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直接及间接征象对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经病理证实的26例神经鞘瘤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声像图表现为单发结节,17例呈实性,9例呈混合性,包膜完整,内部可见血流信号.直接征象:17例瘤体两端可见神经干结构,3例瘤体一端可见与神经干相连.间接征象:2例瘤体周围可见同名血管伴行,且瘤体在神经走行区域内.超声诊断神经鞘瘤20例(76.9%),2例误诊为神经纤维瘤(7.7%),4例未明确诊断(13.4%).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是术中防止神经损伤的关键.高频超声在诊断外周神经鞘瘤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成为外周神经源性肿瘤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包敏娟  薛勤 《重庆医学》2013,42(7):807-809
目的 探讨外周神经鞘瘤的高频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32例外周神经鞘瘤的高频超声表现.结果 32例神经鞘瘤术前超声检出率100%、诊断符合率78.1%(25/32).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包块22例(68.8%),囊实混合性包块10例(31.2%);其中27例(84.4%)病灶与神经干相连,28例(87.5%)病灶内显示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超声对外周神经鞘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用于诊断肢体周围神经鞘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回顾分析我院25例经外科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神经鞘瘤患者,25例患者均采用高频线阵探头扫描检查,检查范围包括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流分布情况,并仔细观察肿块与周围神经干的关系.结果 肢体周围神经鞘瘤的典型声像图特点为椭圆形或圆形低回声实质性团块,其长轴两端可见“鼠尾样”神经干回声相连.超声诊断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符合22例,误诊3例.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诊断肢体周围神经鞘瘤,超声图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上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探讨高频多普勒超声在外周神经鞘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②方法 回顾分析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浅表神经鞘瘤资料.③结果 依据内部回声特点分为2型:实质型和混合型;本组超声检出率100%,超声诊断准确率88.4%.④结论 利用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结合临床能够比较准确地对外周神经鞘瘤作出诊断,在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郑梅芳 《中外医疗》2011,30(18):174-174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外周神经鞘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制值.方法 本文收集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经我院及上级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神经鞘瘤24例,对其声像图表现进行总给,并与其易误诊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外周神经鞘瘤在声像图表现上可分为三型,无论是何种分型均可在肿瘤长轴的一端或两端边缘找到与之相连的种经干细尾状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在肢体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肢体神经鞘瘤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肢体神经鞘瘤声像图以低回声多见,伴液化者可呈混合性回声,肿瘤边界清,内部回声可欠均匀或不均匀,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丰富。结论 超声检查对肢体神经鞘瘤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肢体神经鞘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7月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肢体神经鞘瘤声像图特征,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 18例肢体神经鞘瘤中超声检出率100%,其中低回声型13例,混合回声型3例,无回声型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44.4%(8/18),其中2例误诊为神经纤维瘤,2例误诊为肌纤维瘤,1例误诊为血肿,1例误诊为腱鞘囊肿,4例性质待定.结论 肢体神经鞘瘤声像图有其特征性,但需与神经纤维瘤、肌纤维瘤、血肿、腱鞘囊肿等疾病鉴别,以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肢体外周神经病变中的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查就诊的怀疑肢体外周神经有病变的患者30例,并与健侧对比。结果高频超声能较清晰的显示肢体外周神经的细微结构,并根据外周神经损伤时超声的特异性表现确定病损的部位,范围及病因。结论高频超声对外周神经病变诊断准确快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对临床诊断及选择治疗及手术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钱拥民  吴嗣泽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092-1093,1096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高频超声对浅表部位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探头直接检测6例肿块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其血流情况,并沿外周浅表神经干走行方向,追踪扫查肿块与周围神经干关系。结果:本组6例神经鞘瘤患者根据其声像图特征及肿块与神经关系,超声正确诊断5例,未定性1例。结论: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对外周神经鞘瘤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应为神经鞘瘤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潘红 《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666-1667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诊治周围神经损伤中所具有的价值。方法:采用高频超声诊断仪对28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检查,记录损伤神经的声像图,并与健侧进行对比。结果:正常周围神经纵切声像图为多条平行线性回声的束状结构,周围神经完全断裂,可见近端形成神经瘤,外周神经肿胀粘连,束显示神经增粗,束状结构回声界限模糊不清,状结构连续性中断。卡压性损伤可见神经变细,内部呈低回声改变。超声与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85.7%。结论:周围神经损伤用高频超声检查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选择手术方案和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腰骶神经根疾病MR脊髓造影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和评价核磁共振(MR)脊髓造影术对腰骶神经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MR为Siemens Mag-neton Impact 1.0Tfhv 导扫描机,所采用的扫描序列为脂肪抑制重T2SE序列,重建方法为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的MR脊髓造影技术,检查75例慢性腰腿痛患者。结果:MR脊髓造影能清晰地显示腰骶硬脊膜外腔、神经根及其神经根鞘的形态与结构。75例MR脊髓造影中,11例为腰骶部神经根病变。其中神经根变异6例,占8.0%;神经根囊肿2例,占2.6%;神经根纤维瘤3你,占4.0%。在MR脊髓造影图像上表现各有其特点。结论:神经根疾病在MR脊髓造影的影像上有其特征性的表现,能为临床诊断椎管内神经根病变提供满意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0TMRI上新的水脂分离技术对于臂丛神经非损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HDxt 3.0T磁共振对27位臂丛神经病变患者行MR扫描。主要磁共振脉冲序列:IDEAL。观察所获得的不同病变的MR影像学特征。结果神经鞘瘤11例,神经纤维瘤3例,转移瘤4例,原发肿瘤直接侵犯3例,臂丛神经炎性病变3例,放射性臂丛神经损伤2例,胸郭出口综合征1例。结论水脂分离技术对臂丛神经相关病变的定位,明确病变与神经的关系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乳腺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及其诊断效能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我院就诊的患者71例,其中乳腺癌39例,良性乳腺病变32例。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同时联合乳腺钼靶X线检查,以此为依据进行诊断。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钼靶X线检查病理诊断符和率均低于联合检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头肿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乳腺钼靶X线检查可提高乳腺癌等疾病的检出率,同时还可降低单一诊断的漏诊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胸膜外径路纵隔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间本院21例纵隔病变,在cT引导下经胸膜外径路的经皮穿刺活检。所有病例行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并分析其准确性和并发症。结果21例娲例中,前纵隔穿刺14倒,后纵隔穿刺7例,15例注射了生理盐水在壁层胸膜外脂肪间隙内(胸内筋膜和壁层胸膜之间);18例得到了病理诊断,包括淋巴瘤5例,转移性肿瘤4例,气管鳞癌1例,胸腺瘤2例,结核3例,结节病1例,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各1例。3例病检为炎性组织。1例出现前纵隔血肿,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气胸,并发症发生率4.76%(1/21)。结论CT引导下,经胸膜外径路纵隔肿瘤的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和简便的定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切除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技术对大型听神经瘤切除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94例大型听神经瘤患者应用显微手术切除术。分别在术前及术后进行听神经和面神经功能评估,总结临床疗效和经验。结果 手术完全切除肿瘤者84例(89.3%),次全切除10例(10.6%)。听神经解剖保留10例(10.6%),功能保留2例(2.2%);面神经解剖保留68例(72.3%),功能保留42例(44.6%)。术后死亡2例(2.2%)。结论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大型听神经瘤的手术切除必须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显微手术技术可提高大型听神经瘤全切率,有效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神经结构,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张美荣  李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94-95,9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非典型性增生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05~2011年200例术前经彩超检查怀疑为乳腺非典型性增生与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图,并对其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乳房影像检查报告及数据评分系统进行分类评分,研究超声在诊断以上两个疾病方面的优势。结果在抽取的200例患者中,经临床病理确诊的非典型性增生64例,占32%,早期乳腺癌132例,占66%,良性病例4例,占2%。而术前经超声诊断非典型性增生62例,占31%,早期乳腺癌138例,占69%。误诊6例,漏诊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高乳腺非典型性增生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以早期阻断癌前病变,提高对乳腺癌的认识,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皮脂腺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皮脂腺囊肿的超声检查,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16例经超声检查做出正确诊断,2例误诊为脂肪瘤,2例误诊为神经纤维瘤,1例误诊为表皮样囊肿。结论高频超声在皮脂腺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管内多发性神经鞘瘤的临床和手术特点。方法:对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多发性神经鞘瘤进行临床、影像学及疗效总结。结果:16例共行手术28次,切瘤46枚,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改善10例,稳定5例,加重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28年,其中8例出现新病灶,1例恶性变肿瘤复发而再次手术;恢复劳动或工作10例,生活自理3例,仍需他人照料3例。结论:椎管内神经鞘瘤疗效通常良好,但椎管内多发性神经鞘瘤在诊治上存在一定难度,新病灶及复发肿瘤需多次手术。该病诊断主要依据MRI等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时注意小的隐蔽病灶。  相似文献   

19.
舌下神经孔区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Jia G  Wang Z  Zh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0):1264-1265
目的 探讨起源于舌下神经的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手术入路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9例舌下神经鞘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生长方式、分型、发病率、手术入路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舌下神经神经鞘瘤仅占同期颅底肿瘤的1.9%,本组病例多数肿瘤呈颅内外哑铃型生长,少数病例病变向颅向生长为主。本组远外侧经髁上入路7例,远外侧-颈部联合入路1例,后颅窝正中入路1例,9例肿瘤全切除。7例得到随访,时间6-36个月,5例恢复工作,1例生活自理,1例生活需要照顾。结论 舌下神经孔毗邻颈静脉孔和枕骨大孔,术前常易误诊为颈静脉孔区肿瘤或枕骨大孔区肿瘤。首发症状以舌肌萎缩最为常见。全切肿瘤是最佳的治疗选择,术后病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CT及MRI对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等四种主要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中山眼科中心1999年1月~2005年6月经手术治疗,具有完整病理资料的眼眶神经源性肿瘤110例,回顾分析超声、CT、MRI检查的结果并与病理作对照,比较定性及定位诊断率.结果 超声均未作出定性诊断,故未能作出比较分析.临床诊断四种疾病的的正确率分别是胶质瘤78.6%、脑膜瘤58.8%、神经鞘瘤42.9%、神经纤维瘤96.3%,CT诊断分别是55.5%、92.9%、71.4%、80.0%,MRI诊断分别是83.3%、100%、100%、100%.定性诊断率临床为65%,CT为77.25%,MRI为95%.定位诊断率超声为70%,CT为77.2 5%,MRI为90%.结论 CT和MRI对肿瘤定位准确,定性诊断准确性优于眼科临床和超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