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负性生活事件与细胞免疫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998~2000年住本科治疗并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15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115例,按同性别、同职业、文化程度相当、生活习惯相近、年龄相仿的原则分组比较.根据杨德森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cale LES),对家庭生活问题、工作学习问题、社交及其他问题进行对比调查,同时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结果①乳腺癌组负性生活事件的总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CD3(T细胞总数)明显降低(P<0.001).②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T细胞亚群无变化.③乳腺癌组随着负性生活事件分值的升高腋淋巴结转移数增多.④乳腺癌的不同组织学类型其细胞免疫指标不同(P<0.05).⑤不同年龄的乳腺癌其细胞免疫指标有差异.⑥乳腺癌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与负性生活事件、细胞免疫各组无差异.⑦良性组随着年龄的增大负性生活事件分值增多,细胞免疫指标下降.结论乳腺癌的发生与负性生活事件关系密切;负性生活事件与机体的细胞免疫相关,并首次发现负性事件对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影响;提出在研究乳腺癌的病因学方面,应重视负性情绪与人体内分泌、免疫功能以及肿瘤转移的关系,为乳腺癌防治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免疫系统在肿瘤进展中有重要作用,心理社会因素也会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乳腺癌相关心理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应激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情绪和个性特征以及社会支持.相关免疫应答效应因素包括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等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作为乳腺癌心理治疗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免疫系统在肿瘤进展中有重要作用,心理社会因素也会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乳腺癌相关心理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应激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情绪和个性特征以及社会支持。相关免疫应答效应因素包括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等特异性免疫,TNF-a、巨噬细胞、NK细胞等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效应因素。探讨乳腺癌患者心理、肿瘤、免疫之间的关系,作为乳腺癌心理治疗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理因素与癌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宗卫 《中国肿瘤》2006,15(11):711-713
心理因素内容很多,在研究其与癌症的关系时,主要涉及个性特征、生活事件、应付能力。文章对此三方面内容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负性生活事件与细胞免疫、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 1998年— 2 0 0 0年间住该科治疗并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乳腺癌患者 115例 ,乳腺良性疾病患者 115例 ,按同性别、同职业、文化程度相当、生活习惯相近、年龄相仿的原则分组比较。根据杨德森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 (life event scale L ES)对家庭生活、工作学习、社交及其他问题进行对比调查 ,同时检测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乳腺癌组负性生活事件总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0 1) ;乳腺癌组CD3(T细胞总数 )明显下降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 ,而 CD4 (辅助性 T细胞 )、CD8(抑制性 T细胞 )、CD4 与 CD8比值及 NK细胞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淋巴结转移数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分值呈正相关 ;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其细胞免疫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但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分值无关 (P>0 .0 5 )。结论 :乳腺癌的发生与负性生活事件关系密切 ;负性生活事件与 T细胞总数下降有关 ,与其他细胞因子的百分比值无关 ;负性生活事件对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其细胞免疫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环境中,包括生活事件在内的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一些研究接连证实肿瘤发病与社会心理应激有关,特别是乳腺癌患者,但在国内尚未见到类似报告。本文仅就沈阳地区100例乳腺癌患者发病前三年所遭遇的生活事件做一调查,并与同龄、同性别、同职业、同文化程度的良性乳腺疾病患者配对对照。1987年1月至1990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按1982年UICC标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67例除外晚期与同期就诊及住院的良性乳腺疾患(乳腺囊肿、乳腺增殖症、乳腺纤维瘤等)病人1:1配对,共100对。均在本病确诊一月内由本人或亲属填写生活事件调查表,回顾发病前3年内出现的各类生活亨件。表内所涉及的生活事件项目、内容和强度标准均按张明圆1987年提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评定。结果发现乳腺癌患者发病前三年的生活事件强度和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负性生活事件强度和频率也明显高于正性生活亨件。生活事件内容比较:乳腺癌组中婚姻家庭问题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后组中的其他方面的问题也显著多于前组。本文结果表明,生活事件与乳腺癌发病有关。减少和降低生活事件的致癌作用和危害程度可作为预防癌症的一种新途径。减少心理应激、讲究卫生、改善生活环境和质量、增加社会支持以拮抗生活事件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乳腺癌及早期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乳腺肿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机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观察乳腺癌淋巴结大小与转移及其内部结构关系。结果清扫淋巴结总数为61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33枚,非转移性淋巴结28枚。 MSCT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一致,但是MSCT扫描淋巴结大小无法单独作为评估是否发生转移指标。淋巴结门结构与是否发生转移相关,淋巴结门结构厚度不均可作为预测是否发生转移的独立指标。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能获得精确的乳腺癌患者扫描图像,有利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患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虽然社会心理因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此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因素并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对社会经济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与乳腺癌生存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共102例72岁以下的乳腺癌患者完成了一项有效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癌症应对、情绪表达、是否感知到理解和支持、癌症因素以外的生活压力以及诊断后三四个月内的生活质量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腺癌抑郁患者的生活事件和心理防御方式特点及二者对疾病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筛选65例乳腺癌抑郁患者,与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作对比;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Scale,LES)、防御方式问卷(Defense Style Questionnaire,DSQ)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试。结果乳腺癌抑郁组患者在LES中的总得分及频次显著高于对照组;DSQ显示乳腺癌抑郁患者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而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方式。结论乳腺癌抑郁患者所经历的生活事件及其所采取的不适当的心理防御方式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发病与各类生活事件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发病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对 2 0 0例乳腺癌和 2 0 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用生活事件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1.应激频度 :乳腺癌组x =1.5 6 5± 1.2 37件 ,对照组x =0 .88± 0 .73件 ,(t =2 .16 ,P <0 .0 0 1)。 2 .应激强度 :乳腺癌组LEU为x =78.2 9± 5 5 .13分 ,对照组x =43 .46± 38.71分 ,(t =1.986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的发病与生活事件有关。减少有害生活事件可作为预防乳腺癌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兰州市女性乳腺癌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表明犤1,2犦,肿瘤的发病与社会心理应激事件有关。本文仅就兰州市13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病前15年所应激的较大生活事件进行调查,并与同民族、性别、同居住区域,年龄相差<3岁的其它患者或正常者1:1配比对照,以探讨生活事件对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病影响的规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以1997年3月~1998年6月在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省肿瘤医院乳腺科,解放军第一医院普外科经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且居住兰州市>15年者为病例组。病理学诊断按1994年天津国际乳腺癌会议讨论通过…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40年中,随着诊疗手段不断提升,早期乳腺癌的死亡率下降近40%,人们越来越关注乳腺癌患者早期治疗的心脏毒性及长期的预后水平。与治疗相关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已成为癌症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且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5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乳腺癌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早期筛查和管理,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尤为重要。本文对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患者易发生骨转移。乳腺癌骨转移依赖多种细胞因子及蛋白的参与,是癌细胞与骨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骨转移患者常见骨痛、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RE),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了解乳腺癌骨转移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作者就参与乳腺癌骨转移相关因子及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骨转移在复发转移乳腺癌中的发生率为65%~75%。骨痛、骨损伤、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RE)的发生及生活质量的降低是乳腺癌骨转移的常见并发症,其将进一步降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缩短生存期。随着疗效的增加,生存期的延长,骨转移在临床上出现的频率亦在增加,因此,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治日益成为乳腺癌治疗的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目前是中国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乳腺癌相关基因和治疗靶点的研究一直是业界热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存在相关性。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乳腺癌的治疗越来越趋于个体化,IGF2基因与乳腺癌的侵袭性、发生风险、进展速度、预后治疗是否存在着联系与相关性,笔者总结了IGF2基因在乳腺癌研究的重要成果,包括IGF2基因结构与功能、IGF2基因克隆与表达及IGF2基因与乳腺癌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特殊型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按不同病理类型分类探讨特殊型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乳腺癌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诊断为特殊型乳腺癌的患者进行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各因素的比值比和95%可信限的计算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连续变量的趋势检验采用X2检验法.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乳腺炎病史、初产年龄(≥27岁)、初潮初产间隔(≥10年)、性格内向、生活事件总分、遇事忍受、乳腺癌家族史,Quet指数(≥37)、哺乳期奶量不足等因素可增加患特殊型乳腺癌的危险性;母乳喂养及初潮年龄(≥14岁)是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初产年龄大于等于27岁、初潮初产间隔大于等于10年、性格内向、生活事件总分及乳腺癌家族史是特殊型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初潮年龄大于等于14岁是保护因素.结论初潮年龄、初产年龄、初潮初产间隔、精神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与特殊型乳腺癌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8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骨转移在复发转移乳腺癌中的发生率为65%~75%.乳腺癌远处转移中,首发症状为骨转移者占27%~50%.骨痛、骨损伤、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RE)的发生及生活质量的降低是乳腺癌骨转移的常见并发症.SHE是指在临床试验中表明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失败的研究观察终点,一般定义为骨痛加剧或出现新的骨痛、病理性骨折、椎体压缩或变形、脊髓压迫、骨放疗、骨转移病灶进展及高钙血症等事件,是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1-3].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目前有关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欧美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约是亚洲国家的四倍;同时发现,移居美国的亚裔第二代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与第一代有明显差异,已经上升至当地水平;说明生活环境对乳腺癌发病有重要影响。对比饮食差异发现,  相似文献   

19.
CXCR4表达对乳腺癌进展及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CXCR4 是编码352个氨基酸且高度保守的G蛋白耦联七次跨膜受体,可介导肿瘤细胞增殖、迁移、浸润及转移,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CXCR4表达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可能为预测乳腺癌发生及早期诊断乳腺癌提供新的方法.CXCR4高表达与乳腺癌转移有着密切关系,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抑制CXC...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雌激素在诱导乳腺癌发生和细胞增殖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雌激素及其受体组成的蛋白复合体作用于乳腺细胞,促进多种基因的转录调节。临床上,大约2/3的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阳性,且具备生物活性功能,能促进和维持乳腺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临床上通过检查乳腺癌细胞是否含有ER,和ER对雌激素的应答性来决定是否应用抗雌激素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