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探索神经节苷脂1(GM1)是否有益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法小鼠右脑室一次性注射β-淀粉样蛋白(β-AP)4nmol制作痴呆模型,d4起GM150mg·kg-1·d-1ip连续10d。水迷宫和暗箱实验测定小鼠学习记忆和空间辨别能力。测定小鼠大脑皮质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乙酰胆碱(ACh)、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等生化指标。大脑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GM1治疗组与痴呆模型组比较,被动回避实验中进入暗室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减少;水迷宫游泳时间缩短;大脑ChAT和AChE活性,以及ACh含量恢复正常;大脑皮质组织学病变改善;细胞凋亡减少。但对β-AP引起的大脑MDA的增多及GSH的减少无影响。结论GM1可明显改善β-AP所致痴呆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和辨别能力。但其作用并非通过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而实现。  相似文献   

2.
复智散对阿尔采末病模型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智散(FZS)对Aβ25-35诱导的阿尔采末病(A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Aβ25-35侧脑室注射制作AD小鼠模型,以不同剂量的FZS灌胃治疗,通过Morris水迷宫和小鼠穿梭程序自动控制仪检测小鼠的认知功能,采用比色法测定小鼠脑内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乙酰胆碱(ACh)含量。结果不同剂量的FZS不仅对AD小鼠的认知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能增加AD小鼠脑内的ChAT活性及ACh含量,并降低AChE活性。结论FZS在1.25~10g·kg-1剂量范围内均有治疗小鼠AD的作用,但用1.25g·kg-1剂量时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AD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分布及对学习及记忆的损害,以及对CA3和CA1区域神经元及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5只12月龄AD小鼠作为实验组(AD组),5只12月龄C57BL/6J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C57组)。应用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脑内Aβ斑块沉积,以及CA3和CA1区域NeuN阳性细胞和ki-67阳性细胞表达。结果①与C57组小鼠相比,AD组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损害明显(P<0.05)。其中AD组总路程、第4象限活动时间、站台穿越次数、周围活动时间为(1510.08±317.28)cm、(29.85±9.81)s、(2.61±1.34)次、(99.45±15.91)s,C57组为(2201±260.47)cm、(61±17)s、(5.33±1.61)次、(57.37±18.56)s。②与C57组相比,AD组小鼠海马区出现更为明显的Aβ斑块沉积[(5.019%±1.457%)vs.(0.176%±0.079%)](P<0.05),皮质区也呈现出相同的结果[(7.429%±2.002%)vs.(0.571%±0.159%)](P<0.05)。③AD组小鼠CA3、CA1区NeuN阳性细胞明显少于C57组[(4.769%±1.038%)vs.(16.161%±1.516%),(5.029%±1.176%)vs.(13.121%±2.356%)](P<0.05)。④AD组小鼠CA3、CA1区ki-67阳性细胞明显少于C57组[(4.872%±1.029%)vs.(10.551%±2.004%),(4.150%±1.239%)vs.(8.354%±1.458%)](P<0.05)。结论AD小鼠脑内Aβ斑块沉积增多促进CA3和CA1区域神经元丢失、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下调了神经再生,引起AD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损害。  相似文献   

4.
白藜芦醇对小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后急性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小鼠局灶脑缺血后急性期的影响和机制。方法90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单纯缺血组、白藜芦醇组及非诺贝特组,各组均为3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后,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观察梗死范围和水肿程度;Evansblue染色观察血脑屏障破坏程度;RT-PCR技术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的mRNA水平。结果白藜芦醇和非诺贝特能够减少脑梗死体积〔(43.80±5.31)mm3、(45.57±5.63)mm3vs(63.87±9.33)mm3,P<0.01)〕,减少Evansblue外渗的体积〔(58.66±4.65)mm3、(78.72±5.78)mm3vs(102.06±6.07)mm3,P<0.01)和含量(6.40±0.92)μg.g-1、(12.47±1.24)μg·g-1vs(15.25±1.51)μg·g-1,P<0.01)〕,增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的表达〔(0.893±0.028)、(1.117±0.042)vs(0.467±0.013),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诱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表达增高,减轻血脑屏障的损害,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NGF/TrkA信号通路在美金刚(memantine,MEM)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Morris水迷宫、被动避暗试验及自主活动试验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脑内Aβ1-42表达水平,ELISA法及比色法考察其脑内ChAT及AChE活性,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NGF的水平及其特异性受体TrkA下游ER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EM明显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并明显降低其脑内Aβ1-42蛋白沉积。MEM可上调NGF表达水平,继而激活NGF-TrkA通路,明显增加TrkA、c-raf、ERK1/2及其下游效应蛋白CREB的磷酸化水平;同时,增强其脑内ACh生成酶ChAT并降低其水解酶AChE活性。结论 MEM可能通过增加NGF的表达,激活TrkA信号通路,降低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Aβ1-42蛋白沉积,从而改善其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复方银杏滴丸 (CO GBE)对糖皮质激素(GC)诱导的脑功能衰退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6月龄小鼠隔日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 30mg·kg-1共计 11次造成脑功能衰退模型,分别采用跳台法和水迷宫法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检测其体重、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跳台试验中,学习能力测定的反应期 (2. 4±s1. 9 )s、潜伏期(41±81)s、停留时间 (13±14 )s、错误次数 (2. 5±2. 4)次。记忆能力测定的潜伏期 (159±144)s、停留时间(3±4)s、错误次数 (0. 6±1. 0)次。水迷宫试验中,学习能力测定的B点到达时间 (61±37)s、错误次数(3. 2±2. 4)次、C点到达时间(65±65)s、错误次数(3. 9±2. 9)次,记忆能力测定的B点到达时间(60±41)s、错误次数(3. 0±1. 0)次,C点到达时间(71±59)s,错误次数 (3. 2±2. 2)次 ];体重明显减轻;脾脏指数减小(P<0.05,P<0. 01);胸腺指数呈减小趋势。CO GBE 15, 30, 60mg·kg-1不同程度地增强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P<0.05,P<0. 01), 60mg·kg-1还可以明显抑制模型小鼠体重下降,P<0. 05,增加其脾脏指数 (98±33 )mg·10g-1体重,P<0. 05,未见药物对模型动物胸腺指数有影响。结论:CO GBE可以明显改善GC诱导的脑功能衰退小鼠的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Aβ25-35诱导的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对小鼠海马区自噬和自噬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黄芩苷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侧脑室注射3μL浓度为3 mmol·L-1的凝聚态Aβ25-35制备AD模型,ip给予黄芩苷25,50和100 mg·kg~(-1),连续给药15 d。通过旷场实验观察小鼠的运动总距离和中央格停留时间,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观察其潜伏期,空间搜索实验观察原象限停留时间。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自噬小体的生成,Western蛋白印迹法测定中微管结合蛋白1轻链3分子(LC3)和Beclin1的表达。结果脑室注射Aβ25-35可引起小鼠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减少,从(3984±321)cm减少到(2790±306)cm,中央格停留时间由(3.6±1.2)s延长到(8.8±2.9)s,也可使水迷宫实验到达平台总时间由(22.0±1.9)s增加到(38.8±2.2)s;同时观察到海马区早期或晚期自噬泡形成。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显示,LC3和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P<0.05)。黄芩苷50和100 mg·kg~(-1)连续给药15 d能延长旷场实验运动总距离,分别为3705±337和(3968±448)cm;中央格停留时间分别缩短为5.6±1.8和(3.9±1.5)s;水迷宫实验到达平台总时间缩短为28.6±1.9和(22.9±1.7)s。透射电镜可见海马区线粒体肿胀,空泡状双层膜结构或者自噬泡形成;LC3和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黄芩苷对AD小鼠的学习记忆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升高AD小鼠海马区自噬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鹿茸中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1)对Aβ_(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病理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淀粉样蛋白(A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侧脑室注射Aβ_(1-42)制备AD模型,采用GM1腹腔给药,应用自主活动检测小鼠运动能力,应用水迷宫、Y迷宫、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空间记忆及学习能力,应用试剂盒检测APP、 Aβ、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水平。结果 GM1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GM1小鼠Y迷宫的自发交替率增加,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逐渐变短;并且降低APP、Aβ、caspase-3、caspase-9的积累。结论 GM1能明显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PP、Aβ水平以及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L-芝麻素对代谢综合征大鼠心肌损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L-芝麻素对代谢综合征大鼠心肌损伤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大鼠分正常组、模型组、L-芝麻素(30,60和120mg·kg-1)和辛伐他汀(5mg·kg-1)治疗组,除正常组给予正常饲料外,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诱导大鼠代谢综合征。至第9周时,各给药组给予含不同浓度L-芝麻素或辛伐他汀的高脂高糖饲料,每天1次。连续16周后,称体重(BW)、全心湿重(HWW)和左心室湿重(LVWW);取心肌组织测定心肌羟脯氨酸(HYP)、过氧化氢(H2O2)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和硝基酪氨酸(NT)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W,HWW和LVWW明显增加,心肌H2O2,HYP和NO含量明显升高,SOD和CAT活性明显降低,iNOS表达和NT含量增多,并出现心肌纤维增粗肥大且排列紊乱、组织中大量炎症细胞和脂肪组织浸润等严重的病理性改变。与模型组比较,L-芝麻素60和120mg·kg-1组及辛伐他汀组BW〔(328±11),(313±10)和(310±10)vs(411±14)g〕,HWW〔(0.94±0.07),(0.86±0.11)和(0.85±0.12)vs(1.21±0.19)g〕和LVWW〔(0.77±0.08),(0.65±0.09)和(0.67±0.06)vs(1.03±0.22)g〕降低,心肌H2O2〔(239±50),(201±35)和(182±39)vs(302±41)mmol·L-1〕,HYP〔(1.09±0.09),(0.95±0.06)和(0.88±0.09)vs(1.21±0.07)mg·g-1蛋白〕和NO含量〔(1.51±0.46),(0.98±0.26)和(0.76±0.37)vs(2.61±0.41)μmol·L-1〕明显下降,SOD〔(71±12),(84±10)和(90±10)vs(49±8)μmo·lmin-1.L-1〕和CAT活性〔(27±8),(34±6)和(36±9)vs(20±4)μmol·L-1〕显著升高;心肌iNOS表达和NT含量减少,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L-芝麻素可抑制代谢综合征大鼠心肌损伤,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类型。目前针对该病已上市的药物多为胆碱酯酶抑制剂,但只能改善AD的认知功能障碍,不能有效干预AD的疾病进程。双配基-(-)-美普他酚[Bis(9)-(-)-meptazinol,B9M]是依据多靶点导向配体策略设计研发的新型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同时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ACh E)的催化位点和外周阴离子位点,能够有效抑制ACh E活性及由其诱导产生的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本研究主要探讨B9M对AD转基因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进而分析其潜在的病理机制。方法选用8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AD模型,以3个剂量B9M(每天0.2,0.6和2μg·kg~(-1))皮下注射4周,通过筑巢、新物体识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研究B9M对AD模型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实验结束后将小鼠处死,收集脑组织样本进行免疫组化和ELISA等实验,研究B9M对AD小鼠脑内ACh E活性、Aβ含量和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B9M对AD模型小鼠的疾病修饰作用。结果8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筑巢能力明显下降。B9M经皮下给药4周后,B9M给药组的筑巢评分明显高于未给药APP/PS1模型组,提示B9M能够明显提高小鼠的筑巢能力。APP/PS1转基因小鼠新旧物体识别指数为44.09%,接近50%,提示其对新旧物体无识别能力。而B9M连续给药4周可显著提高APP/PS1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进一步表明B9M能够改善AD模型小鼠的识别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B9M给药可明显缩短APP/PS1小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与模型组相比,B9M给药组(0.6和2μg·kg~(-1))及阳性药物多奈哌齐组小鼠在目标象限穿越平台时间和距离百分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组小鼠的游泳速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B9M能显著提高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探讨B9M作用机制发现,B9M可通过抑制皮质和海马区ACh E活性降低乙酰胆碱(ACh)水解,提高突触间隙ACh含量。B9M可显著降低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可溶和不可溶性Aβ40和Aβ42含量,显著抑制脑组织中胶质细胞的集聚,减少胶质细胞的增生。B9M 2.0μg·kg~(-1)减少Aβ斑块、抑制胶质细胞活化的效果最为显著,给药剂量是阳性对照药物多奈哌齐的千分之一。结论 B9M皮下连续给药4周可有效提高8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筑巢和新物体识别能力,改善空间学习和记忆障碍。B9M通过抑制APP/PS1小鼠脑内ACh E活性改善其学习记忆功能,通过减少脑内Aβ斑块、降低Aβ40和Aβ42含量、抑制胶质细胞激活逆转AD相关病理进程,提示B9M具有症状改善和疾病修饰双重作用,是极有潜力的抗AD新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旱莲苷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模型组(n=20)及实验组(n=20)。实验组及模型组大鼠均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联合双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构建AD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实验组大鼠灌胃24 g·kg-1·d-1旱莲苷,模型组与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8周。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法及蛋白质印迹(Wb)法检测海马组织AchE、GSK-3β、ChAT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大鼠第4天逃逸潜伏期分别为(9.82±3.06),(50.69±9.51)和(26.87±8.12)s;首次到达原平台位置的时间分别为(15.42±1.31),(41.12±20.34)和(22.76±5.87)s;穿越原平台次数分别为(5.39±2.01),(1.53±1.21)和(3.36±0.58)次;海马组织AchE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3±0.11,0.96±0.04和0.47±0.03;GSK-3β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0.13,0.98±0.02和0.41±0.04;ChAT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5±0.05,0.46±0.12和0.84±0.09。以上指标: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AchE、GSK-3β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比,实验组以上指标均降低;而ChAT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降低,且实验组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旱莲苷可改善AD大鼠海马组织病变,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组织AchE、GSK-3β蛋白表达,上调ChAT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进植物抗菌剂1,4-双(2,6-二甲苯基)-2,5-哌嗪二酮(Ⅰ)的合成工艺路线并观察其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应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目标化合物;应用跳台试验和迷宫实验观察目标化合物灌胃给药对小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实验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化合物组,模型组和化合物组先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0.03 mg·kg-1造模,然后化合物组灌胃目标化合物19.1 mg·kg-1·d-1,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氯化钠溶液,连续3 d.记录给药前后跳台试验和迷宫实验的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总收率为89.5%,反应周期短.在小鼠跳台试验中,与模型组比较,化合物组给药后小鼠潜伏期明显延长[(297.7±44.5)vs.(80.1±21.1),P<0.01],5 min内错误次数显著减少[(62.1±22.1)vs.(187.2±56.1),P<0.01].在迷宫试验中,给予目标化合物的小鼠在Y型迷宫中很快进入安全区,表现出潜伏期短[(34.1±40.1)vs.(100.8±8.4),P<0.01],错误次数减少[(3.6±3.1)vs.(13.6±5.2),P<0.01].结论应用相转移催化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反应条件平稳、简便且收率高;目标化合物对小鼠有较明显的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大黄酚脂质体对阿尔采末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黄酚脂质体对β-淀粉样肽(Aβ25-35)致阿尔采末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方法小鼠1次性脑室内注射凝聚态Aβ25-353μl(1.0 mmol.L-1)制造AD小鼠模型,然后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或溶剂,采用Y型迷宫法和跳台法测试大黄酚脂质体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采用比色法测定小鼠脑组织SOD和CAT活性。结果脑室1次性注射3μl Aβ25-35溶液可引起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同时使脑组织SOD和CAT活性降低;而大黄酚脂质体制剂可不同程度改善Aβ25-35造成的学习记忆障碍,提高脑组织SOD和CAT活性,延长小鼠断头耐缺氧的生存时间。结论大黄酚脂质体制剂对Aβ25-35致AD小鼠记忆障碍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酶CAT和SOD活性,提高脑组织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关。大黄酚脂质体有望成为治疗AD疾病临床应用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14.
益智复方对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益智复方对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小鼠每日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 0.150 g*kg-1,连续45 d可以造成痴呆模型.在注射半乳糖5 d后,同时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YZC至造模结束,再采用Y型迷宫测验及SOD、MDA检验试剂盒分别查看其对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益智复方可以显著提高痴呆小鼠Y型迷宫学习/记忆成绩(所需的训练次数由模型组的 31.35±8.97/17.12±5.57 降低到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的 19.67±8.07/11.27±6.65、14.00±6.84/8.29±5.95 和 11.41±5.99/6.24±4.97);益智复方 0.108 g*kg-1和 0.433 g*kg-1均可显著提高小鼠脑组织SOD活性,从 17.69±3.14 nU*mg-1pro升高到 26.94±4.46 nU*mg-1pro和 21.33±3.63 nU*mg-1pro;而益智复方 0.108 g*kg-1、0.217 g*kg-1和 0.433 g*kg-1使小鼠大脑中丙二醛(MDA)水平由 4.08±0.88 nmol*mg-1pro减少到 2.82±0.75 nmol*mg-1pro、 2.10±0.42 nmol*mg-1pro和 2.35±0.39 nmol*mg-1pro.结论益智复方具有较好的改善学习记忆功能,这可能与其清除脑内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有联系.  相似文献   

15.
李善华  周利  张霞  何华琼 《安徽医药》2019,23(2):232-236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侧脑室注射影响阿尔茨海默病(AD)转基因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行为学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20只老年痴呆转基因小鼠(C57BL/6J)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D转基因模型组(AD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小鼠,另取老年正常C57BL/6J小鼠10只设为老年组。AD组和实验组分3次(间隔10 d)侧脑室注射mNGF,老年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用Morris水迷宫视频跟踪分析系统进行空间探索实验;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海马CA1区诱发的群峰电位(PS)和自发性动作电位(AP);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海马CA1区中BDNF mRNA和NGF mRNA水平。结果 治疗第40天,实验组小鼠脑薄片海马回CA1区BDNF[(100.51±2.27) ng/mL]和NGF[(159.85±1.23) ng/mL]蛋白阳性表达及BDNF mRNA[(72.02±0.98) β-actin]、NGF mRNA[(67.08±1.16) β-actin]明显升高,PS[(63.02±1.25) mV]和AP[(58.57±0.93) mV]膜电位降低,三组间的治疗前和第40天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小鼠跨越平台次数(4.29±0.64)明显高于AD组和治疗前同组[(2.85±0.12),(2.68±0.24)](F=49.815,232.391,P<0.05),实验组逃避潜伏期[(21.73±0.54)s]较AD组[(68.59±2.01)s]明显缩短,与AD组和治疗前同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910.165,3 137.281,P<0.05)。老年组运动轨迹主要在原平台位置,AD组则主要分散在外周,而实验组运动轨迹在两者之间。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能促进AD转基因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NGF稳定海马CA1区膜电位,上调BDNF和NGF蛋白及其基因表达以营养和修复神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川芎嗪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ip给予硝普钠2.5mg·kg-1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缺血10min,再灌注10min,重复2次,制备VD大鼠模型。VD模型制备后24h,治疗组大鼠于每天上午9:00ig给予缬沙坦8mg·kg-1,川芎嗪25mg·kg-1或缬沙坦+川芎嗪(8+25mg·kg-1),每天1次,连续15d,同时设假手术和模型组。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束后第2天取海马,逆转录PCR检测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末次给药后连续5d进行大鼠定位航行训练,训练的第3,4和第5天,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分别为43±19,22±10和(16±7)s,与假手术组32±15,16±8和(10±6)s比较明显延长(P<0.05);第6天,模型组大鼠在平台象限停留时间为(35.3±10.0)s,跨越虚拟平台(3.4±1.7)次,平台象限游程百分比为(30±6)%,与假手术组(6.3±2.5)s,(51±11)次和(38±8)%比较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IL-1βmRNA和海马CA1区TNF-α,Bcl-2和Bax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第4和第5天,缬沙坦、川芎嗪单用和联合应用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分别为18±9和(13±7)s,18±9和(14±7)s及17±8和(11±7)s(P<0.05,P<0.01);联用组大鼠跨越平台的次数、在平台象限停留的时间及平台象限游程百分比均明显增加,分别为(5.6±1.9)次,(50±8)s和(37±6)%(P<0.05),缬沙坦和川芎嗪单用组上述指标改变不明显;二者联用组海马IL-1βmRNA,TNF-α和Bax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缬沙坦和川芎嗪单用组海马CA1区Bcl-2蛋白表达增强,Bax蛋白表达降低(P<0.01),海马组织IL-1β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缬沙坦组海马CA1区TNF-α蛋白表达减少(P<0.05);川芎嗪组TNF-α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缬沙坦及川芎嗪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二者联用作用更加明显。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及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25-35(Aβ25-35)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右侧海马内注射Aβ25-3510μg制备AD模型,次日起淫羊藿苷30,60和120mg.kg-1灌胃给药,连续14d,d15~19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辨别学习记忆能力;d20检测海马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淫羊藿苷给药14d明显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升高,NOS活性降低;海马内AChE及ChAT的表达增加。结论淫羊藿苷可以改善Aβ25-35海马内注射所致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可能与其增加AChE和ChAT表达,增强SOD和GSH-PX等自由基清除酶活性,降低NOS活性,减少NO释放等多种机制,促进胆碱能递质系统功能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幼年注射氟西汀(Flu)制备成年小鼠抑郁模型,探讨其表观有效性和预测有效性。方法 幼年ICR小鼠出生后第4到第21天连续ip给予Flu 10 mg.kg-1(幼年诱导模型组),正常饲养至9周龄后,分为模型组、ig给予Flu 10 mg.kg-1和氟哌啶醇0.1 mg.kg-1组,连续3周后开始检测实验,测试期间继续给药,测试完成后小鼠为12~13周龄。开场实验检测跨格数,悬尾实验检测不动时间,明暗穿箱实验检测明暗穿箱次数。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幼年诱导模型组小鼠成年后,自主活动显著减少(跨格数:83±30 vs 58±19;站立数:32±10 vs 20±8),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延长〔83±46 vs(128±56)s〕,明暗穿箱次数显著减少(18±5 vs 10±4)。小鼠连续ig给予Flu 10 mg.kg-1后,自主活动显著增加(跨格数:58±19 vs 85±41;站立数:20±8 vs 30±12),悬尾不动时间显著缩短〔128±56 vs(71±40)s〕,明暗穿箱次数显著增加(10±4 vs 17±7),各指标均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而给予氟哌啶醇0.1 mg.kg-1组小鼠,各指标数据无明显改变,同时表现出镇静作用。结论 幼年小鼠注射Flu成年后的表现符合抑郁模型表观有效性和预测有效性特征,有望成为制备更合理的抑郁症动物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天麻全药是否可以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少其对大脑海马区域中β-淀粉样蛋白(Aβ)的聚集程度及老年斑的形成,以及这些作用是否与调控keap1-Nrf2/HO-1抗氧化应激通路方面有关,进一步探讨天麻全药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及在老年性痴呆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模型,实验小鼠分为A组:正常组;B组:正常给药组;C组:APP/PS1模型组;D组:模型给药组。B和D组取2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每日灌胃同等剂量天麻全药(每天1.5 g·kg~(-1)),A和C组灌胃同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至5月龄时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取小鼠血清检测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组织中Aβ的沉积;实时PCR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相关基因的m RNA水平;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蛋白印迹实验检测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Nrf2、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水迷宫检测结果显示,C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5);各组小鼠血清中GOT和GPT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小鼠脑组织形态结构无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C组小鼠脑组织中出现明显Aβ沉积;海马组织中Nrf2和HO-1的m RNA及Keap1,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5,P<0.01);与C组小鼠比较,D组小鼠中Aβ斑块形成减少;海马组织中Nrf2,HO-1的m RNA及Keap1,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P<0.01);海马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长期灌胃天麻全药,小鼠血清中的GOT和GPT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小鼠在长期给予天麻后,对肝脏功能代谢功能并无明显毒性作用;水迷宫及其他结果显示天麻全药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痴呆小鼠模型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这提示天麻全药对AD痴呆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且其可能通过调控keap1-Nrf2/HO-1通路,增强下游抗氧化基因的表达、SOD酶活性发挥抗氧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AD病理进程、减少Aβ的沉积,进而改善AD痴呆小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马尾松针叶聚戊烯醇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AD模型组、石杉碱甲组(0.3 mg.kg-1)、聚戊烯醇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mg.kg-1),灌胃给药14 d后,一次性右侧侧脑室注射聚集态β-淀粉样蛋白(Aβ1~42)5μg制备AD小鼠模型,继续给药7 d后,通过避暗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马尾松针叶聚戊烯醇408,0 mg.kg-1剂量组能明显提高AD小鼠被动回避记忆能力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P<0.05或0.01),且高剂量针叶聚戊烯醇(80 mg.kg-1)与0.3 mg.kg-1石杉碱甲的效果相似。结论:马尾松针叶聚戊烯醇能明显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的能力,提示马尾松针叶聚戊烯醇对AD小鼠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