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评价硬核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实施该手术的207例210眼(均为Ⅲ级及Ⅳ级核)进行同顾性分析.分析手术方式的适宜性、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明显提高,0.3及其以上者199眼占94.76%,0.05及其以上脱盲率为100%,且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单.结论 该手术方式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操作容易掌握,不需特殊仪器,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硬核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我院完成2008年及2009年度市级白内障复明项目1038例(1038眼),均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回顾性分析其中278例(278眼)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手术的效果及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结果接受白内障复明项目手术者中硬核278例(278眼),占26.78%(278/1038)。主要手术并发症:后囊破裂6眼,占2.16%,术后1d角膜水肿52眼,占18.70%。术后一周视力≥0.05者275眼,脱盲率为98.92%;视力≥0.3者249眼,脱残率89.57%。术后虹膜炎症反应10眼占3.60%,暂时性高眼压9眼占3.24%,后囊浑浊13眼占4.68%。结论防盲复明项目中,硬核白内障的手术比例较高,难度较常规白内障手术大。小切口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硬核白内障效果好,术中组织损伤小,术后反应轻,创口愈合快,而且不需特殊设备,操作相对简捷,易于掌握,似乎是适合于IV级以上硬核白内障的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在伤后不同时期内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探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方法 对43例(43眼)2岁以上儿童的外伤性白内障在不同时期行IOL植入术,比较各时间组手术的远期疗效。结果:43眼术后随访视力≥0.5者23眼,占53.49%。伤后5~15天手术者10眼,视力≥0.5者4眼,占40%;16~30天手术者21眼,视力≥0.5者13眼,占61.94%;30天以上手术者12眼,视力≥0.5者6眼,占50.0%。结论 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伤后16~30天行IOL植入远期视力稳定,并发症较少,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4.
孙峰  杨建  杨学龙  吴兵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9):1670-1672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效果在复明行动中的应用。

方法: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术105例105眼,术后1wk; 1mo分别观察术眼视力、裂隙灯观察眼部情况、检查眼底、眼压。

结果:术后1mo视力明显提高,视力≥0.3者89例89眼(85%),视力≥0.1者101例101眼(96%),且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麻醉效果好。

结论:该手术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大批量白内障复明手术。视力恢复好,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经济易行,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早期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444例(444眼)白内障术后144眼早期(一周内)视力低于0.3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影响术后低视力的原因。结果本组术后视力低于0.3的144眼中,术前原有眼病32眼占22.22%,术中并发症35眼占24.31%,术后并发症77眼占53.47%。结论术前原有眼病和手术并发症是造成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预防原发眼病,减少手术并发症是降低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冯建辉 《国际眼科杂志》2008,8(8):1713-1714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行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患者578眼,观察其术后视力的恢复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1d,裸眼视力<0.05者17眼,占2.9%;0.05~0.3者321眼,占55.5%;≥0.3者240眼,占41.5%;术后1wk复查视力,<0.05者3眼,占0.5%;0.05~0.3者121眼,占20.9%;≥0.3者454眼,占78.5%;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低。结论: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麻醉效果良好,能最大限度减少麻醉所带来的并发症,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因而适宜于我国大规模复明行动及基层医院开展的以白内障为主的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2011年8月收治的52例52眼外伤性白内障,根据其年龄、晶状体外伤性质、其他部位外伤情况及炎症反应程度,选择时机进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伴有角膜裂伤者,先缝合伤口,视情况进行一期或者二期白内障手术;晶状体囊破口较小及挫伤性白内障,待皮质浑浊较充分后进行手术;外伤后炎症反应较重者,先控制炎症,于(1-2)周内手术;晶状体皮质膨胀突出于前房接触角膜及引起严重炎症反应或继发青光眼者,则立即进行手术。采用白内障吸出、囊外摘出或玻璃体晶状体切除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一期植入手术方法。52眼中,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35眼,二期植入17眼,均为后房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视力0.05以上者占96.15%,0.3以上者占67.31%,0.5以上者占36.54%,1.0以上者占3.85%。结论正确掌握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及时处理术中术后并发症,复杂的外伤性白内障术后仍能获得较好的视力,并能促进恢复双眼单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讨论基层医院开展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体会,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 2003年2月-2006年1月本院收治的白内障522例(562眼),均施行手法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本组病人随访3-6月,视力0.05-0.4者53眼占9.43%。视力≥0.5者509眼,占90.57%,0.8-1.5者175眼,占31.14%,并发症有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28眼(4.98%),术后角膜内皮水肿84眼(14.95%),后囊浑浊53眼(9.43%),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基层医院开展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盲目的。  相似文献   

9.
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近4年在我院行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256例(368眼)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术后1 d矫正视力〈0.1者6眼,占1.63%;0.1-0.3者49眼,占13.32%;0.3-0.5者184眼,占50.00%;0.5-0.6者87眼,占23.64%;0.6-0.8者28眼,占7.61%:0.8-1.0者11眼,占2.99%;≥1.0者3眼,占0.82%。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1者5眼,占1.36%;0.1-0.3者38眼,占10.33%;0.3-0.5者157眼,占42.66%;0.5-0.6者112眼,占30.43%;0.6-0.8者36眼,占9.78%,0.8-1.0者15眼,占4.08%;≥1.0者5眼,占1.36%。并发症主要有:术中撕囊失败11眼(2.99%),后囊破裂5眼(1.36%),悬韧带断裂7眼(1.90%),术后可逆性角膜水肿31眼(8.42%),经治疗后1-2周消失;暂时性眼压升高11眼(2.99%),继发性视网膜脱离2眼(0.54%),经手术后恢复。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既可治疗白内障,亦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视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 对2000年3月~2007年3月巩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298例(306眼)加以分析.结果 术中后囊破裂5眼占1.63%.术后角膜内皮水肿46眼占15%,前房积血5眼占1.63%,晶状体皮质残留8眼占2.61%;手术源性散光23眼占7.51%,伤口渗漏3眼占0.98%,人工晶状体夹持3眼占0.98%.出院时视力≥0.3者267眼,占87.25%;005~0.25者38例,占12.42%;<0.05者1眼,占0.33%.结论 基层医院开展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可行的,并发症的发生与术者手术熟练程度和经验有关,如能及时处理并发症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8(77眼)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表面麻醉下进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术中病人麻醉效果良好,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天裸眼视力:0.1~0.3者6眼(7.8%);0.4~0.8者58眼(75.3%);≥0.8者13眼(16.9%),术后1周复查视力,视力0.1~0.3者2眼(2.6%);0.4~0.8者57眼(74%);≥0.8者18眼(23.4%)。术后未发生角膜失代偿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手术质量较好,优于传统麻醉下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乡镇中心医院开展白内障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目前眼科常用的手术仪器设备,巩膜隧道刀和角膜穿刺刀等,对126眼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术后视力≦0.3占16.6%,0.3~0.8占76.19%,≧0.8者占7.14%.术中晶体后囊破裂6眼,占4.76%.术后角膜水肿23眼,占18.25%.结论 乡镇中心医院设备条件有限,但只要准备充分,严格按手术常规操作,开展该手术亦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白内障手术经验的医师直接学习超乳手术过程中早期手术技巧及其并发症,并分享经验.方法 经白内障超声乳化理论、手术助手学习,选择合适病例,顺利完成53例(59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果 53例(59眼)手术均能顺利完成,人工晶状体植入率(100%),术后第1天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者46眼(77.97%),第7天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者57眼(96.61%),术中撕囊发生滑向边缘7眼(11.86%),后囊膜破裂3眼(5.08%),悬韧带部分断离2眼(3.39%),虹膜损伤脱色素2眼(3.39%).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20眼(33.90%),均于术后2~7天内消退.结论 经过白内障超声乳化理论及助手培训学习,规避手术风险,无白内障手术经验的医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够在短期内掌握超声乳化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4.
王于蓝  陶津华  王敏  兰应霞  盛耀华 《眼科》2011,20(6):400-403
目的分析硬核白内障在接受复明手术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术中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视力预后。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完成的市级白内障防盲复明项目中接受白内障手术的1061例白内障患者中,四级以上硬核白内障267例(267眼),其余794例非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术前眼部特点、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视力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其脱盲率和脱残率,并与本复明项目的非硬核白内障者进行比较,脱盲的标准为矫正视力>0.05;脱残的标准为矫正视力>0.3。主要指标临床特征、并发症、术后视力。结果 267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中,术前矫正视力低于眼前指数者124例(46.3%),≤0.1者89例(33.3%),0.1以上者54例(20.4%)。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2例,既往青光眼滤过手术史6例(1.2%)。接受超声乳化手术254例(95.1%),13例综合考虑术前检查结果、术中具体情况改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主要手术并发症:后囊膜破裂14例(5.24%),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批非硬核白内障患者(13/794例,1.64%)(χ2=10.33,P<0.01);术后1天角膜水肿35例(13.1%),显著高于同批非硬核白内障患者(19/794例,2.4%)(χ2=46.98,P<0.01)。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05者261例,脱盲率97.4%;矫正视力>0.3者234例,脱残率87.6%。其中72例(27.0%)矫正视力高于0.6,视力状态与术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χ2=367.51,P<0.01)。结论本防盲复明项目中,硬核白内障的手术比例高,手术难度高于常规白内障手术。对术眼复杂状态的充分预测和估计、术中及时转换术式能提高大批量复明手术中硬核白内障的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96例(109眼)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且无全身并发症,行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情况。结果随访3—18个月,术后视力1〉0.5者86眼(78.90%),0.1~0.4者19眼(17.43%),〈0.1者4眼(3.67%)。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实施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适合在基层医院眼科及“复明工程”活动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轴≥30mm)白内障临床疗效,探讨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64例86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眼轴≥30mm),矫正视力≤0.1,均采用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随访1a,观察术后视力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含矫正)≥0.4者35眼(41%),0.2~0.3者23眼(27%),0.1~0.15者25眼(29%),〈0.1者3眼(3%)。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者2眼(2%),经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行睫状沟植入人工晶状体; 术后发生角膜水肿者6眼( 7%),经治疗后均消退; 后囊不同程度混浊9眼(10%),经行YAG激光后囊切开后视力恢复; 视网膜脱离者1眼(1%),经行巩膜外填压术后治愈。结论: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术后并发症是可以控制的,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是由于高度近视的特殊性,术中操作要轻巧、细致,技术参数也应作适当调整,以利达到术后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在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00例(100眼)贫困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中发生后囊破裂9眼,其中6眼为白内障过熟期,3眼为高血压患者。术后角膜水肿13眼,无严重并发症。术后3d裸眼视力0.5以上者78眼,0.3~0.5者13眼,0.1~0.25者6眼,0.1以下者3眼。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适合批量白内障复明工程。贫困白内障患者宜抓紧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18.
王龙  张媛  徐洁慧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6):1133-1135
目的:探讨复明工程中应用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临床效果和手术安全性。 方法:对82例82眼纳入复明工程的白内障患者行联合使用改良技术(前囊膜染色、环形撕囊联合截囊、辅助切口)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重点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出院时裸眼视力≥0.3者67例占82%; 出院1wk时裸眼视力≥0.3者76例占93%, 其中≥0.8者45例占55%。术中无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悬韧带离断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结论:联合使用改良技术,可以提高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655例(655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256眼占39.08%,术后3天复查裸眼视力≥0.5者419眼占63.97%。655例患者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法,疗效确切,手术中规范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