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铬盐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铬盐行业是我国重点整治的高污染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势在必行。文章结合实例,对铬盐行业清洁生产审核进行探讨。污染负荷最高的焙烧车间是重点审核对象;评估过程产生7个中/高费方案,综合筛选出6个可行方案,已实施或正在实施的"少钙焙烧"等6个方案使企业主要污染物铬渣排放量削减达40%,焙烧窑含铬粉尘无组织排放量减少约10%,原辅料及能源消耗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对铬盐行业清洁生产审核的探讨为铬盐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了范例,有利于铬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铬元素是现代工业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但有钙焙烧工艺产生的铬渣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危害。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铬渣处理处置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国外集中于铬渣的无害化处理,而国内则以铬渣的综合利用为主。在越来越注重环境效益和资源利用率的今天,铬渣的综合利用更能获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以油页岩废渣为原料,通过酸浸法浸取油页岩灰渣中的铝酸钠溶液。采用焙烧活化方法将废渣中含铝的低活性晶体物质活化为高活性半晶体或非晶体物质,利用酸浸法浸取焙烧后的高活性含铝废渣,得到铝液;依据试验分析了影响酸浸法浸取铝酸钠溶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取酸浓度和浸取温度;得出酸浸法的最佳工艺参数:活化温度850℃,活化时间3h,选用酸浓度40%,浸取温度60℃,此时油页岩废渣铝浸取率为75%。  相似文献   

4.
以Al2O3和CaCO3为原料经高温焙烧酸溶制备工艺合成新型高效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钙。采用Al-Ferron逐时络和比色法研究产品中的铝形态;络合滴定法研究钙含量。结果表明:焙烧工艺对钙含量的影响较大,酸溶工艺对钙含量的影响较小。在最佳配比条件下,生成的Alb为最佳;焙烧温度提高Ala、Alc含量减小,Alb含量增大;增长酸溶反应时间Alb含量减少;增加酸用量,Ala、Alc含量减少,Alb含量增大。  相似文献   

5.
以Al2O3和CaCO3为原料用焙烧酸溶制备工艺合成新型高效的聚合氯化铝钙,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焙烧温度,原料配比为(Al2O3)70%,酸溶时间为3h,酸用量为(20g原料)70mL时有利于新型絮凝剂制备合成反应。并以本钢转炉煤气洗涤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混凝效能。结果表明,新工艺制备的聚合氯化铝钙混凝效能优于工业聚铝。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某地典型鼓风炉炼铅工艺产生的干渣及水粹渣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属性鉴别,并考察了不同浸出方式对浸出液中重金属浓度的影响。采用化学连续提取法对废渣中的Cd、As、Pb等典型重金属化学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照GB 5085. 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试验所选鼓风炉铅冶炼渣不存在浸出超标情况;3种提取方式的浸出液中重金属种类略有不同,但酸性条件对废渣中Zn、Pb、Cd、As等重金属的浸出影响最大,Cu更容易受弱酸性条件影响;形态分析数据显示Cd溶出风险最大,As、Pb溶出风险相对较小,干渣的潜在环境危害性要明显高于水淬渣。  相似文献   

7.
浅谈铬渣解毒技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介绍了铬渣污染状况,对比分析了10余种铬渣解毒技术的优缺点,并且重点论述了旋风炉附烧铬渣工艺过程及其技术特性。研究表明,旋风炉附烧铬渣具有吃渣量大,解毒彻底等优点,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新型铬渣解毒技术。   相似文献   

8.
钒渣中钒的浸出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制钒浸出工序进行研究,了解钒渣中钒残留比率及钒含量的变化范围,并对随州、竹山、郧西等地钒厂在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堆放深度、不同排渣年份条件下的钒渣中钒的浸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渣样中钒含量分布于3.5mg/L~30mg/L,钒在渣中残留比约为4.5%~5.6%,钠化焙烧渣钒含量高于钙化焙烧渣。与砷毒性的类比结果说明,不能排除钒渣属于危险废物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硝酸盐在层状氢氧化镁铝及其焙烧产物上的吸附特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坤  王海增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7):1340-1346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比研究了水溶液中硝酸盐在自制层状氢氧化镁铝(每批500 kg)(Mg-Al LDH)及其焙烧产物(Mg-Al CLDH)上的吸附性能和机理, 用多晶X射线衍射对层状氢氧化镁铝(吸附前后)及其焙烧产物(吸附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硝酸盐在层状氢氧化镁铝及其焙烧产物上的吸附分别是通过离子交换和"结构记忆"效应实现的.硝酸盐在层状氢氧化镁铝及其焙烧产物上的吸附量受吸附时间、温度、吸附剂用量、初始pH值、溶液初始浓度、离子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在25~80 ℃的条件下,硝酸盐在层状氢氧化镁铝及其焙烧产物上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线性吸附等温方程式.在层状氢氧化镁铝上的吸附为放热反应,平衡吸附量为34.87~26.95 mg·g-1,而在焙烧层状氢氧化镁铝上的吸附为吸热反应,平衡吸附量为45.41~203.44 mg·g-1.焙烧层状氢氧化镁铝可有效脱除溶液中的硝酸盐,吸附后产物在700℃下重复再生3次,吸附量无变化.溶液初始浓度为500 mg·L-1、吸附剂用量为0.1 g、吸附时间为15min、温度为40 ℃是焙烧层状氢氧化镁铝吸附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重金属捕集剂捕集电镀废水中金属离子原理与工艺的基础上,推测电镀污泥中金属的存在形式以及钠化焙烧过程污泥中主要金属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借助相关热力学计算,研究各种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反应的先后顺序,探讨有利于生成NaAlO_2、Na_2ZnO_2、Na_2CrO_4的污泥焙烧条件,并研究了污泥苏打焙烧-水浸探索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污泥焙烧过程通过控制焙烧温度、焙烧气氛、Na_2CO_3与石灰加入量,使污泥中的铝、铬、锌尽可能最大程度转化成NaAlO_2、Na_2ZnO_2、Na_2CrO_4,从而在水浸过程使灰渣中的Al、Cr、Zn与Cu、Ni、Fe分离。研究结果为电镀污泥实际焙烧过程条件的控制以及灰渣中NaAlO_2、Na_2ZnO_2、Na_2CrO_4分离工艺的选择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