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鏻盐-铜/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次将铜离子和十四烷基三丁基季鏻阳离子(TBTP)与蒙脱土离子交换得到季鏻盐-铜/蒙脱土复合材料(TBTP-Cu/MMT),其中铜和季鏻阳离子的质量含量分别为2.87%和24.07%.热重(TG)、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铜离子和季鏻阳离子确实交换到蒙脱土中,并且TBTP-Cu/MMT中季鏻阳离子的热分解起始温度约为22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抗菌试验结果表明,TBTP-Cu/MMT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 μg·mL-1和200μg·mL-1.研究了蒙脱土复合材料浓度及与细菌的接触时间对抗菌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浓度的增加、接触时间的延长,活菌数减少,抗菌性能提高;将100 mg TBTP-Cu/MMT在100 mL蒸馏水中浸泡20天后,季鏻阳离子和Cu2 的释放量很小,分别为4.891 mg·L-1和1.928 mg·L-1,表明TBTP-Cu/MMT具有良好的耐水性.  相似文献   

2.
含季鏻阳离子的抗菌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离子交换法将十六烷基三苯基插入到钠基蒙脱土的层间得到4种不同季鏻阳离子含量的改性蒙脱土,通过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法(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结构,并测试了其Zeta电位和抗菌活性. 发现4种改性蒙脱土中季鏻阳离子的热分解起始温度都高于23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并且随着改性蒙脱土中季鏻阳离子含量的增加,其层间距变大、Zeta电位升高、抗菌活性增强. 钠基蒙脱土为片状结构,粒子之间相互缠绕在一起,而改性蒙脱土显示不规则形状. 对季鏻阳离子含量为23.55wt%的QPC/MMT 3样品,其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分别为1.2和0.1g/L;与细菌接触24h后,1.0g/L的样品可杀死99.9%以上的E.coli,0.1g/L的样品可杀死所有的S.aureus. QPC/MMT 3还具有较好的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TEO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氨水催化下制备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微球。以该微球为载体,原位负载纳米银。探究乙醚、硅烷结构助剂加入量对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形貌、结构和粒径的影响,并通过抗菌实验测试其样品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硅烷结构助剂和乙醚的加入对树枝状孔道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纳米银负载到该介孔二氧化硅的MIC在3.16~3.95mg·L-1,MBC为6.32mg·L-1,优于纯纳米银。  相似文献   

4.
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生物活性以聚己内酯(PCL) 、壳聚糖(CS) 、羟基磷灰石(HA)为原料,用Hakke流变仪挤出成型制备了不同 HA含量的HA/ PCL-CS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拉伸性能的测试,考察了复合材料浸渍于模拟体液(SBF)中的生物活性及其在生理盐水中的降解性能,用X射线衍射(XRD)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扫描电镜(SEM) 、接触角测试仪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 HA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杨氏模量随 HA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亲水性能随着HA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HA/PCL-CS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SBF)中浸渍 14d后,在表面形成一层弱结晶的碳磷灰石(CHA)覆盖层 , 显示出良好的生物活性; PCL 的分子量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溶液pH值和质量损失率却增大,浸渍28d后,溶液pH值达到9. 54,失重率达到5.86%,显示出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  相似文献   

5.
有机柱撑水黑云母功能材料层间域有机柱结构排布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18TAB)对具有蛭石晶层与云母晶层的规则间层矿物水黑云母进行有机柱撑,运用XRD对其粉末样表征,研究随着C18TAB加入量的增大,有机离子团在水黑云母的蛭石晶层与云母晶层中排布模式的演化.结果表明,水黑云母在不同的柱撑液浓度下,在其蛭石晶层中随着有机堆垛密度不断增大而出现了倾斜单层、倾斜双层两种空间排布模式;而在云母晶层中则只有倾斜双层一种排布模式.其空间排布演化模式为:蛭石晶层中倾斜单层→蛭石晶层中倾斜双层→蛭石晶层与云母晶层中倾斜双层,最终C18TAB在水黑云母的云母晶层与蛭石晶层层间域中有相同的倾斜双层排布模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煅烧成型工艺在聚醚砜(PES)基体表面复合了AlPO4耐热层,制备得到了AlPO4-PES层状复合材料。利用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维形貌分析(CLSM-3D)、FTIR和TGA等分析技术对AlPO4-PES微观结构、化学成分以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AlPO4含量对AlPO4-PES层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PO4层显著地改变了PES基体的微观结构,二者之间通过物理方式紧密结合;随着AlPO4含量的增加,AlPO4-PES层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明显增强,而热导率却不断降低;AlPO4-PES层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随着AlPO4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并且在0.1~5MHz测试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频率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Al含量对镁铝合金大气腐蚀产物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能谱(EDS)面扫描分析技术,研究了Al含量对实验室模拟的潮湿大气中由NaCl盐粒诱发的3种镁合金腐蚀产物膜结构和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2和Mg2(OH)3C1·4H2O,随着合金中Al含量的增加,腐蚀产物中Al参与生成的产物增多,但腐蚀产物膜的结构变得疏松多孔.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测试了膜层的保护性.结果表明,3种不同Al含量镁合金腐蚀产物膜的保护性能均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在相同的暴露时间内,镁合金中Al含量越高,腐蚀产物膜的阻抗值愈小,膜层的保护性愈差.其原因是Al的含量越高,腐蚀产物膜的结构变得愈加疏松和多孔.  相似文献   

8.
以氧化石墨(GO)为主体, 苯胺-邻甲氧基苯胺导电共聚物(P(An-co-oAs))为客体, 采用剥离/重新组装技术合成出P(An-co-oAs)嵌入GO复合材料. FTIR分析显示, P(An-co-oAs)的N-H基团与GO片层中的C=O基团存在着氢键作用. XRD和TEM分析表明, P(An-co-oAs)/GO保持良好的层状结构, 且随着P(An-co-oAs)含量的增加, 复合材料的层间距不断扩大. P(An-co-oAs)的插入, 使得复合材料的室温电导率比GO提高2~3个数量级. 同时发现, 增加P(An-co-oAs)的含量, 不仅提高了GO的电化学活性, 也改善了GO的锂离子嵌入/脱嵌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以氧化石墨(GO)为主体,苯胺-邻甲氧基苯胺导电共聚物(P(An-co-oAs))为客体,采用剥离/重新组装技术合成出P(An-co-oAs)嵌入GO复合材料.FTIR分析显示,P(An-co-oAs)的N-H基团与GO片层中的C=O基团存在着氢键作用.XRD和TEM分析表明,P(An-co-oAs)/GO保持良好的层状结构,且随着P(An-co-oAs)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层间距不断扩大.P(An-co-oAs)的插入,使得复合材料的室温电导率比GO提高2-3个数量级.同时发现,增加P(An-co-oAs)的含量,不仅提高了GO的电化学活性,也改善了GO的锂离子嵌入/脱嵌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Ce(SO4):对化学镀镍液及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SO4):的添加总体上提高了化学镀镍层的耐腐蚀性能和沉积速率,当加入量为2 mg·L-1时,镀层具有最高的沉积速率;当加入量为5mg·L-1时,镀层具有最好的耐蚀性能;Ce(SO4)2能够在电极表面吸附,对次亚磷酸根氧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提高了其氧化电流密度,并通过影响化学镀镍的阳极反应来影响化学镀镍层的沉积速率;Ce(SO4)2的加入增大了化学镀镍反应的活化能,提高镀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