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我国,许多城市旧区面临土地资源稀缺、基础设施滞后、公共绿地偏少等问题。这些问题使旧区改建变得非常困难。而"口袋公园",其自身具备微小、便捷、能见缝插针等特点,可以充分利用旧区的闲置土地,建成供人休息、游憩的"口袋公园"。基于此,本文以桂林市七星区建干路为例,研究将"海绵城市"理论与"口袋公园"建设相结合。在旧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过程中引入"口袋公园",在"口袋公园"选址与建设过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以解决旧区绿地空间缺乏和排水设施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旧区改造是适应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和实现小康居住水平的必由之路,但因旧区住户密度太大,余房率偏低,投资无法平衡,阻碍了改造的开展。因此,怎样提高旧区改造中住宅建筑密度是设计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我们经常采用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缩小住宅采光间距;2、增设高层住宅;3、压缩面宽,加大进深等。下面就这几种办法作一利弊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TOD模式发展现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结合杭州与绍兴城市旧区实例,提出TOD模式的具体应用,可以加快城市旧区更新改造进程,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果,取得良好成效,旨在为有关人员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关于城市旧区住宅改造规划和建设的科研工作,从一九八○年到现在,开展得还不够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天津、北京房管局做为这项课题的牵头单位,工作做得不够;另外,有的单位的领导同志对这项课题还不太重视。为了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今年四月“城市旧区住宅改造规划和建设研究的科研交流会”曾将会议总结发给各地有关单位,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旧城区住宅的改造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1.有计划地在原地推平重建;2.对部分旧  相似文献   

5.
上海新一轮旧区改造运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徐明前 《规划师》2002,18(2):61-63
始于1991年的上海前一轮旧区改造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运作机制方面遇到许多无法克服的矛盾,要求人们在这方面深入研究应对对策。针对这些问题,作者从旧区改造实施主体、拆迁补偿、土地供应、政府调控等方面展开探讨,研究适应新一轮旧区改造特点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陈业伟 《城市规划》1991,15(6):26-30
旧区住宅改造愈改愈密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中的普遍现象,为解决这一难题,上海市有关部门对旧区住宅改造,从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设想和具体政策措施,并在实施中取得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旧房改造中,为了确定城市旧区住宅应拆除还是应保留、改造的问题,以及哪些住宅应优先改造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旧区住宅性能的综合评价体系,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改造决策。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城市旧区住宅性能的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蓬莱路地区改建规划是上海与日本大阪规划专家共同完成的旧区改建规划实例。该地区是上海典型的高密度地区,本文介绍了该地区改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步骤,从土地功能分区——详细规划——住宅单体设计的全过程。对住宅分别采取保留、拆除、改建三种手法,保留独立住宅、公寓、新式里弄和解放后新建住宅,拆除简棚屋和质量差的旧住宅,改建建筑结构尚可且密度适中的成组旧式里弄住宅。为提高土地利用率,采用高层综合楼设置商业和公建服务设施。方案保留了地区内绝大多数的历史建筑和古迹,并新辟了绿地,改善了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9.
该住宅区位于大阪市的卫星城——寝屋川市。地段在车站附近的民宅密集地区。由于该地区基础设施与环境较差以及地价等方面的问题旧区改建力求创造出一种具有生活魅力的新的住宅区空间类型。其主要主意是:该住宅区应成为一个集传统独立式住宅和公寓式住宅优点、本地居民能够买得起能满足人们独户带庭院和增改建需求的街区型居住空间。 该住宅区的建设与周围环境相结合整修了河道水系建设了亲水性的公园和绿地。采用了居民定期租借土地与住户合作的建设方法。 整体布局从地域整体空间上考虑了街区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的连续性以接地式条形联立住…  相似文献   

10.
现代竹结构住宅设计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  肖岩  单波  佘立永  杨瑞珍 《工业建筑》2011,41(4):66-70,74
介绍现代竹结构住宅的试验、设计和工程应用以及平台式竹结构住宅的基础、墙体、楼盖、屋盖等方面的特点.竹结构住宅的设计和建造充分利用了竹材的轻质高强、可加工性和良好的耐久性能等,重点解决竹结构住宅防火、防潮、抗震性能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内容及单体住宅的建造表明:现代竹结构住宅适用于商业建筑或者住宅建筑,符合建筑绿色环保和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住宅用地的日益紧张,怎样在保证住宅建设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在有限的土地上,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建筑容积率.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效益,是摆在我们建设师和房地产开发商面前的一件大事,基于此,本文重提天井式住宅.“天井式住宅”就是借助内天井解决部分房间的直接采光通风的住宅.在获得穿堂风和避免出现暗房间的前提下,天井式住宅由于增设内天井至少可以布置四道纵墙,这就比一般采用三道纵墙的内外廊住宅增加了横向空间层次而加大了进深,相应地缩小了面宽,节约用地的潜力是很明显的.如图1、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盛行的今日,城市机体本身也不可避免地衰败。尽管城市扩张为城市发展争取了大量土地,老城区的城市问题却日益凸显,亟待解决。不同于城市更新,老城区活化更为复杂,不仅应着眼于城市外观上的修复更新,而是要从根本上探索旧区衰败的原因,进而分析找寻重新激发旧区发展的要素。城市是一个不断代谢更新的有机体,因此对城市尤其是城市旧城区的干预应该是局部性的。当今的风景园林学在很大程度上思考经济、社会、文化等变迁对场地的影响和作用,这些要素在旧区活化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景观在旧区活化中的手法强调小尺度,小规模的干预,实现区块模式推广,形成系统。探讨以文化景观作为澳门旧区活化的一个手段,通过"保护"和"发展"实现旧区活化的一种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彭可汉 《安徽建筑》2003,10(4):72-73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已不满足于有一容身之所,而是要求舒适、环保、健康以及住宅的生活配置———给排水、电力、煤气、有线电视、电话、宽带、门禁、监控等系统的完备。但在大型住宅小区中实施这些系统,管网相互交叉碰撞、打架现象十分频繁,不可避免。笔者就此谈谈在工作中的一些感受。1.综合管网特征1.1综合管网布局的优点采取综合管网布局是目前新建城镇、开发区首要考虑的问题,虽然在改造城市旧区中因投资过大而不采用外,但它在成片开发的大型住宅小区中却被广泛采用,它具有如下的优点:1.1.1城市的发展对土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欧洲集合住宅的个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体布局、单体造型和旧区改造三个方面分析欧洲住宅个性化的设计手法.在考察各个具有代表性的个性化住宅的基础上,发掘其实现的途径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龚宝良 《建筑工人》2008,(10):58-58
绿色住宅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充分利用能源。对部分购房者来说,选择绿色住宅就是采用更好的隔热材料、高效的电器、高级玻璃窗以及更好的采光设计。同时.绿色住宅也利用专业的管道装置以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正进入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居住理念都在日新月异的提高进步阶段,人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低层高密度住宅在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基础上以其宜人的尺度,与自然的亲近及灵活的空间组合等优点逐渐成为一种良性的住宅开发模式。本文对低层高密度住宅的历史以及现状发展进行研究分析,论述这种住宅形式的市场、开发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对这种住宅形式的规划建筑设计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低层高密度住宅设计的优点在于结合我国国情提供了一个改进城市职工住宅设计和居住区规划的良好经验,它的特点: 1.综合采用缩小每户面宽,加大房屋进深和顶层退台的方法节约住宅用地,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使三层住宅与  相似文献   

18.
王璐妍 《住宅科技》2010,30(1):41-45
城市旧区受用地条件的限制,增加大型集中绿地的可能性比较小,而另一方面,城市旧区的街道尺度为创造亲近的社区交往空间提供了条件。文章尝试将旧区绿地布局与社区街道空间重建统筹研究,探索一条实效又可行的旧区环境改善之路。  相似文献   

19.
韩正梅  叶丰明 《山西建筑》2011,37(22):10-12
对城市公共空间与旧区公共空间更新作了初步叙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城市旧区用地布局现状,分析了城市旧区公共空间更新和用地布局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旧区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完善,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地,激发旧城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大中型城市里土地的紧张状况是众所周知的。对旧区改造的规划设计遇到的问题较多,改造这些地区多半由开发公司承担建设,这就出现一个开发单位的利益与经济效益问题。旧区住房大都是设备简陋,多年失修;再加上近年由于人口增加,居民随意搭设简易房,使居住更为拥挤;同时各种扰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