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组织思维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组织思维是本文在思维自组织机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全新的理论探索。本文在阐述自组织与他组织之后辨析了自组织思维和他组织思维这对概念,对自组织思维进行了内涵界定和特征归纳,分析自组织思维的物质基础和发展阶段,提出自组织思维的一般程序,完成自组织思维的基本理论体系建构;以发生认识论为个案,探索自组织思维的实践过程;最后论证自组织思维与外在自组织世界的一致性。基于对自组织思维的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探索,本文反对反向的他组织思维,提倡自觉的自组织思维;反对将自组织思维绝对化,提倡根据发展变化的实践不断完善和修正自组织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思维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创造活动的核心问题是创造性思维。作认为:从系统的整体性把握事物规律是创造性思维的内在要求;人们通过对要素的重组,改变对象系统的结构和层次关系,实现认识的突破;人类创新必须通过开放获取信息,才能克服阻碍创新的障碍;创造性思维方法的非逻辑特征和随机循环作用,体现出创造系统的自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自组织理论为指导,对思维自组织与自组织思维进行分析研究,在分析论证思维自组织是自发的自组织思维,以及自组织思维是自觉的思维自组织的观点基础之上,进而提出人类个体思维是一个经过从自发的自组织思维到他组织思维,再到自觉的自组织思维的一个自组织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大众认识理论和系统思维的自组织理论,给"无为而治"管理思想予剖析,探讨它的管理思想精华。"无为而治"的管理对象是组织群体,人类组织具有复杂性,大众认识与自组织思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从大众认识、自组织和"无为而治"三者关系中,指出"无为而治"的管理方法具有高度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协同学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系统自组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可持续发展系统 (SDS)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巨系统 ,是开放的合作的自组织系统。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中 ,运用协同学 ,研究可持续发展系统 (SDS)中各子系统之间是怎样合作以产生宏观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或功能结构的 ,找出可持续发展系统 (SDS)的自组织演化规律 ,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有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社会与自组织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一个自组织复杂巨系统,自组织理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构建和谐社会是执政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理论升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以系统自组织理论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为切入点,探析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和规律,自觉推进和谐社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有序转变。  相似文献   

7.
系统思维原则与领导者的战略思维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战略思维是领导思维的重要内容。如何保证领导的战略决策合理性,关键因素之一是应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指导。战略思维对象的系统性与思维过程的全局性、阶段性,决定了战略思维必须遵循系统思维方法的一般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和有序性原则。这就要求领导注重对象系统的有机整体性,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注重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决策中追求整体的最佳效益;可通过了解系统的功能去寻求优秀系统功能的最佳结构,通过结构优化促使系统功能优化;重视系统开放的必要性,重视系统自组织这一可贵的资源,重视控制性因素的作用,力求以最小的调节力度获得最大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远程教育系统的复杂化与支撑技术的发展,以学习者自主和协同学习的远程教育“自组织”形态成为远程教育系统的重要构成。基于对自组织内涵的分析及远程教育学习环境发展的新诉求、新方向,提出远程教育自组织学习环境内涵,并尝试从关键角色、演化过程来形成远程学习环境构建路径,并从远程教育实践角度提出自组织学习环境的三种实践导向,以此从自组织视角为远程学习环境构建提供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9.
整体性是系统哲学的基本特点。从系统本体论、系统认识论、系统价值论三个方面对系统哲学的整体性作了论述。作为综合时代的综合哲学,系统哲学必然影响到人们的世界观与思维方式,它将在人类现代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实践与应用,其优越性将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0.
系统辩证论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辩证论在科技革命中,在批判还原论和机械斗争中诞生和发展。其基本内涵是:系统存在(整体性);系统演化(自组织);系统变革(创新)。它发现了系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普遍形式;每一系统包含的诸多矛盾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网络;系统思维与系统变革是网络时代最重要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建议加强对社会复杂系统和社会系统工程及其哲学概括的研究,为实现“五个统筹”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