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滕头村,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镇一个只有830人的小村庄,通过40多年的不懈奋斗,赢得了"世界十佳和谐乡村"的殊荣,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治穷不能没有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2.
建设美丽乡村是十九大提出的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大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全国整体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大荔县安仁镇大力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已取得成效。大荔县安仁镇的成功实践为正处于急剧变革的中国乡土社会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个案启示。  相似文献   

3.
孙勇兵  刘晓云 《职业》2016,(2):111-112
浙江省衢州市技师学院在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探索德育教育模式的机制与路径,构建了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四位一体"中职德育模式.本文通过"实施的背景、模式的内涵、模式的实施、取得的成效"等方面,阐述学校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四位一体"中职德育模式的实践,为中职德育教育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乡村地域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生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传统村落"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一方面体现了各级政府对乡村地域的投入与指导日益增多,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营建模式产生了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村庄建设中外力强介入的整体改建、外力弱介入和村民自建的局部改建等营建方式的特点,随后分析乡村地区建筑特有的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功能多样性,与时间紧密相连的营建渐进性,以及与使用者紧密相连的村民主体性等营建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功能多样性特征的村落分类和引导,针对营建渐进式特征的建筑营造示范与引导,以及针对村民主体性特征的村落营建保障与支撑等乡村地域建筑营建模式。  相似文献   

5.
按照河北省及保定市相关文件要求,在高碑店全域层面进行美丽乡村规划指引.提出总体发展策略,并对乡村进行特色分类,分别提出发展模式指引和乡村风貌引导,明确各乡村的发展方向,指导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王钊 《中国扶贫》2016,(23):44-46
整洁的乡村道路,排列整齐的太阳能路灯,繁花盛开的八个主题花园,老人聚集在文化活动室喝茶打牌,一头头黄牛在养殖区内悠闲地晒着太阳……这不是一幅浮世绘,而是山东省定贫困村——淄博市高青县辛庄村的日常.自从2015年6月辛庄村来了"第一书记"王华明,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9个月的时间,王华明从思想脱贫入手,身先士卒,精准发力,以"老黄牛"般的韧劲着重推进辛庄村"村社合一"和美丽乡村建设.在他的带领下,这个贫困村正大步走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  相似文献   

7.
正"乡村振兴"她力量"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不久前,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让我们进一步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8.
朱哲毅 《科学发展》2021,(6):96-100,105
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是国际化大都市郊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益探索,为非示范村乃至其他地区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在资源环境约束大、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下,推动示范村建设仍然任重道远.要着重考虑如何将"美丽风景"转化成"美丽经济",使示范村可持续发展;要积极探索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示范镇,使上海的乡村振兴工作实现新突破、创造新成果、形成新特色.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的政策背景之下,寻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模式已成为普遍共识,由高碳粗放的发展模式向集约高效的低碳乡村发展模式的转变将是未来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在分析现有乡村"高碳排"与"低碳汇"的现实问题基础上,认为保护乡村生态空间布局,协调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价值平衡是构建低碳乡村人居环境模式的关键所在。随后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核心技术,构建了适宜乡村的绿色基础设施评价体系,同时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评价体系中,并对所研究区域的乡村人居环境进行分析评价。最后,结合"增汇减排"的低碳目标,进一步提出乡村景观格局优化和重组的具体策略,旨在为探索适合生态敏感区乡村的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苏南、温州、珠江三角洲这三个区域的乡村城镇化发展过程及其成功经验,被概括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本文通过对温州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城镇化道路的比较分析,指出了乡村城镇化模式的不同特点,说明了实现乡村城镇化的不同途径及其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00后",在就业态度与选择上区别于以往的"80后"和"90后",实证研究发现:我国"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整体偏低,但提升空间较大;群体中男师范生、非农村家庭师范生、重点高校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显著偏低;预期未来发展、婚姻问题、教学条件、生活适应、同伴认同、同龄陪伴、收入水平、个人价值追求等,对"00后"师范生的乡村从教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生活适应与个人价值追求是最主要影响因素.提升"00后"师范生乡村从教意愿,需要自上而下加强乡村从教价值宣传,完善乡村从教支持政策体系,重视乡村学校师资配置中的"同辈搭配",多举措提早增强他们对乡村从教生活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金秋时节,苍溪大地处处呈现出新农村建设连片推进的喜人景象.一条条蜿蜒平坦的水泥路、一口口星罗棋布的防旱池、一块块归并后的大田、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农村新居、一张张开心的笑脸……9月27日,笔者穿行在苍溪县"元龙"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现场,陶醉在广袤乡村的美丽新画卷中.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中央以一号文件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由此可见中央对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决心,对广大农民的关心和扶持力度。本文笔者结合施秉县美丽乡村建设经营模式及路径做了初步的调查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乡村的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和文化传承等多元功能价值日益凸显,亟需策略指引以满足乡村多元功能运作的基本需求,推动乡村多功能转型.自古以来,我国乡村营建就注重人水和谐关系,每个农耕区域亦可视为传统水利社会."水"对于乡村的多元价值体现为有机串联"三生"功能、并相互作用的开放、复合体系,其符合乡村多功能转型的作用机制.首先...  相似文献   

15.
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使得乡村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与成色。德州市多年来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主抓手,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分析山东省德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制约因素,旨在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不少地方热衷"三变",即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将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模式引入农村,藉以提高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藉以解决耕地碎片化、投入零星化等突出问题,虽然小有成就,但尚在探索阶段.然而,有的地方把用于贫困乡村的财政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实施也简单地照此操办,可能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7.
谭路 《中国扶贫》2017,(18):42-44
彩云之南,上观云,下观花,绮丽的少数民族风情更为这片神秘且美丽的土地增添无数魅力.由于地处边陲,地势崎岖,交通极其不便,云南多数资源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贫困程度深,贫困范围广,脱贫难度大,其中尤以滇南山区的县乡村最具代表性.周国银,这个彝族汉子,带着他创建的临沧耀阳生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将目光聚焦到临沧市云县,为当地脱贫攻坚注入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8.
最近,宽带薪酬成为薪酬管理中的热门词汇,频频地见诸各种管理类期刊杂志,并被很多企业所追捧.宽带薪酬真有那么神奇吗?看似美丽的"宽带薪酬"到底有没有致命缺陷呢?有没有一种更加完美的薪酬模式来克服它的缺点呢?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中央接连采取了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其中包含"汽车下乡"的重大举措.随着政府的各项激励与奖励政策的配套出台,包括许多类型农用车辆在内的经济适用型汽车,正在奔赴乡村,改变与改善着乡村的交通运输、物资流通滞后的现状,推动着乡村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乡村类型划分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指导"是制定乡村规划的基本原则,其前提是对"地"的属性和村的"类"别划分进行深入研究。文章首先通过归纳分析法,从乡村类型划分的视角、方法、结果三个方面对我国乡村类型划分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归纳与全面的分析,发现研究视角可分为单一视角及复合视角两大类,划分方法可分为质性研究方法为主及数理分析方法为主两类,研究视角与研究结果对应模式可分为"组合矩阵"模式、"突出特征"模式、"典型"模式三种;其次在分析中国乡村类型划分的主要成果和观点的基础上,认为我国在这一领域涌现出一批实证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一定提升空间,提出应在注重乡村类型研究、完善类型体系构建、创新划分方法技术、加强划分结果应用四个方面得到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