.
《汉书新证》中陈直运用"二重证据法"对《汉书》进行校勘,较前人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是《汉书》校勘史上的一次大胆而卓有成效的尝试。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汉书新证》对文献校勘的重大贡献,以期总结其成就。  相似文献   

10.
历代史志目录中,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首次对"小说"进行相关记述。《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这一"源"对后世子部小说这一"流"产生深远影响。《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对后世子部小说的选材影响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思想三方面。《汉书·艺文志》还在小说观方面确立了两种基本模式:一为实录精神;二为"君子弗为"与"一言可采"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1.
宋朝开国宰相赵晋凭借半部《论语》治理天下;朱买臣负薪读书,得以献计平定东岳;宋代文学家苏舜钦《汉书》下酒,称其"一斗不足多"。在我的定义里,书籍就是知识的载体、思想的结晶,记录着人类文明,反映着社会生活。最重要的是,书籍于我有着别样深刻的寓意。  相似文献   

12.
申奎 《文教资料》2014,(30):70-71
乾隆三十八年,在“稽古右文”的旗帜下,敕命纪昀等人开馆纂修《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汉书》正是形成于此时。《汉书》在底本的选择上,虽是以武英殿本为底本,但并不是对武英殿本的直接钞录。另外,汉书每卷末所附《钦定四库全书考证·汉书考证》,对于当代《汉书》研究具有重大价值。然而学术界一直对文渊阁本《汉书》存在着误解,因而不能很好的利用文渊阁本《汉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 “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四部纪传体史书的合称。早在汉代,刘知几撰《史通·自叙》叙其少时,“读《左传》、《史》、《汉》(兼插前后《汉书》)、《三国志》,迄皇家实录”,四史并列举之;宋代苏洵《嘉祐集》云,唐代史才“宜有如丘明、迁、固辈,而卒无一人可与范晔、陈寿比肩”,四史的撰者也齐名并称。但唐宋统治者与学人普遍重视《史记》、《汉书》和《后汉书》,科举考试特设“三史科”,故时有“三史”之称。至于“四史”之称起于何时,向为学术界所忽略。当今出版的《辞  相似文献   

14.
刘咸炘的《汉书知意》引证丰富,侧重从史法、义法角度论析《汉书》。在《汉书》研究方面,他不墨守成规,对相关论述予以批判,以宏观视角论《史》、《汉》之异同,并强调研读《汉书》应注重源流,具有较强的史学史意识。  相似文献   

15.
法藏敦煌本《汉书》之《萧何曹参传》《张良传》及《项籍传》残卷,系隋唐以前的一种《汉书》节钞本遗存。考察敦煌节钞本残卷对《汉书》原篇的内容取舍和文字删节可知:删节者意在提供一种能适应普通读者需求的《汉书》简易文本;敦煌节钞本由删节后保留下来的《汉书》原文缀辑成篇,删节者力求于原书"只删不改",则又为该本文字的可靠性提供了基本保障。敦煌《汉书》节钞本残卷注文皆取自晋灼《汉书集注》,且保存晋灼注文之旧,可证晋灼《集注》乃初唐颜师古《汉书注》主要取资和依据对象之一。作为《汉书》的一种特殊文本形式,敦煌节钞本残卷对于早期《汉书》流传(尤其是隋唐以前在民间的流传)、文本变易、汉晋以来《汉书》注释等多方面的研究,以及今本《汉书》校订,都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乐羊子妻     
(一)题解: 本文是从《后汉书》卷八十四的《列女传》里节选的。 《后汉书》和《史记》、《汉书》、《三国志》并列为“四史”,是我国正史中的名著。《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期的史实,是南北朝时代史学家范晔(ye)撰述的。范晔(公元398年——445年),南朝宋代顺阳山阴人。《宋书》说他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善为文章。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十几种有关后汉历史的著作,删繁补略,写成《后汉书》,包括十纪,八十列传。后因事被害,他原拟写的十志未成,由西晋梁代刘昭选补。《后汉书》在思想倾向上比《汉书》进步,书中倾注着较多的批判精神;编次周密,文笔简洁有力。但它的人物描写却没《汉书》细致生动,故事性也没《汉书》强。  相似文献   

17.
东汉班固作《汉书》,其中78篇沿用《史记》原有篇目,虽然在原有文句的基础上作了剪裁删削,但仍然保留了大量可用于比勘的异文材料。这些异文材料是研究《史记》版本、校勘、史实出入的较有价值的材料,并可由此上窥《史记》《汉书》古本之貌。《史记》《汉书》对校是《史记》校勘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运用他校与本校的方法对《史记》《汉书》九处异文进行校勘发现,《汉书》的确能对《史记》起到订正作用,同时也可以发现《汉书》的校勘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史记》、《汉书》均载录陆贾的著述,但陆贾著作除《新语》外,其它著述大都已经亡佚。目前《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关陆贾著作如《楚汉春秋》、《陆贾》等仍存在若干争议之处,事实上《汉书.艺文志》有关陆贾著述的载录实际上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楚汉春秋》,这是一部近于《左传》的作品,故《汉书·艺文志》将其置于"六艺略"春秋类;一是"儒家类"《陆贾》,它近于后世的文集,其中收录《新语》、兵权谋《陆贾》及其他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19.
《史记》《汉书》撰《游侠列传》是汉初游侠群体兴盛的直接体现,也和著书者的人生经历、个人遭遇及家族传统等有关。《游侠列传》对游侠"重诺""守信"等侠义行为的歌颂,使侠义精神得以传播。《游侠列传》对游侠"滥杀""放纵"等行为的批评导致《史记》《汉书》之后再无《游侠列传》。  相似文献   

20.
《汉书注》是唐人颜师古所著。此书一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赞扬,后人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如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师古注条理精密,实为独到。"又说:"疏通证明,究不愧班固功臣之目。"王先谦在《前汉补注·序例》里也说:"颜注发明驳正,度越囊哲,非仰人鼻息者也","自颜监注修,而班书义显,卓然号为功臣。"洪迈在《容斋续笔》中曾说:"颜师古注汉书,评较诸家之是非,最为精尽。"这些都是从史学、训诂学的角度来评价《汉书注》的。其实,在语音规范方面,《汉书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文章主要从注音目的、注音方式、音系特点等几个方面来总结《汉书注》在语音规范方面所注的工作,我们发现《汉书注》的语音是规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