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骨肉瘤发病率仅次于骨肉瘤,通常分为中心型和周围型,以中心型多见,有关软骨肉瘤的X线平片诊断报道较多,CT对其诊断报道较少,尤其对骨盆部软骨肉瘤。本研究就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盆部软骨肉瘤16例,着重探讨其有关征象和CT对其诊断价值。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2.
滑膜软骨肉瘤是滑膜罕见的恶性肿瘤,病因至今末明,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有学者对滑膜软骨肉瘤的组织学表现制定了一些标准[1],但由于在良性滑膜软骨瘤病中也会出现软骨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所以低度恶性的滑膜软骨肉瘤不易与良性滑膜软骨瘤病区别;影像方面,因为滑膜软骨肉瘤没有特异性表现,所以术前影像诊断的误诊率很高.现报道我院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滑膜软骨肉瘤,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黏液样软骨肉瘤(myxochondrosarcoma),是软骨肉瘤中少见的一种类型[1,2],而发生在胸腔内的黏液样软骨肉瘤更为罕见。笔者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51岁。12年前胸部外伤后致胸腔积液伴胸闷、呼吸困难,经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7年前右胸再次外伤后,前症加重,近日出现咳嗽吐灰  相似文献   

4.
软骨肉瘤的平片和CT影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笔者报告了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其中12例发生于骨、1例发生于软组织。所有病例均有平片及CT检查。笔者分析了软骨肉瘤的平片和CT征象,着重讨论了CT在软骨肉瘤诊断中的意义,强调CT在软骨肉瘤诊断中的重要作用:能提高钙化的发现率;更好地显示钙化的形态;能辨认肿块中软组织部分的更低密度区;能更好地显示钙化在肿瘤内的分布。而上述几个方面的信息对确定诊断、判断软骨肉瘤的生物学特性和估计预后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道1例具特殊组织学表现的去分化型软骨肉瘤。女性,70岁,X 线平片表现为肱骨近端溶骨性病变,边界不清,中心性钙化,临床和放射学表现均考虑为恶性肿瘤,初步诊断为软骨肉瘤。活  相似文献   

6.
邻皮质软骨肉瘤是指形成软骨之恶性肿瘤起自骨之表面,此瘤较少见,在Schajowicz的417例软骨肉瘤中仅11例,约0.26%[1],现将我们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女,29岁,右前臂近端肿胀1年半,边界不清,质松韧,稍有压痛,手...  相似文献   

7.
软骨肉瘤肺内转移灶可呈环形钙化,具有鉴别诊断意义。作者遇到1例,并从支气管咯出肉瘤组织,经病检确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1971年Dahlin和Beabou回顾了370例分化较好的软骨肉瘤,发现在26例原发性、7例继发性肿瘤中,除有软骨肉瘤成分外,还有高度恶性的纤维肉瘤和成骨肉瘤病灶,经详尽研究其临床和病理特点,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与软骨肉瘤截然不同的肿瘤,于是用逆分化(dedifferentiation)这一概念描述了分化较好的软骨肉瘤向其他恶性度较高的肉瘤的转变,第一次用逆分化软骨肉瘤称呼这种骨肿瘤。  相似文献   

9.
正目的探讨用于鉴别主要长骨低级别软骨病变(非典型软骨肿瘤/Ⅰ级软骨肉瘤)与高级别软骨肉瘤(Ⅱ、Ⅲ级别及去分化软骨肉瘤)的MRI征象。方法本研究收集经过  相似文献   

10.
软骨肉瘤是一种恶性间叶组织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之一。影像学在软骨肉瘤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软骨肉瘤的术前影像诊断存在诸多难点,无法满足临床对于软骨肉瘤的术前精准诊断、分级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及疗效评估的需求,必须结合新的诊断技术来帮助诊断。影像组学和分子影像学的发展为软骨肉瘤的诊断带来了希望。本文主要从软骨肉瘤的影像学及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透明细胞软骨肉瘤是极少见的骨肿瘤,1976年Unni及同事首先报道。它是一种生长缓慢、低度恶性的肿瘤。作者报道2例。例1,60岁,男性,13年前X线片示左股骨头溶骨破坏,无症状,考虑为良性病变而未治疗。近来疼痛加剧,X线片示左股骨头,颈部大的溶骨区,针吸活检确诊为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例2,1967年发现左股骨近端溶骨区,行截骨假关节置换,病理复习诊为透明细胞软骨肉瘤。1990年病人因肋骨疼而行骨扫描,发现左、右各一肋骨、T_7、T_8、L_4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软骨肉瘤的X线诊断及病理特点(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骨肉瘤为来源于软骨组织常见的恶性骨肿瘤 ,它有软骨的钙化、骨形成及粘液样变 ,因而亦称骨软骨肉瘤、软骨骨肉瘤、软骨粘液肉瘤及粘液软骨肉瘤等。笔者搜集 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的软骨肉瘤病例 ,对其X线表现做一介绍。1 材料与方法软骨肉瘤 5例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2 3~ 5 2岁 ,平均 3 3岁。 5例早期均无症状 ,后期表现为疼痛 ,由不严重的间歇性钝痛转变为持续性疼痛 ,且均不剧烈 ,局部均可扪及质硬的肿块 ,压痛不明显。 2例碱性磷酸酶升高。 4例穿刺活检 ,1例术中切片病理证实。 5例行普通X线摄片 ,1例加做CT平扫。2 结果5…  相似文献   

13.
喉部软骨肉瘤起源于喉部软骨组织,是一种少见的生长缓慢的恶性肿瘤。作者报道了10例病理证实的喉部软骨肉瘤的临床和CT表现。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手术所见和肿瘤软骨起源等。影象学研究包括肿瘤的显示、CT密度、钙化的有无及类型、肿瘤的边缘和生长方式。肿瘤与周围肌肉相比较分为低、等或高密度病灶。钙化类型分为细小点状和大而不规则的粗糙  相似文献   

14.
CT和MR已被应用于检查和测量软骨帽盖,以鉴别良性的外生骨疣和外生性软骨肉瘤。作者观察到,US亦可显示软骨帽盖,并有助于区别此两种病变。在U5波上,软骨帽盖可表现为低回声层,复盖于外生骨疣或外生性软骨肉瘤的钙化部。作者报道了24例,并与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的结果以及CT和MR表现进行了对比。22例经证实的良性外生骨疣中,15例在组织学标本上测得的软骨帽盖厚度<5mm,4例介于5和10mm之间,3例介于10和15mm之间。而2例经证实的外生性软骨肉瘤,其软骨帽厚度为15到70mm。2例未经切除的病变中,US未显示低回声的软骨帽层。而其他均能显示该表现,并测量了其厚度。10例经CT清楚地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肋骨软骨肉瘤的MSCT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肋骨软骨肉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对其MSCT影像学表现进行探讨。结果 5例肿瘤位于右侧,3例位于左侧。8例均行MSCT平扫,7例肿瘤见膨胀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肿瘤内出现不规则钙化; 4例肿瘤边缘见断续骨包壳影。4例行MSCT增强扫描,肿块边缘均呈轻度强化,3例肿块内呈条索状、小网格状轻度延时强化,另1例肿块内未见强化。结论膨胀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区或肿块内不规则钙化或骨化是肋骨软骨肉瘤的重要CT表现,MSCT对肋骨软骨肉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软骨肉瘤好发于四肢长骨,扁骨亦可发病,肋骨较为少见,作者遇见3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去分化软骨肉瘤的X线及CT表现,探讨去分化成分的X线、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去分化软骨肉瘤的X线及CT表现,并结合临床及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去分化软骨肉瘤不仅具有典型软骨肉瘤的表现,而且还具有去分化成分的影像特点。13例中8例显示有骨化,11例有骨膜反应,12例有软组织肿快,10例有钙化,其中8例钙化位于病灶中央部位。结论去分化软骨肉瘤具有典型软骨肉瘤所不具备的去分化成分的影像特点,认识这些特殊的影像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肯眶内间叶性软骨肉瘤为一种较特殊的恶性肿瘤,原发于眼眶内者,极为罕见,我们遇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结合病理对照分析颅底软骨肉瘤与软骨瘤的CT与MRI征象.方法 搜集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6例软骨肉瘤及7例软骨瘤患者的完整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与MRI特点.13例中,7例同时行MRI、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颅底软骨肉瘤与软骨瘤好发部位相似,均位于颅底中线旁的硬膜外,具体定位:鞍旁7例(软骨肉瘤3例,软骨瘤4例),颈静脉孔区3例(软骨肉瘤1例,软骨瘤2例),前颅窝底2例(软骨肉瘤2例),后颅窝底1例(软骨瘤1例).颅底软骨肉瘤与软骨瘤有部分共性影像学征象:CT平扫密度不均匀,瘤内均可见形态不一钙化;MRI信号多不均匀,T2WI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增强扫描有7例(软骨肉瘤2例,软骨瘤5例)延迟强化.部分征象有助于颅底软骨肉瘤与软骨瘤的鉴别:6例颅底软骨肉瘤均呈分叶状;5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瘤内钙化以稀疏分布为主,钙化边缘多较模糊.颅底软骨瘤以膨胀性骨质破坏为主;瘤内钙化边缘清晰,3例为瘤内大量钙化,2例为稀疏钙化.4例软骨瘤T2WI上边缘出现环状低信号包膜影.结论 颅底软骨肉瘤与软骨瘤好发于颅底中线旁,两者CT及MRI征象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肿瘤边界、周围骨质破坏程度及瘤内钙化形态等征象对两者鉴别有一定价值.CT及MRI联合应用可提高两者术前确诊率.  相似文献   

20.
逆分化软骨肉瘤(dedifferentiated chondrosarcoma)是一种软骨肉瘤的少见变异。占软骨肉瘤的10%以下。对于这种肿瘤的来源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直接从软骨肿瘤转变而来;另一种认为是低度恶性的软骨部分和高度恶性的逆分化部分共存。作者回顾了男25例,女21例。年龄21~83岁,分为二组。第一组21例,7例大于50岁。组织学上为低恶性度的软骨肉瘤(Broders标准为Ⅰ级),第二组25例,17例大于50岁。组织学上为高恶性度软骨肉瘤(Broders标准为Ⅱ级或Ⅲ级)。X线表现可分为三型。Ⅰ型:骨的皮质轮廓无变形、没有皮质增厚,也没有骨膜反应;有钙化型密度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