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综述了国内外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分类学的研究情况,对南黄海自由生活线虫进行了调查取样和分类学研究,共鉴定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223种或分类实体,隶属于145个属,32科,4目,其中建立了2个新属,发现并描述了18个新种.列出了南黄海海洋线虫的种名录,并对其中的2个新属Abelbolla gen.nov.,Paramphimonhystrella gen.nov.和18个新种Abelbolla boucheri sp.nov. ,Abelbolla huanghaiensis sp. nov. ,Abelbolla warwicki sp. nov. ,Belbolla huanghaiensis sp. nov. , Belbolla stenocephalum sp. nov. , Belbolla warwicki sp. nov. , Curvolaimus filiformis sp. nov. ,Trichotheristus articularus sp. nov. ,Oncholaimus multisetosus sp. nov. ,Sabatieria stenocephalus sp. nov. , Setosabatieria coomansi sp. nov. , Paramicrolaimus boucheri sp. nov. , Terschellingia major sp. nov. ,Halalaimus longiamphidus sp. nov. ,Leptolaimodes decorus sp. nov. , Paramphimonhystrella elegans sp. nov. ,Paramphimonhystrella minor sp. nov. 和 Paramphimonhystrella sinica sp. nov. 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对采自东海秋季(2012年10月)18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空间分布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东海海域18个站位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89±221)inds·10cm-2和(914.4±441.8)μgdwt.10cm-2,其分布从北向南,由近岸向外海呈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东海海域共分选出12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按其丰度以自由生活线虫为最优势类群,其优势度可达89.5%.生物量上多毛类则是最优势类群(44.7%)、其次为线虫(30.9%)、介形类(9.7%)和桡足类(4.7%)等.聚类分析显示18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可归为个群落垂直分布上,占总量57.7%的小型底栖动物及56.4%的线虫位于沉积物0-2cm的表层.东海海域共鉴定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310种,隶属于133属,29科,4目,其中建立了1个新属,发表了7个新种和14个新纪录,主要优势种是Sabatieria paradoxa.De Man,1888、Dorylaimopsis rabalasis Zhang,1992、Parodontophora marina Zhang,1991等.在摄食类型上,沉积食性者(1A+1B)占优势(物种数占58.8%,个体数占56.0%);幼龄个体占线虫群落个体总数的29.0%,雌雄比例平均为1.5∶1.线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及丰度的分布趋势与小型底栖生物的分布的分布规律相似,即由近岸向外海先降低,至约124°E附近达到最低值,继而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陕西省咸阳市近郊的直翅目昆虫体内寄生多索线虫属一新种,定名为咸阳多索线虫Agamermis Xiamyang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4.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小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在沉积环境食物链网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在泉州湾洛阳河口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秋茄(Kandelia obovata)2种生境获得的4个季节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数据,分析了2种红树林生境4种食性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物种数和丰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在桐花树生境,4种食性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物种数的季节差异显著;但在秋茄生境,4种食性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物种数无显著季节差异.在桐花树生境,春季、秋季和冬季均是刮食者丰度所占比例最高;在秋茄生境,春季、夏季和秋季均是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丰度所占比例最高;在桐花树和秋茄生境均有3个季节选择性沉积食性者丰度所占比例最低.在桐花树生境,3个优势种分别为刮食者的Spilophorella sp.1、捕食者的Parasphaerolaimus spp.和Viscosia sp.1;在秋茄生境,5个优势种分别为选择性沉积食性者的Terschellingia longicandata、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的Metalinhomoeus longiseta、刮食者的Spilophorella sp.1、捕食者的Parasphaerolaimus spp.和Hopperia spp..可见,Spilophorella sp.1和Parasphaerolaimus spp.在2种红树林生境均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5.
于2018年冬季在浙江西门岛红树林湿地设置5个站位采集沉积物样品,对该湿地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的组成、丰度,及其优势类群的优势属、摄食类型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5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为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桡足类、多毛类、寡毛类、有孔虫,以及一些未鉴定类群,其中海洋线虫为最优势类群,占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的98.47%。小型底栖动物的丰度介于(47.331±5.923)~(88.363±4.177) ind/cm~2之间,总平均丰度为(64.371±16.243) ind/cm~2,各站位间的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 0.01)。5个站位鉴定出的海洋线虫隶属于43属18科,海洋线虫的优势属(优势度≥5%)依次为折咽线虫属(Ptycholaimellus)、萨巴线虫属(Sabatieria)、吞咽线虫属(Daptonema)、拟囊咽线虫属(Parasphaerolaimus)、近瘤线虫属(Adoncholaimus)和显齿线虫属(Viscosia),优势度依次为35.16%、15.00%、8.77%、7.71%、5.66%和5.33%。海洋线虫4种摄食类型丰度百分比由高到低的顺序是2A(46.07%)1B(27.30%)2B(25.82%)1A(0.82%),以2A型为主导。  相似文献   

6.
该文报道采自石家庄动物园一只死亡的灰斑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盲肠中寄生的4种异刺属Heterakis线虫,其中一种为新种,两种为国内新纪录.文中对新种和新纪录利进行了绘图和描述.  相似文献   

7.
小型底栖动物世代周期短,对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是海洋环境质量评估中重要的指示生物,其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分布格局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有效工具.为了解福建省九龙江口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及多样性,于2018年4月(春季)在九龙江口潮下带沿着盐度梯度设置11个站位,进行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密度以及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简称海洋线虫)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共鉴定出9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是海洋线虫、桡足类、多毛类、寡毛类、动吻类、端足类、介形类、双壳类、纽虫,以及其他类.小型底栖动物和海洋线虫的平均密度分别为(323±404) ind/(10 cm2)和(292±414) ind/(10 cm2).此外共鉴定出海洋线虫58属,主要优势属有Daptonema、Desmodora、Sabatieria、Parodontophora、Spilophorella和Neochromadora.海洋线虫主要摄食类型为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和刮食者.地理位置接近的站位,海洋线虫群落结构也较相似,部分站位平行样间呈现较高的群落结构空间异质性.根据海洋线虫的各项生物变量进行九龙江口...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中国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一新种,奥氏微口线虫Tershellingia austenaesp.nov,奥氏微口线虫各相近种马尔代夫微口线虫的区别特征是:体长(前者为770~950μm,后者为2370μm)、亚头刚毛的位置(前者位于化感器的两边,后者位于感器之后)及长度(前者明显长后者),化感器宽度与相应体直径的比例在新种中也更大一些(50~60vs45)。提供了一个表格式检索表,以助 比较该  相似文献   

9.
厦门钟宅泥滩海洋线虫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9年2月和1999年5月在厦门钟宅泥滩3个取样站取样,获得自由生活海洋线虫48种,隶属于3目19科41属。这些海洋线虫在厦门潮间带均是首次记录。主要优势种有变异毛咽线虫(Dorylaimopsis uariabilis)、Viscosia sp.、吞咽线虫(Daptonema spl.)、囊咽线虫(Sphaerolaimusbalticus)和Thalassomonhystera sp.等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材料系2004年7月至2006年7月在台湾海峡南部上升流区水域采集的.通过377份软水母亚纲样品分析,报道了一个四管水母新属新种Tetracannoides jingzhii gen.et sp.nov.和3个新种:多管十盘水母,新种Staurodiscus multicanalis n.sp.;漂浮十盘水母,新种Staurodiscus neustona n.sp.;薇八拟杯水母,新种Octophialucium huangweiae n.sp..对新属新种的形态特征均进行详细描绘,为今后海洋调查及编写水螅水母动物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西沿海海兽种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78年到1998年广西沿海的海兽进行调查,采集,研究,共鉴定出2目5科12种,其中一种为中国的首次记录,3种为南海的新记录,文中对各种的主要外形特征及其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洋红藻门新分类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研究结果并参考文献资料,对我国海洋红藻门新的分类系统进行组织和完善,并阐述了各物种分布特征。我国海洋红藻门有2纲16目46科216属845种及其变种,在我国海藻三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渤海190种、东中国海134种和南中国海702种,四小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海西区190种、东海西区134种、南海北区246种和南海南区576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洋绿藻门新分类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文献资料,组织和完善了我国海洋绿藻门新的分类系统,并阐述了各物种分布特征。我国海洋绿藻门有3纲14目25科57属287种及其变种,在我国海藻三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渤海67种、东中国海27种和南中国海250种,四小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海西区67种、东海西区27种、南海北区64种和南海南区230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洋褐藻门新分类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研究结果并结合文献资料,组织和完善了我国海洋褐藻门新的分类系统,并阐述了各物种分布特征。我国海洋褐藻门有1纲13目28科74属378种及其变种,在我国海藻三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渤海119种、东中国海30种和南中国海279种,在四小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海西区119种、东海西区30种、南海北区128种和南海南区217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南海的离岸岛礁以珊瑚礁生境为主。珊瑚礁在提升海洋生态资源和维护我国海洋国土权益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南海珊瑚礁生境和资源严重退化,威胁着渔业资源、海洋环境以及国土安全。现代化的海洋牧场被认为是实现南海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模式。珊瑚礁生境与资源的修复则是热带岛礁型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基于此,本文整理了珊瑚礁生境与资源修复的技术方法,详细介绍了珊瑚礁生境构建框架生物造礁石珊瑚的有性繁殖、断枝培育、底播移植等技术方法以及珊瑚礁其他特色生物资源人工放流技术,并提出了在珊瑚礁生境与资源修复中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实海试验站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南海榆林试验站50多年的运行情况和新建南海三亚试验站近几年的试验,对污损群落的组成变化及对金属腐蚀的影响进行初步梳理和讨论。对海港试验站及海港试验3点初步体会如下:(1)海洋腐蚀受污损生物左右,污损生物种类和数量对不同金属的腐蚀产生较大影响;(2)海洋腐蚀试验站不仅要考虑海域(黄海、东海、南海等),同时要考虑到与污损生物有关的水体环境分类影响。在同一海区,又可因污损生物因素分为港湾型、近岸型、河口型。榆林港属于港湾型,新建的三亚站属于近岸型,榆林站的腐蚀实验结果和新站的完全不同;(3)新建海洋腐蚀试验站要进行该站海域的污损生物调查和评估,生物因素和物理、化学因素同等重要。因此,在进行实海试验时,除标明海区,还需要标明生物分类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洋蓝藻门新分类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冰心  丁兰平 《广西科学》2014,21(6):580-586
结合文献资料,建立我国海洋蓝藻门新的分类系统,并分析各物种分布特征。我国海洋蓝藻门有5目20科56属161种及其变种,在我国海藻三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渤海29种、东中国海18种、南中国海148种,四小区的区系分布为黄海西区29种、东海西区18种、南海北区77种和南海南区96种。  相似文献   

18.
南海问题与中国海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对各国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海洋产业迅速发展,海洋大国纷纷制定了自己的海洋战略。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南海更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然而,我国南海权益却遭时常遭受侵犯。加强海洋意识,规划海洋战略,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分布在中国海域45种钵水母类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地理分布及其各海区区系特点,并与邻近海域相比较.研究表明:南海区钵水母类属于印度-马来区系,与马来半岛和菲律宾海域的十分相似;东海区钵水母类属于亚热带区系,与日本南部海域的较为相似;而渤海-黄海区的钵水母类属暖温带区系,与日本北部海域的十分相似.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黄斑海蜇(Rhopilema hispidum)和口冠水母(Stomolophus meleagris)是中国沿岸大型水母的优势种;近岸暖水性类群是中国海域的优势类群.中国海域钵水母类的地理分布与中国沿岸流和暖流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